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原創//《趟過歲月這條河》系列:我的奶奶

2020-12-23 古樓聽雨憶流年

每次去給父親上墳,向九泉之下父親訴說了一番後,便會拿起紙錢到旁邊的奶奶墳前燃燒一把。此刻才想起自己的奶奶在這兒,當然裡面也有祖父,只是素未謀面,也就無從說起。

記憶中的奶奶就是「巫婆」類型的,經常不沾家,只是後期老了才不出門張羅塵世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神術」,來來往往的那些香客卻在時刻證明著奶奶有多麼的神聖。奶奶是跟叔叔住在一起的,我只是偶爾有事去問叔叔才會想到另一個房間住著奶奶,一個和我好像毫不關聯的祖母。同樣,奶奶對我也是那麼的冷漠,每每站在她的門口,半天看她不說話,我才曉得自己是多麼的不顯眼。那種瞬間的逃離,顯得多麼尷尬,小時候我同樣也是很要自尊的。

父親曾說起奶奶,就是對她的所謂的「治病救人」極為不滿。據說奶奶被批鬥過,犯了迷信活動。父親極要面子,被批鬥過的奶奶都是父親用平板車拉回家的,過了風頭,她依然會坑蒙拐騙的。村子裡有個老太太,按輩分我該喊她嫂子,患了眼疾,不去醫院,卻虔誠信奉奶奶的仙道,導致最後什麼也看不見,死之前已經瞎了好幾年。不過,奶奶大多在外村給人看病,這樣一來,也就減輕了父親的一些思想負擔。父親就愛說:「人心都是肉做的,可不要被迷信耽誤了生命」。他自己的母親,除了小心翼翼的勸說外,恐怕再也沒有好的方法來阻止了。

奶奶的封建迷信活動,從來沒有影響我對她的看法,畢竟年代限制,可以理解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是難以用文字詳盡的,就如奶奶對父親乃至對待父親的兒女們的態度。小時候,農村的貧窮幾乎是同樣的,孩子們對於食物的渴望度,如今想來只有用痛來形容了。奶奶通過迷信活動得到的回報,也就是那些零零散散的果子、紅白糖了,這些食物對孩子們是有多大的誘惑力,可想而知了。母親說我小時候特別嘴饞,現在想來她的話是不正確的,按理說,孫子去向奶奶討點零食吃,再正常不過了。可結果出乎意料的,經常吃閉門羹,還不敢吭氣,只有哭著跑回家。母親雖然傲氣,但終歸還是有點護短,就拉上我去奶奶門口要果子吃,而我到了以後竟然半句話不說。此刻一度陷入僵局,因奶奶不說話,母親又不想失了尊嚴,最後只好原封不動把我拉回家。一路嚎哭大叫的我,母親氣的只有回家跟父親討公道,可是到了父親那裡,哪裡還有什麼公道,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母親對奶奶的意見好像很多的,如今想來真的不是母親的錯。弟弟兩歲時候,一場大病讓他竟這麼夭折了。父親最疼愛弟弟,母親更是如此,據說弟弟長的特可人。母親常說如果弟弟存活下來,他是在我和哥哥之間是最帥的。父母在屋裡哭的死去活來,我那個奶奶竟然在門口逗著她的外孫歡聲笑語,其實那個外孫就是比我弟弟大幾個月。後來每每提及此事,母親從心裡就一百個不原諒奶奶,父親也不做聲。這件事的確傷及了母親的心,就像一根針深深扎在母親心上一樣,母親每每說起,除了慟哭外,就是對奶奶怨聲載道!

