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的思考與展望
天津市南開中學 王學森
教育制度是由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就業觀念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中西教育各有優缺點,而優缺點又是互為依存的,集中西教育的優點可能只是一個理想。
立足國情借鑑其它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不斷試驗、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找到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模式。
今天的中國和四十年前完全不同,現在我們正處在社會逐步分層的階段,各個階層都有自己的訴求。
普通民眾要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中產階層要求素質教育;富貴階層要求個性化教育,這就是我們有大批留學生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初等教育是比較好的,我們的問題主要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實行專家治校提出多年收效甚微。
小升初劃學區搖號目的是減負、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即使「公民同招」辦得好的民辦校還是會招到好的生源,因為有需求、因為提前報志願。
小升初不再考試,中考就是學生的第一次分流。普職比1:1早已打破,現在基本是3:2。
按現在的高中招生規模,結合近年來的人口出生數量,可以預測上職高的學生會越來越少,將來的職業教育可能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大學在搞大類招生、在創辦文理學院。高中是基礎教育,應該搞通識教育,高中選科走班值得商榷。
高考改革的原則是「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高考錄取的原則是「兩依據一參考」。
在這些大的原則下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考方案。
我們在大學招生收費上沒有搞雙軌制,這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也許我們會形成高考錄取為主、綜評錄取為輔的錄取模式。
按教育部最初的計劃,去年所有省區都應加入本輪高考改革,現在看餘下的17省區今年很可能也不會加入本輪高考改革,它們將繼續執行3+理綜或文綜這一被普遍認同的方案。2019年有6省市開始使用新教材,今年會有更多省市用新教材,明年所有省區都將用新教材。
3+3方案、3+1+2方案中的有些組合不利於學生的發展。為了避免棄考物理、棄考化學制定的賦分基數保護了尖子生,但也使差生賦得了超過實際水平的分數。
去年四部委制定了《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重視數學就是重視理科,該文件可能針對的就是近年來的棄理從文現象。
將來我們可以實行全國統一的畢業考試,大學各專業按3+3、3+1+2、3+2+1等方案錄取新生。名牌大學可實行8515綜評招生。高中畢業生可以申請多所大學,收到多份錄取通知書,最後確認一所大學。這樣取消了許多考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學生還有一定的選擇權,高校也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權。
工業化時代我們需要大批理工科人才,但我們也需要有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我們更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價值觀認同,因此我們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們有太多的偏題、怪題,卻缺少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試題。我們要提倡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要允許犯錯、允許失敗。我們要提倡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在討論中提高、在討論中進步。
我們要創新升學考試的試題,從而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拋棄題海戰術。教育管理部門的觀念轉變了,教師的觀念自然就轉變了,因此教育管理部門首先要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
我們相信智慧的中國人上下齊心、群策群力一定能探索出既符合國情又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教育模式,早日把我國由人才大國建設成人才強國!
2020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