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下中學文學教育的思考

2020-09-03 語文大師課堂


內容摘要:

中學文學教育存在著文學主體不明或偏失的問題,對文學實態、文學生態和文學理論的發展把握得極不準確。對當下世界範圍裡的文學更缺少應有的敏銳與感應。另一方面,對經典作家和經典文學理論的定位不準,對文學生態與文學理論的發展存在盲視。此外,中學語文教師的人文功底、文學才情,無法與當下的文學生態構成對話關係。

關鍵詞:文學教育 文學主體 文學本質 文學實態 文學生態 誤讀

客觀上說,至少從新世紀以來,中考、高考語文命題已經建構起多維向度與開放體系,文學感悟能力(此乃「積」)與鑑賞評價能力(此系「發」)已經作為考核學生的重要內容。坦率說,應試語文這些年來背了很多罵名與黑鍋,其根本原因是絕大多數語文教師與很多專家沒能體察到命題者的出題意圖。命題專家們遵循漸變的特點進行語文命題,實屬戴著鐐銬跳舞,這已屬難能。當然,命題專家們對文學實態(文學發展中已經定型並已經給出定論的文學史界定或文學理論界定)與生態(文學在當下世界範圍內的發展現狀,亦即當代正在蓬勃發展著的文學)的失察與把控能力偏弱,對學生文學能力的考查點定位失之偏頗,也是應試語文遭受詬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縱觀當下的文學教育專家和課程專家所給出的方案,結合筆者自身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參與,我認為,中學文學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對文學教育定位、文學主體的認識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文學教育的定位,仍然首先強調其倫理功用,而不能從無用之用、審美情趣等角度來進行文學教育的定位。著意於從真與善角度來對文學進行思考,其實是一種錯誤。作家李貫通曾經在《小說的自救》裡說:「小說曾被看重,影響到國家的興亡。殊不知泰極否來,被看重時就隱含著被遺棄的命運。……小說真的影響到國家的興亡,是小說的不幸,是小說因國家興亡而不幸失了藝術的貞操。」客觀上應該看到,即便是梁啓超對小說的定位非常之高,也不能排除一種事實:文學在當時甚至在當下,也只是小眾群體所能掌握的。而在短暫的1980年代,看似產生了轟動的文學效應,但文學也未能真正走向大眾。何況,當時的文學並不是以文學品質打動了人們。因此,文學教育的定位,首先應該在於引導學生對文學審美品質的把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的最大功用是著眼於對人的審美情感的鍛造與陶冶。作家張大春說過:「工匠不對自己的作品形成美學,這就沒有天良了。」那麼,文學教育不對學生進行美學的引領,則更是一種對文學倫理的缺失。

這是文學的貞操。

文學當然有勸人向善與拯救靈魂的功用,但這不是文學的首要任務。畢竟,文學與生活相比,後者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文學之可有可無、文學之作為生活的點綴,這恰恰是文學的主要特點。因而,德國思想家阿多諾在二戰之後才會這樣表述:「奧斯維辛之,寫詩是可恥的!」文學就是文學,文學並不必然承擔諸如道德教化、倫理教育、理想教育及學科知識傳授等功用。(如果我們舉著名作家納博柯夫的傑作《洛麗塔》為例,這裡的問題便立即一清二楚了。這部在作品裡架設心靈望遠鏡的作品,以挑戰、逗弄人們內心的道德感為手法的作品,也同時是一部極為傑出的「無主題作品」。關於「無主題敘事」、「無意義敘事」和「敘事空缺」等小說問題,讀者可參見學界的有關論述和筆者本人的有關文章。我在這裡進行如此批註,也是想要提醒更多的人們,文學的發展,自卡夫卡之後,已經有了更長足的發展。然而,教育界對此卻存在著可怕的盲視與遮蔽。)此等功用,是需要由其他學科或語文教育中的其他方面來承擔的。文學教育的作用,首先在於語言直覺的培養和審美情緒的薰陶。但對這一作用,中學語文教育長期以來未能給予準確的定位。一直以來,文學教育的定位總有著很大的偏失。

