你能做最好的老師之67 新老師操控課堂的幾大絕招

2020-09-09 教歷史的初中班主任

剛參加工作的新老師,論知識和教學努力無話可說,但是操控課堂和管理學生,就顯得有些吃力。

新老師操控課堂有哪些絕招呢?

1.課堂學習亮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定之內的東西,任何人不得違反,規矩之外的東西不做要求。規矩就是你的殺手鐧,要好好磨光這把寶劍,只要是有學生違反,一定要「斬之於馬下」。

2.師生關係亮態度。課堂是師生,師生就不可能完全平等,老師就是老師,課堂尊嚴不得違反;課下是朋友,朋友雖然是平等的,但是必須要互相尊重,任何背叛朋友的行為都會受到斥責。

3、展示拿手好戲。教學是你的基本要務,但教學不是根本。因此,除了教學外,新老師還要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到你很牛,值得他們佩服和尊敬。

拿手好戲包括各方各面,只要你認為足以讓學生感到震撼即可。

4、評價學生有分寸。表揚要常態,表揚學生的很普通的一句話有可能讓學生興奮好幾天;批評學生要有度,課堂上批評不點名,課後單獨要發雷霆。但是批評學生不能天天有,最好是積攢一下,一次就讓學生知道厲害。

相關焦點

  • ——柳州部分網課明星老師絕招大揭秘
    校長說,「有的老師會玩新媒體,可業務能力不行,業務能力強的,新事物又玩不來,馬老師卻能兩全」。他成了全校第一個上直播課的「網紅」。 疫情期間,全市停課,後來教育局要求各校進行網上教育,但並沒有要求做直播。37歲的馬曉明是數學教研組的組長,業務骨幹,同時又酷愛攝影技術,拍美圖和剪視頻都不在話下。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他決定直播授課。
  • 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之41最好的班級管理是讓學生「佩服」
    如果你是新任班主任,不要擔心你的班主任生涯會出現九九八十一難;如果你是老班主任,更不要沾沾自喜,認為學生早已被你治得服服帖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時代在變化,學生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因此我們的班級管理理念更要隨時變化。但是,無論怎麼變化,最好的班級管理就是讓學生佩服老師,而是通過各種規章制度讓學生「被服」老師。
  • 劉素雲老師: 保福的三個絕招
    劉素雲老師:保福的三個絕招     《了凡四訓他終身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教學工作,教人明了人倫大道,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人人安分守己,則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他一生所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傳到了今天,孔夫子的第七十六代孫,孔德成先生。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就剛才我說的那一句:「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這真的是一個實際的例子。現在孔德成先生到國外,人家一聽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後代,受到特別的禮遇。這是什麼?
  • 請家長是老師的絕招,但新老師要注意3點,否則容易吃力不討好
    很多老師,學生的問題解決不了,想到的絕招就是請家長。但問題是,很多時候請了家長,問題也解決不了。這下就尷尬了,絕招用完,無招可用,當事學生徹底成了燙手山芋,以後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這下好,一句話,讓原本想有家教的家長都沒了家教,直接懟了回去,「我們不會教,才讓你老師教啊,你老師專業幹這個的,都不會教,當什麼老師!」一句話說的老師淚流滿面。當然,這不是感動的,而是激動加痛苦的。
  • 《老師·好》:最好的時光遇見最好的你
    2019年一部慢節奏的影片《老師·好》上映。主演于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名相聲演員,他這次跨界帶來的電影也是德雲社這個國內成功的相聲社團轉戰電影市場的一個成功案例。影片的成功離不開立體的人物和生動的情節,相較於現在大量電影受資本市場操控粗製濫造,《老師·好》可謂是一部良心之作。
  • 江西新課堂雪中送炭 老師們大愛捐助
    2018年4月7日,江西省新課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蔣老師和往常一樣,打開記錄聯繫家長,督促近期沒上線學習上的學生按時上課,其中有一個叫王翔的學生,他上課很認真也很活躍,老師的提問他總能答對,但他近期也沒在線上課。
  • 老師給小朋友改卷拿出絕招——表情包,家長得知紛紛點讚
    人的一生一大半都是跟老師度過的,如果幸運的話,你會遇見一位好老師,一位好老師能教會你很多人生的道理,當孩子們遇見困難的時候,老師也會第一時間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
  • 你能做最好的老師之39 和學生談話的技巧
    ,做統一要求,並由班幹部具體負責檢查督促,班主任隨時抽查即可。 如果是個別學生出現問題,並且有些問題牽扯到學生的隱私,就要求班主任私下和學生談話聊天,注意這種談話聊天既不要在辦公室,也不要在課間學生人多的地方,班主任應該選擇一種讓學生感到放心和保密的地方,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既顧全了學生的面子,又能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 師者 | 來自新課堂老師的真實故事
    古人眼裡的老師,不僅是簡單的教書匠,而且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而在新課堂,老師又意味著什麼呢?我們挑選了三位老師並改編了他們的真實故事,希望你們能找到想要的回答。
  • @中小學語文老師 怎樣教好古詩文?北大教授給出三大「絕招」
