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紀壇醫院疼痛科主任李娟紅的診室裡,一位患者訴說著自己的病情,「大夫,我這右胳膊鑽心地疼,晚上疼得更厲害,沒法睡覺,吃多少止痛藥都沒用……」看著他痛苦的面容,還有他那空蕩蕩的右衣袖,李娟紅不由嘆息:又是一個備受幻肢痛折磨的截肢患者!
是的,這位患者已經沒有了右胳膊,卻仍然感覺到右胳膊在疼,因為他是一名幻肢痛(PLP)患者。聽起來不可思議的幻肢痛,究竟是怎麼回事?來聽聽北京世紀壇醫院疼痛科醫師楊玉成怎麼說。
截肢手術的常見併發症
幻肢痛是一種神經病理性疼痛,是指患者因各種原因截肢以後,主觀上感覺已被切除的肢體依然存在,並伴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疼痛。這是截肢患者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國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截肢患者幻肢痛的發病率約為25%-69%。
幻肢痛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幻肢感、殘肢痛、幻肢痛和其它心理症狀。其中,幻肢感是指截肢患者感到已截去的肢體仍存在,並且能在大腦控制下,清晰地感到已截去肢體的活動,甚至能夠感覺到其長度、大小和溫度的變化。幻肢痛往往是在幻肢感的基礎上,患者主觀上感覺到斷肢或殘肢出現疼痛,這種疼痛大多位於斷肢的遠端,如右肩以下截肢者感覺右手疼痛。
幻肢痛可以表現為跳痛、刺痛、鑽孔樣痛、擠壓痛、灼痛或擰痛,且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有的截肢患者完全沒有幻肢痛,有的在術後早期出現幻肢痛,有的在術後數月或數年內才出現幻肢痛。由於截肢這件事明顯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幻肢痛患者也可能表現出一些心理症狀,如抑鬱、焦慮少言、失眠、強迫症、孤獨、自我隔離、自我憐憫、失去信心等,即「截肢症候群」。
發病可能源於神經損傷
那麼,幻肢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為什麼已經把病變的肢體完全截掉了,患者還能感受到肢體存在,甚至感到劇烈疼痛呢?
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還沒能找到幻肢痛的確切致病原因。現在一般認為,本病機制複雜,至少有外周機制和中樞機制兩個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由於外周神經切斷部位的一系列變化先引起截肢部位的神經損傷,進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內部結構重組及化學變化,從而引發幻肢痛。
具體來說,外周機制可能包括神經損傷部位或殘肢的傷害性信號傳入、神經瘤的異常放電、背根神經節的異常放電或交感神經的異常放電等;中樞機制包括脊髓背角內傳入神經末梢的異常分布和突觸重塑、脊髓背角神經元的中樞敏化、脊髓中樞去抑制作用、大腦皮質功能重組、神經矩陣功能紊亂等。
有症狀儘早到疼痛科就診
幻肢痛的致病機制複雜、病因及病情多變、個體差異極大,其臨床治療也比較棘手。針對這種頑固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介入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等。
由於沒有單一藥物能對所有幻肢痛患者確切有效,因此常常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聯合應用局部麻醉藥、非甾體抗炎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以及抗驚厥藥、抗抑鬱藥、阿片類藥物等。
物理治療幻肢痛的方法有經皮神經電刺激、反覆經顱磁刺激、針灸等,研究顯示對一部分患者效果較好。
對於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都難以控制的幻肢痛,還可以使用瘢痕組織切除、殘端神經瘤切除、殘端松解和修整、射頻消融和無水乙醇注射毀損等外周治療和神經毀損手術、神經介入調節(脊髓電刺激、深部腦刺激、運動皮質刺激)來治療。
幻肢痛不僅給截肢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痛苦,還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對於這種疾病,目前治療難度較高,單一療法治癒率偏低、復發率較高,若患者出現了類似症狀,應儘早到正規醫院疼痛科就診,由專業疼痛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楊玉成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