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迷惑行為」大賞:生吃雞蛋、愛戴口罩、蹩腳英語……

2020-12-17 千之葉日本留學

同學們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對日本的了解也逐漸加深。

雖然我們與日本人是一衣帶水的鄰居,文化有共通之處,但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讓我們難以理解的習慣,比如生吃雞蛋、愛戴口罩、蹩腳英語等等。

當我們在疑惑日本人的「迷惑行為」時,是否想過這些「迷惑行為」在日本社會裡其實存在著合理之處呢?

一、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吃生雞蛋?

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生雞蛋!

日本人習慣於在米飯、拉麵等料理上打上一個生雞蛋,甚至很多日本人直接用一個生雞蛋就能拌飯吃。

日本的食品衛生已經安全到這種地步了嗎!還是日本人太心大了呢?

其實日本美食番裡面出現的生雞蛋美食,還是很吸引人的,但是眾所周知國內的生雞蛋不宜直接食用,於是想嘗試一下的人只能眼饞著。

日本針對雞蛋的生產有著自己的一套成熟完備的體系,整個生產過程層層把關,篩掉不符合規格要求或者衛生標準的蛋。

首先是日本的雞在生活環境上就非常優越,雞舍是一個個小房間連起來的長屋。因為如果一隻雞的生存環境差,壓力就會變大,對細菌和疾病的抵抗力也就會變弱,會容易染上沙門氏菌。

同時,雞飼料也是重要的一環,嚴格按照日本《飼料安全法》的要求進行生產,保證雞蛋的安全性。

當雞下了蛋以後,所有的雞蛋都必須經GP中心(給雞蛋評定等級的地方)篩選評級後,才能運送去包裝。

最終生產出來的雞蛋,蛋殼上會印上賞味期限和取卵日期,甚至是農場序列號。

這個序號的意義在於:一旦食客吃了這個雞蛋發生什麼問題,可以通過該序號追溯到是哪個農場的哪只雞下的蛋。

這樣子生產出來的日本雞蛋,保障程度大大增加,也難怪日本人這麼喜愛生吃了。

二、為什麼在日本街頭很多人帶口罩?

去過日本的人都會發現,大部分日本人都喜歡戴口罩,而且還是醫用那種。

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的統計,僅2016年日本全國的口罩生產數量超過49億個,平攤到日本1.27億的人口,平均每個日本人有39個口罩;日本國民平均每年在口罩上的花費高達2億3千萬美金….

在這些出售的口罩中,供家庭日常使用的口罩佔比相當龐大,大約佔到口罩總數的78%。專家甚至指出:日本社會很大一部分人其實已經患上了「口罩依賴症」。

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樂此不疲地戴口罩,我們的猜測是日本人出於禮貌、衛生以及素顏等各方面原因。

其實猜對了一部分,有節目做過相關調查,日本人愛戴口罩的原因還有防寒、預防感冒、花粉過敏、自身身體問題、可以掩飾尷尬、或者只是因為沒化妝或者遮醜,讓自己的內心感覺可以更好一點等等的功能。

日本人養成戴口罩習慣的原因,有種說法是在一戰期間,世界範圍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流感,日本作為被嚴重波及的國家,政府就開始在民眾中大力推廣戴口罩防止流感的運動。而在上世紀50年代,從廢墟上開始搞建設產生的工業汙染,又讓日本人進一步鞏固和養成了外出待口罩的習慣。

除去健康衛生的原因之外,現代日本人戴口罩更多的還是出於心理上的因素。

日本有一個專門描述這種情況的詞語——「伊達マスク」,說的就是讓自己通過口罩建立起心理防衛和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對於「伊達マスク」的日本人來說,戴口罩可以不用做表情,避開社交,能提供隱秘的安心感,可以擋住真實的素顏,就算想到很好笑的事情偷笑也不會被發現等等。總而言之,口罩就像是一個庇護所,把所有不像表露出來的東西通通隱藏起來。這些真是特別符合日本人的性格特徵了。

三、為什麼日本人說英語那麼奇怪?

不會日語的小夥伴赴日旅遊,肯定會對日本人的蹩腳英語印象深刻。

很多日本人根本不會說英語,要麼就把英語說得也像日語一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真懷疑他們學習的是假的英語。

很多日本人都覺得英語並不是必要的。在電視節目上,就連一些日本藝人也常常會拼不出小學詞彙。真是慘不忍睹!

