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2020-12-01 慢鄰

保險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2016年8月1日

多年來,諸如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軟科學已成為決策考慮因素的醜陋繼子。近年來,這與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丹·阿里利(Dan Ariely)的研究相結合,使經濟學界發生了人類偏見,從而徹底改變了經濟學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支持他們的研究,這導致白宮和世界銀行聘用行為經濟學家來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帶來了諸如歐巴馬醫改(Obamacare)之類的政策,證明了忽略消費者的非理性將是完全非理性的。

保存,整理和共享



著名的哈佛法學教授支持他們的研究,這導致白宮和世界銀行聘用行為經濟學家來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帶來了諸如歐巴馬醫改(Obamacare)之類的政策,證明了忽略消費者的非理性將是完全非理性的。

對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理解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保險業?

人們通常認為人們已經充分理解了人類本性和行為的現實,這使世界感到驚訝,因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無法理解它。南非保險業是否在充分利用這些啟示帶來的機會?

心理學-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了解非洲市場

2014年,南非在非洲書面保險費總額(GWP)689.7億美元中,佔491.6億美元。佔非洲保險業的71.99%。2015年,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528億美元。2015年,非洲的GDP為24,350億美元。南非的GDP佔非洲GDP的14%。一個非洲GDP佔14%的國家達到GWP的74%是否有意義?

造成這種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將詳細介紹其中的大多數。

南非的推動因素是:

  • 對當地金融服務業的實力和信任
  • 執行合同協議所必需的強大法律體系
  • 保險不是分配或規避風險的唯一手段。

非洲其他司法管轄區面臨的障礙包括:

  • 缺乏評估信譽的可靠信息
  • 宗教原因,例如嚴格遵守伊斯蘭教法(伊斯蘭禁止某些類型的保險)
  • 淺薄的金融市場使其難以籌集資金
  • 缺乏人力資本和專業知識。

其他可能會有利或不利影響保險滲透的因素包括行為方面,例如:

  • 個人的具體需求
  • 人類的非理性和損失厭惡
  • 可用性偏差南非的保險滲透率為14.1%,是按GDP排名前10位的非洲國家中唯一的國家,也按保險滲透率排名前5位。

有許多因素會對保險市場產生不利影響。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推動保險市場的人類行為?

保險業在什麼時候進入市場?一個人將尋求什麼收入水平的保險?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是人類需求的基本表示。這些需求從下至上開始,並決定著人類的行為。

僅在滿足生理需要時才出現對安全性的需求。要估算這是什麼收入水平,我們可以查看每個國家的生活成本。當人均收入公平地超過生活費用時,生理需求將得到滿足,居民將開始爭取安全和保障。獲得安全保障的一種方法是獲得保險。與其他獲得安全保障的方式相比,保險的優劣將取決於對金融服務業的依賴程度。

保險的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影響金字塔的需求。例如,人壽保險由自我實現驅動-遺留的遺產。無論如何,只有在滿足生理需要時才尋求保險。在正確的代表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實現安全和保障以及對人類行為的深遠影響。

在開發衝擊監測系統的車間中,現場工作人員給出了一個指示「門上有鎖」。她解釋說,由於貸款,該成員為她的房屋購買了一把鎖。在貸款之前,她感到「比人還少」-她不是任何人都會想到的搶劫者。現在,儘管仍然沒有什麼值得偷的東西,但她感到了社區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鎖住自己的房屋來維護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感。

它也是需求如何工作的很好的說明者。她通過鎖滿足了她的安全需求。然後,她的需求轉移到了她想加入社區的下一個層次。

effect賦效應

影響保險公司可以利用的價值的另一個因素是捐贈效應。這與損失規避息息相關。

簡而言之,人們對自己擁有的財產的估價高於市場,從而導致對這些財產購買保險。在保險營銷中可以看到這一點,保險公司通過給汽車名稱或回憶汽車可能提供的記憶來發揮消費者財產的情感價值。

保險公司是否有潛力通過提供比潛在風險價值更高的市場價值來提供保險?

