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產片也要看字幕!為什麼《南方車站》等方言電影越來越多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沒想到,進電影院看國產電影,居然也要仔細看字幕了。這幾年講方言的電影在增多。」最近,不少影院經理在看完講河南話的《平原上的夏洛克》超前場後,跟記者聊到了這個相同感受。熱映中的《受益人》全片講重慶話,12月6日將映的《南方車站的聚會》講武漢話。

記者看到,今年起碼已有10多部方言電影上映,2018年也有10部以上,包括講南京話的《寶貝兒》。文藝電影推廣發行機構「後窗放映」發起人高達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影是視聽語言的藝術,聲音佔據著極為重要的比重,近年來,越來越多電影採用方言敘事,為大銀幕增色不少。

兩部新片一個講武漢話一個講河南話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刁亦男的新作,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故事情節曲折,案件錯綜複雜。重案隊長劉隊(廖凡飾)、在逃罪犯周澤農(胡歌飾)、陪泳女劉愛愛(桂綸鎂 飾)、周澤農曾經的好友華華(奇道 飾)等人各懷心事,相繼被捲入一場罪與罰的追擊旋渦。

提到刁亦男導演,眾多影迷都耳熟能詳。早在2014年,他執導的電影《白日焰火》就摘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熊獎,主演廖凡獲得了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該片也成為柏林影史上第二部斬獲金熊、銀熊雙獎的作品。

刁亦男導演很痴迷方言敘事,《白日焰火》故事發生地是哈爾濱,全片演員講的都是東北話。如果說《白日焰火》是導演對北方風情的戲劇描摹,那麼《南方車站的聚會》就是對潮溼南方的視覺復刻,該片在武漢取景,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奇道也全程使用武漢方言演繹。

《南方車站的聚會》為什麼一定要說武漢方言呢?刁亦男告訴記者,武漢作為一個方言氛圍很濃鬱的城市,方言能夠真實的表達出生活日常。同時這個華中地區的黑色故事也能因為武漢話而充滿了生猛的力量感,這也很具有美學統一性。總之,是為了確保觀眾觀看時的沉浸代入感。

如果說《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演員們都要苦練武漢話,那《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演員則不需要,導演徐磊就是河南人,故事取材於他家親戚的真實事件,演員全是都是河南農村村民,主演是他父親。該片講述了超英與佔義為好友樹河尋找肇事司機過程中發生的系列故事。影片採用河南方言和樸實的鏡頭畫面真實還原了北方農村的社會面貌,充分還原了農村人民的生活場景。

去年和今年大概就有20多部國產片講方言

當《受益人》中吳海(大鵬飾)說出的「婆娘」「幹代駕」「曉得」這些重慶方言中特有的表達詞彙時,很多網友會心一笑。再加上他滿臉黝黑,不修邊幅,頭髮凌亂,再搭配這樣的重慶話語,從電影的開頭就奠定了劇情的基本走向和人物性格,方言交鋒間也讓人忍俊不禁,渲染了電影的喜劇氛圍。

再比如今年暑假上映的《灰猴》講的是山西方言,本來「『灰猴』這個詞就源於山西及內蒙古一帶的方言,所以很多山西網友看的這部片子事感覺像是茶餘飯後大家閒聊的故事。

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記者查看這兩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片單看到,採用方言的電影數量很可觀。

其中2018年「黑馬」電影《無名之輩》,講的是西南官話,片中搶劫犯章宇想「做大做強」,被殘障女任素汐感動從良。2018年另一匹「黑馬」《我不是藥神》中也有少量上海話穿插其中。

2018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成了2019年第一部現象級爭議影片,全片講貴州凱裡方言。熟悉畢贛的影迷都知道,凱裡話不僅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特色,在畢贛處女作《路邊野餐》中凱裡話就已登場。

另外,還有紀錄片《四個春天》講的是貴州獨山話;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延續其影片一貫的「山西話」特色;曹保平的《追兇者也》講的是雲南方言;珠三角地區引發觀影熱潮的《爸,我一定行的》,對白則都是潮汕話;講粵語的《過春天》;講上海話的《陽臺上》《羅曼蒂克消亡史》,還有河南周口話《過昭關》,等等。這些都證明了方言在電影市場的被熱捧。

大多愛用西南話、西北話、山西話和南京話

記者從這些年的方言電影總結來看,南京話也佔到了一部分,比如去年楊冪的轉型電影《寶貝兒》就是全程在南京拍,全部都是南京話對白,主演楊冪、郭京飛的南京話發音也曾得到南京人點讚。早前張藝謀拍攝的《金陵十三釵》,講述的是發生在南京大屠殺時的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南京話對白。

方言電影中,西南官話系列佔比最多,這類西南官話主要分布在四川 、重慶 、貴州 、雲南 、湖北等省市,此類影片大多取景自西南雲貴地區,片中主角多採用西南方言對話,呈現出該地區獨特的人文風情。這是目前方言電影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類。比如貴州導演喜歡在貴州拍以及講貴州話,比如畢贛的兩部,還有貴州導演饒曉志的《無名之輩》。比如陳國富監製的《火鍋英雄》則選用了和影片氣質十分相符的重慶方言等。

