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之前,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天賦異稟的籃球運動員,然而星途一片大好的他卻在職業生涯的新起點上遭遇了嚴重的傷病。膝蓋的傷勢導致他的新秀賽季就以賽季報銷收場。在他之後的生涯中,膝蓋傷勢也嚴重影響到了生涯的走勢。說到這裡,經常看球的各位應該已經猜出他是誰了,他就是大帝一代——格雷格.奧登!
那普通人為什麼也會膝蓋痛呢?
膝蓋為什麼會磨損?積液和水腫是怎麼來的?平白無故怎麼會出現這些東西?
膝蓋是一個關節,如果我們老做下蹲摺疊的動作,就跟軸承一樣會產生磨損。隨著年齡增長,氣血沒那麼多了,供給膝蓋的氣血也少了,膝蓋又總是磨損。
這時寒氣再進來,在缺血的情況下再去練蹲起、爬山、走遠路,膝蓋只能更磨損了。這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在鍛鍊後膝蓋越來越疼的原因。
除此之外運動動作不規範、運動量過大、久坐不動、超重等均會造成膝關節不同程度的損傷。
不同姿勢的膝蓋受力
所以為了保護好我們的膝蓋,鍛鍊時最好選擇能給膝關節「減負」的運動,如遊泳、散步、騎自行車等。
膝關節最好的狀態只有15年,且行且珍惜!
15歲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生長痛多發生在膝關節附近。
15~30歲時,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40歲,髕骨軟骨產生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有短期膝關節酸痛症狀,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察覺不到。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50歲時,走遠路後,膝關節內側易酸痛,輕揉可緩解。這個現象的出現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明顯疼痛,逐漸產生關節炎,此時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使用拐杖減輕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
膝蓋的日常保健
1、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不做大運動量的鍛鍊,如跑步、跳高、跳遠。
3、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5、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7、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8、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