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
上海兒科就診人數持續走高
排隊三四小時並不稀奇
「流感『年年有、月月有』,只不過冬春為高發時期。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本市流感活動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與往年數據相比,尚處於一般水平。」上海市疾控中心傳防所急傳科主任潘浩表示,「絕大多數人感染流感不會引起重症,大多1周左右自愈,咳嗽等可持續1-2周,所以沒必要恐慌。」
上海市兒童醫院最近的單日門急診量已突破9000人次大關。
在新華醫院,最近兩周就診人次較此前兩周增加兩成。
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數據顯示,上周日均門診量高達8600餘人次/日,最高峰達9700餘人次/日,日均就診人數比十月增長50%。復旦兒科醫院門急診辦主任沈國妹介紹,此波就診高峰,呼吸科、消化科患兒增長最多,甲流、乙流、輪狀病毒腸炎等均不少。
普陀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金曉群說,「進入12月份以後,患兒人數持續走高,比11月翻了一倍多,甲乙兩種類型的流感檢出率均有所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董治亞介紹,12月以來,醫院兒科門急診量較11月同比增長10%;其中,夜間急診量增長近50%。近一周兒科門急診量更是呈成倍增長,「以12月16日為例,兒科門急診總量比非流感高發期增長近70%,醫生一晚人均接診量近90人次。而在就診患者中,發熱的患兒佔70%至80%,其中,因流感導致的高熱佔了七八成。」
董治亞表示,一般來說,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是一年中流感的高發季,今年冬季由於氣候偏暖的關係,流感病毒更易生存,所以形勢比較嚴峻。
「39度3,趕緊做一下鼻咽拭子的測試!」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科急診,剛讀小學的妮妮被媽媽從學校緊急送來就診,班上好幾個同學相繼病倒,妮妮也「難逃一劫」,從前一日夜裡開始發熱、渾身肌肉酸疼。
「張開嘴,別動。」 在普陀區人民醫院4樓,兒科主任金曉群用棉棒迅速在5歲患兒豆豆的口腔裡擦拭了幾下,然後將棉棒放進一支小試管內。「把這個交給檢驗科,然後再驗個血看看。」約半小時後,豆豆媽媽拿著報告焦急地坐在了金主任的面前。「陽性。」金主任又結合驗血報告和高熱、咳嗽等症狀判斷,豆豆「中招」得了流感!
豆豆媽媽介紹,孩子此前已經有了咳嗽等症狀,昨天突然發高燒,最高體溫40℃。想到幼兒園裡最近出現了不少流感病例,好幾個班級都隔離了,她帶豆豆來檢查,果然是流感。
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麗素同樣感受到了「季節性壓力」:患兒數量比之前翻了1.5倍,所有醫生都加班上陣了。黃麗素也很無奈,「一方面,時候確實到了,流感發病率上升了;但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太焦慮,一天居然要來三次醫院。」
在上海市兒童醫院,晚上10時仍是「就診高峰」。一位家長在朋友圈裡寫道,「來得不是時候,掛完號前面還有200個人,但這個季節,去任何一家醫院恐怕都『不是時候』。」
上周,患兒丫丫突然出現高熱症狀,父母帶她前往家門口的一家綜合性醫院就診。醫生為她申請了「快速篩查」,結果顯示甲流為陰性,並沒有乙流的篩查結果,一家人也就沒當作流感來治。丫丫回家後高燒不退,三天後換了一家醫院,快篩結果顯示為乙流。「後來我才得知,第一次的那家醫院不做乙流快篩,孩子因此沒有及時吃抗流感藥物。」
有類似經歷的孩子並不少。家長張女士懷疑兒子感染流感後,不想去大醫院人擠人,便到了家門口一家二級醫院。然而,醫院只有驗血進行抗體檢測,而抗體檢測在感染初期結果並不準確;同時,醫院也沒有專門供兒童服用的小劑量奧司他韋顆粒。「一顆膠囊,要麼掰開;要麼溶於水後照醫生所說的量服用,有點麻煩。」張女士感慨地說,想要跟大醫院做到完全同質化服務並不容易,這也是許多家長寧可到三甲大醫院去排隊的原因之一。
流感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可有鼻塞、流涕等。在臨床上為了輔助診斷通常醫生都會用「鼻/口咽拭子」作為快速篩查手段。
