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小明星遭校園霸凌,優秀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怎麼辦?

2021-02-22 爸媽營

【爸媽營說】

本文是爸媽營【教育專題】的一篇好文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教育

可查看超過200篇【教育專題】好文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奇特的校園霸凌事件,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答主以第三者的視角,講述了自己的小明星同學,在學校裡被霸凌的經過。知乎答主表示,小美女一進學校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她,從打扮到學習,被貶得什麼都不是。

但因為小美女的明星身份,常常需要曠課出去拍戲,平時大家不太能見到她,也就慢慢的不怎麼關注她了。

直到一場校運動會,大家對小美女的惡意達到了高潮。

學校運動會歷來的傳統是七年級坐在操場旁邊被曬,八九年級可以坐在主席臺上,有陰影蓋著不會被曬到。而這次運動會,學校突然規定,八年級坐在操場上,七九年級坐主席臺。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但升了一級還要被曬的八年級同學不開心了。他們左思右想,學校這樣要求的理由,難不成是因為恰好要參加運動會,並且要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的小美女怕被曬?(爸媽營評論:這事情明顯帶著孩子的幼稚和不成熟,但也很接近校園霸凌的思維,有一定的群體性和針對性)

越想越有道理的大家憤怒了,無憑無據的猜測被傳得有鼻子有眼。他們開始在自己的空間裡原創討伐小美女的狀態。

運動會當天,小美女發言結束後,整個八年級,沒有一個人鼓掌。

可想而知,那個場面有多難看。

之後幾天,霸凌愈演愈烈。小美女的臉被畫成豬頭、蠢貨,QQ空間裡轉發的言辭也都帶上了不堪的「媽」字。更有甚者,還有人趁亂闖入小美女的教室,從她的課桌裡掏出只得了37分的英語考卷,當成證據拍上網,收穫了無數點讚。

默默承受一切的小美女根本不知道,所有惡意的源頭,只是某個同學異想天開的捕風捉影。

隨著帖子越來越熱,更多人放出了小明星被霸凌的證據。運動會時,瘋轉的空間狀態:滿屏的「不要臉、耍大牌、運動會搞特權」,每個字眼都充滿了惡毒,很難想像這是一群孩子在貶低他們的同學。還有人發現了這些孩子組建的QQ群,卻是專門為了黑這位小明星同學的。從2017年11月開始,這個群就存在了,不少群成員都很活躍,而且活躍女生佔了70%。什麼叫「同性相斥」?什麼叫「羨慕嫉妒恨」?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很多網友順藤摸瓜,查證這位小明星是誰,疑似湖南廣播電視臺《小戲骨》節目的成員。《小戲骨》這個節目非常棒,爸媽營之前連續介紹過,大家可以點擊以前的文章:

《驚豔!30年後,一群10歲的小戲骨,再現了87版《紅樓夢》,豆瓣9.3分!》

《神了!一群9歲的小孩翻拍了《白蛇傳》,演技逆天,網友炸裂!》

最初小戲骨們的《紅樓夢》就口碑炸裂,豆瓣直接9.3分。所有人都覺得這是讓孩子們普及中國古典名著的非常好的方式。而後來的《白蛇傳》、《少年包青天》、《黃飛鴻》、《水滸傳》、《紅色娘子軍》等都使得大家驚嘆小演員們的精湛演出。

比如小戲骨們表演的貂蟬,舞姿如此曼妙,難道不是中國文化的優秀表現?

比如小戲骨們表演的少年包青天,難道不是讓中國演藝圈出現更多的清流?網絡上很多網友都給予這個小明星積極的鼓勵和精神的支持,成人們其實都可以理解,這個世界,總有「羨慕嫉妒恨」,是優秀的孩子需要去學習如何處理的。

雖然,後來,疑似小戲骨某位小演員的後援團和學校都進行了闢謠,但毫無疑問,這位小演員真實存在,而這位小演員被校園霸凌的事實也真實存在。而這個「演而優則被霸凌」的14歲孩子,正是無數因為優秀而被排擠的孩子縮影。

什麼樣的行為叫做校園霸凌?

