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建華:難忘「梵谷小屋」裡學畫歷程

2020-12-24 黑龍江新聞網

□本報記者楊寧舒

有人說,真正的愛,是不需要堅持的。從小愛畫畫的宮建華,在藝術這條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從背著畫具到少年宮學畫的懵懂女孩,到如今知名的女畫家和博士生導師,繪畫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她也因此與電車街12號——曾經赫赫有名的「省報大院」,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我親切地叫它「梵谷小屋」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省報大院裡走出了近百位大學生。這與大院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藝術氛圍有關,也與當時這裡特殊的生活環境有關。那時候的人,生活是敞開的,帶天井的圈樓,把83戶人家的生活緊密連在一起。這裡住著廚師、木匠、瓦匠等手藝人,也住著編輯、記者等文化人。雖然生活簡陋,房屋窄小,但是人們的心裡是快樂的,家家戶戶都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最快樂的是孩子們,大院裡的孩子總在一起「扎堆兒」,一會兒去學體育、一會兒去學音樂,一會兒又去學美術。大人們得空就會指導他們,今天是張叔,明天是馬叔,後天是王叔……這樣自由的選擇,反而激發了孩子們內在本然的愛與興趣,與自己的天賦才華不期而遇。

最終,孩子們把目光聚焦在繪畫上。1969年,大院三樓來了新住戶,他就是連環畫《閃閃的紅星》的作者王純信。都知道王叔畫連環畫厲害,大院裡的十多個孩子蜂擁而上,仲偉生、王鐵成、紀連路、紀連彬、王聰、王繪……這些後來都成為藝術家的孩子,開始系統地跟王叔學畫畫。

宮建華走進省報大院,是因為這裡出了一位大學生!1977年恢復高考,剛上高一的紀連彬,與哥哥姐姐們一起報考了魯迅美術學院,他以文化課第一名的成績被魯迅美術學院錄取,也成為省報大院裡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宮建華說,那時候我父親與省報的編輯盧昌宏是朋友,他主動說,你女兒這麼愛畫畫,我給她介紹一個老師吧。這樣我就到了省報大院的紀家,在紀家一個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裡,我、仲偉生、紀連路一起,跟著省報的美術編輯馬紹義學畫畫。回想四十年前,連彬考取魯迅美術學院時,在哈爾濱道裏區這「疙瘩」可是不啻於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天,以至於我和其兄紀連路等兄弟姐妹,整日躋身在他曾學習過的那間鬥室裡「發奮用功」,認定那塊方形的屋子裡,連彬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考取藝術院校的勇氣和仙氣,虔誠追拜。至今,我依然親切地叫它——梵谷小屋。

閃光的回憶溫暖人生

每每回憶起在「梵谷小屋」的學畫經歷,宮建華的內心總是充滿了快樂與感恩。她說,連彬與連路的父親紀明才,是省報的廚師,大家都親切地叫他紀師傅。紀師傅為人熱心厚道,那時我們痴迷畫畫,經常顧不上吃飯,餓著肚子還在畫畫。他就從食堂打飯回來給我們,報社的饅頭和花卷非常好吃,讓我記憶猶新。我還記得紀家有一種叫「高樂高」的咖啡味飲品,經常給我們衝水喝,說是補充營養。連彬的媽媽人也很好,有一次我畫畫累了,她就招呼我到床上跟她一起睡個午覺。那時候的生活,簡單而快樂,以至於回憶起來,依然能夠感受到溫暖和熟悉的味道。

宮建華從小喜歡畫畫。小時候,父母上班也無暇顧及她,她就和姐姐在家裡畫畫,越畫越喜歡,越畫越刻苦。後來,父母發現她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就送她到哈爾濱市文化館和工人文化宮學畫。1978年,19歲的宮建華走進了「梵谷小屋」,在那裡學習了一年多的繪畫,直到第二年她順利考入哈爾濱師範大學繪畫系,圓了大學夢。她說,雖然時光短暫,但是「梵谷小屋」卻給我留下了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1979年夏天,宮建華和她的小夥伴們背著畫具、帶著盒飯去擠公共汽車,準備參加高考。那時連個自行車也沒有,等車的人排著長長的隊伍,眼看要遲到了,還是紀連路膽子大,他走到前面跟工作人員說了情況,熱心的人們讓他們幾個先上了車,這才沒有遲到。宮建華說,我還記得當時家裡給我帶了最好的夥食——柿子炒雞蛋。本來,我媽不讓帶雞蛋,說是怕考「零蛋」。但是我爸堅決地說,咱不信那個!

