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府城,古時便是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府城之中的「繡衣紡」更是當時文人墨客所聚居之地。
繡衣坊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古代的秀才都是穿有繡花的衣服。因為府城在古代是首府,繡衣坊相當於考前培訓機構,秀才們都要在那裡聚集學習一段時間再去趕考,因為這些文人秀才們都穿著有繡花的衣服,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繡衣坊。
時光飛逝,曾經的書香之地漸變為幽靜的民巷,人們淡淡的生活於此,不時出現於牆頭的壁畫,依舊述說著文化的韻味。
不長的小巷,幾棟老宅散落其間,古樸實用的房間裡,只有些許依稀可辨的印跡,宛如一位垂暮的老人,述說著歲月的故事。離「繡衣紡」不遠之處,海瑞故居也重建於此,繼續傳承著文化的印記。
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繡衣坊,想尋覓曾幾何時,此地的輝煌景象。可進入街道走了一段,也沒能找到昔日繁榮留下的痕跡。
只看到街道兩旁開滿了店鋪,飯館、旅館、茶館、髮廊,超市,整個街道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林林總總匯聚了好多種類的商家。
我們看到這條街,最多也是生意最火爆的,就是各類茶館,而且這些茶館分工還不一樣。有的就是純粹的茶室,就是幾個大老爺們喝茶的地方,有的成了打牌的地方,操各地口音的人士聚集一堂,而有的茶室,卻神奇的成了錄像廳,讓人感覺昔日的書香之地,如今卻變成了龍蛇混雜之地,頗為感到有些惋惜啊。
據說,繡衣坊裡還保存了極少的一兩棟古代大宅院,幾進屋的那種大戶人家,所幸我們誤打誤撞就找到了這麼一家。
起初是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裡的一位大姐正在殺雞,旁邊還有幾個大姐正在叨磕。走進去跟她們搭訕,大姐們都很熱情,介紹說這裡住的都是一大家子,都是親戚都是親戚。
這下我們就來了興趣,饒有興致的打聽了一番。原來這一大家子共同有個曾祖父,這個曾祖父曾經是家裡最大的兒子,也是最有出息的一個。祖上出了一個當官的,應該還算一個大官吧,在繡衣坊建了一個五進的大宅院。而這個曾祖父就承了祖蔭住在這裡,當時的一家老小共幾十口人。
大姐們還讓我們自個兒參觀她們這個大宅院,說這裡好多都是清朝或者更早些年間保留下來的,老堂屋、老大梁、老屋腳、老門欄等,這個大宅院裡完整保留了不少老物件。
其中一位大姐還告訴我,在某個廚房的牆上,還鑲嵌有一塊石碑,並引領我們參觀此碑。這碑上的文字因年代久遠已有些模糊不清,不過大致看得出來,是一個族譜類的碑文,介紹這個大家庭的起源,祖上當的什麼官,怎麼發的加,介紹應是這個家庭的溯源。
大姐們還說除了外面第一進院子裡的兩棟樓房,是兩兄弟各自修建的以外,最裡面也既是最後面,有三棟不同樓層的房屋,每棟從三層樓的到7層樓的不等,都是這個大家庭裡,其他叔伯兄弟自行修建而成。要麼是兩兄弟一起合修,要麼就是財大氣粗一個人所修。看的爾等大開眼界,不得不佩服這個家族的基因好,把後代都生得這麼能幹,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所以建議,有機會來海口旅遊時就來繡衣坊看看吧,慢悠悠的逛上一圈,和這裡的大姐大叔們拉拉家常,尋找一番昔日的榮華富貴,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