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包拯:臉不黑沒月牙,政績平平,因做了一件事而揚名天下

2020-12-19 騰訊網

歷史上的包拯:臉不黑沒月牙,政績平平,因做了一件事而揚名天下

包拯是中國古代的大清官,號稱史上最為人民著想的青天大老爺,包龍圖包大人。一生斷奇案無數,是宋朝刑部的「救世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於是將他的事跡寫成戲曲傳唱,所以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喝著嫂子奶水長大,皮膚黝黑,額間一個彎月牙的形象。

但事實上,真實的包拯根本就不是上述的這種形象,最起碼人家父母是雙全的!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名臣,公元999年出生在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一個官宦人家,從小父母雙全,童年幸福,29歲考中進士,一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最重要的是,包拯根本就不黑,而且頭上也沒有月牙。

那麼為什麼包拯會成為一個包黑碳,而且頭上還有一個月牙的呢?這還要說一下戲曲常識,在戲曲中白臉是奸臣的代表(比如曹操),而黑臉代表著忠誠清廉,於是包拯就有了張「黑臉」,有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彎月高懸於天,代表著浩然正氣,剛正不阿,所以頭上的月牙也就出現了。

在包拯的一生之中,曾經做過知縣、知府,然後再升職到中央,其中,無論是哪個官職,他都做到了了「清正廉明,秉公執法」這八個大字,不過真正讓他從揚名天下的還是因為他曾經做過的一件事!

在宋朝,如果一個平民想要告狀的話,那就要先寫一份狀子,將狀子遞交到「門牌司」,然後再由「門牌司」轉達知府,知府再根據事實判斷誰是誰非。換句話說,自己的狀子能不能到知府的手中,很大程度上要看「門牌司」的意思,於是就有些「門牌司」的官員開始仗著自己的權利向人們受賄賂,如果沒有,那麼對不起,狀子很可能就遞不上去了!

而包拯在繼任知府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撤掉「門牌司」,一瞬之間,不知饜足的「門牌司」沒了,百姓可以毫無阻礙的到知府縣衙告狀,於是包拯的名聲一下子就被人們抬了起來,在加上,包拯為人公正廉潔,立刻就得到了人們的好評,到此才有了包青天這個說法。

後來包青天的神話事跡被人們越傳越遠,越傳越神,甚至還為他安了個陰間「閻王爺」的神位,歷代皇帝聽說後,更是將此人當做臣子中廉潔奉公的典範,於是才有了「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說法。