另外還有晉語,大多來自山西省大部、內蒙古中西部等地區。一說到山西話,不得不提賈樟柯。自《小武》入行到如今的《江湖兒女》,和鐵打的女主角趙濤一樣,賈樟柯電影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不變的方言對白。不管是汾陽話、大同話,還是太原話,賈樟柯電影裡,山西話才是通用語,也正是這一個個來自山西小縣城的人物,構成了「賈樟柯電影宇宙」。

西北方言也在方言電影裡常見,包括了分布於甘肅省大部等地的蘭銀官話和分布於河南大部、陝西中部等地的中原官話。大西北的異域風光,再加上西北漢子粗曠的形象,操著一口西北方言,這也是近來銀幕上較為常見的一類電影。以西部戈壁為背景的《未擇之路》,講述人物的命運交錯,片中主角所說的是西北方言。還有2015年,陳建斌執導的處女作《一個勺子》,同樣是發生在大西北的故事,片中主角講的為新疆話。

【業內談】

方言是方言電影的第一標籤

有網友笑說,「在同一個地球,你說凱裡話,我說溫州話,我們兩卻面面相覷認為對方說的是外星話。」所以才有影迷說,看國產片也要看字幕了,不然就搞不清電影在講啥。

其實在我國電影發展中,陸續出現過諸如《秋菊打官司》、《鬼子來了》、《瘋狂的石頭》等頗具分量的方言電影。時間線拉到近兩年,不僅使用的方言種類更加豐富,方言電影所涉及的題材也更廣泛,除了常見的喜劇片之外,犯罪、家庭、歷史等各類主題你全都能找到。

電影是視聽語言的藝術,而「聽」的講究除了音樂外,語言也是一方面。而方言的魅力在於有些風土人情和文化是普通話所不能概括的。高達給記者舉例說,他在平遙電影節觀看了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如果你不用閩南語,你都不知道這片名是啥意思。」所以方言,對於方言電影來說也是第一標籤。

諧音和抖包袱等玩法也很多

方言不僅給予電影的聲音元素以獨特的體現,還能在喜劇電影中承擔幽默元素,促進電影和觀眾之間的共情,玩法也非常多,比如諧音、抖包袱、甚至只是一句當地人才懂的「梗」,都能讓觀眾會心一笑,方言對增進喜感和反差的效果很明顯。

另外方言所帶來的喜劇效果,不像普通話那麼單薄,因為它們更契合電影裡小人物的生活底色,能催生出普通話所實現不了的黑色幽默效果。像《無名之輩》裡,任素汐飾演了一個因為車禍導致全身癱瘓、只能在輪椅上度過終生的女子,在兩個蠢萌劫匪找上家門時,用她彪悍的毒舌本領把對方罵得一愣一愣的。極具張力的對白如果換成普通話,效果就會打折扣。還有一個例子,2006年,糅雜了多地方言的《瘋狂的石頭》曾開啟方言喜劇電影的潮流,還讓廣東話「頂你個肺」成為了那年的流行梗。據說,最初本來做了一版普通話配音的,但劇組所有人聽了之後都覺得沒意思、很多包袱完全沒有味道了,這才有了之後方言版《瘋狂的石頭》。

「身邊的資本」也在助推方言電影發展

高達還從另一個角度告訴記者,這幾年講方言的電影數量在增多,與地方投資出品方也有很大關係,說明各地電影勢力在培育和孵化,隨著青年電影人的介入和成長,他們大多先從講身邊的故事和身邊人的開始。但最重要的是「身邊的資本」,各地都在加大影視創作投資,所以才會促成這大量的有地域特色、用方言表達、又最能反映本地風貌的影視作品。