後來,仲偉生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宮建華考上了哈爾濱師範大學,紀連路在兩年後考上了魯迅美術學院。因為這段經歷,宮建華與紀家像親人一般,一直保持著聯繫。大學畢業後,她還回到大院裡看一看。紀師傅90歲壽宴,她趕來參加,已經遺失了大部分記憶的老人,居然清晰地叫出了她的名字,並且認真地說,你沒老!

藝術源於內心自然生發

時光流逝,日月匆匆。到了知天命年紀的宮建華,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女畫家,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等職,同時擔任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重彩畫學會理事、中國女畫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她曾赴北京中國畫研究院(現中國國家畫院)研修,跟隨潘絜茲先生學習傳統工筆人物畫;1989年,又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蔣採蘋先生主攻重彩人物畫方向;一年後,其借調中國畫研究院從事展務工作,接觸到了許多大家,如葉淺予、李可染、黃胄等等。每天同名家們近距離的接觸,使宮建華受益匪淺。

她說,對於一個畫家來說,想畫什麼取決於內心的衝動,與個人的心境和個性極有關係。僅靠技巧是很難說明的,怎麼畫和畫家自身的氣質有關,一切必須出自自然,由一種藝術的脾性中自然生發出來。

從藝幾十年,宮建華著有《重彩人物技法畫例》、《當代重彩人物畫新領域》、《黑龍江美術批評縱觀》等專著多部,作品參加全國第八、十屆美術大展等重要國內外展覽,並被中國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收藏。她主攻工筆重彩,創作了「綠色田野」「哈爾濱風情——咖啡館」「西藏人物」等多個系列作品,近年來又開始探索水墨寫意畫。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作與生活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以傳統為本,兼容並蓄,多元共進。

美術評論家王璞山評價說,宮建華的工筆重彩人物畫,用色豐富多樣,要麼突出一色,要麼表現色彩斑斕。在著色技法上,她不僅使用傳統染法,還採用現代積彩等技法,使畫作達到理想的肌理效果。一般畫家多追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而宮建華則擅長使用變形誇張手法進行表現。她習慣用圓潤飽滿、瑩潤潔白的面容來表現女性,用豐滿的軀體表現身姿,畫面環境中若有花鳥陪襯,亦多作變形誇張處理,同人物的形象相一致,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其畫作中著意突出人物的眉眼和嘴,經常採用誇張手法予以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的女子光著腳奔跑,表現了一種自由、輕鬆、歡快的心態。其工筆重彩畫並非全然追求寫實的「再現」和對客觀對象的真實「描述」,她始終強調「傳神」及「寫意」這兩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審美特徵。她的寫意人物畫作則追求一種人物與花鳥完美融合的境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因為「梵谷小屋」,宮建華與黑龍江日報結緣,現為黑龍江日報畫院名譽院長,她多次參加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冰雪筆會」,其作品被集團收藏。2012年5月,為支持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救助「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藝術品義賣會,她捐出了自己的重彩工筆畫《蕉蔭》,以全場最高價拍出。