挪威學者Dan Olweus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這些負面行為包括:肢體或語言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等

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而容易遭受霸凌的對象,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弱小、自卑、有缺陷的孩子,反而是相比起來,更優秀的孩子。

2015年,第二季《最強大腦》的舞臺上火了一個8歲的小神童——孫亦廷。擁有超乎常人聽力的他,僅僅憑藉裝滿水的氣球落地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氣球墜落的高度。甫一登場,技驚四座。

節目播出後,孫亦廷的天賦得到了很多人認可。

但是出挑的能力、驚豔的表現,與眾不同的靈敏,反而讓他成為同齡人中的另類。

甚至早在上節目之前,孫亦廷的爸爸就經常發現放學後的孫亦廷身上有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這都是同學推搡所致。孫亦廷的學習用品,也常常會被同學搶走,鉛筆就丟了不少於100根。

心疼孫亦廷的爸爸曾經給過他激進的還手建議,但是孫亦廷卻認真和爸爸說:「打人是不對的。」

《最強大腦》播出後,孫亦廷在學校遭受的霸凌更加變本加厲。

無可奈何的孫亦廷爸爸只好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專心在家裡陪讀。他不想浪費兒子的天賦,也不能讓兒子擁有不快樂的童年。他希望通過陪伴,來消除孫亦廷受到的傷害。

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孫亦廷爸爸微弱的努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起不到作用。最終,孫亦廷的爸爸思考再三賣掉了早早準備好的學區房,帶著孫亦廷遠赴澳大利亞學習和生活。

幸運的是,2017年,回到第四季《最強大腦》舞臺上的孫亦廷,在艱難的人機對抗大戰中再一次展現了自己卓越的天賦和能力。

這個孩子,終究是沒有被現實擊倒。

關於校園霸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在中國《少年的你》走紅之前,韓國就有一部電影叫做《蚯蚓》,主題也是校園霸凌。

子若是音樂生,憑藉優秀的歌唱功底,考上了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因為子若在唱詩班長大,音域很高、長相甜美,很快便在學校裡嶄露頭角。可這也引起了其他女同學的嫉恨與霸凌。

子若嘗試著反抗,卻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霸凌。

遲遲知道真相的爸爸,則用自己的方式懲罰了欺負過子若的人。整個故事並不複雜,卻黑暗、壓抑。勤奮好學、能力突出,竟然成為了子若遭受校園霸凌的原罪,一步步將她推向無底深淵。源於人性本能的嫉妒,在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世界裡生根、發芽,然後開出絢麗的、腐爛的花朵,吞噬了光明。到最後,傷人傷己。

究其原因,是因為霸凌者的內心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關係模式:強大可以欺負弱小。霸凌者內心會覺得:「我霸凌你,那麼我在面對你的時候,我就是強者。即使你在其它方面比我更強、更優秀,我也依舊是個強者。」

