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者的4個心理根源:如何擊敗校園霸凌、網絡噴子們?

2020-12-16 倚龍的情感俱樂部

現在有個詞非常流行,叫做「霸凌」,比如校園霸凌、網絡霸凌(也就是網絡噴子)等。「霸凌」這個詞來源於英語單詞bully的音譯,意思就是「欺負弱小者、威脅恐嚇」。

霸凌者,通常看上去會很強勢、高人一等、掌握著主導權,其實他們是典型的外強中乾、色厲內荏。他們之所以會去欺負弱小,是因為心理不平衡,需要一種心理補償

有些霸凌者之前被他的父母或者其他人欺負過,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通過模仿那些欺負過他的人的行為,來獲得安全感。

有些霸凌者從小在暴力的環境中長大,比如他的父親會經常毆打自己和母親,導致他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暴力是強者的象徵。

有些霸凌者本身就是沒有本事的弱者,長期的弱者的處境,使他特別壓抑,特別自卑。因此,他把氣撒在了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身上,比如小孩子、女人、老人,來滿足卑微的自尊心。

有些霸凌者一開始是小透明,但是又特別渴望別人能夠注意和重視自己,所以選擇欺負他人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博得關注。

上面這些原因說明了霸凌者就是一批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的人。而他們挑選的霸凌目標,就是在他們眼中,比他們更沒有安全感、更透明的弱者。

霸凌者就是「專挑軟柿子捏」!按照這個邏輯,如果你能強勢起來,堅定、果敢、有自信,那麼他們在搜尋霸凌目標時,肯定會跳過你,絕對不敢來招惹你。

如果你因為之前氣場很弱,不幸被霸凌者選中成為目標的話,也不要害怕。只要你突然表現得比之前堅定、果敢、自信了,即使你是裝的,也能嚇唬住霸凌者,讓他不敢輕舉妄動,再觀察和試探一下你的虛實。如果你能堅持住,一直保持著比之前強勢的氣場,就能證明他之前看錯了你,他就會去找其他霸凌的目標了。

戰勝霸凌者,除了表現出強勢的氣場外,還有一個方法:努力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努力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比如某一門課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某一項工作技能很突出、某一個興趣專長獲得了榮譽等,一旦你有了一個閃光點,一旦你在某個方面成功了,就可以憑著這一點去碾壓霸凌者,霸凌者會覺得他不如你,自然也就不敢來冒犯你了。因為你讓他自卑了,他再來惹你就是自取其辱。

綜上所述,面對霸凌者的欺負,我們一定要勇敢、自信地進行反抗,戰勝內心虛弱的他們。另外,對霸凌者最致命的一擊,就是你比他優秀!

但是反過來,再往深一層次想想,霸凌者何嘗不是可憐人?霸凌者之所以成為霸凌者的那些原因—缺乏安全感、暴力充斥的成長環境、不被重視、自尊心脆弱…難道不是我們更應該值得警醒的嗎?因為一旦哪個環節錯了,我們自己的孩子、親密的朋友,都有可能成為那個令人憎恨的霸凌者!

