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流量公園(llpark001)
作者丨曲奇
8月9日,是劉庶平的學校畢業生專場表演的日子。
由於疫情原因,這場演出被搬到了茶館進行,劉庶平演了一段相聲《暗戀進行時》,這個作品之前被他上傳到了抖音,獲得了500多萬播放量。不過現場效果並不好,「可能因為這次沒有選好搭檔」,觀眾呲牙,小聲地笑了一次,他一邊表演,一邊留意著觀眾的反應——這場演出從頭到尾只有四處包袱「響了」。
下臺以後他說:「其實第一次在學校裡演出效果是很好的,可能外面的觀眾和學校裡還有很大區別,回去以後,我會繼續調整這個節目,還得寫新段子發抖音。」
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劉庶平是實實在在的自媒體就業者,他把自己的演出視頻剪輯好發在抖音上,他的抖音有3萬粉絲,在B站、快手、西瓜視頻和喜馬拉雅FM上也都有帳號。粉絲不算多,但是他很有幹勁。
之前《半月談》報導了「高校就業率注水,碰到核查就說自媒體」,他開玩笑,原來我有這麼多「隱形」的競爭對手。
報導中說,春招季相當數量的企業收縮了招聘名額,應屆生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但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一些高校的就業率仍然高達90%以上。這樣的高就業率源於,學校將很多考研二戰、參加公務員或教師編制考試的同學納入統計,他們實際上沒有工作,但是今年被當做「自由就業」上報了,輔導員要求畢業生「如果碰到上面核查,就說目前在做自媒體」。
不過劉庶平不準備考研或者再找其他工作,他覺得自媒體這個職業很適合他。
兩次「暗戀」和3萬粉絲
劉庶平的抖音號註冊於2019年「十一」假期的最後一天,到現在還不到一年。他不假思索地準確回答,好像熟記自己的生日。
「我目的性很強,就是準備好好包裝一下這個號。」
喜歡玩曲藝的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太喜歡流行文化,甚至讓人看了有點落伍守舊的感覺。劉庶平坦言,自己之前並不喜歡刷短視頻平臺,覺得很low,沒意思。直到有一天和搭檔沈銘軒聊天,才發現現在很多年輕演員都用抖音號來宣傳。光靠線下演出,很難打出影響力。
經過劉庶平的調查研究,他發現,現在抖音上也不同於早期印象,內容相對豐富,用戶基數很大。「以前抖音上都是帥哥美女或者那種特技,現在生活類、美食類、演出類、文化類、劇情類的內容都越來越多,年輕人比較喜歡。」
最開始劉庶平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受歡迎,更新也沒有規律,視頻一般只有個位數或者十幾個播放。第一個小「爆款」來得很早,在去年11月份,沈銘軒和他和說的一段原本是趙偉洲老師的相聲,其中一個片段:
「你說,麥當勞算西餐嗎?」
「你爸爸要算商人,麥當勞就算西餐」。
可能在提起相聲就是《報菜名》《清水河》的當下,這個包袱新鮮、意外、有個性,這條視頻發出1天之內,點讚量超過2000,雖然這個數仍然是不值一提,但是足夠讓他興奮。
隨後,劉庶平又趁熱打鐵,上傳了《高中時代的暗戀》上下兩集,點讚數都達到了10000以上,漲粉也很多。「看到數字我嚇一跳,太意外了。」
疫情期間沒有線下演出,從過完元宵節開始,劉庶平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抖音直播,雖然觀眾不多,最多時能有一百多人,但從互動能看出來,都是「真愛粉」,還有幾位幾乎天天來。
今年6月,劉庶平創作了新節目《暗戀進行時》,這是一個完整的相聲作品,全部表演需要半小時左右,他把其中的片段剪輯出來,以「暗戀」「舔狗」「海王」「綠茶」等關鍵詞發布,每個效果都不錯,最高的點讚量突破了6.5w,也是這段時間每周能漲粉三四千,於是抖音粉絲突破了3w。
這段節目是劉庶平為了畢業演出特意創作的,提到這段節目的靈感,他說:「有一次直播時候,有一個姑娘問,遇到綠茶怎麼辦。那時候綠茶話題在抖音還沒有那麼火,我也和粉絲們聊了聊,也模仿了一兩段綠茶婊說話。後來覺得這個值得寫成段子,又融合了我自己暗戀的經歷,藝術來源於生活。」
首頁看到曲藝作品,我會點不感興趣
