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次都要罵我,每次妹妹只要怎麼了,你們就會罵我,很兇的告訴我:照顧好妹妹是我的責任"美美心裡滿滿的委屈正在跟爸爸哭訴,自從妹妹出生後,整個家裡的氣氛好像都不一樣了,爸爸媽媽只會一直告訴美美,好好的照顧妹妹是美美的責任...
五歲的美美年紀還算小,但她知道自己的妹妹好像不太一樣,總喜歡盯著旋轉的東西看、情緒容易失控,甚至會逃避他人眼神,猶記某天爸爸媽媽帶著妹妹從醫院回來後,爸爸媽媽就開始跟美美說:以後要好好照顧妹妹,凡是都要讓著妹妹。
對特殊家庭來說,要如何看待特殊孩子的手足問題是一大難題,家有特殊孩,父母的心力幾乎都會放在特殊孩子身上,時常疏忽了手足的感受,讓手足的心裡產生不平衡,而這樣的不平衡在長時間的堆積下,會延伸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甚至會讓手足變得越來越叛逆,手足與父母間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有研究指出,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早期協助手足間建立和諧良好的手足關係,對孩子來說,面對日後的情感表達能力、人際相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雖然,要照顧好特殊孩子對父母來說已不容易了,但是要如何在特殊孩子與手足間取得平衡,對父母來說也是不能忽略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父母與手足間的"相處之道"。
首先,父母不要常常把"以後爸爸媽媽要是不在了,照顧好妹妹就是你的責任了"或者"媽媽就是希望你可以好好的照顧妹妹,所以才把你生下來的"諸如此類的話語掛在嘴邊,因為,一來是把照顧的責任都歸於手足身上是不公平的,孩子大了後,會有自己的人生與選擇,二來是孩子還小,她會不理解為什么爸爸媽媽要這樣跟他說,這樣的疑問會埋藏在孩子的心裡,等孩子長大,能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後,會覺得自己只是附屬品,不被父母給重視,也容易延伸出叛逆的心。
其次,家有特殊孩父母容易把心力都放在特殊孩子身上,整天圍著特殊孩子轉,當特殊孩子一有需求,父母就立刻上前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這樣的舉動但在手足的眼裡,難免會覺得不平衡,長期累積下來會對手足影響頗深,甚至手足會出現一些較為偏激的行為,希望可以贏得父母的關注,因此,對父母來說,若可以在特殊孩與手足間取得平衡,是最好不過了。
即使是特殊孩子的手足,也要讓他保有自己的空間,因為他與一般的孩子無異,也會有想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比如:一個人安靜的畫畫、玩玩具、閱讀故事書等等。不要理所當然的覺得特殊孩子的手足就應該要時時刻刻的幫忙照看特殊孩子。
對待特殊孩子的手足,父母不要常常把"因為弟弟是特殊孩子,所以才要罵你"、"因為哥哥是自閉症,所以你要讓著哥哥"諸如此類比較的話語,不要常常掛在嘴邊當口頭禪,道德上的義務從來就不該安在手足身上,畢竟,手足間溝通的橋梁還需要父母需要幫忙搭建。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所在意的不是父母對我公不公平,而是父母到底愛不愛我。
想要維持家裡的和諧氣氛,千萬別忘了親子關係的培養,多多傾聽手足的心聲,父母也可以儘可能的每周抽出一到兩小時,陪特殊孩子的手足,念念故事給孩子聽、陪他玩玩拼圖、樂高等等。在陪伴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釋放出來的訊息,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其實也很關心我,拉近彼此間的親子關係。
許多父母都會有"既然我第一個孩子是特殊孩子,那麼我就要儘可能的栽培弟弟/妹妹",把對孩子的期望都放在手足身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特性,按照他們自己的成長軌跡,就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父母要做的是在一旁鼓勵,而不是對特殊孩子的手足寄予太多不合理的期望,如此一來容易造成反效果,反而讓孩子變得沒有學習的欲望。
對於特殊孩子的手足來說,父母需要扮演的角色是"推手",從生活中引導手足與特殊孩子的相處技巧,讓他們可以自然地相處,而父母也應該以平常心看待手足與特殊孩子,不要讓手足覺得父母老是偏袒,進而產生排斥特殊孩子的想法。
特殊孩子的手足教養是一大難題,父母可以透過多觀察再修正的方式來經營自身的家庭關係,若手足與特殊孩子相處,能多一點的正向想法,未來才能互相學習與扶持。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