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如今門庭冷落 落寞保齡球尋求重生

2020-12-20 東方網

  上周末,第二屆上海保齡球黃金聯賽總決賽在市體育宮保齡球館舉行。無論是高手如雲的精英賽,還是重在參與的大學生賽和家庭賽,保齡球瓶「乒桌球乓」的碰撞聲,都能勾起人們的美好回憶。

  二十年前,保齡球曾在申城風靡一時。可如今,這項運動早已不是人們應酬娛樂的選項,市中心也難覓球館的蹤影。然而,這項不乏鐵桿愛好者的運動,仍期待以更純粹的方式走出低谷。

  場館運營舉步維艱

  保齡球曾經有多火?有20年球齡的資深愛好者何鵬飛打趣說:「路邊的保齡球館比現在沙縣小吃數量都多。」他回憶道,「1997年時,整條大渡河路從頭至尾一共有15家球館,幾乎每個路口都立著一個巨大的保齡球瓶。」而如今,「存活」下來的只有體育宮保齡球館一家,整個上海的保齡球館也僅剩不到二十家。

  「目前,辦賽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找不到規模合適的球館。在只有十來根球道的體育宮,一場200人左右的季賽要打兩天。」黃金聯賽的主辦方——上海火海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助理陳贇「抱怨」道。

  從雨後春筍般冒出,到如多米諾骨牌倒塌般一家家倒閉,整個上海保齡球產業幾乎「一夜入冬」,隨後便長期處於「死緩」的狀態。即使仍在勉強維持的球館,也面臨著球道逐年減少、設備年久失修等難題。「20年前,上海最大的球館有108根球道,每局價格25元以上,繁忙時段還要排隊。現在有10根球道已經算大球館了,最便宜的團購價格只有一兩元(每局),大部分時間還門可羅雀。」何鵬飛算了一筆帳,「房租、人力等成本連年增長,而保齡球館的收入卻在下降,場館的運營肯定舉步維艱。」而一旦失去了保齡球館這一「大本營」,這項依賴場地和道具的運動實際上就將徹底死亡。

  走進校園或是出路

  「目前還在打球的基本就是這麼多年一路打過來的,發展新的愛好者實在太難了。」提起保齡球的沒落,陳贇十分無奈,「社會在發展,能吸引年輕人的玩物太多。很多人寧願在手機、遊戲機上玩保齡球遊戲,也不願來球館打球。」在他看來,走進校園或許是保齡球未來的一大出路,而在黃金聯賽上設置大學生組,則是「投石問路」般的嘗試。

  「在校園遷往郊區後,許多高校都具備了建造保齡球館的場地和條件。如今的這代孩子,也沒有經歷過保齡球風靡的那個年代,對他們來說這是項全新的運動,能勾起他們的興趣。」陳贇說。昨天,十幾名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大二女生參加了黃金聯賽大學生組的比賽,她們都在學校裡上過保齡球項目的體育選修課。儘管比賽中「掉溝」等低級失誤時有發生,局分有些「拿不出手」,但她們的歡聲笑語還是令人看到了保齡球的魅力和希望。