這種尷尬的局面其實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因為日語語言系統相對簡單,學會五十音圖便可以解決發音問題,但這難以應付多變的英文發音,比如日語裡面並沒有「v「」z」「r」的發音,所以日本人很難發得出翹舌音。

實際上,日語中有很多的外來語,這些外來語大多都是英語演變過來的,所以日本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輕鬆一點,但這也恰恰是日本人學英語的一個陷阱——喜歡用片假名給英文注音,導致說英語是有一股日語味。

在過去,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需要和外國人交流,普通民眾也就沒有講外語的需要。他們需要的是快速閱讀外國書籍、學習外國文化和知識的能力,因此他們的整個教育系統都把重點放在了閱讀上面。

而現在日本公司在僱傭新員工時,也看的是託業(TOEIC)考試成績而不是託福(TOEFL)。託業測試有聽力、閱讀和語法,而託福測試還多了一項口語。

大多數日本人學英語是因為想進入一家好公司,而並不是真正運用在商業對話當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從2014年託福分數來看,日本的分數是70分,在亞洲國家中只有阿富汗(69分)、柬埔寨(69分)和寮國(64分)這3個國家比日本低。第1位是新加坡(98分),中國排在第19位(77分)。

不過儘管如此,日本人裡面把英語說得好的也是存在的,畢竟學霸哪裡都有。

其實日本人的「迷惑行為」都與他們的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只有兩國之間多增加交流,才能避免誤解,擁有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迷惑行為大賞:日語「迷惑行為」的中國變異
    一 日式含蓄的縮影 「迷惑行為」這個詞充滿了日本式的含蓄,以及不麻煩他人的情緒。 「迷惑行為」原本的意思指的是,那些會給人帶來麻煩、困擾的行為(比如地鐵上橫躺著睡覺/圖書館裡大聲喧譁)。
  • 2020年度盤點|直播帶貨迷惑行為大賞
    來源:商業新知2020年初無數參與者登上直播帶貨這股風口的列車,而在年末,列車尚未減速,不少人中途卻已翻了車。留下一個一個名場面,讓人越看越上頭,下面商業新知帶您重溫下直播間這些讓人捧腹,又或是迷惑的直播帶貨行為吧。
  • 開學迷惑行為大賞
    這場曠日持久的假期終終終終終終於要結束啦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也要正式開始上學了在家裡呆了那麼多天 父母還好嗎哈哈哈哈請欣賞開學前的迷惑行為大賞消極應對的一類:媽媽我不要上學 上學好麻煩 我不要上學嗚嗚嗚嗚具體表現為:用被子蓋住自己 試圖讓父母找不到自己 或者說自己肚子疼 不想上學幼兒組還只是初級迷惑行為
  • 藝考生迷惑行為大賞
    原po最新發表中傳橘這篇大賞我一直在構思現在構思到大家已經忘了什麼是迷惑行為「迷惑(めいわく)」一詞,原本來源於日本,字典上的解釋是「因別人做出的行為而產生不快的感覺。」可以翻譯成麻煩、困擾、為難、打擾,等等。
  • 當代人學英語迷惑行為大賞
    生活從不缺少迷惑,只是缺少發現迷惑的眼睛。不信你看,連學英語這件事,都充滿了迷惑......一成年人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具備欺騙性的一點,就是做最充足的準備迷惑最天真的自己。想要看美劇學英語,還打算邊聽邊記筆記。結果就是下最新的劇集,吃最多的零食,詞彙量沒進步,體重倒是進步不少。
  • 「迷惑行為」刷屏抖音和朋友圈,人類為什麼熱衷迷惑行為?
    日本社會在公共場所懸掛的「禁止迷惑行為」的告示,其用意也是要敦促使用公共場所的人員遵守公德。常見於日本街頭的「迷惑行為禁止」告示牌,用意是謝絕不文明行為 | Starask拍攝「迷惑行為」一詞最早進入日本社會的視野,可以追溯至上個世紀60年代。
  • 英語四六級未過的統一迷惑行為大賞
    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那些過不了四六級的統一迷惑行為大賞,順便判斷一下自己是否能過級。迷惑行為一:again and again背單詞每一位背單詞的同學都有一本厚厚噠必考單詞書,每天都在打卡背單詞,為了四六級真的是很努力了,但是低頭看看自己的單詞書,前一半翻得破舊書角都卷了,後一半卻嶄新嶄新的。
  • 風靡網絡的「迷惑行為」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編最近發現,「迷惑行為」這個詞在網上可謂異常火爆。年輕人遇到了什麼奇葩的事,總喜歡在微博上艾特一下「迷惑行為大賞」。這位博主也是畫風清奇,只是簡單地做個轉發,配上三個問號,就收穫了96萬的粉絲。此外,「朋友圈迷惑行為」、「迷惑行為表情包」等熱詞也在網絡上屢見不鮮。
  • 韓國演藝大賞超迷惑:笑臉口罩很滑稽,用特製長手臂頒獎多此一舉
    今天晚上舉辦的SBS演藝大賞,官方為了防止疫情也是出盡了花招,網友吐槽:演藝大賞硬是成了迷惑行為大賞!SBS專門為參加的藝人準備了特製口罩。當鏡頭掃過臺下的藝人時,第一眼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他們的表情有點奇怪呢,但是再仔細看會發現他們臉上戴的是有表情的口罩,和膚色相差不大的口罩顏色,再印上笑臉,滑稽又搞笑!
