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讀懂學生讀懂學習的大門

2020-08-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人只有和學生在一起才可能逼近教育真相,教育研究者也不例外。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陳靜靜就是這樣的行動研究者。10年來她頻繁走進中小學課堂,以「螞蟻之眼」觀察,以「蜻蜓之眼」審視,以「飛鳥之眼」瞭望,洞見了一線教師所未見的學情,然後與一線教師一道「以愛孩之心」檢索虛假學習和膚淺學習,這樣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課堂上真實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發生。

現場有智慧。我深以為然。創新成果一定誕生自日復一日的教學現場。只有在課堂現場才會「遭遇」更多的可能性,只有更多的學者從書齋裡走出來,走到實踐中去,走到距離學生最近的地方,教學改進、教育變革才可能更深刻地觸及核心地帶。

作為學者,陳靜靜本可以在書齋裡做既定程序的學術研究,但是她毅然選擇了在課堂上深耕教育,她的努力敲開了一扇門——一扇讀懂學生和讀懂學習的大門。

不懂學,何以教?當一線教師過度關注教的時候,學生的學就可能被遮蔽。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我們也可以換句話說,在教育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是關於對學生的認識。

教與學的分裂,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一大硬傷。如果不蹲下身子研究學生,我們的教學就可能一直在落后里徘徊;如果說只有「始於學生」的行動研究才能更好地實現「為了學生」的教學目的,那麼陳靜靜帶領的研究團隊顯然做到了。

作為站在教學田野裡深耕的學者,陳靜靜與一線教師共同備課、研課,並且常常下水上課,這種研究精神和行動姿態在當下顯得彌足珍貴。在觀察學情方面,陳靜靜團隊在日本學者佐藤學教授學術成果基礎上又做了新的發展——基於焦點學生完整學習歷程觀察與關鍵事件分析(LOCA Approach)。這一方法頗受一線教師歡迎。在我看來,陳靜靜團隊貢獻了一種課堂改革的新視角——課堂改革從學情觀察開始,可以更好地贏得一線教師的參與。

如今,陳靜靜的新書《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正式出版了。這是一本攜帶著學術基因和泥土氣息的書。書中所記錄的一些案例和場景,我都曾經是見證者。我甚至認為,這本書的出版本身就是學習共同體在中國本土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事件。

「學習共同體」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它一定是一個學習型組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能脫離組織單打獨鬥,需要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打開心扉,分享各自的思考,如此才可能成為「共同體」,缺乏分享精神的共同體註定會走入死胡同。這本書的出版就是一次行動研究成果的集中分享。

學習共同體是近年來漸漸蓬勃生長起來的課堂新樣態。走向深度學習的學習共同體是中國本土化創生的成果。之所以看好這一經驗,是因為陳靜靜團隊憑藉自身的理論研究優勢和大量一線教師的實踐合二為一,產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點燃了數十萬教師的改革熱情。一項改革只有贏得了最廣泛的教師參與,才可能有生命力。

對於基層教師而言,做好理論準備課堂改革實踐才會更加從容,才不至於盲目。那些缺乏科學理論做基座的樸素的經驗,更像是建在沙漠上的樓宇,往往因為缺少完整的學理解釋而陷入一種「裸奔」狀態。課堂改革一旦陷落在技術主義中,就可能停滯不前。

誕生於課改年代的《中國教師報》被讀者譽為「中國課改報」。她以「教師視角,課改立場」一直關注基層的課改實踐,近年來報導了眾多基層課堂改革創新成果。我們從長期的觀察發現,建設理想課堂很多人都在努力。每一種教學成果都有自己的芬芳,而疊加在一起的芬芳才催生了教學改革的繁榮局面。

陳靜靜團隊主持的學習共同體本土化實踐是我們跟蹤關注的其中一項重要成果。其最大的特點是理論性與實踐性合一。在這本書中既有價值觀的闡釋,又有方法論的解讀。書中收錄了不少經典課例,包括學習單的設計、怎麼進行課堂觀察、高品質學習任務設計等在內的諸多方法,相信會讓一線教師如獲至寶。

儘管如此,陳靜靜在書中依然強調,她不是給一線教師提供方法,而是提供一種改革實踐場,進入這個場就有了更多可能。她依然強調,學習共同體的願景是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

而要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就要堅守學生立場。堅守學生立場,才是戰略核心,其他都是戰術細節。

這就是我的閱讀感悟。一本書出版之後,它將屬於每一個讀者。我相信讀到這本書的每一位課改人,都會在自己的知識框架裡完成一次全新的註解。我也期待這樣的註解能連結到更多的讀者。

