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4)

2020-09-13 建國讀書會

哈佛大學政府與企業關係學教授羅傑·波特一次在課上這麼說道:「大家都知曉史丹福大學,現在它以它獨特的方式成為世界一流學府,幾乎與我們哈佛齊名。但是大家知道它是怎麼誕生的嗎?

今天的斯坦福人要感謝我們的一位校長。」故事是這麼展開的: 很久以前,哈佛的校長為一次錯誤判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對老夫婦,婦人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她的丈夫穿著便宜的粗布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 校長的秘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人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老先生輕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很禮貌地說:「他整天都很忙。」 老婦人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他們卻一直在那裡等。 秘書終於決定告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離開。」 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

校長很傲慢而且心不甘情不願地面對這對夫婦。 老婦人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去世了。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園裡為他留一個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感動,反而覺得很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後去世的人豎立雕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就會像陵園一樣。」 老婦人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地看了一下他們的條紋棉布衣服及便宜的粗布西裝,然後吐出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的建築物都超過了750萬美元。」 這時,老婦人沉默了。

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這位老婦人轉向她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就這樣,斯坦福夫婦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創立了史丹福大學,以此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以貌取人的人其心理上一般都帶有濃厚的優越感,正是這種優越感讓他們顯得不夠謙恭。

驕傲與謙恭像水與火一樣不相容,自大的人往往眼睛高過頭頂,所以看問題也就不能接近真實。如果適當的謙恭能夠得到如此巨大的財富支持,大概哈佛大學的校長肯定會放棄以貌取人的做法,因為由此帶來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6)
    ——愛默生 哈佛大學曾經有一位心理學教授見過這樣一個姑娘。 她衣衫不整、蓬頭垢面,但長得很美,但她的美卻被邋遢的裝束掩蓋了。姑娘雖然長大了,心理卻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聽非聽。教授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她: 「孩子,你難道不知道你是個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嗎?」 這句問話,使姑娘美麗的大眼睛裡放射出一縷亮光。
  • 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3)
    在哈佛大學研究中國歷史學的杜維明教授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時常教導他的學子們要做個謙虛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高度,如果不把自己放低,就不可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實高度。杜維明教授最愛講的是關於馬歇爾將軍的一則逸事。
  • 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2)
    ——愛默生著名文學家愛默生在哈佛大學求學時曾看過一則給他啟迪頗多的故事: 一隻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隻黃鶯很受國王的寵愛,於是就問黃鶯:「你是怎麼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後,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於是就喜歡我,經常拿珍珠來打扮我。」
  • 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9)
    ——愛默生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眾多學子嚮往的一流學府,能在那裡讀書的學子必定是出類拔萃的,因此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學生,他們對自身的能力沒有全面的認識。自鳴得意的時候總有教授善意地提醒他們別做早年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年輕時很自負,直到一個朋友的真誠勸告才讓他幡然悔悟。 「富蘭克林,像你這樣是不行的。」
  • 哈佛教授講述的300個心理學故事(1)
    直到愛因斯坦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約翰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約翰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爬了上去。下來時,你約翰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
  • 哈佛大學心理學終身正教授、論文被引4萬+頂尖科學家來了!
    為了讓中國廣大青少年有機會深入參與世界前沿的心理學研究與實踐項目,京領新國際ARP藤校科研項目特意邀請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終身正教授、哈佛醫學院終身正教授、哈佛醫學院貝克兒童中心前主席兼CEO約翰·威茲(John Weisz)作為該學科的導師
  • 德瑞姆執業心理諮詢師高級學院 | 哈佛博士主講「心理學一刻鐘」