曾經的啟蒙老師、黑龍江日報退休美術編輯馬紹義評價她說,宮建華是個愛笑的女孩兒,重情重義。她活得率真,所以她的作品也是真實而有力量的。

17歲的宮建華在創作。

二○○七年西藏考察後創作的作品《途》。

相關焦點

  • 梵谷的小屋與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梵谷《阿爾的小屋》1888 - 1889年我知道你們高高在上,你們看不到卑微的靈魂,但實則我想告訴你們,用一個帶點兒智慧的靈魂告訴你們,你們擁有的只是一時的快慰,實際我也知道你們根本一點兒快慰都沒有,因為資本背後是需要更多的資本
  • 梵谷最有名的畫之一《吃土豆的人》賞析
    在畫裡,梵谷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這幅畫,充分反映了梵谷的社會道德感。他選擇畫那些農民,主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之間,有某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鳴。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 梵谷的畫到底好在哪兒?
    但是不管畫什麼人,所有的人到了梵谷的畫裡,一律都變得非常憨。 憨人畫憨人,窮人畫窮人,就會弄成梵谷這種滋味。 你有才華,然後經過刻苦的磨鍊,你有可能熟能生巧,而越畫越巧,是有可能的。 可是有一種畫,他好就要好在憨,沒法學了。那個不是才能,那個是天分,你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沒法學。 我想到幾位畫家,可以和梵谷做比較。
  • 世界名畫現實景點:梵谷畫中的《夜晚的咖啡館》,現身俄亥俄州
    從夢幻般的法國南部的一家咖啡館到俄亥俄州樸素的小屋,這些地點啟發了一些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包括文森特·梵谷、格蘭特·伍德、克勞德·莫奈。通過參觀這些遙遠而熟悉的地點,現代藝術愛好者可以在博物館的牆壁和藝術史書籍的頁面之外體驗他們最喜歡的繪畫。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些最著名的藝術作品和畫中的景點吧。
  • 3D滴膠畫:原來畫出梵谷的星空,這麼簡單有趣,滴膠手工附教程
    3D滴膠畫:原來畫出梵谷的星空so easy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滴膠手工。之前分享的手工滴膠,包括教程,都是下面這樣的!今天來個不一樣的,你會發現,原來畫出梵谷的星空,這麼簡單有趣,滴膠手工附教程。還記得梵谷的那幅《星空》嗎?這是他畫的為數不多的,用虛構的形與色憑想像創造出來的一幅畫。
  • 72歲老太畫了一棵向日葵,看到作品後,網友醉了:梵谷在世
    文:《退休老太72歲開始學畫畫,看到作品後,專家不淡定了》文/靜雅本文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位了不起的老奶奶,她就是來自我國大連的退休老太鄧瑞華女士。在退休後的日子裡,鄧瑞華奶奶和大多數的老年人一樣,過著有規律又簡約的生活,她一直想找一樣興趣的東西來打發時間。終於,在一次出國的偶然機會裡,鄧瑞華老奶奶在兒子的帶領下,參觀了一場油畫展。自此,鄧奶奶開始沉迷油畫而不能自拔。回國後,鄧奶奶就開始搗鼓油畫。
  • 對於梵谷的畫,不是假裝高雅,只是單純覺得美
    《鳶尾花》是梵谷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是1889年在聖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所創作的,這幅畫繪製是在五月明亮的春天。鳶尾花開大多為藍紫色,也許這個時期特別渴望愛情和友誼,所以這幅畫濃綠的色彩異常強烈,畫中的鳶尾花藍色的吶喊著它的孤獨和梵谷的孤獨和憂鬱。 有絲柏的道路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
    真人表演一遍,再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油畫本來就缺少真人表演的細節,加上幀數減半,細節損失更嚴重,而且用動畫的形式拍一部真人已經完成的故事,毫無想像力可言,結果還不好好講一個故事,這片子除了視覺上很美之外,就剩下蠢了。1853年3月30日在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便是後來的文森特。
  • 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梵谷的畫正是如此畫裡可以強烈感受到傳達的情緒思想他內心的熱情、彷徨和掙扎他對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獨樹一幟的世界觀可以感到他耗盡生命所有熱情去體會生活「黃房子」就是畫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顏色較其他建築物鮮亮。梵谷稱之為「光之屋」,並將黃色命名為「愛的最高閃光」,房子前腳步匆匆的就是梵谷本人。
  • 梵谷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向日葵》
    有一個被稱為繆斯女神(muse)的「情人」:梵谷雖然沒有繆斯(他是有過幾次戀愛經歷,但最終不是把姑娘嚇跑了就是把姑娘全家嚇跑了),但是,對於獨一無二的梵谷來說,根本不需要女神什麼的給他帶來靈感,因為,他有一樣別的畫家沒有的東西——「精神病」。3.
  • 梵谷畫作又被盜!他的多幅作品被盜經歷曲折離奇