霸凌者通過把弱者的感覺強加在優秀的孩子身上,強化「我是強者「的感覺,以此來獲得一種虛幻的安全感、掌控感。

霸凌是一種權利上的不平衡

有一個人總想讓自己的權力凌駕在你之上

正如專家們所說,這是一種權力的爭奪

在孩子的世界裡,病態的權力意識認知,讓他們中的某些人,成為了霸凌者。首先,孩子內心確實需要比較強大,比如前面舉例的《最強大腦》的孫亦廷小朋友,從前面爸媽營的介紹就能看到,孩子本身並沒有因為被霸凌而真正受打擊。當他的爸爸要他還手時,他還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打人是不對的」。而在孫亦廷的事件上,他的爸爸顯然比孩子本身更焦慮。
是的,很多時候,爸媽知道孩子被霸凌之後,憤怒和激動程度遠高於孩子。甚至很多爸媽自己前往毆打霸凌孩子,成為新的霸凌者。而且,這也未必能阻止自己孩子受到繼續的霸凌,有可能變本加厲,因為爸媽不可能永遠和孩子在一起。之前全球暢銷書《奇蹟男孩》,不僅屢獲大獎,一舉成名,連續超過一百二十周蟬聯《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榜首。被譽為「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奇蹟」,講述的就是一個因為面部缺陷的孩子,如何戰勝自己,並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勵志故事。在《奇蹟男孩》的故事中,小男孩最初也自卑而封閉自己,但在同學的歧視嘲笑中,他的爸媽一直堅定而溫暖的支持他,幫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他自己也因為自己的科技特長而贏得了第一個朋友,慢慢贏得了更多同學的尊敬。所以,溫柔的堅定,是爸媽應該真正給予被霸凌孩子的支持。如果你家孩子讀過,也歡迎你分享評論,給更多的孩子爸媽幫助。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可以看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奇蹟男孩》電影,該片作為家庭片,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如果你家孩子看過,也歡迎你分享評論,給更多的孩子爸媽幫助。當然,現在很多爸媽支持以暴制暴,或者轉學搬家,但也許表面上可以解決孩子面臨的霸凌困境,卻無法彌補孩子依然不知道如何面對這類情況。很多從小被霸凌但不是自己解決的孩子(爸媽幹預解決),在成年進入社會之後,依然不會解決類似人際關係,比如依然自卑、依然不願意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依然希望依賴別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而爸媽們如果希望防止孩子遇到霸凌,應該記住這樣一個原則,早發現,早引導,早解決。


一旦爸媽發現:

孩子身上有不斷新增的傷痕和淤青;

衣服和隨身攜帶的東西經常被毀壞;

找各種理由拒絕去上學;

常常丟錢;

很有可能孩子正在遭遇校園霸凌!

很多爸媽第一反應是「你怎麼那麼沒用?你怎麼那麼膽小?」,那麼孩子就更不願意繼續說出自己的遭遇了。
目前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是了解清楚情況後,第一時間和老師進行溝通、和對方爸媽進行溝通,同時和孩子進行談心,先確保孩子內心不要受到傷害,要有正確的認知。然後讓孩子感覺到爸媽是支持自己的,這樣以後遇到任何問題,還是會第一時間和爸媽說。
國外由於校園霸凌事件非常普遍,有個3R原則,是首先要做到的。

第一,Recognize 識別

第二,Report 報告

第三,Refuse 拒絕

首先孩子要識別自己是不是被霸凌了,然後孩子要學會自己報告老師和爸媽,最後孩子自己要學會對於霸凌說「不」。當然,每一個過程都非常複雜,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每一步都不容易,而很多學校和老師可能也沒能對霸凌做到很好的引導,因此關於校園霸凌問題,是一個全球目前都無法徹底解決的綜合問題。
很多爸媽表示孩子的學習能力突飛猛進,
多出了大把的時間陪玩陪學,

爸媽營社區用戶@Leecrain Tao

背古詩並不是死記硬背,

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後,

點妹妹自己編了一套動作
把《回鄉偶書》聲情並茂的演示出來!


爸媽營社區@心尖尖上的妳

在家帶娃拼樂高,

這套好朋友系列(41374)

特別精緻,很適合小女孩拼搭!

詳情點擊

爸媽營社區 @小曦
4歲的Angel在家學畫畫!
媽媽以孩子的口吻感慨:
「陪伴,使我的繪畫技術與日俱增!」
詳情點擊

你家孩子宅家如何學習?

有什麼小進步嗎?

網課神器你Get了嗎?

印表機、護眼燈、學習桌、大牌童書、文具等298件好物,低至4折!

