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百分之七十來自日語?別再信日本人編造的謠言了

2020-12-13 今日縱橫

作者|蓼蕭

古往今來,語言文字一直在不斷演進,現代漢語詞彙比起古漢語,要豐富了不少,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個說法,說是現代漢語其實百分之七十來自日語。別再信日本人編造的謠言了。實際上,那些來自日語現代漢語詞彙,其實都是古漢語,別再被日本人給騙了。

以下這些所謂的源自日語的現代漢語詞彙,其實在古漢語中都有出現。

1、 經濟

「經濟」由來深遠,《晉書》當中就多次使用「經濟」一詞,司馬懿聽聞石苞好色薄行,責讓司馬師,司馬師因答曰:「苞雖細行不足,而有經國才略,夫貞廉之士,未必能經濟世務」,此處「經濟」已經有管理之意,現代漢語中的「經濟」,其實就指對物資的管理。

2、 革命

「革命」一詞出自《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命」指變革天命,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原本用於君主制朝代之變革,最早見於晚清王韜的《法國志略》,其中有「法國革命」的詞句,今泛指重大革新,不局限於政治。

3、 文明

漢語「文明」一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文明」意為「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古漢語當中,「文明」一次含義豐富,有「文採」、「文治教化」、「明察」之意,現代漢語的文明,主要是兩種含義,一是與「野蠻」相對,二是哲學意義上的「文明」,指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與最早的「文採光明」有相通之處,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文字的出現,即代表了文明。

4、 選舉

「選舉」一詞出自《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選舉」,原意是選擇舉薦,現代意義上的「選舉」,本意並未改變,只是給「選舉」一詞披上了制度的外衣。

5、 元帥

「元帥」一詞被編造為是日語詞彙是最令人費解的,哪怕是不曾上學識字的老人,也該知道在中國古代,就有「兵馬大元帥」一詞,「元帥」一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晉國名將先軫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現代漢語的「元帥」含義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只是通常專指「元帥」軍銜。

以上這一類的例子其實相當常見,現代漢語詞彙的豐富,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由於西學東漸,在翻譯西方詞彙之時,翻譯家也是煞費苦心,需要在漢語中尋找詞彙用以對應,無法對應的獨特詞語,則只能以音譯代替,因此才有將西方不死鳥譯作東方之「鳳凰」的現象,再比如說「封建」一詞,也是出於翻譯的需要,依據周之「封邦建國」一詞,提煉出「封建」一詞,與西方歷史學概念裡的某一歷史時期相對應,而忽略「封建」一詞的原有含義。

中國的翻譯家如此,日本的翻譯家其實也是一樣的做派,日本翻譯家在對應西方詞語時,也經常採取從日語或者是古日語中選取詞彙用以對應的做法,古日語中有多少詞彙是貨真價實來自中國的古漢語,相信大家心裡也清楚。

但也有人提出,即使在古漢語中就有出處,但日本人賦予了這些詞彙新的的用法,難道不能算作日語嗎?這裡值得反駁一下,首先,日本人並沒有賦予這些詞語新的含義,而是依據原詞意加以豐富;其次,不少現代漢語並不是由日本人豐富了其含義,源頭是近代之中國人;其三,豐富了含義當然不能算作日語,依然屬於漢語體系,好比中國的肉包子傳入日本,日本人不過在餡料中多加了一味醬料,難道就不是肉包子了麼?

再次強調,預言文字是出於不斷變化當中,就好比「仙女」一詞,唐代之時有妓女之意,與最早的「仙女」詞意差距太大,難道唐代的「仙女」一詞就不屬於漢語?今人使用的「囧」字,主要是形容滑稽窘迫,古漢語之「囧」,為光明之意,難道「囧」就不屬於漢語?