《中國教師報》2020年08月19日第4版

作者:本報記者 褚清源

相關焦點

  • 打開「讓現代讀懂過去,讓城市讀懂鄉村」 讀懂縫紉機裡的故事
    近日,由小白楊在成長(北京)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讀懂」朗讀音樂會在北京野鴨部落成功舉行。來自北京園科院和北京科學院的15組博士家庭參加了本次活動。據主辦方介紹,活動現場的一架架縫紉機,有七八十年代的工農牌、青島牌、蝴蝶牌等縫紉機,最古老的有100多年前的聖家牌。
  • 讀懂學生,開設有趣且有營養的課堂
    張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強調要 「讀懂學生」,因為它是讀懂教材、讀懂課堂的基礎。最終達到直面學生現實、整體全面把握教材、生成動態課堂的目標。 張老師認為錯誤是資源,其中包含了關於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等大量信息。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讀懂了學生的錯誤,也就讀懂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幫助教師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只有當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去理解他、尊重他的時候,我們才可能真正地幫到他,甚至還能發現他們當中的創造性。
  •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
    開學季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復旦大學校長 許寧生2020年9月13日
  • 讀懂是閱讀理解的「王道」,第一遍讀懂更重要!
    無論是考試時的閱讀,還是平時的閱讀,如果我們讀第一遍就能夠從大意和細節方面讀懂了,那表明我們是一個順暢的閱讀者。讀懂還有一個比率的問題,你是百分之百完全讀懂,還是讀懂了百分之九十?讀懂了百分之九十是有意義的,但剩下那百分之十沒有讀懂的地方或許更有意義,因為那些地方正是你的閱讀障礙之所在,解決了那些問題,你的閱讀水平又會上一個臺階。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開學典禮寄語新生: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在復旦大學今天(9月13日)舉行的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他向新生提出三點希望: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以下是許寧生校長講話全文——「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
  • 用教育的智慧來讀懂學生、激發學生
    學校班主任工作室的首席周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用教育的智慧來讀懂學生、激發學生》的分享報告。周玲老師把她本月上海之行學到的德育前沿理念細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一張張圖片,以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班級管理、師生相處等問題。對於班上的學生,周玲老師提醒大家要多多蹲下來與學生交流,要多方面地深入了解他們,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將他固定在某個位置。
  • 知識分享:如何讀懂學生的「已知」和「想知」?
    二、讀懂學生的「已知」  「已知」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新知學習相關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生活經驗等,它決定著學習起點的定位。讀懂學生的「已知」就是要準確把握並有效利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如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直線、射線和角」:  1.一般設計。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前面,分享了幾個故事,有四年級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的,有五年級讀懂的,有六年級讀懂的。沒想到,分享出來後,討論熱烈。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全文來了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因此,我認為,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我們必須對世界形勢和發展大勢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 讓孩子學習,家長要能讀懂孩子的語言
    孩子獨立學習是最好的方式,是國家倡導和家長期待的方式,但不是唾手可得的。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多數還是有所欠缺的。讓孩子去學習,對於家長來說,還是一個少不了的事兒,也是一個需要費些心力的事兒。能讓孩子比較痛快的去學習,我覺得家長得能讀懂孩子的語言、得讓孩子對你服氣以及得與孩子建立起感情基礎。鑑於篇幅有限,本文先談談第一個問題。
  •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2020年9月13日,在復旦大學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寄語全體復旦新生。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復旦大學校長 許寧生2020年9月13日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
  •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1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1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珠海市圖書館 珠海市圖書館微信號 zhslib 功能介紹 珠海市圖書館位於新香洲迎賓北路,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
  • 獨家 | 一文讀懂Adaboost
    總結集成學習表示的是一種學習框架,主要包含有三種學習方式:boosting, bagging 和 stacking。本問集中在boosting的學習方式,通過具體的Adaboost算法向大家展示了集成學習的主要思想以及一些相關概念。
  • 心理學:讀懂手勢,讀懂自己和別人
    如果你能準確地接收到這些信息,並給予適當的回應,這將對你讀懂自己和別人有很大的幫助。 觀察對方的手,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觀察:一是手的外部形態,如顏色、結構、皮膚粗細、柔韌性、手指形狀,甚至指甲;二是觀察手勢,很多手勢都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個性和心理活動。
  •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面對不確定性,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度思考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科院院士許寧生寄語青年學子:「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讀懂中國,就是要讀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讀懂未來,就是要讀懂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方向。以下為演講原文——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相約雲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又一次來到廣東廣州。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高中學生怎樣才能學好數學?需要重視例題,讀懂概念,讀透要點
    高中學生怎樣才能學好數學?需要重視例題,讀懂概念,讀透要點高中數學的學習,要立足課本,牢記基本概念與定理,對例題,對概念要讀懂,對要點要讀透。高中學生學習數學應該適當地多做題。但是,只顧鑽入題海,在考試中一般也是難有作為的。善於總結反思,數學水平才能長進。高中數學的學習一定要重視改錯工作,做到錯不再犯。有些數學錯誤,如不經過仔細分析,並採取有效措施,以後還會犯同樣錯誤。對做錯題目的及時反饋,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一環,高中學生一定要重視。
  • 讀懂「要求學生背書包上課」背後的真意
    日前,廣西南寧學院開展「書包工程」要求學生背書包進課堂被指「形式主義」。今日,校方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本著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規範學習行為、培養良好讀書學習習慣,學校決定實施「書包工程」,「該工程自始至終均為倡導性質、自願原則」。
  • 讀懂梁家河 感悟大學問
    梁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離開家庭和學校、走向社會和人生的第一站,是習近平總書記讀懂人生、讀懂人民、讀懂社會、讀懂中國的重要起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實踐起點和感情起點,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