  「能一直堅持打球的都是真正熱愛保齡球的人。」何鵬飛感嘆,「隨著黃金聯賽和其他賽事的開展,近兩年上海保齡球市場已經逐漸有所回暖,據我估計大概有四五千人還在打。」儘管人數仍然是「小眾」,但這些鐵桿「粉絲」無疑是保齡球走出谷底、尋求重生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青島臺東這家小店,長發老闆炒的辣子雞曾風靡一時,如今風光不再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餐飲也是如此,不少曾經很火爆的餐館,風靡一時之後,便銷聲匿跡,有的甚至直接關門歇業。青島這家名叫旭光辣子雞的小店,位於青島的臺東,這家店的老闆留著長發,特徵明顯,他炒的辣子雞曾經在青島風靡一時,成為青島當時最火爆的辣子雞,時過境遷,如今風光不再。
  • 濟南保齡球能否重生?
    如今,濟南幾十家保齡球館都已倒閉關門,盛極一時的460條球道都已灰飛煙滅不知去向。本期《我動》將介紹濟南保齡球拋物線軌跡的發展以及今後該何去何從。球道空空如也,保齡球館生意難做。□本報記者印朋  雖然保齡球的運行軌跡是一條直線,但是它在中國的發展卻是一條拋物線——— 作為一項進入中國較晚的舶來運動,保齡球運動在上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初曾經輝煌一時。
  • 海口保齡球或成記憶
    □本報記者 李漢仁 實習生 袁宇通 文/圖  曾幾何時,打保齡球被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如同眼下的高爾夫球一般,在海口高端消費群裡風靡一時。但時至今日,保齡球活動已經鮮有人問津,哪怕是「每局10元」的低價也難以博得人們青睞。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是海口保齡球產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全市高檔保齡球館多達12家。
  • 你還會打保齡球嗎? 到保齡球俱樂部黃金聯賽上去試試身手
    中體在線北京7月30日電 曾經風靡一時的保齡球正在北京悄然捲土重來,7月30日,首屆北京奧方冠瑞保齡球俱樂部黃金聯賽在京開戰,為保齡球愛好者提供了全新交流機會和平臺。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中心保齡球項目負責人表示,保齡球運動曾經一度風靡全國,僅在北京市就有大小數百家保齡球館。但進入21世紀之後,由於多種原因保齡球運動逐漸萎縮,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 你玩過保齡球嗎?那是曾經一度風靡全國的運動
    上世紀90年代,保齡球曾風靡中國,當時人人都以打保齡球為時尚,保齡球館裡經常爆滿,可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保齡球卻像被潑了冷水一般,有一種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的感覺。於是有人說,90年代中後期中國大地上的保齡球狂潮其實是一場虛熱而已。
  • 成都保齡球從輝煌到沒落
    原標題:成都保齡球從輝煌到沒落 金牛體育館如今還能見到打保齡球的人城北體院館裡的保齡球館雖然還在營業,但是已經找不到當年的火熱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 趙雨欣 實習生 王亞楠 攝影 黃瑤)打保齡球曾經風靡一時, 是一項可與高爾夫媲美的「貴族運動」,如今卻走向日落黃昏,連成都的大型保齡球館都所剩無幾。
  • 曾經的潮流運動如今消失 廈門最後的保齡球館面臨關停
    廈門保齡球運動如今面臨無場館的窘境,像這樣的公開賽未來有可能無場地可辦。(資料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見習記者鄧麗萍)「如果真的閉館,我們還能上哪去打球?」  據悉,保齡球運動曾在廈門風靡一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球館最多時達到20多家,最大的館有球道40多條。而廈門保齡球運動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屢創佳績。  為此,當星冠保齡球館面臨閉館的消息傳來,包括球友在內的眾多市民頗感驚訝和遺憾。
  • 保齡球距離大眾漸行漸遠 全成都場館僅存一家
    曾幾何時,保齡球、中國象棋、足球、工間操等是那麼火熱,可如今,它們成了冷門,從普通人生活中淡去。而自行車、登山和徒步、羽毛球和桌球等卻熱度逼人,萬眾追捧,相關市場一片繁榮。  一個健身項目的冷熱枯榮,折射出的往往是社會時尚和潮流,以及百姓生活質量和態度。為此,本報從今天起推出《你我身邊的健身冷與熱》系列報導,力圖將這些年全民健身項目的變遷路徑勾勒出來,管中窺豹,以看健身潮流之漲退。
  • 蘇州「最尷尬」的商場,來自臺灣,曾經人滿為患,現在卻門庭冷落
    相信,很多喜歡讀書的文藝青年應該都不會對臺灣省著名的「誠品書店」感到陌生,作為臺灣省文創品牌中的佼佼者,一直吸引著廣大文藝青年,甚至有很多人曾經為了逛「誠品書店」而專門前往臺灣省旅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5年時間過去了,曾經人滿為患的「蘇州誠品」如今卻似乎變得有些門庭冷落,就不得不說是有些「尷尬」了。有人說這是因為大陸地區的人越來越不喜歡讀書,整體的文藝氣氛變得淡薄,也有人說是因為「蘇州誠品」的商品普遍華而不實,價錢也太貴。那麼,你有沒有來過蘇州旅遊?對蘇州印象怎麼樣?你去過「蘇州誠品」嗎?
  • 這所省內唯一的211,曾經輝煌無比,如今發展卻異常落寞!