這一嚴重的缺失與偏向,恰恰造成了真正的文學主體或暫付闕如,或主體不明。主體定位不明或偏失,也因此決定了對主體的認識不會到位與準確。

因而,文學教育中存在的第二個重大缺陷就是,對文學實態、文學生態和文學理論的發展把握得極不準確,缺少了應有的敏銳與感應。

這裡,一方面與教材編寫時所持的觀點極為相關。在語文教材編寫中,由於編寫者的文學功力不足,造成了對當下文學生態的判斷有失準頭。過去,很多教材編寫的宗旨,都定位於作品本身需要經過數十年時間的淘洗方可確認其文學地位。作為一種方法論,這本無可厚非,然而,在這一方法論的指導下,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也隨之出現,最為明顯的是對於一些淺近的、甚至是毫無文學建樹的所謂作品卻作出了過高的評價,一些絕無可能抵達經典地位的作品,卻被編寫者所看重。同樣,對所謂經典作家的定位與判斷,在受到意識形態的裹挾時,又因為專家們的文學能力偏弱而出現了人云亦云的情形,無法從更為專業的高度達成對中學生的引領。從文學品質和文學發展的眼光來看,一些二流水準甚至三流水準的作家被誤讀為一流作家。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像美國作家歐·亨利一類。而像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加西亞·馬爾克斯、卡爾維諾、略薩、奈保爾、威廉·福克納、T·S·艾略特、詹姆斯·喬伊斯、米蘭·昆德拉、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納博柯夫哈羅德·布魯姆、巴赫金等大師級作家及批評家,燦若星辰,卻差不多都被我們忽略了的。在這些作家面前,我們出現了可怕的盲視。而像海明威這樣的作家,大多數讀者只關注了與其文學成就極不等稱的《老人與海》,這顯然又是一種可怕的誤讀。



同樣的情形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更為嚴重。幸好,我們已經有莫言這樣的具有了世界性意義的作家開示我們:中國當代作家,已經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他們已經拿出了中國現代作家們所無法媲美的作品。正是這樣的文學生態,才催生了莫言這樣的大師。莫言這樣的偉大作家,不可能產生於文學的荒原。所以,莫言獲得諾獎的意義,在於向世人表明了中國文學與中國作家的意義與影響。因而,如果要列舉當下的可與莫言相頡頏的著名作家,我們還可以將汪曾祺、賈平凹、劉心武、殘雪、鐵凝、王安憶、食指、顧城、韓少功、李銳、阿來、格非、餘華、張煒、閻連科、遲子建、畢飛宇、史鐵生、劉醒龍和白先勇、張大春(此二人為臺灣著名作家。我在這裡為什麼不將李敖列入,也可以表明我的文學立場)……盡數推出。且這樣的名單,還在擴大。

然而,我們卻沒有注意到他們。這裡的根本原因,恕我直言,是我們的目力不夠,是我們缺失了這方面的文學能力,是我們的文學敏銳,尚無法使我們將審美的觸角伸向這些偉大的作家。

從文學理論的發展上看,我們對文學的發展也基本上處於一種盲視與無知狀態。

上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文學思潮發展,更為深刻,更為豐富,也更為精彩,卻被人們忽略了。文學理論的發展,當下的理論家們甚至是作家們自身的文學思想,早已將我們過去十分迷戀的現實主義及典型理論遠遠地拋得遠遠的了。即如筆者本人,語文教學之餘,從事小說寫作與小說研究,並構建起了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文學有機本體論」,且有了多篇重要論文發表,系統性的論著也將推出,這同樣是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成果之一。但是,這種豐富多彩的文學生態,卻沒有多少語文老師能夠接觸到,我們的課程專家也無暇顧及到這一層面,而相關專家的知識結構與文學儲備,顯然也過於老化。

因而,如果說文學教育還存在著第三個原因的話,那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們,其人文功底、文學才情,無法與當下的文學實態或生態構成對話關係,甚至無法體察當下文學的豐富與傑出。

這樣的語文老師,如此缺少文學的代際意識與史學意識,又如何能形成敏銳的文學觸角和敏感的文學審美情感呢?而缺少了這兩樣,一個語文老師又如何能面對文學?當我們的老師也無法形成文學能力的時候,我們又如何讓我們的學生讓自己的想像、審美體驗進入到那種洋溢其思、浸染其情的文學世界從而真正地觸摸到當今社會最為敏感的神經末梢呢?

