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可以打小朋友!
小心點,不準跑!
不準搶小朋友的玩具!
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你都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不可以」變成了你和孩子溝通的口頭禪。
但是,孩子,特別是兩歲的孩子,偏偏是群神奇的物種,「不」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是可以自然屏蔽的詞彙。
而且他們還是喜歡逆風敖翔的戰士,你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越是想要嘗試。
如果媽媽了解孩子兩歲會突然「叛逆」的原因,知道形成「叛逆」的原因和孩子「叛逆」背後的心理需求,回過頭再看小傢伙的無理取鬧,便很快就會釋然了。
兩歲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其實說是叛逆,實際上只是小傢伙第一次有了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他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具體的行為表現就是,大膽嘗試任何他看著好奇的事物,面對媽媽發出的一切指令,她都想知道,如果我不照做會怎樣,因此很多孩子第一次挨揍,就這樣誕生了。
可愛的美女Cute pretty girl
孩子的第一次小叛逆,是家長最應該覺得慶幸和欣慰的事,他既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主要代表孩子的心理發展,生理發展,均是健康的。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也是對一個孩子人格與性格塑造的黃金期。
因為若兩歲前,家長過分嚴苛、嚴格限制孩子,剝奪孩子一切發言權,嘗試權,任何事情都包辦代辦,孩子的這個叛逆期很有可能不出現、晚出現,或者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出現。這都是極其危險的。
反之,家長在孩子逆反中,幫助孩子意識化建立,樹立正確的觀念及處理問題的方式,建立規則,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黃色衣服的姐妹雙胞胎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前後共有三次階段性的「小個性」,還有兩次叛逆期,分別會出現在孩子6到8歲,突然走進了「社會」,他們開始接受各種諮詢包括開始學習各類知識,因此想要我的事情我做主的那顆心更為躁動,因此我偏不的念頭再次湧上心頭,就這樣,第二次的小叛逆也悄悄來臨了、直到第三次,孩子12時,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情緒會非常多變。就跟更年期一樣,若前期在成長中,擠壓甚多,在這一個階段,那種對抗的情緒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叛逆,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標誌與轉折,是一個孩子成長發展的必要階段。孩子不會因為你的怒吼、咆哮而改變他的自然發展規律,家長能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驕縱不壓制,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最終和孩子達成一致。
穿著t恤的小男孩指著彩色背景上的東西Little boy in t-shirt pointing
在2歲孩子的世界裡,所有的事情沒有對或者錯,只有別人說的和「我」說的。為了證明「我」是對的,那麼,我就要否認其它所有的話。
說「不」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威力,他們會頻繁對身邊的人使用這個「武器」。
進入2歲後,孩子搖身一變成為「哭神」,一言不合就開始哭鬧,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你會發現孩子開始口是心非,他說想喝水,如果你把水杯遞給他,他卻鬧了,因為他們內心是想喝飲料。
他們希望自己的心思被猜中,因為覺得這樣自己才是被關注的。
他會因為想穿遊泳衣而堅持去遊泳館,但是到了遊泳館,換上泳衣卻不要下水;會因為以往開門是媽媽先進門,而今天是爸爸先進而大發雷霆。
八卦男孩
口欲期是一定看見什麼的都吃的,你能做到就是保證出現在他手邊的東西安全衛生或者定期消毒就好;
帶孩子下樓去玩,他就是會自動掛二檔,飛奔的,你能做的就是確保周圍沒有車輛穿行;
他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是要哭鬧的,你能做的就是允許他的失落在哭聲中排解掉;
制止自身的天性,本身就反天性,不是孩子的錯,是你不夠了解孩子。
灰色牆壁指指點點的幸福女人肖像Portrait of happy woman by gray
不準打小朋友,換成我我現在想自己玩(根據孩子打人的情節),要教會孩子,能動嘴,咱儘量不動手。
你能不能別吵,換成我希望你能降低音量,這樣媽媽能聽的更清楚。
別玩手機了,換成,你陪媽媽看一會繪本吧或者媽媽想搭一座房子,搭不上了,你快來幫幫我。
你可以嘗試,把想制止的行為,換成我希望你做什麼,孩子會更清晰。用對的事來代替。
在顏色背景的 t恤的小男孩
一日孩子看手機動畫,我們約定只能看五分鐘,結果他的動畫需要演六分鐘,到四分鐘的時候提醒他,馬上五分鐘了,孩子開始著急,示意還沒演完,告訴孩子,媽媽知道還沒演完,所以你可以把這段看完。
結果動畫演完了孩子還想看,把手機藏在身後耍賴。
我就告訴他「你答應過媽媽的」然後看著他的眼睛、把手伸到他面前,安靜的等著。
如果孩子反抗,就再說一次「你答應過媽媽的」繼續安靜的等著。直到孩子有意識,這個事媽媽不會妥協的。
當孩子把手機交到你手上,一定要告訴他你為什麼只能讓他看五分鐘的理由,順便告訴他,你明天還可以看,我們現在可以一起做其他事情,你會陪著他。
快樂的年輕女人喝咖啡
媽媽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張弛有度,有原則有底線,如果你不輕易說不,但是說的每一個不,都是不可妥協的,那孩子在面對你的時候,也就知道,無理取鬧對媽媽沒有用。爭執對立的機會也會明顯降低,並且每一個不,一定讓孩子有清晰的認識,而不是單純的「我都是為你好」。
合格的媽媽,會不斷的和孩子一起成長,他會和孩子的智商、情商一起成長,甚至直線上升。
掌握上面的三個基本原則,也許你就會發現「你和寶寶的溝通,真的簡單很多!」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也歡迎媽媽們評論區分享你的養娃經驗 ,養娃不需要雞湯,但要高湯。
關注我,我們一起享受育兒,共同培養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