    是的,廣西大學,也叫西大,它是廣西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高校,雖然今日的廣西大學只能在211高校裡排在最末尾,但其實西大曾經也有過輝煌無比的年代,而它的沒落源於它為新中國高校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犧牲。抗戰初期,由於地處南方,沒有被戰火波及,廣西大學更是匯聚了大批的名師學者到學校任教,像竺可禎、李四光、李達、陳望道、陳寅恪等著名教授都曾經在西大任教。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大可以說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桿始終屹立不倒的標杆!從1928年創立到1953年被撤銷建制,短短二十多年裡,西大為國家培養了4000多名優秀畢業生。
  • 中國保齡球第一品牌經營20年 如今酷炫得不像「老司機」
    對於很多70後、80後而言,保齡球算得上是一種「青春記憶」。在1994年前後,它被作為新潮的運動引進中國,之後迅速成為城市白領追捧的對象。保齡球行業也因此迎來了六七年的「黃金時期」。   然而,隨著人們的好奇心淡去,保齡球從2000年開始陷入低谷。大批球館紛紛倒閉,整個行業經歷了異常艱難的大洗牌。
  • 暌別25年,曾經風光無限的保齡球比賽又回來了
    為了這次比賽,武漢的孩子等得太久了,要知道,武漢市上一次舉辦青少年級別的保齡球比賽還是1995年。比賽於上午10時開始,70個參賽家庭的近200人將球館塞得滿滿當當,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圖為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參加保齡球比賽。
  • 年輕人在哪裡 曾經流行的保齡球成中年人運動
    浙江在線10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宗倩倩)22日一早,位於杭州市遊泳健身中心5樓的保齡球館就熱鬧起來,這裡正在舉辦2017浙江省保齡球聯賽精英挑戰賽。  這是浙江省保齡球界的一項年度大賽,經過長達8個月、7個分站賽的選拔,40餘位來自寧波、溫州、義烏、嘉興等全省各地的保齡球高手都齊聚杭州,這是一次保齡球界的「華山論劍」。  「浙江省的保齡球氛圍還是不錯的,之前分站賽參賽人數最多的一站有200多人,各個球館也都經常有交流和比賽。今天參賽的很多都是已經玩了20多年的老手,最終的冠軍可以說是浙江省保齡球打得最好的人。」
  • 曾經風靡一時的五筆輸入法,為啥敗給了拼音輸入法?原因確認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五筆輸入法,為啥敗給了拼音輸入法?原因確認了!對於90後、00後的年輕人來說,可能並沒有接觸過五筆輸入法,大部分使用過五筆輸入法的人,基本都是80後、70後,甚至是60後,在曾經的某一段時期,五筆輸入法可謂是分明一時,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都會叫五筆輸入法,當時在社會上,還有很多五筆輸入法的培訓班,很多的工作,也對五筆輸入法的熟練程度,有著嚴格的要求。
  • 保齡球運動在北京風光不再 曾被定位為貴族運動
    「你打過保齡球嗎?」「打過,誰沒打過保齡球呀!」「你現在還打保齡球嗎?」「現在想不起來要去打保齡球了。」這樣的問答就是昔日京城保齡球熱如今沒落的現實。京城保齡球,你現在還好嗎?  昔日熱透京城  「走,打保齡球去」,這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之間的主要問候語言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保齡球在中國風靡一時。
  • 約幾位好友打打保齡球價格如同看電影
    4月24日,宜信·濟南時報保齡球俱樂部成立,面向社會免費招收會員。  會員活動地點在濟南三聯商廈的吳冰保齡球俱樂部,這是濟南目前唯一一家高檔大型保齡球球館,館內有球道18條,總佔面積3300平方米,是目前山東省保齡球協會指定培訓地點。
  • 保齡球俱樂部重磅登鷺 在廈球友可「重溫舊夢」
    「廈門2019保齡球俱樂部」開業邀請賽現場  廈門網訊 11月9日,廈門2019保齡球俱樂部在湖裡象嶼保稅區正式開業,這標誌著廈門保齡球項目的市場空白終於被填補。
  • 南昌保齡球運動現復甦之勢
    近日,記者採訪得知,如今南昌保齡球市場正在慢慢「復甦」,將再次「翻滾」起來,似乎正在經歷一個「輪迴」。進入21世紀後保齡球場館一度消失「火!真是太火了!」回憶起南昌保齡球市場曾經的火爆場面,南昌市保齡球協會主席佟露有些激動。他回憶說,早在1997年,東方保齡球館是南昌最大的保齡球館。東方保齡球館場場爆滿、人流如潮,最高時40元一局仍沒能擋住蜂擁而至的客人。「那時候請三五個朋友玩一次,沒一兩千塊錢是不行的。」回想起當年保齡球館的火熱,保齡球愛好者陳女士頗有感慨,曾經的保齡球是「貴族遊戲」。
  • 瀋陽這所大學,曾經是國家重點,如今卻有些落寞
    但是,你知道嗎,在這裡,還有一所大學,曾經是全國重點大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目前的發展狀況卻有些落寞。這所大學,就是瀋陽農業大學。
  • 時尚球類——成都 抹不去的保齡球記憶
    中國職業保齡球巡迴賽成都站、中國成都保齡球公開賽、全國男子保齡球錦標賽南方賽區——三項賽事連續舉辦。聯合賽事既包括中國保齡球協會首次推出的、面向特殊群體的職業賽事,也包括高獎金額的公開賽事,同時包括納入全國體育競賽計劃的最正規的錦標賽事。此舉創造了中國保齡球歷史上最大參賽規模、比賽天數、賽事密度的國內賽事集合。總計參賽人數近300人,達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