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有黃金期,家長錯過這個年齡段的教育,將扼殺孩子天賦

2020-12-23 肯定式教養

本章是《兒童9歲前各年齡段繪畫教育》的第五章,通過本篇文章,大家將會學到:

1、什麼是意向表現期2、多大的孩子處於意向表前期3、意向表現期的特點4、什麼原因導致了意向表現期5、如何指導意向表現期的兒童繪畫

在開始本章之前,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下上兩章:兒童塗鴉期和象徵期。

1、塗鴉期(1-3歲)

塗鴉期的兒童繪畫經歷了從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點線集合,到圓、正方形等簡單幾何圖形,是從無目的亂畫到有目的繪畫的過程。

2、象徵期(3-4歲)

兒童能畫出簡單的圖形後,他們開始把圖形逐漸複雜化,並把圖形與現實的事物結合起來,賦予圖形固定的含義,於是兒童進入了象徵期。

象徵期的孩子可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們,用特定的圖形對現實事物進行表徵,比如畫人、畫狗等,用簡單的圖形來代表現實中的人或狗。不同的圖形有明顯不同的特點,人們往往也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畫的是什麼。

隨著著兒童智力的進一步發育,他們已經精通了各種象徵圖形,於是兒童不滿足於再畫簡單的象徵圖形,他們開始把不同的象徵圖形組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特定故事情節的圖像,這就是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

什麼是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

兒童在4歲後開始逐步進入意向表現期,並一直持續到9歲左右。

那麼什麼是意向表現期呢?

兒童繪畫的意向表現期是指兒童通過繪畫把不同的象徵圖形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含義或故事情節的繪畫。

兒童在象徵期時,雖然他們也是先想後畫,但他們創作出來的更多的是一個個的象徵圖形,並沒有多少特別的含義,只是代表了現實中的某個事物,不包含兒童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但是當兒童進入意向表現期就不一樣了,兒童開始帶有明顯的表達意圖去繪畫。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要畫什麼圖,在什麼樣的位置,搭配什麼樣的圖形。

比如下圖火車站。兒童把不同的象徵圖形(人、火車、燈、樓梯等)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具有特別含義的圖形。

5歲,火車站

這在兒童象徵期時無法做到的。象徵期的兒童也可能把火車、人、樓梯等放到一起,但是卻不會注意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繫、搭配,不同圖形之間是孤立的,因此也就不能整合所有的圖形表達兒童特別的思想。

意向表現期的特點

與前面的兩個繪畫階段相比,兒童的智力有了進一步發育。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意向表現期的孩子正好處於從前運算階段(2-7歲)向具體運算過渡(7-12歲)的階段,他們開始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客觀的去自我化。兒童的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開始變得更加理智、更加現實。

正是在這種思維認知能力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意向表現期的繪畫呈現出自己鮮明的特點:

1、畫面豐富

意向表現期是兒童繪畫的黃金期。因為該階段是兒童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結合的最好階段。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他們會把人性賦予各種事物。比如他們畫太陽的話會給太陽畫上笑臉,叫它太陽公公,這正是兒童充滿童趣的表現。而當兒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對於事物的認識加深,這種童趣的表現開始逐漸消失,變得像成人一樣充滿現實。

該階段兒童思維的這些特點恰好成就了意向表現期,使之成為兒童繪畫的最高峰。因為在這之前的塗鴉期和象徵期,兒童只有想像,而缺乏邏輯性;在這之後的繪畫,兒童卻只有現實的邏輯性,而缺乏想像。只有意向表現期同時具有想像力和邏輯性,所以它也就成了兒童繪畫的最高峰。

這時的繪畫畫面內容充實,細節豐富,顏色搭配合理,是人們最喜歡的兒童繪畫階段。

2、具有邏輯性

意向表現期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邏輯性。

他們不是把不同的圖像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他們繪畫的內容設計畫什麼圖像、放在什麼樣的位置、畫什麼顏色等等。所有的繪畫不再是無目的的亂畫,而是有目的、有規律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個階段特別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兒童的繪畫出現了基底線,這在兒童以前的繪畫中是沒有的。

一條橫著的線把圖紙分為了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給整個畫面建立了邏輯關係,是兒童邏輯思維發展的結果。他們無法忍受各種圖像漂在空中,這明顯不符合現實。因此他們建立了基底線,以基底線為標誌物,設計各個圖像的空間位置,使之搭配的更合理。

意向表現期的教育方法

1、不要教孩子繪畫

這一階段同樣不要教孩子繪畫。父母也不要評價孩子繪畫的好壞,像不像,只要認真聆聽,聽孩子講出畫中的故事。可以問孩子「畫的什麼、在哪裡、在幹什麼」,這樣可以啟發孩子邏輯思考,也讓孩子沉醉於自己的繪畫。

