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廣西玉林容縣警方在網上發現一段視頻,一名男子逼著一名少年跪下,用拖鞋扇他的臉,用腳踩他的臉,還把點燃的菸頭放入男孩口中。少年跪著不敢反抗也不敢出聲,任其毆打和侮辱。當地警方迅速出警,於10月13凌晨抓獲了施暴男子。經調查,打人男子是19歲的覃某,他以13歲的朱某不願同他一起出去玩為由對朱某進行霸凌。容縣公安局發布通報,覃某的行為已經涉嫌犯罪,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據知情者透露,覃某住在他家附近,在14歲時就因搶劫被判刑四年,現在剛剛釋放不久,又將舊地重遊了。網友們非常憤怒,如果不是視頻被發到網上,面對男子的恐嚇,少年和可能會選擇沉默,再次被施暴。
據有關部門統計,未成人欺凌事件,75%發生在中學,15%發生在大學,10%發生在小學。初中生一般在12-18歲之間,生理髮育迅速,但心智遠未成熟,由於家庭及社會的多種原因,耳濡目染父母及朋友的不良習慣,容易產生暴力傾向,甚至對自己的惡行存在興奮感。還一些孩子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對於自己的行為清醒認識、缺乏罪惡感,認為他們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
電影《少年的你》,非常直觀的把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展現到大眾面前,讓我們看到了校園裡最陰暗的角落。小念被欺凌,同情她的鄭易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無法阻擋惡行。小念殺了人,但她依然參加高考,內心沒有一點愧疚與不安。這就是未成人的畸形成長,不為人知的一面。
據警方不完全統計,校園暴力案件中,男生之間以打鬥為主,身體受傷害嚴重。女生之間以侮辱、逼迫為主,心理創傷比較嚴重。造成人身傷害的佔86%,因暴力致死的佔14%。這個數字,令人心痛不已。
2017年,北京一名患有小兒麻痺的中學生,被同學逼著,在廁所裡撿糞便吃,稍有猶豫就被拳打腳踢,這些同學不停地大笑,還把拍下的視頻發到網上炫耀。2019年,福建莆田某校女生陳某,因與同學發生口角,被同學及其校外青年約至學校外面,對其辱罵、毆打,並讓其跪下道歉。2020年5月,江蘇南通15歲初三男孩盛某,因阻止一起校園欺凌事件,被同學及校外人員,毆打致死。這些施暴者,簡直是喪盡天良。
被欺凌的孩子,有的是身有殘疾、性格內向,有的是因講話得罪人,有的是被索要錢財未果,還有一部分是因早戀、分手等。這些被欺辱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懦弱,好欺負,不敢言。他們屈服於暴力者的武力和恐嚇,即使挨打被辱,也會選擇沉默。
有數據顯示,未成年人霸凌事件,多發生在宿舍、廁所、校園偏僻處及校外。在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案件中,65.12%的案件出現了「宿舍」一詞,可見校園內的安全,是預防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重要內容。
預防未成年人被欺凌,關心青少年校園安全,已經被國家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以北京為例,教育部門規定,出現任何校園欺凌事件,校方必須2分鐘內口頭向上級部門匯報,10天內做出處理。同時,各個校園採取時間無縫隙管理,學生在校的所有時間,包括教室、操場、廁所,宿舍等,都有專人負責學生安全。並對學生進行安全思想教育,讓學生對未成年人霸凌事件,有防範和自衛意識。
作為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及社會各界,從小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做人有底線,心存善良,才會健康成長。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