可用性偏差-啟發式

在另一個Kahneman實驗中,他描述了另一個有趣的偏差-可用性啟發式。可用性啟發式是一種心理捷徑,它依賴於在評估特定主題,概念,方法或決策時,給定人想到的即時示例。

例如,當被要求對各種死亡原因的可能性進行評估時,人們傾向於對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評估的可能性更高,因為他們可以更容易地從記憶中回憶一個例子。此外,在大眾媒體上報導的兇殺,鯊魚襲擊或閃電之類的不尋常生動事件比諸如常見疾病之類的常見和無意義的死亡原因更為常見。

南非媒體到處都是殺人和謀殺的故事。與其他國家相比,實際謀殺率(如右圖所示)非常高。這可能會導致南非公眾高估他們的死亡機率,從而過高地為其生命保險。

南非人是否會因為在該國人們經常被以聳人聽聞的(具有新聞價值的)殺戮方式而高估了他們的死亡機率?

結論

人性及其伴隨的非理性是保險業的最大推動力之一。在保險公司的營銷活動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影響,這些營銷活動發揮了難以置信的聳人聽聞的恐懼(鯊魚襲擊,笨豬跳)來觸發消費者的風險規避性。忽略人在保險業中的非理性將完全是非理性。

隨著人性的奧秘逐漸顯現,它在保險業中創造了許多機會。

相關焦點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呢?  迪恩·卡爾蘭:行為經濟學是30年前開始流行起來的,而且就在不久前,理察·泰勒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就是行為經濟學的一位創始人。  行為經濟學可以拓展我們在做經濟決策時的一些固有模式,它引入了心理學的基石和心理學的因素,使得經濟學不只是單純的、舊的傳統的經濟學,而是分析當心理因素構成你決策行為的一部分之後,你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會做出怎麼樣一些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來看不合理的決策。所以,加入這樣的分析以後,整個經濟學就變得更加人性化,也就變得更加有意思。
  • 行為經濟學對個體異質行為的研究與啟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學家開始反思理性人作為研究前提的合理性,其中一個關注焦點就是理性人假定與心理學因素之間的關係,這為行為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契機。行為經濟學家最初並不具備宏大的理論「野心」,他們只希望從心理學中借鑑若干概念和結論來增強經濟學的解釋力,因而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行為經濟學不過是「經濟學與心理學甜蜜愛情的結晶」,是介於經濟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 以行為經濟學重構法經濟學
    為此,法經濟學要真正實現其學科目的,就必須涵蓋公平正義理念,而行為經濟學的發展為其提供了突破口――法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來考察、研究法律規則和制度的形成、結構、效果及對經濟影響的學科,它是法學和經濟學科際整合的邊緣學科。根據學科整合的一般規律和要求,它應包含所整合學科的最基本理念。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最基本理念應是各自秉持的價值理念。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就要從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對人類行為的實驗出發。所以說,觀察現實和實驗經濟學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礎。2002 年,對實驗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弗農·史密斯和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丹尼爾·卡尼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絕非偶然(可惜另一位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由於英年早逝未在獲獎之列)。
  • 為什麼又是行為經濟學?
    塞勒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先驅者。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行為經濟學家卡內曼甚至將自己的獲獎歸功於塞勒,稱他是「首位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開創了行為經濟學」的學者。當然,塞勒可能也是最有爭議的經濟學家之一,爭議的焦點源於他傾向於強調事實與權威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不一致。
  • 當心理學遇上經濟學,理察·塞勒獲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於1969年首次頒發。理察·塞勒於1945年9月12日出生於新澤西州東奧蘭治,他是行為金融學的最知名的理論家之一,曾獲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95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關鍵詞:行為經濟學;理性人;決策理論 作者簡介:   傳統經濟學以「理性人」為理論假設,通過數學模型構築起形式完美的理論體系。行為經濟學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人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出發,揭示影響利益選擇行為的心理因素。
  • 張元釗:行為經濟學,傳統經濟學的補充
    近年來,由於傳統消費者決策模型已不能完全解釋個體決策活動,行為經濟學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行為經濟學並非一個新興學科,甚至有的學者認為行為經濟學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時代。在其《國富論》一書中,斯密提出個人行為往往最接近其自身利益,也就意味著人的心理可以決定其行動。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行為經濟學才逐漸受到主流經濟學者的重視。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