2、可以給孩子提供多樣的畫筆

這時候的孩子對於圖形已經比較精通,他們已經開始享受塗色的樂趣,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多樣的彩筆,讓孩子自由的塗色。

3、豐富孩子的生活

這階段孩子面臨的一個問題時趨向現實,因此可能繪畫的想像力會減少。所以為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豐富的生活環境,多帶孩子出去玩耍,不要總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也可以給孩子讀繪本、講神話故事等,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想學習」:這些做法你可能正在扼殺孩子的天賦
    可能有很多寶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讓孩子學習兒童繪本或者看一些兒童書籍,都坐立難安,總是喜歡到處亂塗亂畫,到處亂蹦亂跳,或者到處翻東西進行「大破壞」。很多時候家長見狀,都會及時制止,其實這樣可能就扼殺了孩子的天賦。最近看到,杭州一中學初一學生的暑假作業是畫出《西遊記》的取經故事,盛澤琪昀同學把唐僧師徒經歷的81難製作成了取經通關圖,畫風簡潔可愛,非常有趣。
  • 孩子沒什麼天賦?天賦遞減法則:很可能是家長錯過培養「關鍵期」
    我最近給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就是拉小提琴的,那邊沒有規定年齡階段,所以她的班上有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也在上課,可是她對這個方面好像學的並不好。聽到女兒這樣問,我跟她說,不是她的這個方面沒有什麼天賦,而是她的爸爸媽媽錯過了培養她的天賦的最佳時期。
  • 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有可能是天賦所在,家長千萬別扼殺在搖籃裡了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大多數家長應該是非常反感的,因為這很影響美觀,而且需要自己花費精力來清除,甚至有的時候,還要出一筆額外的裝修錢。如果家長只能想到這一層,那就太可惜了,因為喜歡塗鴉正說明孩子具有繪畫天賦,如果父母能重點培養,指不定會有驚喜呢。君不見,梵谷當年也愛塗鴉,結果卻成了名畫家。
  • 這些年齡段是「立規」黃金期,別慣著孩子,不然越大越管不住
    不少家長都會有寵著自家娃的私心,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溺愛自家娃而沒有做出管教,娃會越大越不好管。這些年齡段是給娃&34;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越大越難管曾有這麼一件事,小俊是家裡的寶貝,自從出世以來,他一直都是受著家裡成員的寵愛。
  • 愛因斯坦:孩子出生就是天才,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他們的天賦
    孩子自打出生後,就被家長寄予厚望,畢竟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並對孩子的培養方面非常重視,尤其是最近幾年幼兒教育支出的比率大幅提升,平均下來幾乎佔一個家庭總支出的26%,可以看出家長都有多麼的重視。不過據調查顯示,90%的家長並沒有掌握一些正確的育兒方式,也就是說家長們雖然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用錯了教育方式。
  • 哈佛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有3次,家長要抓住機會
    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智商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上學之後會出現差距,多半在於家長的後天教育以及生活的環境,而孩子的智商水平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家長若能抓住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也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他們更加輕鬆的成長和學習。
  • 你知道無良的美術培訓班,會給學習繪畫的孩子帶來什麼後果嗎
    誰扼殺了孩子的繪畫藝術天賦我的回答非常肯定,濫竽充數無良的美術培訓班班,在扼殺孩子的藝術天賦,當前,社會上各類的美術培訓班,如雨後的春筍般層出不窮,教學水平良莠不齊,教材及教案是否符合美術教學的標準,沒有一個權威的認證,孩子的繪畫天賦是否合理的劃分,或者有沒有劃分,是不是因人施教,還是大班哄的教學方式,都是亟待解決和有關部門管理的大問題。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破解天賦基因密碼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這樣說:「孩子生下來就是天才,但往往在孩子他們求知的歲月中,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他們的天賦」。不同天賦潛能的有效時段不同,而且比較短暫,專業上稱作「天賦時效窗」,是指人類智能快速發展、身體機能發育旺盛的關鍵年齡段,超過此時段天賦潛能便會遞減。
  • 如何保護每個孩子天賦的繪畫能力?內附塗鴉期攻略
    因此如何保護好孩子們天賦的藝術才華,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每個孩子從一開始拿筆,就很自然地會用線條來塗鴉了,會用線條表現自己想表達的內容。畫畫是孩子用來傳遞他們所看所思的最早的藝術技巧。 對孩子來說,用來繪畫的材料是所有材料中最容易得到的。
  • 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還有效果嗎?