    從2017年部編版語文教材使用以來,「新」教材帶來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11月9日,由《課堂內外》雜誌社主辦的《小學語文中的詩教——語文新教材使用的幾個建議》專題講座在人民小學舉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向現場來自重慶市各區縣的500多位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絕招」。「絕招」一:古詩文教學少朗讀多吟誦「中小學校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應該少一些朗讀,多一些吟誦。」
  •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有哪個同學能回答下這個問題?」沒人舉手,最後老師自問自答。學生課上不愛發言,老師就只能自導自演。所以課上不愛發言,這可是個大問題呢!學生要是能踴躍發言,先別說成績是否會提高,至少咱老師們上起課來也帶勁!那麼,怎麼讓孩子舉起小手,張開嘴巴呢?一起來看看都有何良方吧!
  • 【我是教師】老師,5句話告訴你,你為啥管不好你的課堂?
    學生固然淘氣,但也很有可能是因為老師管教的不當才導致的,所以老師不妨多學點招兒,不要讓自己的課堂陷入混亂。上課喊起立是有這個必要的。  首先,這是一種禮貌,相互尊敬對方。  其次,可以迅速讓學生和老師都進入上課的狀態。
  • 「新」老師遇上「小」學生,課堂活動指令怎麼做?
    為什麼課堂上反覆強調學生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講到關鍵地方還有學生走神?為什麼課堂活動學生猶豫遲疑?活動步驟明明清楚地寫在黑板上,為什麼做的時候還是一團糟?相信不少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尤其當「新」老師遇到「小」學生,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課堂效率。
  • 上學時各科老師都說過啥?那些年課堂上的老師們,個個都是段子手
    上學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老師上課太無聊,直到畢業後,我們才慢慢的懷念起老師,那還記得當初上學時各科老師都說過啥嗎?那些年課堂上的老師們,個個都是段子手。上學的時候最受歡迎的老師是哪個?一個是歷史老師,一個是政治老師,不是因為課程多吸引人,主要是喜歡聽老師講故事,就跟現在很多人喜歡蹭法學專業的課程一樣,最喜歡聽老師講各種突破腦洞的故事了〒▽〒並且,在這個講課的過程中,你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可以說,歷史和政治課是最不容易打瞌睡的課程了。
  • 如果能選擇,你還會做老師嗎?
    這樣一來整個班級有30個左右的學生,真正能夠用心學習的也就只剩下一兩個,課堂教學秩序混亂。具備所有課堂教學的弊端,老師講學生就講,老師停,學生就不講。這樣的課堂,老師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維持課堂秩序,可想而知教學效果會如何。
  • 你以為當老師很容易?如果你是以下幾種人,最好不要當老師
    在多年的工作中,遇到各種類型的老師,優秀的很相似。優秀老師,一般會有幾個特點,工作責任心強、對學生有愛心、教學水平高、管理班級有方法等。魏書生老師優秀,是因為他善於研究,他摸索出了一套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還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辦法。而且很多人在學習借鑑他的作法,對老師們影響很大。王金戰老師優秀,是因為他潛心英才教育研究。
  • 於永正老師的「魅力」課堂——讀於永正《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雖然已經連續兩天從不同的方面談了自己讀於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的閱讀感受,但我覺得還不夠,於是今晚,歪在沙發裡,又把於老師的這本書讀了一遍。讀於老師的書能讓我「靜心」,讀於老師的書能使我「明理」,讀於老師的書能給我「啟智」。讀於老師的書,我知道了應該這樣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知道了做教師要怎樣寫教學隨筆好教育故事,我也感受到了於老師的課堂是有魅力的課堂。
  • 學生課堂紀律很差老師該怎麼辦
    在教育一線當老師多年,什麼樣的學生都帶過,課堂紀律是我一直重視的問題,這屬於課題常規中教學組織問題。能不能有好的課堂紀律,教學組織效果如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67一、從教師方面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紀律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紀律管理方面老師的作用最大,一個善於教學組織的教師往往能管理好任何班級學生。同樣班級,有的老師上課紀律很好,有的老師上課紀律就非常亂。
  • 【微積分之屠龍寶刀】你的老師到底如何?(1)選擇你的任課老師
    在學校的選課課程目錄內,所有具固定職位的教師的名字與頭街都會列出來,以備學生查閱.在規模龐大的大學裡,有固定職位的通常是一些做高深研究的教師,或者是那些長期待在數學系內,操控著系裡行政機構的老傢伙.有時候,系裡最好的老師就在這群人裡面,不過最差勁的老師也混雜在當中.這些老師包辦了系裡所有高年級的課程,偶爾也教教微積分這種人門課;他們對於教微積分這項工作看法不一,有的人認為這是個擺脫不掉
  • 陽子老師在課堂泣不成聲
    五年前,我在某報的座談會上說,我最擔心的,是若干年後,先前的學生會不會問:當年跟從老師學習,老師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那些教學內容是錯誤的?如果老師明知是錯誤的為什麼卻還要當作正確的東西教給我們、甚至考我們?如果老師您不能辨識那些是錯的,為什麼卻能當老師……      然而,我的擔心竟可能是多餘的,——到目前為止,沒有學生向我提過類似問題,雖然他們已是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