長按識別領【780元】優惠券~~

相關焦點

  • 小學生遭霸凌衣服被塞鞭炮|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還要殘忍……
    最近#小學生遭欺凌衣服被塞鞭炮#的新聞將校園霸凌這一話題再次帶入公眾視野提到校園霸凌父母聞之色變,孩子聽之恐懼在校園裡對其他人進行意猶未盡的霸凌者還將視頻傳到了班級群裡,該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隨後當地教育局介入處理,該校校長被免職,並對涉事的學生做出了相應的懲罰。據被霸凌者小天描述,課間玩耍時,因某些言語衝撞了同班同學阿中,引起阿中的誤會。於是,阿中就找來幾名六年級的男生,把他拉到廁打了一頓。
  • 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對校園霸凌說不!
    聽覺辨識佳、視覺感受佳,建議父母上網搜尋與霸凌有關的視頻與孩子一起觀看,讓孩子有勇氣說出內心的不滿。人際優,建議可找平日孩子較為佩服尊敬的老師給予協助,最好是有心理學背景的為優先考慮。體覺補、口語補,孩子有情緒時採取的方式往往是不言、不動,請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安靜且允許他想獨立的空間與時間。父母親遇到此類問題,自己不能先慌,情緒波動反讓敏感一向乖的孩子更是不敢提此問題。學生的霸凌事件被稱為校園霸凌,學校常見的霸凌類型有言語霸凌、關係霸凌、肢體霸凌等。
  • 15歲男孩遭同學圍毆致死:霸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殘酷」家庭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霸凌,聊一聊培養孩子性情的地方:家庭。《犯罪心理學》認為,暴力霸凌者往往來自專制型家庭。父母總在孩子做錯事後一巴掌打過去,卻從來不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孩子和同學產生矛盾,也會傾向於用暴力解決。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15歲少年制止校園霸凌被同學圍毆,釀成慘劇
    單單看到這些描述,就能想到孩子當時有多疼!15歲的花季少年,就這樣慘死在同學的棍棒之下。當遇到校園霸凌,小盛挺身而出的勇氣可嘉,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實在令人嘆息。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既然選擇了勇敢,就不要低估霸凌者的惡意,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在節目《面對面》中,曾報導一起類似的事件。
  • 霸凌者的4個心理根源:如何擊敗校園霸凌、網絡噴子們?
    現在有個詞非常流行,叫做「霸凌」,比如校園霸凌、網絡霸凌(也就是網絡噴子)等。「霸凌」這個詞來源於英語單詞bully的音譯,意思就是「欺負弱小者、威脅恐嚇」。霸凌者,通常看上去會很強勢、高人一等、掌握著主導權,其實他們是典型的外強中乾、色厲內荏。他們之所以會去欺負弱小,是因為心理不平衡,需要一種心理補償。有些霸凌者之前被他的父母或者其他人欺負過,極度缺乏安全感。
  • 《失物招領》反思校園霸凌:面對霸凌者,唯有「愛」可救贖
    直到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失物招領箱裡的秘密——所有的物品組成了一個紅色怪物,在怪物的幫助下擺脫校園霸凌的衝動,與其他小夥伴和諧相處。《失物招領》內容講的是一個校園霸凌男孩自我救贖的故事,他從霸凌他人、搶同學玩具,再到歸還玩具、道歉。這部影片給人最大的給觀眾對校園霸凌的反思是:面對霸凌者,&34;是救贖的良藥。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這一數據背後恰恰反映出校園霸凌問題已經十分嚴峻,不容忽視。 報告顯示,每3個11-15歲的學生中就有1個遭遇霸凌,而在所有遭遇霸凌的11-15歲的孩子中,有13%的學生無法正常畢業。 荷蘭校園霸凌問題不容小覷 在荷蘭,校園霸凌現象也不容樂觀。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而孩子受到家庭,朋友,學校,鄰居以及社會的影響程度是逐步遞減的,簡而言之,就是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注意是行為,而不是教育。在教育層面上,每對父母都希望子女得到優秀的教育,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對待孩子的日常表現、表達才是對孩子影響更為深遠的因素。
  • 「校園反霸凌」情景主題課,教孩子如何在學校生存
    隨著越來越多的霸凌事件曝光,家長們對霸凌事件的敏感度空前提高,各個學校也有嘗試著開展反霸凌教育,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然而,大部分老師對這類課程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欠缺及社會認知不夠,導致真正能讓孩子獲益的反霸凌課程寥寥無幾,所以,這一次,深圳兒童周末來了...