    360講(210集)視頻,深入淺出,系統講述。400個心理學效應有機融入,連結生活,整體呈現。全力描繪心理學的認知地圖!全力建構腦科學的可視思維!全力打造教育學的行動指南! 因為,我們有這樣一流的導師——哈佛大學第一位中國籍心理學博士嶽曉東教授及其團隊匯集——三十多年心理科學的理論研究;——二十年醫院臨床的實踐經驗;——十餘年學校情景化教育探究;幾千例家庭教育案例經驗薈萃;理論與實踐交互印證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最適合自學的入門心理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大學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說起心理學,相信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略知一二,但是具體心理學是什麼,可是誰都說不上來,總覺得是高大上非常高深的東西,而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入門級心理學都是在講一些什麼事情。
  • 哈佛大學 心理學 科研選拔
    ;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在心理學方向的應用;基因與人性:影響人性的若干基因等)軟性背景:有一定的科研履歷者優先;科研導師:哈佛大學心理學類專業導師;科研地點:哈佛大學科研組會議室;在美國心理學專業中,哈佛大學排名第三(第一名為斯坦福)。
  • 心理學小故事(弗洛伊德篇)
    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比如那個最經典的五歲男童恐懼症的案例,主要講述了一個性早熟男孩從患上對馬的恐懼症到治癒的全過程,並深入到這個男孩性心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戀母仇父」情結,對生殖器的疑惑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一直被人詬病,即便在現如今的社會心理學圈裡,也依然廣受爭議。而人們對於他自身的信仰問題也是議論紛紛,但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和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 《王立群智解成語》講述近300個成語故事
    在日前舉辦的一個關於「成語中的傳統與現代」的講座中,我省著名學者王立群曾講述過這個故事。諸如此類的成語講解,被收入大象出版社新出版的《王立群智解成語》一書中。(記者程梁)  這本書以成語說故事、以故事論時下,講述了近300個令人難忘的成語故事。這些成語故事所蘊含的哲理樸素深刻,在當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4個培養專注力的方法學起來
    哈佛教授賴特給哈佛學生的忠告:三心二意地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幹一小時。孩子分心是讓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痛的事情,明明這孩子就坐在你的身邊,但你明顯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思想已經遨遊到千裡之外。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告訴你,孩子分心是本能哈佛大學的博士克里斯多福·查布裡斯,與丹尼爾·西蒙斯助理教授曾經一起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這個實驗就是有名的心理學實驗「看不見的黑猩猩」。
  • 心理學電影推薦(中)
    原本只以為是一場有錢可拿的角色扮演遊戲,但隨著實驗的進行,權力的意志漸漸得到體現,所有的人都似乎迷失在角色之中……   本片根據2001年的德國影片《Das Experiment》改編,故事取材自馬裡奧·喬丹努(Mario Giordano)的小說《黑盒子》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 張海霞︱怎樣才能成為哈佛教授?
    今天在準備課件的時候,參考了一位哈佛教授的書,聯想到當年帶學生去哈佛訪問時的真實故事,依然很有意義,值得分享。
  • 哈佛教授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或許是一個天才,家長要多關注
    哈佛教授坦言:天才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偷著樂吧!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寶媽有個女兒,從小因為總愛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以得了個外號叫「問問」。一開始,寶媽對女兒的問題還是十分耐心的回答,可是久而久之,自己的耐心也快要被磨滅了。
  •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申請TOEFL要求80,GPA要求3.0,GRE要求Required,申請截止日期12月15日,學費$48,008。
  • 投資心理學—讀《投資中最簡單的事》(4)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本書中文版本共計8.6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01掌握了投資心理學,可以抵抗投資風險。然而,由於人性的固有弱點,投資者常常陷入許多心理誤區。
  • 心理學教授王莽(上)
    故事得從西漢的一個外姓皇帝說起。看官都知道,西漢的創始人是劉邦。按家族世襲的規矩,主持大漢江山的自然是劉姓子孫。可一大嘴短腮、赤眼凸眶、瘦瘦高高的王姓儒生,穩穩地坐在劉邦世傳的御座上。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劉邦子孫不爭氣。二是朝中有關係。三是靠心理學常識。所謂天時、人和、地利。唐朝有個叫劉蕡(fén)的年輕人,曾在公務員考試時筆鋒犀利地寫道:秦之所以二世而亡,是輸在了強勢和殘暴。漢之所以東西皆亡,是敗在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衰弱。
  • 哈佛教授遇到中國「尖銳學生」
    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坐落在波士頓西北部的衛星城劍橋,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籤訂的三方協議,從2002年起5年內,政府學院將為中國培訓300名廳局級以上中高級官員。但在培訓期間,所有中國學員幾乎足不出戶,連哈佛校園都沒看全,波士頓的名勝什麼樣更是沒幾個學員能說得上來。在政府學院,看到了進修班的課程表:每天上午6時,學員起床早鍛鍊;7時整,開始早餐;上午8時,學員開始在教室裡就教授布置的案例展開討論。而從上午9時到下午5時半,學員們則要上4節各一個半小時的大課。
  • 哈佛大學「中國通」宋怡明抵滬 講述田野調查收集的百姓生活變遷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9日報導:近日,哈佛大學吳文雄講席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教授做客上海哈佛研究中心,與在場的讀者分享了一場題為「被統治的藝術」的講座。就在本次講座之前不久,宋怡明教授在福建地區多年田野調查的結晶之作《被統治的藝術》由後浪出版公司引進國內,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