小時候我調皮,而望子成龍的父親,絕不容許孩子耍鬧的。那會沒有現在教育那麼先進,哪裡知道壓制孩子的調皮就是強制阻礙孩子的天性,影響了創造力及想像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孩子會更加平庸。如此頑皮,被打是常事。有時候我跑到河邊,天黑了也不敢回家,這時候我就會被我堂祖母一家人給尋找到,直到堂祖父把父親狠狠訓斥了一番,我才可以有恃無恐去家的。久而久之,我心目中的奶奶就是這位堂祖母了,祖父也就是堂祖父了。打記憶起,我就是在他們家人的寵愛中長大的,寫到這兒,酸酸的,眼淚是控制不住了。中秋節及春節我們家都是在堂祖母家過節的,好不熱鬧!記得有幾次節日,大姐還是要求奶奶來我家過節,可是來回折騰了幾趟,菜涼了又熱,好不容易把她請來,剛坐下就要回叔叔家。再後來,我們再也不喊奶奶來過節了,索性全家搬到堂祖母家一起歡騰。

突然想到了叔叔,父親疼愛一生的弟弟,四十多歲就被肝癌折磨著,最終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子女,撒手而去。小時候我最怕他,可是又最尊敬他,不單單因他是校長的緣故。叔叔很愛給我講故事,特別是歷史故事,如今想來都是正能量的。想來可笑,不管去多少次,都想不起院子裡還住著奶奶,是我的不孝還是奶奶的不愛我導致我對她的疏忽?奶奶每年辛苦掙來的果糖都被她安排叔叔扛到集市上賣了,有幾次我還那麼不湊巧跟在後面的,我不知那會叔叔內心的想法,也許他做了奶奶的思想工作,沒有做通才順從了奶奶。可是誰又知道呢,我寧願相信是叔叔被逼無奈的,否則叔叔在我的心中的好印象必將蕩然無存。

三言兩語怎麼寫完這些陳芝麻爛穀子之事,或許是突發奇想,抑或是為了保存記憶?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是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花的香。凡來塵世,莫不如此。

看著長滿荊棘、荒涼矮小的那個埋葬奶奶的墳墓,我的心有點莫名的傷感,不知是擔心泉下有知的奶奶有幾絲內疚,還是覺得作為晚輩的我度量狹窄?每每此刻,我只有重新跪在父親的墳前,默默地看著沒有燃盡的被風吹起的紙錢,似乎又回到了久遠的從前。