說起來,日本向來不曾放棄對於中國的文化侵略,什麼「崖山之後無中國」、「唐代正統在日本」之類的言論,也曾洗腦過不少中國人,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

相關焦點

  • 現代漢語八成詞彙來自日語?
    與現代日語不同,直到20世紀初,日語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漢字,假名倒還不多,雖然中日語言的發音不同,但是同一漢字的意思一般相同,因此當中國人與日本人在近代開始最初的交往時,經常採用的是「筆談」的方式,留下了大量的筆談資料。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在近代由日本輸入的漢語詞,被稱作日語「外來語」,這裡也借用這種稱謂。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在近代由日本輸入的漢語詞,被稱作日語「外來語」,這裡也借用這種稱謂。在「外來語」上加上引號,是為了與直接來自西方的外來語(如沙發、咖啡、邏輯等)相區別。因為這二者畢竟有些不同。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
  • 日語中現代漢語借詞
    日語自古以來從漢語吸收了大量辭彙,近代(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以來)更以漢語詞(漢字詞)為基礎,創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譯語,稱為「和製漢語」。和製漢語又重新輸入中國以及朝鮮、越南,深刻影響了它們的語言。這段我們上回已經詳細介紹了!
  •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借詞
    現在漢語在向日語借詞的過程中,並非全盤接納,其中也經過排斥、抵抗,但最後日語借詞仍大量湧入。例如中國近代第一譯家嚴復是持堅決的反對學日本的翻譯的。那他的翻譯版本是怎麼的呢?「economy」 日譯 「經濟」, 嚴譯 「計學」「society」日譯「社會」, 嚴譯「群」,將「社會學」譯作「群學」。
  • 教育專家:現代漢語詞彙70%來自日語!用日語高考平均分超110分
    許多人不知道日語高考,包括市縣教育局領導以及高中一線教師,都不清楚,這是為什麼呢?所以說西方國家的人之所以除了會母語之外,還能兼善多種語言。主要還是由於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單詞拼寫規則而造成的。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那是因為東方和西方在社會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都是相異的,再加上中文的方塊字和歐美的拉丁字母也截然不同。
  • 語詞的漂移:現代漢語中的日本元素
    日本對這些書籍都進行了翻刻,據調查僅19世紀出版的漢譯西書就有155種被日本人翻刻利用,通過加注釋、加日文翻譯解釋等程序後,其中的「漢語」詞便也隨之直接地借用到日語裡去了。由此可見,西學新書在日本的利用不僅是通過中國渠道吸收西洋知識的一條途徑,而且給日語語彙裡灌輸了近代概念的新鮮血液。
  • 公務員的這些謠言別再信了!假的!
    從還沒開始想要報考公務員開始,光是聽那些玄乎其玄的謠言感覺自己都要信以為真了。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說上幾句,就好像自己什麼都懂似的。可別再信謠傳謠啦,報考公務員,這些都別再信了!最終能考上的那可都是靠自己的實力~謠言二 公務員工資低很多人吐槽說公務員的薪水很低,養不起老婆孩子,工資到手也就2000多3000多元。
  • 日媒公布來自日語的漢語詞排行榜
    近年來,隨著動漫、日劇和日本遊戲在中國大受歡迎,漢語中誕生了不少來自日語的詞彙。讓我們一起看看最近流行的來自日本的詞彙吧。據日本通的報導,眾所周知,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傳入的。不過近年來,隨著動漫、日劇和日本遊戲在中國大受歡迎,日本文化反而開始影響中國文化,由此漢語中誕生了不少來自日語的詞彙。讓我們一起看看最近流行的來自日本的詞彙吧。
  • 陳力衛 | 漢語歐化過程中的日語因素
    因為我們知道,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而所謂「現代白話文著作」的作家們多是那些經歷了日本留學的人,他們寫的文章中如果大量使用了日本式漢語,那麼我們也只好當做「規範」予以接受了。
  • 講座:日語對漢語的影響
    「經濟」原指經世濟民、治理國家,日本人借用來翻譯西方economy這一術語。  日本人老瓶裝新酒,使得我們如今在使用這些詞語的時候很難察覺到詞語本來的意思了。還有的術語翻譯基於日語本身的讀音和意思,比如手續、取消等,但這類詞的數量沒有前者多。據說漢語70%的社會人文方面的名詞、術語是從日本傳入的!這麼多的詞彙竟然來自日本,真的有些不可思議。
