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徒4: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如果一個人心裡什麼都敬畏,什麼都崇拜,那等於什麼都不敬畏,什麼都不崇拜。
我們習慣把那些只參加星期天的基督徒稱做「禮拜天基督徒」,還有一些基督徒他們只參加聖誕節,稱為「聖誕徒」或者一些活動,我們會說他們是「宗教徒」。
最近,我發現了一種新的「綜教徒」。
有一天遇到一個人,他跟我說,基督教挺好的,教人向善的嘛!不過裡面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
他認為,佛教也挺好的,人應該綜合各個信仰的好處,為自己所用,這才是真正的信仰。
我還認識這樣一個人,他長期以來就處於這樣的情況。
他接觸很多基督徒,也一直去教會,但是他覺得教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他的生活中,他也覺得佛教、道教也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所以,他說,他見到我的時候,就是基督徒,離開我的時候,他就是其他的信仰者了。
還有一個朋友,他的朋友跟他說,他現在過得不好,就是因為這個信仰搞的,信耶穌就信耶穌嘛,幹嘛非得那麼投入和認真,信得跟入了迷一樣。因為這個人跟他說這樣的話,他的情緒一下子低落起來。
這樣的例子和故事數不勝數。
這一類的「綜教徒」喜歡綜合各個宗教的好處,他們認為每一種宗教都是引導人向善的,他們也認為宗教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但最好能吸取各個宗教的好處,然後為自己所用。
人人都有所追求,以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獲得滿足和幸福。健康、財富、名利、欲望、傳統、潮流、學問、信仰、真理、生命……都是人追求的對象,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由於追求的對象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同樣付出一生的代價,所獲得的價值卻相去甚遠,可能是永生和永死的差別。你的追求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賽30: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至於好處的標準是什麼,那就看哪個更 「有用」。那以下我們不妨對各個宗教做個簡單的了解:
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象徵符號
新月符號
是伊斯蘭教的標誌, 但絕不是伊斯蘭教的崇拜物, 「穆斯林」(Muslim, 伊斯蘭信徒,意為」順從者」)堅信」真主」, 反對」以物配主」(陪伴真主)。伊斯蘭教相信」阿拉」獨一, 是大慈、大能、大智的, 他無形無像, 無時不在, 無處不在。」穆斯林」不能崇拜偶像刻畫人物, 也不能給別人雕塑, 描繪人物、動物等有生命的形體, 因為這是惟一真主獨有的權利。伊斯蘭教允許繪畫大自然風景但不能畫人, 更不能畫真主、神靈或聖人。
基督十字架
該符號在基督教中用來代表」世界福音」, 意指「傳播基督信仰到全世界」。在1930年的匈牙利法西斯時期意指「擴張」。基督信仰:即「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拉丁語Christos;英語Christ;希伯來語發音「彌賽亞」)意為「上帝差遣的受膏者」,是基督教對「耶穌」的稱謂。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聖靈」受聖父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受聖父及聖子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
基督教堅信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以及人類的始祖。並相信「亞當」與「夏娃」,他們在伊甸中違逆上帝出於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隔絕,致使身負罪惡,帶領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便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人的希望在於信靠降世的耶穌基督,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罪得赦免,並在審判之日來臨時得到永恆的生命。
大衛之星
最早發現這個符號是在公元前800至600年。在猶太人的王國與猶太史上最傑出的國王」大衛」使用這種形狀的藤牌, 南徵北戰, 打敗了迦南地(今巴勒斯坦)的強敵非利士人, 統一了以色列12支派, 建立了強大的希伯來王國, 因此猶太人把這種六角形稱作「大衛盾(MOGEN DAVID) 」或「大衛星」。「大衛盾」起初是猶太教神秘主義「喀巴拉」的標誌物, 後為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所接受, 逐漸成了民族的象徵物。
密宗、道教、佛教的象徵符號
象雄「卍」 「卐」(密宗)
王朝時代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原始苯教, srid pa rgyud kyi bon)以「雍仲」符號, 即漢語中的」萬字符」, 做為該教派的標誌。 區別於佛教等宗教中的右旋(順時針)。「雍仲 「卍」」是藏地十分常見的吉祥符號, 這個古老的符號有「永恆不變」、」金剛」、」善妙」、」吉祥」等含義, 這個符號也象徵著」集中的能量」。