相關焦點

  • 流年原創//《趟過歲月這條河》系列:家鄉的中秋節
    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也有生動描述:「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可謂社會上中下三階層的人過中秋的實錄。還是懷念家鄉的一些風俗,就如這中秋佳節。「中秋節」對於家鄉人來說,遠不及「春節」那麼重視,不論農村,還是縣城。
  • 趟過人生這條河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0-12-23 15:37:31風疏雨驟趟過人生這條河風疏雨驟冬天,公園裡陽光充足。水池邊一釣者裹著大衣,悠閒的垂釣,冬天是不容易釣著魚的,但釣者靜靜的等待魚上鉤,這可能是對自己意志的一種磨練,釣者突然手一抖,一條幾兩重的魚被甩出水面,釣者把收穫放進桶裡,又重新下上魚餌慢慢等待,。生活,在釣者心裡就是不浮躁,靜悄悄的過。
  •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演員現狀,女主嫁給李大雙,女二作品近百部
    農村題材的苦情戲, 有好幾部經典之作,由李琳、張兆北領銜主演的《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就是其中的一部,這部劇播出於1995年,即使25年時間過去了,很多觀眾還是會記得劇中苦情的山杏和神經質的大寶,這或許就是經典的意義吧。
  • 時間煮雨,流年淺殤
    流年淺殤,記憶,就如倒在掌中的水,一滴一滴往外漏,隨即影蹤全無。在紅塵中顛簸,在時光中奔跑。借一縷月光,在皎潔無瑕的月色中靜立。任晚風輕拂過臉頰,任花香纏繞,始終深守靈魂的那一處清明。彈指年華如高樹跌落的花瓣,帶著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絕決,一片又一片地投入到歲月的長河中,隨即被毫不留情地捲入漩渦沉澱河底。
  • 王玉蘭:那條河與樹
    流年光影,季節往復,金色谷地梵音繚繞,谷地上空充滿著一種不可言喻的力量,這種力量所滲透出的對民族信仰、對人類和自然的尊重以及眾生對人生的信仰,無不使人心生敬畏。隆務河就這樣痴痴地守護在這片土地上,終年不離不棄,河水的痴情像極了一位母親無所求的偉岸和博大胸襟。在隆務這片土地上,走馬觀花也罷,細細品味也罷,我的思緒總是無法離開這裡的山水河田、一草一木。
  • 李安:與強勢的太太,趟過歲月的河
    比起李安蟄伏六年的歲月,這算什麼!毛毛雨啦!況且,劇中的孩子傑米,還是李安央求長子阿貓上場。兒子煞有介事地答道——你讓我考慮一下!對此,她不以為然——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我不是賢內助,我從來不管他。我只是把一個人丟在那兒。李安認為太太的致辭,很不上道,但一語道破本質。
  • 《歲月間》:那是我愛的少年,陪我走過青蔥歲月與風華流年
    01那是我愛的少年,陪我走過青蔥歲月與風華流年主角之一的謝孟是個優等生,能文能武,從小和外婆在一起,因為遇到一些事情沒有直接升上原來的高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立刪02我失去過麵包,但我一直擁有愛情作者說這本書又名《虐狗傳奇》,真的全程都在吃狗糧!
  • 歲月無恙,便是流年裡最美的秋
    歲月無恙,便是流年裡最美的秋 歲月無恙,便是流年裡最美的秋 作者:淡墨軒 來源:樹兒微刊 編輯
  • 淡泊塵心,淺寫流年,願你忘記歲月的悲傷,所念皆如願
    人間忽已晚,落落暮上秋,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一脈微風,帶走了秋的斑斕;一個回眸,歲月流淌過初冬的風景。秋色的枯萎裡,書寫著季節的從容與憂傷,落滿時光的塵埃。1.一個低眉裡,一個回眸處,時光划過流年,我們已站在冬的溪路入口處。曉風,帶著淺淺的寒意,暮雨,夾雜著如絲的微涼,時光撩開冬的大幕。我們曾在紫陌紅塵裡,有過良辰美景,賞心悅事。
  • 願流年不負,願歲月可期
    如果可以,我願人生可簡單一些,再簡單一些,不問前塵過往,不畏將來浮雲,只將當下光陰閒度。人生苦短,我不願多做無謂的糾纏,世間多少人,多少事,都只是轉瞬便忘的風景。不再去期待一場驚豔時光的相遇,不再渴望一場天長地久的守候,只將世上所有的相逢,當作最美的相遇,經過便好。
  • 流年,歲月無恙;餘生,安然前行
    文字/璀璨星空日月如梭,歲月無情,轉眼之間,乙亥已去。流年,歲月無恙,一年中看過多少風花雪月,守過多少滄海桑田,回頭,稀疏雜陳的記億漸漸日趨久遠。人生的驛站過了一站又一站。猛然發現,一年只是瞬間,陡然心裡五味雜陳。
  • 願被歲月溫柔以待,不負流年
