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一則來自雲南昆明的消息引起了大家廣泛的熱議,雲南昆明春城小學關於一年級新生分班問題上採取了電腦分班的的模式,獲得了廣大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並且在分班過程中,全程由家長監督,甚至還有三位學生家長親自操作,將幾百名小學新生隨機分為了8個班級。
中華民族歷來對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而優質的學校和老師都是稀缺資源。近年來關於教育資源的稀缺性新聞常見於網絡。還有令各位家長們關心的學區房,學位等問題。其實這種現象越在大城市越突出,前幾年火爆網絡的北京市西城區學區房,一個遠沒有普通商品房廚房大的隔間,只因為擁有某小學的學位,而被廣大家長們炒到幾百萬的高價。
進了好的學校,更多的人還希望進好的班級,導致分班時候的各種託關係現象層出不窮,人人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入讀名校,為此家長們各顯其能,有的甚至不惜做違法行為。但資源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有關係的孩子堂而皇之地進了各種名校,優秀班級,實驗班。而沒有關係的孩子只能進普通學校,普通班。這種現象一直被廣大家長所詬病。
昆明五華區春城小學,是一所市級重點小學,成立於1961年,常年居昆明市重點小學前幾位,讓各位家長們趨之若鶩。
春城小學實行陽光分班政策,為何能夠得到廣大家長們的好評和歡迎?不就是因為讓分班這件事情做得足夠公平嗎?其實在這之前,北京市某著名小學已經從幾年前就開始進行搖號入學政策了,能夠在學校的範圍內做到公平也足以說明學校對這件事的重視。但是名校資源總是稀缺的,學校能在自己的範圍內,做到足夠的公平,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為何會出現這種爭搶優質教學資源的現象呢?其主要原因還是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而且這種現象肯定會長期存在,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不是單單由硬體組成,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影響更大,這也是為什麼同樣一所學校一個年級,同樣有好壞之分,應該從加大力度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增加教師的待遇等方面著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其實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有了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孩子學習不努力也是枉然。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校和老師只能給孩子成績提供一個有利的客觀條件,而學生的態度才是學習成績的主觀條件。
筆者的一個朋友,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北京市某重點小學,掏光了家底在西城區購買了一套學區房,孩子最終如願進入該小學讀書。為了還各種債務,兩口子起早貪黑,孩子只能交給奶奶帶。這樣自然就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結果孩子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毛病,還被學校各種請家長。
其實孩子的成績,雖然與學校有很大的關係,但關係更大的還是在家裡父母的影響,小學學習的文化知識並不是非常高深,但小學時期養成的各種習慣,卻能影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