相關焦點

  • 包拯的臉為什麼是黑的?月牙從何而來?原因竟是這樣
    在小說中,包拯除了「包青天」的名號,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號」——包黑炭,只因其膚色黝黑,頭頂月牙,而這種形象卻恰恰能令人印象深刻,那麼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歷史上包拯的清正廉潔確實如小說中的一樣,也正是他廉潔的形象才會被選為小說中的形象,可以說是小說和戲劇讓包拯家喻戶曉,著實讓他火了一把,不過小說中提到包拯面如黑炭的樣貌卻與歷史上不符,有傳言說包拯不但不黑,而且還是個白面書生。小說中有許多故事都是從包拯本人的生平事跡中改編,其中有一段「包公擲硯」的故事頗為膾炙人口。
  • 黑臉月牙,白面書生,到底哪個是包拯的真實面貌?
    他一上任便行清政,止貪汙,頗有政績。因其清明如水,且剛直不阿,民間更是對其追捧不已,不少文人也對其政績進行加工渲染,於是便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黑臉,月牙形象。此人便是北宋名臣包拯。無論是在演義小說裡,還是影視作品中,我們今天看到的包拯都是如此形象。
  • 包拯作為正義的化身,形象一直是黑臉月牙,事實上他是個白面小生
    說起歷史上的著名清官,就不得不提北宋名臣包拯;包拯為官不畏權貴鐵面無私,熱衷守護百姓的安全與利益,千百年來被當作是邪惡的剋星,正義的化身,有「包青天」的美名;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古代傳說,還是現代影視劇中,包拯都是以「黑臉月牙」的形象出現,然而包拯真是天生一副黑臉,額頭上有月牙嗎?
  • 包公的臉根本不黑也沒有月牙,一生只斷過一樁案,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電視劇中,將包公說得十分厲害非常的有頭腦,並且黑臉的形象和額頭上的月牙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那就是包拯的是個黑臉,頭上的月牙又是哪來的,包拯真的那麼厲害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個眉清目秀的書生,長得白白淨淨也並不黑。
  • 包青天的臉為什麼那麼黑?額頭上的月牙怎麼來的?有何寓意?
    ,額頭上還有個月牙呢?其實,在史書中,對包拯的容貌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包拯之所以是黑臉形象,源自於一神話傳說!據說,北宋年間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看不下去了,便派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拯救眾生,包青天便是文曲星下凡,可惜投胎之時,包青天卻誤拿了武士的臉譜,下凡之後便成了「包黑炭」。
  • 歷史上的包拯本是個白面書生,其形象為何會變成黑臉、額頭有月牙
    包拯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名臣、清官之一,而一提到他的形象,我們總會想到黑臉、額頭月牙這兩個明顯的標記,然而不論史書還是考古發掘,均證明歷史上的包拯乃是一個典型的「白面書生」。那麼,包拯的形象,為何會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呢?
  • 包公的臉為什麼是黑的,額頭為什麼有月牙的形狀,是天生的嗎?
    包公,因為包公的臉有兩大特點:一是黑色的臉,他的臉是黑色的。第二個是前額上的新月形標記。我不知道這兩個特點是什麼時候成為包拯形象的象徵,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從歷史上看,包公的臉是黑色的嗎?額頭上有新月形的痕跡嗎?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包拯有一張黝黑的臉,因為他是個清官,執法公正,不徇私,不依附權貴,敢於講真話。就反漢奸為國捐軀,在人民的正義、公正之下。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黑臉嗎?我們竟然被電視劇騙了這麼多年
    (千年風霜·第49期·宋史 文案/葉蓁蓁 圖片/沐小瞳)從古至今,包青天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鐵面無私的代表,那張黑臉以及額頭上的月牙更是他的經典形象。可是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臉黑如炭的樣貌嗎?今天筆者帶你們一起找答案。
  • 真正的包拯到底長什麼樣,別再被電視劇帶偏了,他根本不黑!
    「青天大老爺」、「額頭一輪彎月」、「黑臉」,一提到這三個字,人們都會在心中默念他的名字:包拯。他是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他以嚴明政法、正直英武、斷案如神著稱,成為諸多影視劇中的主角,給人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 月牙?歷史上的包青天到底是什麼樣子?
    ——《包青天》歌詞包拯,北宋名臣,因為鐵面無私,斷案英明,被民間百姓親切地稱為包青天。在影視作品中,包拯一般是黑臉,眉心有一個月牙,目光如炬,不苟言笑,瞧著特別威嚴神武的樣子。那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這種形象嗎?史書對包拯的面貌並沒有詳細記載,也沒有黑臉和月牙的記載。但從畫像來看,黑臉的包拯應該是個眉清目秀的白面書生,和我們印象中的包青天相差甚遠。那為什麼眉清目秀的白面書生會變成黑臉的形象呢?
  • 為何黑臉包拯會有月牙而不是別的,這些傳聞你更喜歡哪種說法
    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在宋史上並沒有黑臉的包拯,專家們根據史書證據分析包拯個子只有1.65米左右。聽著並不怎麼高大威猛,放到現在可是有些矮啊!並且也不是黑面而是一「白面書生」形象。
  • 原來歷史上的包拯並不黑,而且又白又帥,他的「黑」是這樣來的!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而貪官不僅僅不為百姓謀福祉,反而喝老百姓的血汗,坑害老百姓。當然凡事都有對立面,既然有貪官,那肯定也就有鐵面無私的清官,真正為老百姓做主的好官。說到歷史上有名氣的清官,不得不提的就是這位了。「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那麼歷史上的包青天到底長什麼樣?
  • 熱播劇《開封府》包拯小時候身世之謎,網搜:傳包拯乃文曲星下凡
    包拯是一個身世坎坷的"傻小子」,被父親遺棄,從小家境貧寒,被天生的一張黝黑的臉,而被眾人當成怪物等等。。。。。。北宋真宗年間,包拯降世。包拯出生於廬州,在本劇集中,包拯出生時,他的父親六十五歲,母親五十歲,真正的老來得子。而老兩口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早已成人,且有妻室。
  • 杜海濤演完包拯沒卸妝 臉又黑又紅又圓
    杜海濤演完包拯沒卸妝 臉又黑又紅又圓
  • 科普:那些被黑的體無完膚的歷史人物(一)
    1.包拯的臉其實不黑也沒有月牙。包拯是一個孝子,在考上進士之後,堅守「父母在,不遠遊」的理念,父母去世又守孝好幾年才去工作。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講述過包拯的膚色,我想如果真的很黑,應該會特意寫出來的吧,我想包拯的黑臉可能是受戲曲的影響,像藍臉的竇爾敦……2.和珅其實長得並不是王剛老師那樣!
  • 歷史上包公的形象,和人們熟悉的完全不同,不是黑臉更沒有月牙
    提起包公的形象,我們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身材魁梧,大黑臉,腦門上有一個白月牙。不過,歷史上真實的包公,和這個形象簡直有天壤之別。現在「包黑子」這個形象,其是民間藝術逐漸演變的結果。另外,還有人說包公身高只有1.6米左右,這個觀點我不太相信。因為文字記載說包公「偉美丈夫」、「面白身長」,似乎不應該是個矮個。包公臉是咋變黑的包公臉由白變黑,是漸變,不是突變。元代時,包公臉還沒有變黑。
  • 黑臉包公的額頭上為什麼有一個月牙?
    包拯,也就是我們口中的明廉清正的好官員,在歷代文學作品中,包公都有一個固定的形象——黑臉長鬚、高大威武、額頭印有月牙……但是你知道,包青天的頭上為什麼有一個月牙嗎?歷史中的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報不平。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斷案如神中國福爾摩斯嗎?
    歷史就是這樣,我們約定俗成的事情,往往不一定是真的。 歷史上真實的保證實際上並不是神探,也不是面黑如碳,而是一個白面書生。
  • 歷史上的包公並不是「大黑臉」,身邊也沒有張龍、趙虎,原來包青天...
    說起「包黑子」、「包青天」,我想在中國上至百歲老翁,下到五六歲的孩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包拯,包青天,代表的就是公正廉明,鐵面無私,不畏強權。愛看戲曲的朋友說起包公,第一反應肯定就是「鍘美案」、「打龍袍」、「狸貓換太子」等等經典曲目。
  • 明明是白淨書生,卻被說成面黑如碳,包拯:我冤枉啊
    包拯,包青天,一個陪著好幾代人長大的人物,雖然對他的豐功偉績記不清楚,卻對他的那張黑臉無法忘懷,無論是戲曲還是影視劇,黑臉包拯已經成了一個標誌性的人物,他不畏權貴,敢於直言,辦起案來對事不對人,只站在真理的一方,因此也被後人稱之為包青天,但是歷史上的包青天真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有著一張黑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