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書法《楷書唐詩十首》

2021-02-13 聊藝術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於官,享年63歲。天寶六年(747年),配享高宗廟庭。

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褚遂良研習多種字體並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褚遂良的楷書作品出現前後兩種不同的風格,前期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書體大致相同,均用方筆,起筆露鋒,鉤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保持了歐、虞的書體特色。在風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書的寬綽典雅的結體特點和歐陽詢楷書鋒利剛勁的運筆特點。同時,將他們瘦長的字形進行了壓縮。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僅殘留北碑的影響,而且在運筆和結體上,大量摻入了隸書的體勢,但也並非照搬硬套,而是選擇性的吸收創新、化為己用。

《房玄齡碑》和《雁塔聖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兩者一個峻整嚴飭,一個空靈飛動,在用筆上由以骨取勝的平直的二分筆轉向以筋取勝的一、二分筆兼用,筆畫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筆兼用,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顏真卿曾請教褚遂良用筆,褚回答用筆應當像"印印泥"。用這幾字來形容褚書的沉著峻拔、凝重深厚非常恰當。褚書的新規範一出,天下競相學仿,成為一時風尚。直到武周極盛時期,雖然褚遂良人已過世,官爵也被剝奪,但其在書法上的名望不減,並以其率直鯁亮的人品和遒媚飄逸的書品被後人傳頌,褚遂良的唐之"廣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來越多人肯定。

初唐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不被前輩們多抑制,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均衡,且剛柔並濟,清朗秀勁,英俊瀟灑,力和美、骨與韻趨於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梁",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後世書法的延續和創新提供了借鑑。

