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與女兒合著科普作品《喬治的宇宙》引進出版

2020-12-27 中國財富網官方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人們在月球上造一座城市,可以生活工作上學,有一個從地球到月球上的直達電梯;海洋裡頭塑料能夠去回收做成清潔能源,家裡用電、用車的油都可以用塑料回收的能量,海裡的生物可以很自由;如果有機器人朋友,你的機器人可以幫你剪頭髮、講故事、幫你刷牙……這些都在系列科幻作品《喬治的宇宙》中一一呈現了出來。

《喬治的宇宙》是一套英國引進版科普故事讀物,由史蒂芬·霍金與女兒露西·霍金共同創作的少年科學探險故事,主要講述喬治與安妮在超級電腦Cosmos的幫助下,進行太空探險的故事。書中還包括了一些有關時間旅行以及大爆炸的科學知識,以及一些世界級科學家特此講述的科學理論。

少年科學探險故事集《喬治的宇宙》

露西·霍金生於1970年11月2日,是一名記者及作家,並為多家英國報刊撰稿,她是2008年科學普及Sapio獎的獲得者。據出版方介紹,給孩子們講科學是霍金父女倆創作這一系列科幻童書的初衷,該套書延續了作者風趣的故事風格,而又兼顧學科前沿知識——時間膨脹、機器學習、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機器人道德等,可以讓孩子學會許多超酷的科學名詞。

《秘密鑰匙》主要講述喬治遇到宇宙學家埃裡克,在埃裡克研製的超級電腦Cosmos協助下,喬治和埃裡克的女兒安妮暢遊太空。他們一起搭乘彗星造訪木星、土星,並在小行星帶遇險的故事。

《尋寶記》講述的是喬治和安妮以及他們的新朋友艾米特在尋找宇宙中的天外生命——外星人的故事。安妮的父親埃裡克離開英國,去位於佛羅裡達的全球空間部任職,邀請喬治去那裡度假,而安妮卻有小算盤,她要和喬治再次到太空探險。

《大爆炸》講述他們駕駛大型強子對撞機穿越到宇宙最早的時刻——大爆炸,這原本將是一次安全而刺激的旅程,沒想到馬上會有一個企圖毀滅實驗的驚天大陰謀在等著他們!現在喬治陷入了可怕的未知世界——身處偏遠的星系以及量子世界——他和安妮需要竭盡全力搗毀這個狠毒的科學惡勢力。

《藍月》講述了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尤其包括近年來太空科學的新進展,包括太陽系內外的火山、如何登山火星、量子傳輸都問題。書中的孩子們可能遇到的校園霸凌,作者積極引導孩子如何應對生活中令人困擾的問題,對不完美的世界,抱著樂觀、善良和永遠好奇的心。

《不可破解的密碼》講述的是喬治和安妮為了找出幕後黑客旅行去遙遠的太空的故事。這一次,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都被黑客操縱了,銀行在發出免費的錢,超市不能正常收款,飛機也不能正常起飛了……為了找出是什麼在搗蛋,他們去太空探險以尋找真相。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知道了很多的科學知識和太空現象。

《時間飛船》則是由露西霍金獨立完成,這也是喬治與安妮最後一次冒險。故事由喬治搭乘失控的「阿爾忒彌斯」號時間飛船進入太空拉開序幕,當他們焦急嘗試返回地球時卻聽到了爆炸的巨響,殘片似乎會殃及地球,喬治和他的機器人朋友到達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歸心與好奇心驅使他們探索未知。

「露西·霍金中國科普之旅」活動現場

正值六一國際兒童節,露西·霍金專門來到中國,攜《喬治的宇宙》系列與中國的小讀者進行交流。6月1日,在北京東城區景泰小學舉辦的「露西·霍金中國科普之旅」活動上,露西·霍金表示,父親曾經說「我們應該仰望星空,而不是低頭看腳。他希望我們探索外太空,探尋新的家園,理解生命奧妙,理解宇宙的發現。」

據悉,該系列只有6本,也是兩位作者共同創作的唯一作品。談及為什麼要和父親一起寫這套書?露西·霍金說,自己的父親非常偉大,他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很有職業建樹,他希望能夠讓人類穿越很遠的距離做太空的旅行,他畢生的都在研究黑洞,對此非常著迷,他想像黑洞是不是進入另外一個宇宙行星的入口,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對於年輕人尤其如此。