現在漲粉達到一個瓶頸,有時候還會掉粉。劉庶平顯得很豁達:「之前的視頻都在學校裡,背後是一塊黑板,可能大家鼓勵一下,點個讚,關注一下。現在畢業了,演出場地都是正經的劇場了,人家可能就不愛看了。這很正常,我也要對表演和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從註冊了抖音號,劉庶平開始更多地刷各大App的首頁和熱門。
「而且看到曲藝相關的作品,我會點不感興趣。我天天刷相聲曲藝的東西,大數據就老給我推送這個,我就沒法獲取這個平臺當下最火的最有話題性的內容是什麼了。」他想通過這種形式,突破自己的知識邊緣和人脈邊緣。
「運用熱點話題其實是很難的,看到一個話題我要先寫成相聲,然後在舞臺上表演,最後形成視頻上傳。」這個過程可能比其他的內容創作者要「慢半拍」,而且寫出來的新段子要接受觀眾的檢驗。「如果現場觀眾都不笑,視頻看起來也就很尷尬,沒法傳。」
劉庶平說,過幾天可能會把B站的帳號做起來。「我不想把抖音的短視頻搬運到B站,我覺得那樣沒意義,形式上、內容上、觀眾習慣上,兩個平臺還是有比較大區別的,我希望保證內容質量。」
劉庶平這個號,會堅持做相聲相關的內容。
「雖然相聲演員很多都有抖音,但是在質量上我是有優勢的。有的視頻,包袱不夠精準,畫質模糊,鏡頭晃來晃去,聲音也聽不清,也沒有字幕,觀眾肯定不愛看。還有一些相聲演員,像樂呵兄弟、金巖等等,他們的作品有相聲的元素,像短劇,也形成了相應的系列,但是不是相聲,我經常看。」
自媒體下行了,為什麼要做這個?
5月,學校開始統計即將離校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不同於正式就業,需要提供各種合同和證明,在劉庶平的描述裡,他申報自媒體就業,只填了一張表單:「疫情期間,所有程序都在線上進行,很順利,輔導員和論文指導老師也全力支持。」
這張「隱形就業」表單裡,不涉及任何關於他在哪個平臺、擁有帳號的名字、擁有多少粉絲,以及收入流水等信息。這讓劉庶平覺得,會出現就業率摻水的情況,是偶然中的必然。
「畢竟今年確實很難找到工作,我們班籤合同就業的是少數。我們寢室5個人,其中只有一個算傳統形式的就業,在老家的銀行,餘下的人,一個去了直播公會,有一個在創業,還有一個正在求職。」
他的另一個同學班上,6月最後一次見的時候,15%的人找到了工作,15%的人升學了,剩下七成還在「家裡蹲」。
劉庶平的家長比較開明,覺得剛剛畢業,機會還很多,沒有對他做自媒體的決定製造阻力。「實際上我很少和他們談自媒體的內容,不過我一直以來就業意向就是創業,他們應該也清楚。」
但是具體到生活上,還是會有小摩擦。「就在昨天,我搬出去租房了,方便一點,之前就有這個打算,因為疫情期間我在家直播或者錄音,可能持續時間比較長,有點影響休息二老休息。」
劉庶平喜馬拉雅專輯
「反而會有一些身邊的朋友、同齡人來質疑我,他們覺得自媒體這個行業有點進入下坡路了,短視頻2017年就火了,現在早就過了巔峰了。而且我是一個人,和我一起做的小夥伴也是年輕人,要錢沒錢,要經驗沒經驗,是很難做大或者說很難養家餬口的。」
變現800元,只是創業的開始
從元宵節到6月份畢業,通過抖音直播的打賞,劉庶平一共獲得了800元。
做抖音號將近一年,劉庶平還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比如說很多抖音字幕,遇到『錢』字,不打漢字,打一個Q,遇到『死』字打一個S,說是這種字眼會限流,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放著好好的中國話不說,用什麼字母?」
比如說,從粉絲上萬開始,陸續有一些直播公會和MCN公司聯繫他。「我不明白他們做什麼,也不需要,只是很淺地和他們聊一聊,沒有合作。」
這個號的變現模式,他也還沒想好。但是目標很明確,要做到十萬粉絲。
「我一向走一步看一步,活在當下,順其自然。」所以畢業前,同學們忙著實習、考研、出國,劉庶平還優哉遊哉地寫相聲,拍抖音。
劉庶平看來,朝九晚五上班族的生活從來就不是他考慮的範圍,頻頻提到的詞還是創業。「剛上大學時,別人去麥當勞或者星巴克打工,我在和同學創業。」從初中到現在,他倒賣過小商品,和城管打過遊擊,做過依託微信公眾號的校內電商,一路創業。
現在,他又和兩個小夥伴,謀劃一個知識文化類的新帳號。他負責文案腳本,另外的小夥伴負責後期和運營。問他帳號的名字,他不肯說:「等到做出爆款再跟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