  • 每年有1300萬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有這些特點
    美國數據統計顯示,每年都有1300萬的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而這個數據甚至被有關部門認為是低估的,換言之,就是說每年被校園霸凌的孩子數量高於1300萬。荷蘭調查研究顯示,校園霸凌事件是普遍性的,不是少數。每一所中小學的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連幼兒園也有!
  • 謹防對言語霸凌的群體性忽視
    明確提出「給人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欺凌」打破了過去大眾對於霸凌的認知。2017年《看見校園霸凌:公共認知調查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大眾對霸凌造成的心理傷害的關注程度遠低於對物理傷害的關注程度。並且,在多種形式的霸凌現象中,言語霸凌也因其被識別度低常被忽視。國內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曾遭受過言語霸凌的小學生超過40%。
  • 校園霸凌自救指南(上)
    視頻中,一位黑衣女生在35秒內扇綠衣女生耳光共計14次。2016年年底,北京中關村二小的霸凌事件也一度引起沸沸揚揚的輿論爭紛。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5~8月,共上報68起校園霸凌事件。而在世界範圍內,每5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暴力,三分之一的13至15歲的學生受到多次校園霸凌。我身邊的親人好友也好幾次向我諮詢過有關校園霸凌的問題。
  • 反殺霸凌者獲刑:我們如何應對校園暴力?
    2014年4月30日,貴州甕安四中初三學生陳泗翰在校遭李小東等人毆打兩次,放學後又被強行拉到校外「單殺」,結果一死一傷。倖存下來的陳泗翰以故意傷害罪被判刑8年。陳泗翰的父母始終認為兒子是「正當防衛」,並打定主意要申訴到底,還孩子一個公道。今年8月25日,21歲的陳泗翰出獄。
  • 調查:泰國校園霸凌現象嚴重 9成學生曾遭攻擊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根據兒童與青少年權益保護團體的調查,泰國有超過9成的學生曾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其中13%的被霸凌者因此抑鬱。據報導,該數據是由兒童與青少年權益倡導組織在訪問泰國15家中小學、1000餘名學生後得到的統計結果。
  • 跪著無法苟活,面對校園霸凌,學校和被霸凌者都必須堅決亮劍
    有人從正當防衛的角度分析,認為面對人數數倍於自己的霸凌者時,被霸凌者無法預判事件的走向,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法律應該支持其無限制正當防衛權力。 縱觀歷史與現實,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出現霸凌行為,國與國之間也會出現霸凌行為。
  • 關於校園霸凌
    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使孩子將這種不當行為正常化,無法用理性與規範來約束行為,將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藉此宣洩自己的情緒。同時從欺凌他人獲得了優越感。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
  • 少年的你: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被霸凌,怎麼給孩子做霸凌教育?
    聽到旁邊也都是抽泣的聲音.....作為媽媽,大概這是今年我看過關於孩子成長最催淚的一部影片。易烊千璽和周冬雨,把孩子的校園霸凌和成長之殤,重現的太真了。 「長大就好了」,大概是孩子世界裡最大的謊言。
  • 開學季,校園霸凌不得不防
    開學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前兩天,新華小編看了後臺私信,有家長留言說,9月1號開學了,就讀某中學的孩子不敢去學校,因為自身膽小,在學校總是被高年級的某校霸欺負,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 日本學校霸凌創歷史新高,面對校園暴力,父母該怎麼辦?
    10月18日據外媒報導,日本教育部發布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度校園霸凌事件超54萬起,創歷史新高。其中42萬起涉及小學,初中為9萬起,高中為1.7萬起。在校園霸凌類別中,嘲笑和誹謗約佔50%至70%。使用個人計算機和手機的在線欺凌案件增加至1633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