前段時間,多國科學家共同發布了人類拍攝到的第一黑洞照片,引發世界轟動。在活動的交流環節,小朋友也向露西·霍金提出「黑洞後面有什麼東西存在」的問題,她說:「如果你掉到黑洞裡,會被黑洞引力撕成碎片,我們是不可能穿越黑洞的我。但父親曾經推測,如果你能夠穿越黑洞的話,有可能黑洞是去到另外一個宇宙的門戶。我知道其他科學家不同意他的看法,他們覺得黑洞就是宇宙終點,如果你進入黑洞的話,你不可能從另外一邊出來,但是如果能去到另外一個宇宙的話,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想法。」

談及露西·霍金與父親交流、讀書的話題,她回憶,「其實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已經慢慢失去了聲音,他沒有辦法給我讀書,我會給他讀書,給他讀我自己寫的故事,在當時家庭當中有很多的互動和對話的。小的時候,我生活的家庭環境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環境,當時有很多科學家會到我們家裡來聚會和聚餐,會在家裡面聊很多關於科學的內容,回答很多孩子們對於科學的問題。當然他們聊的不僅僅是關於科學的話題,還會聊到藝術和創意性的話題。」

原文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紀念史蒂芬·霍金:「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
    ——史蒂芬·霍金《果殼中的宇宙》 《霍金傳》預告片 據英國BBC、天空新聞等媒體當地時間3月14日凌晨3時報導,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這一消息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今天,也正好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39年紀念日。
  • 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令他驕傲的不只是物理學,還有她的女兒
    然而,史蒂芬·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一位非常懂孩子的作家,卻和他的父親共同創作了一套堪稱兒童版《時間簡史》的科普小說——《喬治的宇宙》,父親負責科學部分,女兒負責講故事,為無數孩子打開了科學的大門,讓孩子們輕鬆進入了奇妙而有趣的科學世界。
  •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世界從此少了一雙洞悉宇宙奧秘的眼睛
    2018年3月14日偉大的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我們大多數的國人是在了解了一部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進而了解他,以及他那傳奇又充滿勵志的一生。1973年對於霍金提出發現的黑洞輻射在量子宇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1980年以後霍金的研究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提出了很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觀點,新理論,證明了黑洞和宇宙大爆炸奇點的的不可避免性。1988年科普著作《時間簡史》的出版發行,更向全人類普及了宇宙宏觀理論,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奧秘,該書被翻譯為40多種文字,出版發行量過1000多萬冊,成為理論學研究的暢銷書。
  • 霍金新作《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首發
    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首次為少年兒童撰寫的作品《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4月27日在鄭州召開的第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首發,它將帶領中國的孩子們進入探索時間和神秘宇宙的奇幻旅程。
  • 做好原創科普出版的現實意義
    原創科普出版當下雖然成為熱點,但我們也要看到,在我國科普出版領域,原創一直都是弱項。拿各大網店的科普童書銷售排行榜為例,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引進的。《神奇的校車》《DK兒童百科全書》等書已經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被很多學生和家長視為「優秀科普書」的代名詞。
  •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與世長辭,這些影視劇作品也成了絕唱
    今天最沉重的消息,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了。這個最懂宇宙的【天選之人】離開了輪椅,去了他愛的浩瀚星辰。1992年埃羅爾·莫裡斯導演將其拍成了紀錄片,由霍金本色出演,在普及宇宙知識的同時,介紹一個身殘志堅的天才學者的生活經歷。正如他的家人們說:「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除了《時間簡史》,關於霍金的影視作品不少。
  • 史蒂芬·霍金的生平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Unread Bestseller),有學者曾指這種書之所以仍可以如此暢銷,是因為書本嘗試解答過去只有神學才能觸及的題材: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