後「辛繞彌沃」創立」雍仲苯教」(g.yung drung bon), 並以」雍仲恰辛」為主要符號, 它由兩個 「「卍」」上下連接在一起組成。「雍仲恰辛」的字面釋義為:「雍」代表 「勝義無生」; 「仲」象徵「世俗無滅」; 「恰」表示」降滅邪見」; 「辛」代表」引入解脫」, 恰辛兩端的」雍仲」符號象徵「顯密」兩宗, 居中的連接處象徵「心識部無上大圓滿」。
太極「八卦圖」
同時也是「道教」的象徵符號。「太極八卦」:由「太極」和 「八卦」兩部分組成。「太極」 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 「太極的陰、陽二儀」。
《繫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 「表與裡」的兩面。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滋生依存, 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 是事物的規則和由來, 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源所在。
「八卦」, 用 「—」代表」陽」, 用「 - - 」代表陰, 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 就叫做 「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 坎代表水, 離代表火, 震代表雷, 艮(gèn)代表山, 巽(xùn)代表風, 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 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
在《易經》裡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 後來用於「佔卜」。其中兩條一黑一白的 「陰陽魚」為:」白魚代表陽, 黑魚象徵陰。白魚一隻黑眼睛, 黑魚一白眼睛, 表示陽中有陰, 陰中有陽之理。」 「太極八卦」後來為」道教」所用, 成為」道教」象徵符號。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本土宗教, 距今約1800年。「道教」是在吸收各種 「原始崇拜、民間宗教、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東漢張道陵創立的 「五鬥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道教徒尊稱」張道陵」為天師, 因而又叫」天師道」。
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 「老子」為」教祖」, 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 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為最高神。
輪迴符號
佛教的象徵符號之一車輪符號。寓意「輪迴」, 謂眾生由惑業之因(貪、嗔、痴)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迴, 恰如「車輪」之迴轉, 永無止盡, 故稱輪迴。又稱生死、生死輪迴、生死相續、輪迴轉生、流轉、輪轉。
「六道輪迴」, 原是印度 「婆羅門教」主要教義之一, 佛教沿襲並加以發展, 注入到自己的教義中, 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如不尋求「解脫」, 就會永遠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 沒有止息。世間如車輪:比喻世間如車輪之轉變不息。大智度論卷一(大二五·六五中):「世界如車輪, 時變如輪轉;人亦如車輪, 或上而或下。 「或謂」世間」乃」世界」一詞之訛誤。
奧姆教、錫克教、撒旦教的象徵符號
奧姆符
AUM或作OM, 在印度教中是一個神聖的符號, 它具有宇宙及永恆的含義, 是印度教本質的象徵。」AUM」是物質與神性的結合, 它是宇宙初始的聲音(宇宙之初的震動), 它不僅是起始, 還是終結, 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包含在這個聲音中, 並且超越了時間的束縛。
AUM這三個字母分別代表了」地球、空氣和天空」, 因此它也象徵了這個世界。
同時, 「A」象徵創造神」梵天」(Brahma) ; 「U」象徵了維護之神「毗溼奴」(vishnu); 「M」象徵著毀滅與終結之神」溼婆」(siva)。(看到這個估計很多DotAer會想到希瓦的守護,這就是冰甲的來源)AUM還分別象徵著人的純粹意識狀態中的」清醒、夢境(或內省冥思)與熟眠(或忘我)」, 而AUM之後的寂靜則代表著「無可知」(寂滅)狀態。「瑜伽」修習者認為吟唱」AUM」音能讓煩躁遠離, 幫助進入冥想狀態, 並會引領人們進入更高的靈魂層次。
錫克教
「錫克教」(Sikhism)誕生於15世紀後期。由鼻祖「那納克」 在印度「旁遮普」創建。「錫克」在梵文的原意是「門徒」, 因該教教徒自稱「祖師」的門徒, 信仰唯一真神 「真名」。
這個符號名為」Khanda」, 符號的中心是一把「雙刃劍」, 象徵著神的創造性力量, 控制著整個宇宙的命運, 操縱著生與死的輪迴。