  • 日語「迷惑行為」的中國變異
    01日式含蓄的縮影「迷惑行為」這個詞充滿了日本式的含蓄,以及不麻煩他人的情緒。「迷惑行為」原本的意思指的是,那些會給人帶來麻煩、困擾的行為(比如地鐵上橫躺著睡覺/圖書館裡大聲喧譁)。日本是個害怕麻煩人的社會,也是一個含蓄的社會,用詞往往內斂、委婉。甚至常給人含糊其辭的意味。著名的「今晚月色真美」就是最佳案例。這個典故來自於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在學校當英文老師的時給學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譯。
  • 人類為什麼熱衷「迷惑行為」?-虎嗅網
    作為還沒有搞明白什麼是迷惑行為,就已經被各種迷惑行為大賞霸屏的時代棄兒,我們難免對最近幾周迷惑行為的局勢發展深感迷惑。日本社會在公共場所懸掛的「禁止迷惑行為」的告示,其用意也是要敦促使用公共場所的人員遵守公德。
  • 國外迷惑行為大賞→→→
    來看看這些國外的迷惑行為紐約抗議者燒口罩反疫苗,「把鄰居通通請到家裡來,全能的上帝希望人們聚在一起」12月6日,上百名示威者在美國紐約市舉行抗議,他們焚燒口罩,高喊「解放你的臉」。視頻:微博@央視網快看 美國傳口罩藏5G天線且致癌美國人不戴口罩的新理由:口罩裡面有5G天線,會被跟蹤並誘發腦癌。為了不戴口罩,美國民間流傳的陰謀論日漸升級。
  • 今夕何夕:馮夕冬月的迷惑行為大賞,氣著氣著就笑了
    沒錯,今天我又來吐槽《今夕何夕》了,實在無聊,追完了最近的更新,我都懷疑自己看得不是一部古裝偶像劇了,而是一部喜劇片,前面女主的各種迷惑行為看到目前也習慣了,男主的腹黑人設也在漸漸的崩塌,這部劇似乎有一種魔力,讓人氣著氣著就笑了。
  • 日本人:我們生吃雞蛋,美國人:我們生吃牛肉,中國人:我們更強
    生吃肉的時代已經不會再有了,只有原始人才會飲熱血,啖生肉,自從人類發現了火種之後,便結束了吃生食現象,畢竟生食和熟食比起來,不僅血腥,還特別不衛生,味道也沒熟食好,還是得經過一系列的高溫烹製的食材才更好吃,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我們東西卻不再局限於「熟食」了,因為人們發現,有些食物還真的生吃起來的味道會更好,就拿日本的生魚片來說
  • 美國生吃牛肉,日本生吃雞蛋,國內卻生吃它,網友:重口並健康著
    美國生吃牛肉,日本生吃雞蛋,國內卻生吃它,網友:重口並健康著。世界也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會由於歷史文化和地域的差異,所以說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飲食習慣,而對於食物大多數的人會認為必須要做熟之後才能夠吃,但是也有一些人會喜歡生吃一些食物。
  • 可以生吃的雞蛋:日本人為啥這麼愛生雞蛋,日本雞蛋有啥不同?
    引言日本吃生雞蛋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了,不管是簡單而受歡迎的生雞蛋醬油拌飯還是作為壽喜鍋的蘸料,生雞蛋的身影總是繚繞在日本人的餐桌之間。大家都知道一般的雞蛋由於沙門氏菌的存在和比較腥的口感被我們拒絕生吃,那為什麼日本人卻擁有生吃雞蛋的文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 「迷惑行為」刷爆朋友圈背後 是情緒的宣洩與渴望被認同
    迷惑行為一詞從日本起源,近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微博上,以「迷惑行為大賞」為代表的搞笑類博主每天梳理一大批「黑人問號臉」的「沙雕事件」,滿足網友的搞笑或獵奇心理。「迷惑」行為為何能刷爆朋友圈?從深處挖掘,它是對一個既定的規則進行不同程度的違反與破壞,以達到宣洩情緒與壓力的目的。大眾從惡趣味中得到快樂,也得到群體認同。
  • 考研自習室裡那些討人嫌的迷惑行為大賞
    這讓小編想到了《二十不惑》這部電視劇裡一段考研自習室的場景,連彈幕都在吐槽影響別人學習的迷惑行為~接下來,就請欣賞考研自習室裡那些迷惑行為大賞!千萬別眨眼,看看有沒有你遇到過的糟心行為吧~1.大型吃雞王者live現場自習室第一大原則就是需要靜!但總有那不自覺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嘴巴,將自習室變成開黑live現場。
  • 當代留學生迷惑行為一覽
    咳咳...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今天的日本留學生迷惑行為大賞現場!對日本留學奇怪的刻板印象,又導致了一系列迷惑行為。迷惑行為TOP6假如你沒有英語成績、金光閃閃的背景校、拿得出手的GPA,出門左轉了解一下日文項目好哇!
  • 是什麼讓日本人有生吃雞蛋的勇氣?其實若給個字母P,我們也敢
    豆汁兒譬如日本人就敢生吃雞蛋,而我們偶爾敢,為面子敢,為了爭口氣也敢,但每天叫你來一顆生雞蛋的話,估計你定然會膽怯的,畢竟這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生雞蛋所含有的細菌和微生物可不少,吃貨也不敢拿健康開玩笑日本人生吃雞蛋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勇氣生吃雞蛋呢?這是否說明同樣是吃貨,日本人更加的「勇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