相關焦點

  • 褚遂良楷書《心經》
    褚遂良楷書拓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疑) 古往今來,《心經》深受人們喜愛,歷代書法名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以之練習書法或進行書法創作,既能提高書法水平,又能起到修心養性的作用。
  • 為什麼周圍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他的書法怎麼樣?
    你說發現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這是正常現象,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經典碑帖眾多,書法愛好者依個人喜好選擇學哪家。因為楷書四大家更為人所熟知,所以學他們的字就成為書法愛好者的普遍選擇。其實褚遂良的字很不錯,靈動飄逸,風格很獨特,他的書法很多人喜歡,褚遂良以楷書聞名,他的其它書體水平一般。
  • 楷書:書法的楷模!「漢字書法史4」
    如果要選一種最能代表漢字的字體,那一定是楷書。畢竟,楷書楷書,可做楷模,方為楷書。沒錯,你小學課本的字,最開始就是楷書。只不過語文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逼你背誦全文,鮮有介紹楷書這種字體。楷書,有一個公認的爸爸,那就是三國時期的鐘繇。江湖上,書法愛好者見到鍾繇,都會恭敬地叫一聲「楷書鼻祖鍾大哥」。
  • 全國首屆褚遂良書法學術研討會舉行 評選出優秀作品5件,入選作品45件
    附:首屆全國褚遂良書法學術研討會獲獎、入選作者名單獲獎張越祺 飛鳥與教主:論褚遂良的臣道與書道宋立、徐晴 孟法師碑拓本及其書法接受研究王震   於新舊《唐書》中的褚遂良書法史料考述—兼論唐宋時褚遂良書史地位的確立周卓     米芾與褚遂良
  • 幾幅「楷書字帖」分享給學習書法的小夥伴們
    今天給大夥看的就是學習楷書特別好的字帖,多分析,多臨摹,方法得道,不久也能寫出一手好字!歷史上寫楷體好的書法家有很多,堪稱「創造小楷啟蒙第一帖」的鐘紹京,「楷書鼻祖」鍾繇,「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以及唐代褚遂良等等書法大家,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
  • 楷書欣賞[]成人書法班招生
    ,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 一位廁所清潔工的書法,被啟功連連點讚,稱他「中國楷書之王」
    自唐朝之後,楷書便成為了書法入門的基礎書體,雖然唐之後依然會有很多天賦異稟的書法家不以楷書作為基礎書體,但那只是鳳毛麟角,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若想練好書法,最好是從楷書開始入手。為什麼呢?所以說,練好楷書是我們當下首要的任務,但是從古至今,著名的楷書大家比比皆是,古人今人留下的楷書字帖數不勝數,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呢?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一、端莊工整的楷書楷書產生於漢代的末期,成型於北魏時期,從東晉時期至唐代,盛行時間之久,並且如今一直沿用。楷書是從隸書逐漸演化而來。楷書的特點是端莊工整,書寫簡便,形態豐富,結構嚴謹,筆畫細膩。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秦朝創立並使用隸書之後,漢朝繼承了隸書,並出現了楷書的萌芽,因此楷書是脫胎於隸書的,此時的楷書還是帶有很多的隸書的特點,然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魏碑字體」後,這種字體可以看成是隸書和楷書各一半的混合體了,也就是從隸書到楷書的中間階段,南北朝滅亡後隋朝唐朝統一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了,最著名的要算「初唐四大家」了,他們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提醒注意一下他們四人雖然是唐朝人
  • 褚遂良的「紙上輕功」!
    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 《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兩塊石刻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 學習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四個步驟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臨摹學習淺談文 | 程志宏書法發展至唐代,各體趨於完備。隨著唐王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國力強盛,文化藝術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這些舉措使得楷書的法度逐漸完善成熟,隨之也出現了大量被後世奉為經典的作品,褚遂良及其作品《雁塔聖教序》的出現便是這一時期的高峰之一。《雁塔聖教序》刻有二塊碑石,分別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二石皆為褚遂良楷書,唐時中書省置玉冊官著名刻工萬文韶刻字。原石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分別立於塔門東、西兩側,碑石帶龕。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張宇,楷書《人間詞話》欣賞,現代書法的登峰
    有史以來楷書以歐顏柳趙四家最為出眾,縱使後世書法家層出也很難提出這四位大家的筆法。比如當代的楷書大家田英章、田蘊章二位老師的楷書一樣,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和歐陽詢的楷書有了很大差距,變化和筆法也有所不同,但是也很難自立一派,依舊是歐楷書法的衍生體。雖然很多書友把「二田」的楷書稱之為「田楷」。
  • 楷書的靈動之美是一種高端的美,我們應該怎樣寫出靈動的楷書?
    要想寫出靈動的楷書並不簡單,一方面要有較深厚的書法功底,另一方面要在眾多的書法經典中吸收營養,窺探那些經典佳作中瀟灑靈動藝術氣質的來源,並加以領悟和實踐,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楷書具有靈動的藝術美感。具體來說,要想寫出靈動的楷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要選好帖.楷書作為中國書法五種書體的一種,有嚴謹工整,易識易辨的總體特點。
  • 硬筆楷書的一個經典範本,這字寫得太美了!
    當代書法史上,有一位書畫家,他既能作二米見方的榜書,亦能寫細如粟米的小楷,其妙心獨運熔鑄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於一爐,別樹一幟,為我國書壇一絕。為世所公認,被譽為「中國當代楷書之王」。《姜東舒小楷書法集》姜東舒從事書法活動60餘年,尤其是他的楷書,融合篆隸楷行草諸體於一體,自創一種書法,稱「破體」,又稱「姜體」。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記》用筆清瘦勁健,剛柔相濟,古代諸家皆推崇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記》。褚遂良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歐陽詢,得溫潤清雅的風致。晚師王羲之,奪晉人筆意,又能摻入隸法,筆勢飄然飛動,活潑可愛,有人稱他書法有「兼人之才,而作字或不居一體」。
  • 他是清代狀元,所寫楷書嚴謹大氣,但有人說他的書法是館閣體!
    在書壇上有一個人名氣不大,但是楷書造詣不俗,這個人就是清代狀元王仁堪,他只活了四十六歲,傳世書法並不多,但是實力和一些名家不相上下,但是後人卻把他遺忘。王仁堪楷書局部王仁堪是光緒年間的狀元,書法學習歐陽詢、褚遂良,雖然不能說他的書法超越古人,但是在同時期的書法家之中算是佼佼者。
  • 褚遂良《陰符經》筆法解析
    書法裡的楷書假如需要分類的話可以分為魏楷、晉楷、唐楷和趙楷四種,每一種分類裡又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小類來進行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一線的書法老師,我的建議是根據個人喜好和接受能力來進行選擇。
  • 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很多人對於楷書存在一種誤解,尤其有些所謂「現代書法家」更是帶偏一群人。也是因為楷書端正秀麗,橫平豎直,不如隸、草、行那樣變化豐富,所以也居然認可這種觀念,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狀況也說明很多書法愛好者雖然寫一手好字,卻對漢字發展史和漢字的主要作用處於知識空白,這方面的知識也非常的貧乏。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曾經被日本人搶走,書法史上最大的遺憾!
    在整個書法史上,在楷書方面比較精擅的書家很多,楷書一般認為形成於漢末時期,乃是鍾繇「變隸為楷」而形成的。,其實一種書體的產生,不可能是一個人單獨地的創造,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進行完善起來的。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晉朝的楷書高手很多,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均為小楷,大字楷書沒有見過。
  • 啟功談書法:如何將楷書寫活?方法就是兩個字!
    楷書之 「楷」字,有「楷模」的意思。今人學書法練習楷書,狹義的理解是指唐代以後逐漸成熟起來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而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常說的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