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聯合重灸湧泉治療外感發熱

2020-12-22 騰訊網

外感發熱

是指機體感受六淫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導致營衛失和、臟腑陰陽失調,出現病理性體溫升高,伴惡寒、汗出異常的一類外感病症,常見於感冒或時行感冒。

診斷標準

1. 急性起病

2. 初起常伴惡寒、咳嗽、頭身疼痛

3. 體溫37.4~39.5℃

4. 有感受外邪病史

5.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治療方法

1. 醫者右手持三稜針,對準耳尖穴(折耳向前,耳郭上方尖端處)迅速刺入1~2mm,出針後擠壓出血;

2. 放血量視患者病情、體質而定,一般5~10滴,每滴如黃豆大小,以血液顏色由深變淺為宜;

3. 初次放血取雙側耳尖,此後兩側交替使用,每日1次,熱退後停止放血;

4. 放血後囑患者平臥於治療床上,雙下肢伸直,暴露足底。將艾條對準湧泉穴,距皮膚2~3cm,以患者局部右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持續1h,每日1次,5d為以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耳與全身臟腑經絡有密切的聯繫,是全身經絡匯聚之處,耳尖點刺放血可使邪熱外洩,達到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的目的,湧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時足少陰經氣所出的地方,重灸湧泉可交通陰陽,調節臟腑功能,同時護陰扶正,提高機體抗邪能力,耳尖放血洩熱,重灸湧泉扶助元氣,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兩者合用,可起到引熱外出、祛邪扶正的作用,從而使熱退身靜。

供稿:中醫科

相關焦點

  • 民間:耳尖放血治「針眼」
    治療麥粒腫,民間有個十分簡便的方法,不妨一試,取一枚醫用針頭或縫衣針,患者耳尖皮膚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用左手指固定耳輪上緣,右手指持針對準其耳尖迅速刺入1—2毫米,隨即拔出針尖,用手指擠壓耳尖軟組織放出1滴血,用棉球拭去。第二天,麥粒腫即明顯縮小乃至消散。
  • 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是《內經》時代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 《內經》甚至認為刺絡放血是治療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選擇。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稜針或粗而尖的針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淺表血絡施以針刺,放出適量血液,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中醫認為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
  • 放血救中風?急救時用 放血療法對"針眼"效果最明顯
    放血療法不是常規治療手段  看過網上流傳的放血療法,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楚佳梅博士說,碰到中風病人第一時間確實可以這樣做,但並不是可以立即轉危為安,百分之百恢復正常,「這只能作為救急,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最終還是要到醫院治療。」  中醫上說,中風屬於有內熱,需要瀉熱。
  • 小兒外感發熱中醫內治法經驗
    中醫藥治療小兒外感發熱療效較好,現就中醫內治法在治療小兒外感發熱中應用作一概述。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小兒外感發熱病因較為複雜,但不外內因、外因兩端。張秀華指出飲食勞倦、氣血虛弱是小兒外感發熱主要的內在原因,而在內因中特別重視「鬱滯」,認為外感之邪、脾胃虛弱、飲食勞倦可鬱遏衛陽、鬱閉中氣、阻止中焦,鬱閉不通是發熱的主要病機。
  • 治感冒分清類型放血療法不提倡
    :只要感冒就吃高單位的維他命C,若沒用的話,她就利用擠血針,刺手指放血,有時嚴重的話連腳趾都拿來放血。中醫專家提醒,有的民間偏方雖有一定科學道理,但並非人人適合,還要根據病情區分治療。    「中醫的放血療法是根據經絡學說和針刺原理,用專用的針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經脈、祛淤生新、調氣理血,給病一個出口。」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主任胡斌介紹說,放血的部位多是在手指、耳尖,或背部、手部,放血量很少。
  • 治感冒分清類型放血療法不提倡(圖)
    記者林輝  核心提示臺灣女演員杜詩梅近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透露治療感冒的獨門妙招:只要感冒就吃高單位的維他命C,若沒用的話,她就利用擠血針,刺手指放血,有時嚴重的話連腳趾都拿來放血
  • 小腿穴位有很多,一般而言,灸除小腿陰毒,建議重灸5穴:
    人體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常導致體內陰毒積聚,這些陰毒以溼毒、寒毒、瘀毒為主,特別喜歡沉積在小腿。那麼,為什麼「一身陰毒聚小腿」?原因有二:1、陰毒本就具有沉重、趨下的特性,容易往下沉積;2、小腿處於身體的邊緣地帶,「山高皇帝遠」,陽氣照顧不到那裡,陰毒很難被氣化。
  • 舒卿老師 ▏氣灸特訓營課堂筆記
    (大概2-3天)直到胸腹之水消除大半或全部消除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  2、水分穴30分鐘,氣海穴60分鐘,神闕穴30分鐘用灸盒正陽灸。患者腿不腫可在足三裡加一個灸盒,上火足三裡扎一針。少商放血。註:腿腫不能灸足三裡,不能扎針,洩氣。燙傷,水泡停止艾灸,不可扎針。3、氣血三針,氣機三針,補中益氣322,血虛三針,腎氣兩針。
  • 患者請「野郎中」放血治療 花費千元病情加重
    她患靜脈曲張十多年,今年5月腿痛得不能走路,朋友帶了一位號稱對放血很內行的「野郎中」來幫她治療,結果放出約150毫升血液後,病情更加嚴重,不得不到醫院接受正規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一般放血療法排出的血液只有3—5毫升,而靜脈曲張若出現皮膚發黑等症狀,必須得手術。
  • 董博談「灸」說「艾」:60條心得,價值萬千(收藏篇)
    但百會灸至一定量後,要間隔三五天,並用三稜針在穴周點刺放血,這樣既可保證療效,又可預防陽氣過升所導致的頭暈、痙攣等不適。若陽氣過升,亦可用吳茱萸與細辛各等量研極細末,醋調外敷湧泉,每次兩小時。7、心中藏有君火,心中陽氣健旺,則君火明亮,其人自然精神抖擻、思維敏捷、充滿激情、不怕困難。若心陽不振,君火不明,其人則精神萎靡、思維遲鈍、缺乏激情、遇難則退。
  • 白眼球上有淤肉(翼狀胬肉)的艾灸治療調理方法
    首先呢,我們可以針對大椎穴以及耳尖穴點刺放血。大椎穴,手足三陽及督脈之會,即共有7條經脈在此穴交匯。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因此是陽氣匯聚的點。點刺後對於瀉熱效果很好,有的時候我們艾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紅疹,瘙癢的情況,也可以針對這個穴位點刺放血。每次的話,建議放血三到五滴,一周一次。
  • 放血治療感冒心臟病患者慎用
    市民周女士問:最近感冒了比較嚴重,嗓子失聲,有朋友建議針灸、放血治療,聽著挺嚇人,我想問一下,這種治療方法究竟是否有效?  山東省中醫院專家解答:放血療法適用的病症很廣泛,如發燒、嗓子疼、頭疼等,對其中屬於實熱、淤血類型的,該療法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