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兒童9歲前各年齡段繪畫教育》的第五章,通過本篇文章,大家將會學到:
1、什麼是意向表現期2、多大的孩子處於意向表前期3、意向表現期的特點4、什麼原因導致了意向表現期5、如何指導意向表現期的兒童繪畫
在開始本章之前,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下上兩章:兒童塗鴉期和象徵期。
1、塗鴉期(1-3歲)
塗鴉期的兒童繪畫經歷了從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點線集合,到圓、正方形等簡單幾何圖形,是從無目的亂畫到有目的繪畫的過程。
2、象徵期(3-4歲)
兒童能畫出簡單的圖形後,他們開始把圖形逐漸複雜化,並把圖形與現實的事物結合起來,賦予圖形固定的含義,於是兒童進入了象徵期。
象徵期的孩子可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們,用特定的圖形對現實事物進行表徵,比如畫人、畫狗等,用簡單的圖形來代表現實中的人或狗。不同的圖形有明顯不同的特點,人們往往也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畫的是什麼。
隨著著兒童智力的進一步發育,他們已經精通了各種象徵圖形,於是兒童不滿足於再畫簡單的象徵圖形,他們開始把不同的象徵圖形組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特定故事情節的圖像,這就是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
什麼是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
兒童在4歲後開始逐步進入意向表現期,並一直持續到9歲左右。
那麼什麼是意向表現期呢?
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是指兒童通過繪畫把不同的象徵圖形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含義或故事情節的繪畫。
兒童在象徵期時,雖然他們也是先想後畫,但他們創作出來的更多的是一個個的象徵圖形,並沒有多少特別的含義,只是代表了現實中的某個事物,不包含兒童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但是當兒童進入意向表現期就不一樣了,兒童開始帶有明顯的表達意圖去繪畫。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要畫什麼圖,在什麼樣的位置,搭配什麼樣的圖形。
比如下圖火車站。兒童把不同的象徵圖形(人、火車、燈、樓梯等)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具有特別含義的圖形。
5歲,火車站
這在兒童象徵期時無法做到的。象徵期的兒童也可能把火車、人、樓梯等放到一起,但是卻不會注意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繫、搭配,不同圖形之間是孤立的,因此也就不能整合所有的圖形表達兒童特別的思想。
意向表現期的特點
與前面的兩個繪畫階段相比,兒童的智力有了進一步發育。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意向表現期的孩子正好處於從前運算階段(2-7歲)向具體運算過渡(7-12歲)的階段,他們開始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客觀的去自我化。兒童的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開始變得更加理智、更加現實。
正是在這種思維認知能力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意向表現期的繪畫呈現出自己鮮明的特點:
1、畫面豐富
意向表現期是兒童繪畫的黃金期。因為該階段是兒童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結合的最好階段。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他們會把人性賦予各種事物。比如他們畫太陽的話會給太陽畫上笑臉,叫它太陽公公,這正是兒童充滿童趣的表現。而當兒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對於事物的認識加深,這種童趣的表現開始逐漸消失,變得像成人一樣充滿現實。
該階段兒童思維的這些特點恰好成就了意向表現期,使之成為兒童繪畫的最高峰。因為在這之前的塗鴉期和象徵期,兒童只有想像,而缺乏邏輯性;在這之後的繪畫,兒童卻只有現實的邏輯性,而缺乏想像。只有意向表現期同時具有想像力和邏輯性,所以它也就成了兒童繪畫的最高峰。
這時的繪畫畫面內容充實,細節豐富,顏色搭配合理,是人們最喜歡的兒童繪畫階段。
2、具有邏輯性
意向表現期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邏輯性。
他們不是把不同的圖像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他們繪畫的內容設計畫什麼圖像、放在什麼樣的位置、畫什麼顏色等等。所有的繪畫不再是無目的的亂畫,而是有目的、有規律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個階段特別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兒童的繪畫出現了基底線,這在兒童以前的繪畫中是沒有的。
一條橫著的線把圖紙分為了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給整個畫面建立了邏輯關係,是兒童邏輯思維發展的結果。他們無法忍受各種圖像漂在空中,這明顯不符合現實。因此他們建立了基底線,以基底線為標誌物,設計各個圖像的空間位置,使之搭配的更合理。
意向表現期的教育方法
1、不要教孩子繪畫
這一階段同樣不要教孩子繪畫。父母也不要評價孩子繪畫的好壞,像不像,只要認真聆聽,聽孩子講出畫中的故事。可以問孩子「畫的什麼、在哪裡、在幹什麼」,這樣可以啟發孩子邏輯思考,也讓孩子沉醉於自己的繪畫。
2、可以給孩子提供多樣的畫筆
這時候的孩子對於圖形已經比較精通,他們已經開始享受塗色的樂趣,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多樣的彩筆,讓孩子自由的塗色。
3、豐富孩子的生活
這階段孩子面臨的一個問題時趨向現實,因此可能繪畫的想像力會減少。所以為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豐富的生活環境,多帶孩子出去玩耍,不要總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也可以給孩子讀繪本、講神話故事等,豐富孩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