    珍惜當下,不負流年,靜默如初,不畏將來。眼裡總有光芒希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心中有個日月山河,能夠被世界溫柔以待。風霜雨雪,歲月流轉。願你,善待自己,願你,被歲月溫柔以待,一念執著,勇往直前。願時光永遠溫柔以待,願往後餘生不負流年。
  • 原創作者:翟豔榮|執筆寫心,靜守流年
    執筆寫心,靜守流年原創作者:翟豔榮冬日的一個午後,我習慣地搬把椅子,坐在綜合樓前,讀一本書。和煦的陽光溫暖地照著,周身暖融融的。「這天氣是真暖和呀!明天就降溫了,後天還有雨嘞」,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王校長來了。王校長問我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是哪月,然後感慨道,你50歲退休快到了啊!我說,可不是,這日子就像插了翅膀的鳥,一轉眼,就是幾十年。我來咱校都五年了,細想想,是啥也沒幹。說這話的時候,王校長的臉色漸漸地凝重起來。我說,不是的,校長,因為有您,咱校發展氣勢恢宏,師生們都很幸福,特別是我,幸福感最濃。
  • 「鄉土記憶」趟過水城河
    、趟過水城河湯雲明這裡本是一處值得旅遊開發的處女地,但因為是掌鳩河引水工程起點雲龍水庫的水源保護地,所以不能大規模人為開發,也很少見到宣傳廣告,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樣子,景區不允許收門票,只由村委會向遊客收取衛生費。村民連建蓋房子、種地、用農藥都有限制。
  • 散文丨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文/顧洪峰時光的列車,伴我走過了五十六個滄桑歲月,有甘甜有苦澀,有悲歡也有離合,已到天命之年的我,經過歲月的沉澱,有了一些人生感悟。……父親走了,可老人家的諄諄教誨還在,老人家的高大形象依然在,做一個善良的人,愛幫助別人的人,是父親對我最好的囑託,我會永遠在心裡銘刻,他那高大的形象和崇高品德將永遠在我的生命裡閃爍……父親走了,母親健在,我要把對父親的那份愛,全部給予我的母親,讓母親晚年的生活,過得舒舒服服,快樂快樂。
  • 淺吟時光,清歌一曲寄流年
    誰解這千年紅塵的清愁,誰又能吟盡落花的離殤。清淺歲月,吟一首千古絕唱,譜一曲地老天荒,任和風細雨的思緒如煙花般綻放,在最美的文海飛翔。紅塵中相遇,是一份美麗的緣!時光流逝,而歲月依舊輪轉,回憶,便成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訴離歌,紅塵事,是非有誰能辨?
  • 都說歲月不饒人,我也不曾饒過歲月
    那天偶爾打開了一個小視頻,看到郭德綱正和于謙說相聲,郭德綱說了一句:「歲月不饒人,我也沒饒了歲月,這些年我親眼看著嶽雲鵬從炸醬麵館的夥計變成一個大明星,親眼看著郭麒麟由一個小胖子變成大帥哥……」忽然就對「我也沒饒了歲月」這句話有了同感。
  • 人生太長,你我相遇太早,終究負了流年,難以天荒地老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突然好想你》文/時應坤透過我的眼,看歲月變遷。霓虹燈,照亮長天,歲月忽已晚,雲煙過萬千,嘆夢鎖前緣,回憶就此斷了弦,前塵都化作雲煙,在這一瞬間
  • 讀過《歲月間》——那是我愛的少年,陪我走過青蔥歲月與風華流年
    《歲月間》這篇文啊,感覺沒有很多人推,也總感覺沒有很多人看過。這篇文怎麼說呢,看起裡很溫柔,很溫柔,看得時候不像看書,就像看了一部文藝電影,唯美細膩。我真的太喜歡這種讀起來就溫柔得不得了的書了。他們都是獨立的人,遇事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又都會同時為對方而考慮,最後通過掰手腕來解決問題,願意為對方犧牲,願意信任對方,所以啊,他們能夠在青春年少裡相愛,在風華流年中相守,一如既往。溫柔的愛情啊,真好。謝孟的好婆,這個照顧了謝孟十幾年,喜歡用老收音機聽《女兒情》的可愛老太太。
  • 時光|吳永麗:母親洗衣的那條河
    文/吳永麗我記事起就知道我家不遠處有條河。我家住東門,大人們都稱這條河為東門大河。1992年後,人們統稱整條河為府南河,其實準確的稱謂應是錦江。我知道的東門大河,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有一次漲大水,河水溢出岸,我家那條街趟起了水。那時,我還沒到讀小學一年級的年齡。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河岸住滿了住戶。無數的排水溝將生活汙水排向河裡,還有沿河餐館的汙水也流向河裡。日積月累,在我長大成年時,河水已汙穢不堪,母親早就不到河裡洗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