    大量研究將心理學觀點納入經濟學模型,雖然近幾十年才開始運用數學模型的形式衡量心理學對經濟學的影響,但包括亞當·斯密在內的古典經濟學創始人都曾對其中一些理念進行過定性的討論(Ashraf、Camerer and Loewenstein,2005)。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最近二三十年以來,一些經濟學家通過藉助腦成像技術或其他神經科學技術,把對人的決策基礎的探索從心理學層面推進至認知神經科學層面,此即通常所指的神經經濟學。於是,當所研究的決策行為恰好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行為時,認知神經科學就自然而然與行為經濟學聯繫起來,此即前述的第一類別的神經經濟學範疇。
  • 中國社會科學網: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傳統經濟學以「理性人」為理論假設,通過數學模型構築起形式完美的理論體系。行為經濟學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人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出發,揭示影響利益選擇行為的心理因素。  跨學科協作拓寬理論發展空間  行為經濟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Thaler),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詞中,組委會突出強調了其在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人類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了個人決定以及市場結果。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頒發給了行為經濟學這一領域的專家。據公開資料顯示,理察·塞勒出生於1945年,是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 「行為經濟學之父」、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獎
    今年諾貝爾獎的「壓軸大戲」中,理察·塞勒,被稱「行為經濟學之父」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研究人的非理性經濟行為的「行為經濟學之父」,理察·塞勒被問及:你會怎麼花費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72歲的老爺子繼續開起了玩笑:「我會盡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這些錢花光。」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一個實用的視角
    自西蒙(1955)、卡尼曼和特沃斯基(1979)以及塞勒(1980)開始,大量研究將心理學觀點納入經濟學模型,如損失厭惡、即時傾向和疏忽等。雖然這些行為經濟學分支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新古典模型仍然是大多數經濟應用中的基準。作為一種替代範式,行為經濟學的有效性仍有待討論。
  • 好書推薦《錯誤的行為》,涵蓋了行為經濟學從1970年到現在的發展...
    而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了更好的決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本書點綴著塞勒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交鋒的有趣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富有啟發性的影響。
  • 人性很複雜,諾獎得主的行為經濟學告訴你經濟學中的反常現象丨21讀書
    本文將根據已譯為中文的《贏家的詛咒》《助推》和《「錯誤」的行為》來介紹他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唯獨在行為經濟學的帳篷裡,進進出出的都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亦正亦邪。在正統的老一輩經濟學家看來,行為經濟學就是瞎搞。塞勒的同事,同樣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法瑪(Eugene Fama)教授曾經這樣評價塞勒:「他做的研究很有趣,但什麼價值也沒有。」法瑪對塞勒還算客氣,兩人有時會一起打打高爾夫球。
  • 行為心理學:學習輕鬆的助推式教育
    教育領域有很多傳統心理學的概念,如自驅力和延遲滿足,但這些理論存在很大的漏洞,實際上是滿足不了教育需求的。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一個實用的視角 | 比較
    自西蒙(1955)、卡尼曼和特沃斯基(1979)以及塞勒(1980)開始,大量研究將心理學觀點納入經濟學模型,如損失厭惡、即時傾向和疏忽等。雖然這些行為經濟學分支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新古典模型仍然是大多數經濟應用中的基準。
  • AI+ 行為經濟學研究報告給你...
    這些日常中稀疏平常的現象背後,其實都站著你看不見的行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是借鑑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於有限理性的假設,將心理因素重新納入到經濟模型之中,考察在心理因素的影響下,經濟行為的特徵與規律的一門學問。1、為什麼AI需要行為經濟學?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獎授予給行為經濟學家查德·塞勒,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呈現出一種奇怪的「就事論事」的狀態,它逐一地羅列人性中那些「非理性」的特徵,就好像一個櫥窗,用來展示和控訴主流理論的失敗。李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使行為經濟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獎項所表彰的實驗方法正是行為經濟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儘管實驗方法對於其他經濟學者們來說是陌生的。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好時光。在此以前,理察.泰勒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此前一年獲選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這一系列事件可以視作行為經濟學「登堂入室」的標誌,它反映了主流經濟學者正在大幅度地吸收和接受行為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