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包拯:臉不黑沒月牙,政績平平,因做了一件事而揚名天下
包拯是中國古代的大清官,號稱史上最為人民著想的青天大老爺,包龍圖包大人。一生斷奇案無數,是宋朝刑部的「救世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於是將他的事跡寫成戲曲傳唱,所以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喝著嫂子奶水長大,皮膚黝黑,額間一個彎月牙的形象。
但事實上,真實的包拯根本就不是上述的這種形象,最起碼人家父母是雙全的!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名臣,公元999年出生在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一個官宦人家,從小父母雙全,童年幸福,29歲考中進士,一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最重要的是,包拯根本就不黑,而且頭上也沒有月牙。
那麼為什麼包拯會成為一個包黑碳,而且頭上還有一個月牙的呢?這還要說一下戲曲常識,在戲曲中白臉是奸臣的代表(比如曹操),而黑臉代表著忠誠清廉,於是包拯就有了張「黑臉」,有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彎月高懸於天,代表著浩然正氣,剛正不阿,所以頭上的月牙也就出現了。
在包拯的一生之中,曾經做過知縣、知府,然後再升職到中央,其中,無論是哪個官職,他都做到了了「清正廉明,秉公執法」這八個大字,不過真正讓他從揚名天下的還是因為他曾經做過的一件事!
在宋朝,如果一個平民想要告狀的話,那就要先寫一份狀子,將狀子遞交到「門牌司」,然後再由「門牌司」轉達知府,知府再根據事實判斷誰是誰非。換句話說,自己的狀子能不能到知府的手中,很大程度上要看「門牌司」的意思,於是就有些「門牌司」的官員開始仗著自己的權利向人們受賄賂,如果沒有,那麼對不起,狀子很可能就遞不上去了!
而包拯在繼任知府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撤掉「門牌司」,一瞬之間,不知饜足的「門牌司」沒了,百姓可以毫無阻礙的到知府縣衙告狀,於是包拯的名聲一下子就被人們抬了起來,在加上,包拯為人公正廉潔,立刻就得到了人們的好評,到此才有了包青天這個說法。
後來包青天的神話事跡被人們越傳越遠,越傳越神,甚至還為他安了個陰間「閻王爺」的神位,歷代皇帝聽說後,更是將此人當做臣子中廉潔奉公的典範,於是才有了「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