所以,當我們論及一些文學生態存在著被刻意遮蔽的現象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可怕的事實:我們的語文教師,整體的文學水準與文學能力凸顯蒼白,不足以穿透文本中的審美時空,還學生一個真正的文學世界。



現成的例子也是有的。譬如像《邊城》這樣的作品,多數教師包括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們,對其評價與把握都極不到位。《邊城》並不是在所謂「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陶淵明的文學貢獻)上進行開掘,沈從文絕不可能抄襲陶淵明的主題。這部作品的經典意義在於對「人生充滿了未知的不確定因素」這一主題和對「別一種生活」的可能的演繹和表達。偉大的作家和經典作品,其價值在於為文學世界提供了獨特的關鍵詞,且都在本質意義上無限趨近文學母題,甚至豐富、發展了文學母題的範疇。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學教育對語文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當前的文學教育,如果不能解決以上幾個問題,我們的文學教育便永遠存在著缺憾。

相關焦點

  • (一位INFJ關於文學與寫作修煉自我的思考)
    其實這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寫作者都會遭遇的現實:其一,是文學的貴族化。西方現代性的知識體系構建出文學這個獨立學科,並形成了某種貴族化的文學經典的觀念。從小學到大學的文學課上,學校教育側重於講授文學的審美、教育和認識作用,關注的重點在於藝術技巧及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方面。
  • 關於深圳文學的三個命題,值得我們「深」思考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研討會,並做了主題為《關於深圳文學的三個命題》的發言。張忠亮結合自身閱讀經驗和調研感受,進一步對深圳文學創作與發展提出獨到的思考。 同時,深圳文學書寫有很多側面可堪挖掘。此外,「深港味」的寫作風格也值得重視和研究。張忠亮表示,關於深圳文學的三個命題,是值得深圳廣大作家在未來的寫作中深入思考的。
  • 《中國校園文學》30歲,成長為文學與教育的「雙子星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作為中國作協旗下唯一一本針對全國校園閱讀與寫作的文學期刊,《中國校園文學》今年已經30歲了。12月10日,《中國校園文學》創刊30周年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 靜心的三方面:關於靜定,關於當下,關於活在當下
    這就是「活在當下」,這就是「臨在當下」,這就是毫無妄想,如如不動的境界我們必須認清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活在當下」當我們活在當下的時候,真正地在活著,作為一個人不然,就是穿上衣服的猴子也許,這句話聽起來太誇張、很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真正的活在當下,即與我們如何靜心以及如何修心,息息相關也可以說,關於活在當下的知識
  • 人文社與北京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共建閱讀教學實驗基地
    12月25日下午,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在京舉辦了「閱讀點亮智慧、書香浸潤校園」活動啟動儀式,並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二中教育集團閱讀教學實驗基地」揭幕。為更好的服務於學生群體,人民文學出版社組建了由社領導帶隊,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古典文學編輯室資深編輯、外國文學編輯室主任等組成的工作團隊,充分利用豐富的作家、專家資源和圖書品牌資源,參與北京市第二中學學生社團活動,計劃定期開展「文學作品賞析」「文化知識教育」等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同時,配合課程安排,結合考試大綱及教案,有重點、有目標的協助解決學生面臨的閱讀難題。
  • 關於科學素質教育的思考
    這種思潮到二十世紀中葉成為教育思想的主流,儘管有的人還停留在知識教育上,而有的人則已經轉向探索新思想一素質教育了。進入八十年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都面臨著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迎來了改革的機遇。1985年美國提出2061計劃,超前規劃美國公民需要進行科學掃盲,出現了STS(科學、技術、社會)式的中學教科書。英國中學課程也出現了與過去的學科式大綱完全不同的,以社會熱點為中心的大綱。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 一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我於2003 - 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一.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我於2003年至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
  • 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思考
    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思考 作者:山東省陽信縣流坡塢鎮中學 馬東鋒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家長朋友應明白的是,現在實行素質教育了,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簡單說來,就是學生全面發展。在以前,有些學科,不是考試科目,於是學校可能就安排成了別的科目。但是現在不一樣的,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安全課、地方課、信息課都是學校課程開設的重要部分,同時對你孩子的全面發展也是很重要的。
  • 英語文學周 | 從電影裡學習英語,在歡笑中思考人生
    從電影裡學習英語,在歡笑中思考人生今年的英文文學周定於9月4日至11日,英文組的老師們八仙過海、
  • 「通向優質英語教師之路」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
    為了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愈來愈高,對英語教師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呢?大家可以報讀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在師資優良的環境下學習英語主科知識、教學法及研究技巧等,畢業後可以留港工作或回流內地,把知識回饋國家,協助國家培養新一代的語文專才。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方同學現在於香港一間中學任教英文科。