  • 現代漢語缺少日語外來詞,真的連正常說話都困難嗎?
    現代漢語中,我們常用的不少詞語和語法習慣,都來源於日本,比如:經濟、交易、電話、現實、衛生、商業、健康等等等等。以至於有人認為離開了這些「和製漢語」,現代漢語連正常交流都會存在困難。現代漢語確實離不開日語的「反哺」,晚清開始漢語就不斷向日語進口新詞,無論是赤字、意識流、初戀、火葬場、壁紙、髮型、高利貸這類名詞,還是眾多概念,如某某力、某某化、某某場等等,甚至連「概念」這個詞本身,也來自和製漢語。隨著現代發展,許多新詞又伴隨著遊戲、動漫、音樂、影視出現,並不斷被漢語接納,如「聲優」、「人氣」、「攻略」。
  • 【2020.3.24】謠言,別信!——海關不允許攜帶或者寄遞口罩出境?
    【2020.3.24】謠言,別信!——海關不允許攜帶或者寄遞口罩出境?,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古代漢語在現代日語中有很多痕跡!
    雖然現代日語與現代漢語在發音、語法等方面大相逕庭,但在漢字的使用上,古漢語的痕跡卻相當明顯。例如,「左遷」。左遷的意思就是降級,在現代漢語中幾乎難覓蹤跡,至少在日常口語中並不使用。好在現行中學教材中收錄了韓愈七律名篇《左遷至藍觀示侄孫湘》,頸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堪稱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因此普通讀者對於左遷的意思應該並不陌生。
  • 現代漢語真的有那麼多詞彙是從日本引進的?
    高曉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現代漢語有超過一半的雙音節詞,都是從日本引進的。這句話引起了許多爭議,專攻中日語言交流史的陳力衛教授批評其「信口開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句話,若我們不講「日本漢語」,我們幾乎都不會說話了。
  • 近代日語:居然是現代漢語的半個老師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日語對於近日漢語的影響? 鄰國日本就是當代漢語詞彙的重要貢獻者。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傳來的。這個結論會讓很多人感到渾身不適,但卻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 日語歸屬之謎,日語的特殊性如何揭示日本人的特殊起源?
    大野晉認為日語在詞彙、語法方面和泰米爾語有共同點。日語當然也從中國學來了很多東西,但底層特徵是不會變得那日語是不是和漢語是親戚呢?畢竟日本文明是從中國學來的嘛。日語和漢語當然有聯繫,日語音韻中的拗音等就是來自於漢語,此外日語模仿古代漢語書面語的文法、語法的行為,使得人們在日語文法、語法和文體上都能看見漢語對日語的影響。
  • 另一種「風月同天」:現在的常用漢語有多少來自日本?
    第三種,就是生造字,也不算多,比如「腺」這個字,中國的漢語裡並沒有,但日本人就造出這個字,用來翻譯生理學上的專有名詞。這三種翻譯的漢語詞彙加在一起,相對於原來日本通行的漢語詞彙,被稱為「新漢語」。從「明治維新」開始後,「新漢語」便慢慢佔據了日本漢語中的主導地位。
  • 日語?漢語?
    想必不懂得日語的人,「初公演」尚可勉強理解,可「開催」大概真的只能靠猜了——這是開啥?催啥?當然也不必吹毛求疵說真看不懂,結合上下文,還是能猜出什麼意思。但問題是,這究竟是漢語,還是日語?如果是漢語,文句不通。如果是日語,「開催」也要寫作「開催」才能掃除日本人的閱讀障礙。
  • 佛山蜻蛉日語:日語和漢語的關係都有哪些?
    其實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不會很簡單,但是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學習日語確實有很大的優勢,今天蜻蛉日語為各位同學詳細講解一下日語語言及它和漢語的關係。另一方面,我們現代漢語經常使用的詞彙中,也有很多是來源於日本的。比如人氣,空港,經濟,民主,哲學這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詞彙。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用的一些流行用語,比如「宅」就來源於日本的お宅、卡拉OK來源於日本的カラオケ。那麼這些詞彙到底是日語還是漢語呢?日語和漢語又有怎樣的關聯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日語語言及文字形成的過程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