  • 讀了《喬治的宇宙》,我知道為什麼成功企業家都喜歡看科幻作品
    ,激發想像力,在更好緯度、宇宙層面的哲學思辨也會給人類帶來新的思考。之前總覺得這種科幻書籍最起碼也要等孩子上課初高中才能讀的懂,可自從看了《喬治的宇宙》,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原來那些看似深奧的「宇宙大探秘」,五歲孩子也能理解並且超級感興趣。
  • 史蒂芬·霍金在宇宙中最喜歡的地方(一)
    在流媒體服務CuriosityStream上有一檔在線節目「史蒂芬·霍金最喜歡的地方」,史蒂芬·霍金在他定製的CGI宇宙飛船中扮演宇宙導遊,環遊宇宙。我們先看了一眼行程,然後把這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最想去的時空景點的快照放在一起。
  • 史蒂芬·霍金在宇宙中最喜歡的地方(二)
    在流媒體服務CuriosityStream上有一檔在線節目「史蒂芬·霍金最喜歡的地方」,史蒂芬·霍金在他定製的CGI宇宙飛船中扮演宇宙導遊,環遊宇宙。我們先看了一眼行程,然後把這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最想去的時空景點的快照放在一起。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這本書用很詼諧的方式講述了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碰撞,喜歡量子世界的粉絲必讀作品。《上帝擲骰子嗎》是2006年01月01日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天元。 該書講述的是關於量子論的故事。量子論是一個極為奇妙的理論。
  • 英語科普原版閱讀工坊
    我痛感中國英語教學,對閱讀英語原版書的指導太少,其中讀的科普等Non-fictions更是少之又少,導致英語專業絕大部分大一、大二的學生,還滿足於讀讀文學名著的簡寫本。其實,真正有效的閱讀,應該從當代作品讀起,而且,一旦通過當代文學文本建立起了基本的閱讀能力,閱讀非文學作品,就應該成為英語專業乃至所有希望學好英文的人所應嘗試的路徑。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關於多元宇宙與宇宙的永恆膨脹
    這篇論文由霍金和比利時魯汶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赫託格(Thomas Hertog)合著的,題為《A smooth exit from eternal inflation?》(可譯為「給永恆膨脹找到一個平滑的出口」),討論的是宇宙的永恆膨脹理論和多元宇宙學說。在這裡,IT之家為大家帶來一個簡略的說明吧。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在宇宙大爆炸中出現,隨後出現了一種極為迅速的膨脹中快速擴張。在我們可觀察到的宇宙中,膨脹早已結束。但是一些關於宇宙膨脹的觀點認為,這一過程是永不停止的,永遠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發生。
  • 《史蒂芬·霍金的宇宙》在電視臺播放,而霍金成了觀眾眼中的巨星
    1997年,一部《史蒂芬·霍金的宇宙》在電視臺播放,這是首次亮相熒幕,他再次成為了英國觀眾眼中的巨星。在很多的英國的心裡,提起霍金,讓他們想到的不是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也不是寫出暢銷科普讀物《時間簡史》的作者,而是英國電信公司廣告代言人。
  • 史蒂芬·霍金:人們買《時間簡史》卻不讀 只是好奇我如何克服殘疾...
    按:在這個寒意料峭的早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而今天,恰好也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紀念日。(它在英國比在美國出版得晚。)它被翻譯成二十種文字(如果你把美語和英語相區分的話,應算作二十一種文字)。這大大超過我在1982年首次打算寫一本有關宇宙的通俗讀物時所預料的。我的部分動機是為我女兒掙一些學費。(事實上,在本書面世時,她在上學校的最後一年。)但是其主要原因是我要向人們解釋,在理解宇宙方面我們已經走到多麼遠的地步:我們也許已經非常接近於找到描述宇宙其中的萬物的完整理論。
  • 「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者解讀「從一到無窮大」
    2018級本科新生將收到校長贈送的科普經典名著《從一到無窮大》,這份特別的禮物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這本風靡全球的科普經典,作者是世界頂尖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喬治•伽莫夫。伽莫夫到底有多「牛」?在物理學領域,他是最早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學者之一。在生物學領域,他首先提出生物學中的「遺傳密碼」理論,給 DNA 之父克拉克以很大的啟發。
  • 劍橋大學公開霍金24歲時博士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 任何人可免費...
    原標題:劍橋大學公開霍金24歲時博士論文《宇宙膨脹的性質》 任何人可免費下載 英國劍橋大學10月23日發布聲明稱,世界上最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4歲時的博士論文已經在網上面向全球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