其中的一把刀象徵著神聖的正義, 用以懲罰罪人與壓迫者; 另外一把刀象徵著自由的權力, 道德和精神價值。左邊的刀象徵「真理與精神主權」; 右邊的刀象徵著「宗教騎士與政治主權」。中間的圓形又稱「脈輪」, 是」神聖」的象徵, 意味著只有一位神, 並包含著一切事物, 代表了無始無終, 永恆與絕對。整個符號還具有人文精神與不朽神性的結合, 也是司法統一的象徵。
撒旦教
「撒旦教」中最常見的符號, 它也象徵著「撒旦」, 這個符號由 「雙重圓圈」、頂點向下的「倒五芒星」加上裡面的「山羊頭像」組成, 雙重圈之間寫有希伯來文字或數字。符號中的「山羊頭像」象徵著「罪人或魔鬼」,《聖經》中常用「山羊」代表「撒旦」, 「綿羊」代表」上帝的信徒」。
另有觀點認為」山羊」形象的原型是希臘神話中的「牧神·潘」, 他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 有人的軀幹和頭, 山羊的腿、角和耳朵。」倒五芒星」本身就具有「撒旦」、「地獄」等含義。
關於」撒旦」, 本意為「敵對者」(Adversary)、「罪惡的」。並不是一個「名字」, 而是一個「惡」的代名詞和形容詞, 意味著「行惡事的」、「背道而馳的敵人」等。
在世界新興宗教裡,有一個叫做「巴哈伊」,這種信仰就主張一種「宗教混合主義」。
這種「萬法歸宗」的信仰模式接納各種不同的信仰,表面是在尋求宗教內的和平,事實上卻是一種極大的謊言。
巴哈伊信仰(波斯語:بهائیت Bahá'í 發音:[bæhɒːʔiː];或稱巴哈伊教;簡稱巴哈伊;舊譯「大同教」)由巴哈歐拉創立於十九世紀中葉的伊朗,其著述言論構成了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現階段、即邁向成熟階段之需要的最新啟示體系。
它的最高宗旨是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實現人類大同。其基本教義可概括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
「巴哈伊」是指接受巴哈伊信仰並按其準則生活的人,他們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地促進他人及社會的福祉。
巴哈伊信仰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最為年輕,在新興宗教裡發展得也最快。目前,巴哈伊分布於全世界235個國家和地區,出自2100多個種族和部落。
巴哈伊教是個新的獨立宗教。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
廟宇中不出賣紀念品,不接受饋贈。宗教經費只來源於教徒的捐贈。禮拜儀式非常簡單,沒有固定的地點,只是由一人朗誦巴哈歐拉的作品。
他們把信仰當作一種利己的行為,讓信仰變得非常實用。或者有的人,他們把上帝解釋為一個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啟示的神,卻忽略了宗教之間最本質的差異和區別。
在中國陝西周至的大秦寺,了解到關於一些佛教的情況。
大秦寺始建於唐代,是研究唐代基督教聶斯託裡派在中國的重要寺院。唐貞觀九年(635年),聶斯託裡派傳教團到達當時的首都長安,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迎接傳教團團長阿羅本。
有碑文記載:「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佔青雲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使西郊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
根據史料記載,景教在當時的唐朝獲得非常廣泛的傳播。但是唐武宗滅佛時期,景教跟佛教一起,遭到沉重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景教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答案或許就在宗教的混合上。
聶斯託裡派在傳播初期,受到唐朝皇室的保護,所以發展十分迅速。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由景教傳教士伊斯出資、景淨撰述、呂秀巖書刻,於唐建中二年(781年)在長安大秦寺落成,唐後期被埋入地下,明天啟年間在西安西郊(一說周至縣)出土,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武則天時期,景教受到當時佛僧和道士的攻擊,景教信徒集資億萬在洛陽建「大周頌德天樞」,並有一位景僧將景教教義佛化,使武則天大為喜悅,得以繼續發展。
景教在中國傳播時期,大量參考佛教概念。四福音書的作者改為「法王」,教堂成為「寺」,大主教成為「大法王」,教士稱做「僧」。
同時,景教也大量借用道教、儒家的概念。
景教過度本地化的結果是完全喪失自己的特色,變成三不像的宗教了,不但不能吸引中國知識分子,反而遭到他們的遺棄。
景教不再是一種信仰,而成為一種「綜教」—— 一種過度本地化而綜合各種宗教的宗教。
洛陽出土的唐代景教經幢
中間為十字圖,左右兩幅為道教飛仙或佛教飛天。
人類也似乎總有一個混合統一的本能。在今天的社會中,這樣的「綜教」現象非常多。
但是,如果一個人心裡什麼都敬畏,什麼都崇拜,那等於什麼都不敬畏,什麼都不崇拜!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對著一群女人說,我愛你們每個人。結果會如何,你懂的。
還有,中國人喜歡把做學問的方法和態度運用到信仰之中,所謂「博採眾家之長」是中國人最隱蔽的驕傲。
信仰是上帝給予人的啟示,不是人對上帝的琢磨和猜度。
啟示只有一種,而琢磨和猜度才存在很多可能。