  • 「通向優質英語教師之路」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
    為了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愈來愈高,對英語教師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呢?大家可以報讀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在師資優良的環境下學習英語主科知識、教學法及研究技巧等,畢業後可以留港工作或回流內地,把知識回饋國家,協助國家培養新一代的語文專才。香港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方同學現在於香港一間中學任教英文科。
  • 關於英語文學閱讀,你了解多少?
    因而,總體而言,文學是人們用以表達和展示心靈世界的手段,是馳騁想像和自由思考的平臺,是一個民族的語言藝術和智慧的代表,更是一個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渠道。交際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始於或引發了我國對傳統英語教育中偏重文學閱讀的否定。從此往後,在我國的基礎英語教育中,文學的被忽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挑戰常態需要相當的勇氣。但我一直懷有一個美麗的英語教育夢:打破枯燥的死記硬背的魔咒,突破「用英語做事」的束縛,讓我們的學生有意義、有內容、有內涵的學習英語、喜歡英語,學好英語。我以為,英語文學閱讀,是通向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途徑。
  • 文學|創意寫作的前景
    新的契機給寫作專業教育和學科建設帶來了時代感和開放性視野。由此也就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創意寫作的培養目標、學科建設等問題。傳統高校的中文系大多利用專業優勢資源和深厚的藝術氛圍,堅持走專業作家培養道路,如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均強調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思路。
  • 關於當下的美院教育
    多事且總好問這問那的朋友問起當下的美院教育。美院四年,就像飼養肉禽,所吸收的多是激素,對國畫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發生過什麼,不知道在發生什麼,不知道將發生什麼。就像一個局外吃瓜人,沒有進入到遊戲系統,自以為是的愚昧著。他們所謂的水墨工筆在中國畫美學圖式演化的意義上是倒退的,沒有提供新的圖式。外至章法,本至筆墨,甚至書法。
  • 關於印發第十一屆「深圳校園十佳文學少年」(中學組)評比活動方案...
    各區(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教育行政部門,市局直屬各中學:  由市教育局、市文聯、深圳特區報社、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市閱讀聯合會主辦,深圳青少年報社、特區教育雜誌社、南方教育時報社承辦的「深圳校園十佳文學少年」評比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近年來每一屆參與的人數均超過萬人,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賴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已成為我市校園的重點品牌活動
  • 對教育的思考與展望
    對教育的思考與展望>天津市南開中學 王學森 教育制度是由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就業觀念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普通民眾要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中產階層要求素質教育;富貴階層要求個性化教育,這就是我們有大批留學生的根本原因。我們的初等教育是比較好的,我們的問題主要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實行專家治校提出多年收效甚微。小升初劃學區搖號目的是減負、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
  • 丘成桐:訓練邏輯思考是中學最重要的科目
    丘先生認為,訓練邏輯思考比中學學習其他學科更為重要。中學是培養人才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非常願意和中學生交流。由於中學生數學獎的評選,我也了解了國內中學的一些情況,總的來說很不錯,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其實我沒有受過教師的訓練,也沒有在中學教過書,我今天來到這裡,主要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談我對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數學教育的看法。
  • 關於現代文學雜誌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這些文章,從各自角度通過雜誌研究對現當代文學的切入,均已在學界引起相當廣泛的反響。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現代文學的博士、碩士生將他們的論文選題對準了報紙副刊和文學雜誌②。關於文學史家研究報刊的原初意義,陳平原先生回憶說:「王瑤先生之所以強調研究者必須閱讀報刊,而不能僅限於作家文集,一是有感於現代作家常常根據時世變遷不斷修改自家作品,不能以日後的修訂本解說作家當初的精神狀態;二是閱讀報刊,可使研究者對那一代的文化氛圍有更為直接的了解。」
  • 當下文學翻譯緣何難出大師
    1966年的9月3日,翻譯過33部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家傅雷逝世。46年後的今天,人們在懷念前輩的同時也在感嘆,當下文學翻譯界難出大師。是何種原因導致了如今的局面?這一話題引起了網友熱議。  稿費過低   法國文學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做同聲傳譯的人一天能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相當於花幾個月時間做文字翻譯得到的報酬。嚴謹的譯者翻譯一本書要花上一兩年,通常只有千字60元的稿費。  中文在線、愛看書網運營總監買超:翻譯費用到現在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豈能怪翻譯者,人家也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