相關焦點

  • 跪著無法苟活,面對校園霸凌,學校和被霸凌者都必須堅決亮劍
    有人從正當防衛的角度分析,認為面對人數數倍於自己的霸凌者時,被霸凌者無法預判事件的走向,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法律應該支持其無限制正當防衛權力。 縱觀歷史與現實,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出現霸凌行為,國與國之間也會出現霸凌行為。
  • 《失物招領》反思校園霸凌:面對霸凌者,唯有「愛」可救贖
    校園霸凌一直是社會密切關注的話題,最近一部動畫短片《失物招領》把校園霸凌的現實狀況和反思都拍了下來。它談到的是愛對小霸凌者&34;的教育意義,還有家庭教育中如何利用愛幫助孩子的現實方式。動畫片中,學校的角落裡安安靜靜地躺著一個失物招領的小盒子,裡面裝滿了小孩子丟失的玩具、書本、文具,但是所有人都把這些東西遺忘了。
  • 每年有1300萬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有這些特點
    霸凌事件發生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就更普遍了。比如2012年廣東清遠縣某學校宿舍內四名女學生對一名新來的插班生。進行毆打不斷扇他耳光扯她頭髮將他踹倒在地。進行圍毆周圍的學生都在旁欣賞取笑受害者。施暴者還把打人經過用手機錄下來發上網絡。
  • 關於校園霸凌
    有人說,選擇忽視的旁觀者與霸凌者同罪,如果他們勇敢舉報,遲來的正義會不會早一些?然而往往大多數孩子都害怕自己也淪為受欺凌者,於是選擇成為旁觀者、協助者、或霸凌者。其次,霸凌者可能從前也被霸凌過,因長期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將痛苦施加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或以懲戒之名,繼續作惡,催生出新的惡,以暴制暴,循環往復。
  • 《少年的你》:被霸凌者為何不敢反抗?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預防?
    曾經在某軟體上看到了一段視頻,幾個孩子圍著一個女孩子拳打腳踢,言語謾罵,孩子一句話也不敢說,動也不敢動,抱著自己蹲在地上。孩子害怕遭到欺負他的人又一次的迫害,導致孩子不敢反抗。《少年的你》中陳念不敢反抗霸凌的原因也是如此。1.
  • 反殺霸凌者獲刑:我們如何應對校園暴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校園暴力處理結果都是無疾而終,因為不充分的證據和霸凌者的年紀,往往沒有辦法獲得一個公正的結果,而在2014年的時候,卻有這樣一起校園暴力案件,受害者反殺了霸凌者,正當防衛卻因為故意傷害罪被捕入獄,這樣的結果令無數人心寒:「霸凌他人致死只是管教,而反殺霸凌的未成年卻要獲刑,有點迷惑。」
  • 關注校園霸凌後兒童心理問題
    欺凌弱小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種現象,校園則是霸凌的重災區,在世界的各大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大約有28%的兒童偶爾被霸凌,15%的兒童經常被霸凌。學生欺凌事件2007年廣東開平一個初二女生得罪了校園內拜把子七姐妹,被擄到一家賓館,七姐妹找來四個未成年少男輪姦毆打了這個女生,並將過程傳到網絡。
  • 14歲小明星遭校園霸凌,優秀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怎麼辦?
    關於校園霸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中國《少年的你》走紅之前,韓國就有一部電影叫做《蚯蚓》,主題也是校園霸凌。子若是音樂生,憑藉優秀的歌唱功底,考上了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因為子若在唱詩班長大,音域很高、長相甜美,很快便在學校裡嶄露頭角。可這也引起了其他女同學的嫉恨與霸凌。
  • 校園霸凌可怕的不是施暴者,有一種叫「孤島式霸凌」,更可怕
    那個時候網絡上關於這部電影的信息很多,而且周冬雨也因這部電影再一次獲獎。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頻繁的出現有關於校園霸凌的事件,讓人有些驚訝,也很無奈。 學校在很多人眼裡是最簡單的地方,頻繁的出現校園霸凌讓人有些不能接受,最重要的做出的傷害的事還是那些沒有成人的孩子,不斷的突破人們內心的底線,讓人恐懼,讓人懷疑。
  • 「校園反霸凌」情景主題課,教孩子如何在學校生存
    隨著越來越多的霸凌事件曝光,家長們對霸凌事件的敏感度空前提高,各個學校也有嘗試著開展反霸凌教育,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然而,大部分老師對這類課程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欠缺及社會認知不夠,導致真正能讓孩子獲益的反霸凌課程寥寥無幾,所以,這一次,深圳兒童周末來了...
  •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他們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什麼是校園霸凌?國際性的定義是挪威學者Dan Olweus 提出的: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一般定義為:霸凌者(一個或一群人)對被霸凌者進行重複的傷害行為。霸凌者擁有高於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會權力、體力及過當的管教權。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2014年荷蘭電視臺製作並播出了一檔聚焦校園霸凌現象的節目《霸凌》(The Bully Project),節目以隱藏攝像機的方式,記錄校園內發生的真實霸凌行徑。節目組將這些視頻帶到學校給老師們和學生們看,向霸凌者展示他們的惡劣行徑,試圖喚醒他們的良知,敦促校方重視校園霸凌現象並採取舉措。
  • 少年的你: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被霸凌,怎麼給孩子做霸凌教育?
    最後看到立法的完善,和校園霸凌的越發重視,成長的傷痛才真的有了重塑的機會。希望校園中不要再有陳念,因為不是每個陳念都有幸運遇到守護天使。 校園霸凌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時有發生,也令學校老師家長們談凌色變。那麼,讓我們嚴肅的來談一談「校園霸凌」。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是近幾年來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在很久之前我對於校園霸凌的了解只限於各種電影,電視劇中的情節,但是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竟然真的有校園霸凌的存在,而且從性質上來說還非常的惡劣。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霸凌是對他人的一種有區別的傷害和侮辱,特別是對那些在某一方面更弱小年幼,或者從某一角度上比霸凌者更容易受到傷害的對象。它是蓄意給更弱的人帶來重複性傷害的企圖。霸凌者是後天造成的,並不是天生就是霸凌者。如果兩歲時的侵略行為沒有得到持續性的糾正,那麼霸凌就會就此產生。
  • 保護少年的你,如何讓孩子不被霸凌?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播,校園霸凌問題再一次被網友送上了熱搜,電影故事的情節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校園霸凌不僅損害了被霸凌者的身體健康,同時對其心理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創傷,嚴重影響其學業發展和被霸凌者家庭幸福和諧。
  • 繪本推薦 | 對校園霸凌大聲說「不」,學會正確保護自己
    主要分為暴力霸凌、言語霸凌、社交霸凌、網絡霸凌四大類,最常發生的是言語霸凌,比如起外號、威脅、恐嚇、嘲弄、惡意中傷等等。6個特點:男孩與女孩都會有霸凌行為。男孩進行霸凌的行為更多。一般而言,男孩大多只會被男孩霸凌。女孩則會被男孩及女孩霸凌。言語霸凌是最常見的霸凌方式。男孩較常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則是以散播謠言、社交霸凌為主。
  • 15歲男孩遭同學圍毆致死:霸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殘酷」家庭
    他們是捲入校園霸凌最深的人,除非釀出大錯,他們沒有機會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為「霸凌」已經成了他們的生存方式。每一次校園霸凌背後,都有至少兩個亟待教育的孩子。想要解決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就要修正霸凌者真正的心理動機。
  • 校園霸凌背後的深度心理分析,細思極恐!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可見,校園霸凌不是個例,而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社會和教育問題。 二、霸凌從何而來? 挪威學者丹奧維斯(Dan Olweus) 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 [4]。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