    該畫描繪了梵谷當時居住的尼厄嫩鎮(Nuenen)的花園,當時梵谷的父親被任命為小教區的牧師,梵谷就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該教區,他還在冬天給花園粉刷。幾十年來,梵谷的畫作已經不止一次被盜。2016年,經過長達14年的搜索,它們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地區的斯塔比亞海堡一處毒販小屋中被查獲。《斯海弗寧恩海景》在失竊過程中損壞嚴重,這幅作品是梵谷為數不多的描繪荷蘭海景的畫作之一,因而十分珍貴。據報導,這幅畫作左下角在失竊過程中不幸丟失,但博物館技術人員利用3D技術成功修復了丟失部分。博物館猜測,畫作的殘缺很有可能是畫作從畫框中被拆除時造成的。
  • 「梵谷奶奶」生前評價梵谷:他畫的向日葵沒我好,擱在花瓶裡會死
    83歲的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今年春節,她在病床上還曾想拿起畫筆。8月1日,南都記者從「梵谷奶奶」常秀峰的兒子江華處獲悉,梵谷奶奶常秀峰於8月1日凌晨因病逝世。江華告訴南都記者,梵谷奶奶常秀峰將於8月3日安葬於老家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楊家莊村江家村民小組。江華稱,老太太逝世前沒有遺憾。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下)
    畫面中大量使用藍、橙補色,配合全畫的三原色調,畫面平衡而和諧。這幅畫可以算作是梵谷的一次色彩實驗。畫面以顏色為主導,光影感在畫中被削弱,並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格。這樣的臥室無疑是梵谷的一處避風港,深藏著梵谷從精神和物質上對「歸宿」的不懈追求,同時也是一個異質化的、遠離日常生活的封閉空間 。通過色彩,梵谷希望表達超然的靜謐、閒適和安寧,但眼花繚亂的顏色還是讓人能夠感受到一種焦慮和煩躁不安,這與梵谷不穩定的、疲憊的精神狀態相呼應,畫中牆壁上掛著梵谷自己的作品,也透露出梵谷心中對於人們賞識自己藝術才能的期望。
  • 從沒去過日本的梵谷,畫裡卻藏了如此多的日本元素
    原標題:梵谷的日本緣:藏在他畫裡的日本元素在梵谷的人生中,他對日本藝術的興趣從1887年巴黎開始,在1888年阿爾勒時到達頂峰,又因變故而驟然消退,也不再與人提及日本藝術。
  • 畫家梵谷,也是書迷:對他影響最多的是這些書
    儒勒·米什萊《法國大革命史》與斯託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1880年,27歲的梵谷住在比利時博裡納日礦區的一個礦工家裡,在前一年他被教會解僱,導致他與家人日益疏遠。而梵谷也因此能夠近距離觀察底層勞動人民的狀況,不僅如此,梵谷也有時間能沉浸在閱讀之中。
  •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梵谷在世的時候窮困潦倒,竟然不能靠自己畫畫來養活自己,一輩子只賣出過一幅畫。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畫作卻能養活這麼多人,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油畫第一村」的趙小勇。趙小勇不是美院畢業,也不是來自什麼藝術世家,他只有初中學歷,在畫梵谷的畫之前,在一家陶瓷廠當工人,每月領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
  • 去國博體驗梵谷
    本報電 (記者鄒雅婷)頭頂繁星閃耀,腳下綻放出朵朵向日葵,四周變幻著會動的畫作……近日,「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採用360度全景全息視頻影像技術,完美還原200多幅梵谷作品,為觀眾奉上一場多感官藝術盛宴。
  • 梵谷畫得最多的兩個題材
    原標題:梵谷畫得最多的兩個題材 與電影相呼應,在中國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博物館裡的巔峰對決》一書中,作者姜松將筆觸多次劃向梵谷的畫作,帶領讀者在梵谷驚豔眾生的色彩中體驗天才激越孤獨、斑斕絢爛的千面人生。   《自畫像》   梵谷自1886年至1889年間共創作了41幅《自畫像》,其中油畫為37幅。除了一幅作於1888年8月的全身像,其他都為半身像。
  • 梵谷名畫裡的數學
    在繪畫領域,著名的畫家很多,他們的畫作即便受到年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仍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梵谷,便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畫家之一。荷蘭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是19世紀西方印象畫派的大師,也是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梵谷受到印象派和後印象派運動啟發,激起了創作的熱情,他短暫的一生共創作出兩千餘幅作品。梵谷,這位天才畫家的過早隕落讓人惋惜,但他留下的作品至今令人著迷。
  • 藝術絮語「2」|都說梵谷厲害,他的畫到底牛逼在哪裡?
    其實在梵谷僅有10年的藝術生涯裡(1880~1890),前5年基本堅守的是他在家鄉埃滕形成的黑暗鄉村畫風,在1885年,梵谷才徹底擁抱了印象主義。印象主義的特點我們剛剛已經講過,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畫出光線」,他們的色彩搭配當然不是瞎弄,都是有科學理論依據的。主要的理論包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