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者, 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滿時節,夏熟作物籽粒已經開始飽滿,處於即將成熟的前夕,所以稱之為小滿。作為一個典型的「農事」節氣,小滿的三侯不僅僅用於農事,其中還體現了易經中的智慧,那麼,她到底隱藏了哪些智慧呢?小滿又該如何開運增福?
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三候麥秋至。」
一候苦菜秀
小滿第一侯的「苦菜秀」來源於《周書》所載「小滿之日苦菜秀」一說,因為到小滿之時,苦菜已經長成,可以摘下來食用。稍微懂歷史的人都知道,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在遇到饑荒之時,人們經常挖苦菜來充飢,因此苦菜在古代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對人們有如此貢獻的植物,將之放入節氣的一侯當中,足見人們對於天道的敬畏。苦菜現在的正式名稱叫做「敗醬草」,在以前用「荼」代指苦菜,所以你如果再聽到「荼毒」這倆字,就應該明白這詞的本意其實是指苦菜和五毒。苦菜呢,雖然味道苦澀,但還頗具養生價值,《本草綱目》中說「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
二候靡草死
小滿第二候的「靡草死」也有一番說道。「靡草」大概是我們最常見的植物,是「葶藶」開花之前的代稱。葶藶常常生長在山坡田野小路上,《孔穎達疏》中說「以其枝葉靡細,故云靡草。」小滿之時,葶藶開始開花,其外觀性狀開始發生變化,故此說「靡草死」,其實它不是真的死亡,而是說葶藶的「靡草」這一狀態隨物候變化而消失,走向了一個新的生長階段,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靡草至陰之所生,至陽而死。故此靡草死,也預示著自然界當中陽氣的全面回升,陰氣的全面衰敗。所以如果反映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這段時間更適合活在「陽光之下」,消弭「萎靡不振」。
三候麥秋至
小滿第三侯的「麥秋至」可謂是「小滿」物候特徵的靈魂所在。「麥秋至」在以前叫做「小暑至」,《金史志》才改為「麥秋至」。在《月令》當中有這麼一段很長的解釋:「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就是說小暑在農曆五月份,小滿還處於四月中旬,雖然秋天是百穀成熟之時,但對於麥子(冬小麥,9月播種,來年5月收割)來說,已經成熟,對麥子來說,雖然還處於初夏,但已經到了收割之時,所以稱為「麥秋」。
為什麼只有小滿沒有大滿呢?
我們了解小滿三侯之後,應該會對為什麼沒有大滿這一問題有了一個模糊的認知。二十四節氣是物候曆法,其主要應用於對農業的指導之上,而小滿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但這個收穫不像秋天一樣「百穀成熟」出現的大豐收,只有冬小麥成熟,所以是「小滿」,而非「大滿」。在小滿節氣收割完冬小麥之後,又到了農忙的時候,因此小滿之後是「芒種」,而不是我們按照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的那套邏輯,認為「小滿」之後也就應該是「大滿」,其實真正的大滿,在秋天,而夏季,顯然還不到大滿的時候。
《說文解字》在解釋「滿」這個字的時候只有一句話:「滿,盈溢也」,意思就是滿了,裡面的東西就會溢出來,《黃帝內經》中也說:「滿,則洩之」,它們其實都指向一個易經道理:滿招損。
易經智慧源於自然規律,但深於自然界所直接展示出來的規律。
從易經思維來看,天人是一體的,物候所展示的自然規律能夠在人類社會當中尋得影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將節氣的物候特徵對應於人們的生活當中,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小滿可得盈滿,而不符合時序盲目追求大滿,就會招致損失。試想,如果在小滿節氣追求大豐收,將在秋天才成熟的作物全部收割,對於農家而言無疑就是巨大的損失。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向大自然妥協,因為我們也知道杯中的水太滿就會溢出,如果將水龍頭開到最大,無論多久拿出來,杯中都只會空空蕩蕩。對於人生而言,如何通過利用時令開運增福,讓人生圓滿,而不至於滿招損?
一、建立天人一體的生活方式
天人感應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哲學認知,很多人可能會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的是,萬物之間相互聯繫,時空之間纏綿不止,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事件的走向,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追求天人一體的生活方式。
公元前104年,西漢將二十四節氣吸收進入新修訂的《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二十四節氣的「天道之大經」在《史記》再次中得到了確認,這一「天道之大經」濃縮了效法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易經智慧,在小滿這個節氣的名稱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小滿則盈滿,大滿則溢出,而【我的黃曆】就是這樣一個指導人們按照自然所展示規則來達成天人合一狀態的工具,它融合了二十四節氣與易經先天天文算法,讓人們通過每日的吉兇禍福和行事指南,掌握好自然規律,順應時序的狀態,規避命運當中的不利因素。
二、與自然建立溝通,追求更圓滿的生活
天人合一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即人與天是能夠進行溝通的,而人與自然之間就存在一個媒介,這個媒介就是玉,而自古以來,玉就頗受重視,無論是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還是象徵皇權合法延續的傳國玉璽,或是籤訂莊重契約、下達重大指令的印章,皆為玉制,在古人的眼中,不僅認為玉是自然界巧奪天工之物,更是人與天建立聯繫的物質媒介,所追求的就是得到天的庇佑。
人們佩戴玉,可以與自然建立一種紐帶關係,這種關係會形成一道保護自己的能量場,避免自己受到損害,人人都追求更為圓滿的生活,不希望遇到命運當中的磕磕絆絆,而圓形的玉,不僅能夠作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而且預示著人生的圓滿,在小滿時節更是如此,因為「小滿」是易經中的大智慧,與圓形玉佩相印相吸。
三、發現並規避命運中的不利因素
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命運,很多事情,他做沒有什麼問題,而你一做就會出現問題,即使做完,也會出現成果不如預期的狀況,這其實就是你自己命運當中針對這件事情產生了不合局的情況,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你應當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礎命理信息,了解什麼事情自己適合來做,什麼事情自己不適合,或者需要做出的改變,才能而讓你更圓滿的做事,避免出現費力不討好的情況。
此外,如果你的生活當中遇到了自己不能的難題就可以通過諮詢我們,來幫助你答疑解惑,避免「滿招損」,讓自己真正的「盈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