「快篩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但它卻為醫生提供了便捷,畢竟流感需要快速診斷並治療,防止併發症。」上海某二級醫院的一位兒科主任告訴記者,她曾多次打報告要求醫院增加咽拭子這種「快篩」手段,也曾呼籲引進更方便兒童服用的小劑量奧司他韋顆粒,由於種種原因,且涉及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一直沒有落實。同樣的情況,在上海並不是個別現象。
兒童作為流感高發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積極的預防工作。
流感比起普通感冒,熱度更高、全身症狀更重、持續時間更長。一歲以下的患兒病情變化比較快,且不會表達,更需要家長留意。
患兒精神差、嗜睡、進食困難等,及時就醫;
患兒發生高熱持續不退、渾身酸痛等明顯的軀體症狀,及時就醫;
患兒發熱伴有基礎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及時就醫;
確診或懷疑流感的患兒,在48小時內服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效果最好。
尤其是五歲以上的孩子,起病1-2天,如果只發熱、咳嗽、流涕,精神好,可以在家裡觀察,多喝水,多測體溫;
患兒體溫超過38.5℃,可以在家先用退燒藥,體溫降下來了,精神食慾好,也不需要急著跑醫院。
「觀察是最好的治療,認識到這一點,年輕父母才能保持鎮定,在家做好疾病記錄。醫院人滿為患,在密閉的空間裡更容易交叉感染,排隊時間又很長,不利於患兒的健康。」黃麗素認為,如果一定要去醫院,也建議做好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儘量不和其他患兒一起玩鬧。
黃麗素表示,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3N2 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甲型相對發病更急,也更容易帶來併發症,且抗原容易發生轉變。2009 年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就是來源於禽、豬和人的重配株。而乙型相對較「溫和」,起病沒有那麼急,威力沒有甲型「兇猛」,其變異也較少。
「其實發燒時間長不一定代表病得重,自然也不必反覆就醫。」她說,今年上海地區患兒檢出的流感甲型、乙型均有,甲型以H3N2為主,乙型以「Victoria」佔據絕對主導。甲乙兩型中,又以乙型略多。但流感較容易合併其他病毒、細菌或支原體感染造成混合感染,因此不能放鬆警惕。
流感快篩的敏感度大約為60%-70%,也代表患流感的病人大約僅七成快篩結果會呈現陽性,三成為陰性。因此,還是需要由醫生以臨床症狀結合血常規等指標來判斷。
快篩只是一個輔助診斷工具,只能給醫生作為參考。潘浩說,一般在流感季診斷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
流感大多為自限性,大部分流感患者都屬於輕症,僅有極少數人感染後病情會迅速轉為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所謂「重症」,指的是流感並發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腦炎等。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而且流感病毒會發生變異,所以需要每年接種。疫苗接種後的抗體產生約為2-4周,儘早接種疫苗是上策。
抗流感病毒藥物是治療和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流感患者早期使用能顯著緩解流感症狀、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奧司他韋是各指南推薦預防用藥,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抗流感病毒藥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廣泛認可。越早啟動抗病毒治療臨床獲益越大,患者一旦發病,應儘快開始抗病毒治療,理想情況是症狀出現48小時內開始。 但對於發病超過48小時的患者,仍支持啟動抗病毒治療。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強體質;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流感樣症狀應注意休息及自我隔離,前往公共場所或就醫過程中需戴口罩。
氣溫多變,流感高發
但萌爸萌媽們也不必過度恐慌
收好這份預防指南
就能從容應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