    這個家長也問出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疑問,孩子錯過了感統訓練的黃金期,也就是3-6歲,那錯過了黃金訓練期,感統訓練還有效果嗎?感覺統合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感等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並由大腦對其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進而做出適應性反映的能力。
  • 這兩個年齡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千萬不要錯過!
    ,所以6歲前也稱為兒童閱讀的黃金期。4歲-5歲推薦有故事情節的連環畫,比如《西遊記》等,有情節有圖案,不僅吸引孩子眼球,還能讓孩子持續閱讀下去。5歲-6歲這階段孩子會對科學類的兒童故事比較有興趣,有助於孩子思考,還能促進孩子的動手能力,當孩子有此類需求時要努力配合,否則孩子會由於各種阻力而放棄。
  • 扼殺孩子天賦請從禁言開始
    家長總站在聖人的角度俯視孩子,不平等對待孩子是扼殺孩子天賦的罪魁禍首。凡是家長,大部分人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他們只是盼望,行動上卻在南轅北轍。最終孩子像他們自己那樣成為對別人羨慕、嫉妒、恨的普遍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稍微有些自己的想法,立即就被家長,厲聲喊停!
  • 兒童繪畫,這5句話說得真好,有孩子的家長建議看一下
    ,說教越多,對孩子繪畫興趣、好奇心傷害越大,兒童越不自由,心態越易畸形,越不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新能力,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待得久了就是一個大傻瓜。大多老師認為兒童畫有個性才與眾不同,而個性多發於有創造的人中,換句話說,有創造才有個性,但也有老師認為,調皮搗蛋的孩子多有個性,創造應出於這種人中,其實不是。
  • 孩子繪畫敏感期,教得不對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天賦
    每個孩子由自己的手或者手中的筆,在紙上或者其他地方畫出的形形色色的圖案,那都是他們自己內心世界最真實表現。考慮到6歲以下兒童的認知有限,所以繪畫課程是由家長聽,聽完後再來教孩子的。當孩子無法跟隨內心的想法時,就會開始依賴外界的評價而刻意模仿那些」優秀「的作品,只是這樣的畫再好,也是仿製的」贗品「,是無法觸動內心。所以,在孩子9歲之前,應該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塗鴉「, 這個階段培養興趣最重要,千萬不要急於」引導「而扼殺了孩子的繪畫天賦。
  • 這些年齡段是給娃「立規」黃金期,錯過了,越大越難管
    對孩子過於嚴苛,孩子會膽小、或叛逆,可是又如何在慣孩子的同時,幫助他們立規矩;如何既保護寶寶的天性,又可以防止他們養成壞的習慣。其實,給孩子立規矩也有黃金期,如何按照寶寶的生長規律和學習能力,制定相應的規矩,才可以讓教育「事半功倍」。
  • 「學會編程有益孩子一生?」跟風式教育,啟發天賦還是毀滅天賦?
    不久前,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吸引了不少家長的注意,這意味著編程可能將進入中小學大批孩子花費了大量時間,學習了許多實際上根本用不到的艱深數學內容,不但沒有培養出多少數學家,反而扼殺了許多孩子對數學的興趣,真正獲獎者寥寥。奧數也好,編程也好,對廣大家長而言,關鍵問題是,如果不學,孩子真的就要喪失未來的競爭力了嗎?
  • 孩子矯正牙齒,需要等到12歲以後?很多人錯過了這個矯正黃金期
    可更多的家長不是不懂,就是想著孩子全部換牙到他們12歲後再去矯正,就這樣一拖再拖最後錯過了孩子的牙齒矯正黃金期。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有90%以上的家長認為等孩子完全換牙後再去矯正,這個階段通常是在12~13歲。殊不知這是錯誤的看法,尤其對於兒童來說,他們正是機體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
  • 模式化教學的繪畫班,討好了家長、傷害了孩子
    偽效果  模式化的教學奪走樂趣  走進朝陽區的一家兒童繪畫班,教室裡擺放著孩子們畫的幾何石膏體素描,以及模仿得有模有樣的《星夜》。一名小學員將老師提供的一幅列印好的畫作放在畫架上方,一筆一筆地對照著勾線,填色……「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早期繪畫練習可以至少提高30%的智商,我們有科學的課程設計和名師輔導,能全面提高孩子智商情商及藝術審美。」 負責人如此推銷。  「我家孩子在這裡進步很明顯。」一位媽媽在網絡點評中曬出孩子在老師幫助下畫出的作品,頗為自豪地說道。畫作儼然是翻版的《向日葵》。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愛因斯坦曾說過:「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往往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賦。」所以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選擇權,要讓孩子順應天賦成長,才能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擁有理想的未來。這說明孩子會選擇他所感興趣的事物,並因熱愛而堅持,因為興趣是天然動力。2.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影片中,比利無意中發現了自己的跳舞天賦,他朝著自己的興趣前進。
  • 孩子的性教育有一個黃金期,錯過了,這些「後遺症」會等在青春期
    導讀:孩子的性教育有一個黃金期,錯過了,這些「後遺症」會等在青春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性教育有一個黃金期,錯過了,這些「後遺症」會等在青春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