正因為我們驕傲地拒絕了上帝的啟示,而以人的聰明來尋求對上帝的認識,所以我們所謂的信仰才需要不斷拼湊和完善。
基督徒、「綜教徒」容易犯的八種罪
基督「綜教徒」最為人詬病的是,自認為是「神的代言人」,常常以高人一等的身份,檢視他人所犯下的罪、批評論斷,卻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神的心意。
指出基督徒常犯的8種罪。提醒你我常在基督裡自我省察、被主光照。不要落入「綜教徒」的行為模式裡面。
1.自私.自義
許多基督徒做善事、幫助他人,就好像是在積功德,巴不得別人知道,好留給他人自己是個好基督徒的形象;甚至搶著做神的事工,希望能在神面前記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善行。但神在乎的不是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而是我們的內心和行為背後的動機。
2.濫用愛國情操
聖經清楚地提到,耶穌的名將為萬國萬民所頌揚,所以,不要將單一政黨和愛國主義與信仰和基督教的價值觀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有些政黨標榜基督教信仰與價值觀,只是為了基督社群的選票,基督徒需要有屬靈的分辨力。
3.恐懼.憂慮
基督信仰有很大部分都在談論不要憂慮,要信靠神。恐懼和憂慮是缺乏信心的行為。約翰一書4:1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愛是神的本質,神愛我們、顧念我們,祂掌管一切,我們沒有什麼需要恐懼害怕的。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10:29-31
「六神無主」,一個「綜教徒」會變成沒有自己的目標。沒有正確的方向。所以就會常常憂慮和恐懼。擔心神明互相衝突。
4.驕傲.自大
驕傲是一種罪,許多基督徒往往沒有意識地犯下驕傲的罪,因為不知道它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是什麼。舉凡拒絕原諒他人、與親友或配偶有爭執時無法先道歉的行為,都是驕傲的表現。
「綜教徒」往往會覺得自己擁有各路神仙保佑,「博採眾家之長」。就會自義、自大、自滿。就會狂妄到自認為「人定勝天」。
不要忘記,耶穌是為我們的罪釘十字架、替我們而死,我們需要將這種配不上的恩典,也擴及到饒恕傷害我們的人。
5.貪戀.貪求
「綜教徒」容易被各樣的欲望和享樂主義所佔有。因為沒有獨一的真神在他們心裡,所以沒有了「審判」,他們不怕審判,不受約束。所以「無法無天」。貪婪使之離開真道,被各樣的痛苦所刺透。
許多人明明口袋沒有足夠的錢,仍會不惜刷信用卡、預支現金,去購買最新款、最昂貴的東西。財富本身不是一種罪,但若自己負擔不起,甚至需要負債度日,卻仍跑去購買讓自己外在的行頭看起來時尚有型的東西,就是犯下時下所謂愛慕虛榮的罪。沒有聖約和真理的約束是何等可怕的事,就如不能制止的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應該時時檢視內在,試著問自己:我所買來的這些東西是為了向他人炫耀,還是為了基督充實自己?若我所擁有的一切都被奪去,還會在基督裡得著滿足嗎?
6.八卦.事非
「綜教徒」會用他們自己或世界的價值觀判斷或處事。所以人際關係也複雜,也容易沒有原則。常常混在「事非之地」而不是「事奉之地」。
基督徒最令人不敢恭維、也是許多弟兄姐妹離開教會的原因,就是把團契裡弟兄姐妹生活上所遭遇的難題和代禱的事項,於當事人不在時,當成八卦閒聊起來。
之後,開始注意當事人的一舉一動,當事人的一個眼神、言行、和舉止,都可被影射成他們所認為的那樣,煞有其事。
當我們對小組組員開始閒聊八卦其他弟兄姐妹的代禱事項,害怕沒有參與其中會被排擠時,請記住以弗所書4:29:「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7.仇恨.紛爭
「綜教徒」由於沒有個人的信仰立場,所以也會容易偏頗、用主觀的觀點作判斷,不能接納他人的不同。通常這一類的人沒有固定的教會作委身,也沒有固定的牧者作遮蓋。
【雅3:1】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對所不了解的人與事物,往往帶給我們恐懼的情緒,而伴隨著恐懼而來的是對造成我們恐懼人事物的仇恨。排斥和污衊。無論是因恐懼或對傷害我們的人而產生的仇恨,都要警醒,不要讓自己陷入罪裡而不自知。
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約翰一書3:15
8.批判.論斷
基督徒最常犯的罪就是論斷他人。
【太7: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不要忘了,我們都是罪人,是神的恩典、和憑著信心讓我們從罪惡中得著救贖。
「綜教徒」表面上接納他教,但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私慾」。
【雅4:1】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
他們的所謂「和平」「包容」只是一種「隔離的平安」。並不是來自耶穌基督那種使人和睦的平安。
因此,在論斷他人之前,要去掉私慾,先站在他人立場、為他人著想:若我是被論斷的那個人,心中做何感受?當我們能認知到自己的軟弱,就更能體諒他人,存謙卑的心,避免因而犯下多重的罪。
如今,很多人還徘徊在福音之門外,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得救」?【徒4:12】
願上帝憐憫,使更多的人回到祂的面前,俯伏仰望敬拜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