「你看,曹保平、刁亦男這樣的大導演並不是只拍一種方言的電影。」高達告訴記者,導演們選擇的方言是隨著拍攝區域的不同而不同的,這也是跟劇情和資本等相關。

相關焦點

  • 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為什麼要用方言臺詞,很難聽懂,影響觀影
    曾經聽南方的同學講了一個笑話,說他們家鄉那裡的方言很難聽懂,而且隔一條河兩邊的村子的方言都不一樣,互相聽不懂。這就像全世界有很多種語言,互相聽不懂,需要翻譯在中間溝通。而作為一個國家之內同一民族的方言竟然也互相聽不懂,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這也說明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
  • 《南方車站的聚會》紀錄片:電影不是一個人的狂歡節
    在2014,《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四年後的導演刁亦男攜手《白日焰火》準備《南方車站的聚會》。《南方車站的聚會》被第72屆坎城電影節提名金棕櫚獎,金棕櫚被《寄生蟲》選中。《白日焰火》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東北中,我們在人物對話中吐出的哈氣都能表達感受到中的寒意。
  • 南方車站的聚會影評豆瓣評分 南方車站的聚會評價多好
    南方車站的聚會影評豆瓣評分 南方車站的聚會評價多好  《南方車站的聚會》從上映以後豆瓣評分7.7分貓眼評分8.5分。你要知道這種國產類型的犯罪電影能在豆瓣上拿到這樣的一個分數是有多麼的不容易。  拿同樣是刁亦男導演的《白日焰火》來說吧。
  • 胡歌廖凡主演新片坎城首映,臺詞用武漢方言配英法語字幕
    《南方車站的聚會》坎城首映,從左到右依次為:廖凡、桂綸鎂、刁亦男、胡歌、萬茜。新京報訊 法國當地時間5月18日,中國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首映。《南方車站的聚會》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主演,講述了一名小偷在逃亡之路上自我救贖的故事。該片入圍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將角逐金棕櫚獎。當日,刁亦男、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等影片主創成員集體亮相影片的首映紅毯。美國著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也亮相《南方車站的聚會》首映紅毯,觀看影片並在映後祝賀刁亦男。
  • 看電影學英語之口語篇
    作為英語學習者,大家肯定少不了看了好多連續劇和電影來練習英語,那看看電影追追劇對提高口語又有什麼幫助呢?先和大家分享幾個關於看電影追劇能提高英語的有效方法:1.如果你是英語愛好者,或者你的雅思口語在6分段以下,我建議你保留中文字幕。
  • 引進大片字幕成眾矢之的 中國電影翻譯怎麼了?
    八一電影製片廠譯製片負責人王進喜對媒體表示,目前一部譯製片的譯製費大約為5萬元,其中包含了翻譯、配音等各種費用,最後能分給翻譯人員的錢極少。   雖然字幕翻譯報酬低,但強度並不小。他們既需要對引進電影臺本中的內容進行翻譯,還要翻譯影片中例如背景人物對話這樣的背景音,以及特寫鏡頭中的文字內容。另外,翻譯承擔的工作還有前後字幕的翻譯、撰寫電影梗概。早年沒有電腦,不少翻譯都要手寫臺本。
  • 南方人為什麼不看春晚?
    進入新世紀後,央視提出要把這臺晚會打造成「新民俗」。什麼意思?就跟貼春聯一樣,不貼不算過年;過年沒看春晚,也不叫過年。但從這最近十年來看,這個「新民俗」,除了新,離民俗越來越遠。最愛君手上沒有具體的數據,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網上查查近年央視春晚的收視率。
  • 《南方車站的聚會》:暴躁的刁亦男不容錯過
    在談論《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前,得先談談導演刁亦男和他的《白日焰火》。在經歷了兩部不聲不響的作品後,刁亦男憑藉《白日焰火》一舉拿下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而這種風格在《南方車站的聚會》裡,是繼承又向前邁進的。如果說《白日焰火》著重表現的是桂綸鎂冷豔外表下熾熱狂躁的內在,那麼《南方車站的聚會》則完全把鏡頭交給了群像,一群城市叢林中的暴躁野獸。沉悶不歇的陰雨、煙味燻人的夜市、逼仄混亂的老居民樓……城市才是整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它危險、迷人、躁動不安,充斥著極端的性和暴力。
  • 從《南方車站的聚會》看黑色電影的本土化創作,一場與審查的較量
    ○ 文 | 觀影君《南方車站的聚會》的上映,把一個迷影圈內的詞彙再次帶進大眾視野——「黑色電影」(Film Noir),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新黑色電影」(Neo-noir)。《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後,場刊給出的評價是:一部錯綜複雜的中國黑色電影,也印證了黑色電影在中國的生機。《黑色電影札記》一書中所列幾大黑色電影元素,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都有所體現:「高對比度的夜景布光」、「利用雨水營造氛圍」、「著意浪漫敘事」以及「強化時間流逝的悲觀感受」。
  • 《無名之輩》說的是哪裡的方言?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說?
    你們親愛的小編又來和大家分享精彩的內容,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就是和電影有關。現在我們生活水平好了,偶爾會約上喜歡的人一起去看電影,這樣可以增加倆人的感情。最近就有一部電影,吸引到很多人,就是陳建斌,章宇和任素汐主演的《無名之輩》,最近是非常的火。
  • 國產片成電影市場主力軍
    這是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值得關注。從市場反映看,國產影片備受觀眾熱捧。自賀歲檔在國內建立並逐漸成熟以來,觀眾在歲末對國產片抱有更大興趣。2008年末至2009年初賀歲檔期間,《非誠勿擾》、《赤壁(下)》、《葉問》、《遊龍戲鳳》、《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國產影片在觀眾中反響熱烈,備受熱捧。
  • 《南方車站的聚會》幕後紀錄:解讀儀式感犯罪片
    1905電影網訊 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領銜主演,廖凡、萬茜特別出演,奇道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公映首周末收穫1.36億票房。也讓這場「聚會」再度證明:好觀眾值得好電影。導演風格篇  終於有作者拍出「五彩斑斕的黑」在《南方車站的聚會》公映之前,導演刁亦男表示:「不僅想讓觀眾看一個故事,而是看一整個世界。」
  • 《南方車站的聚會》披著文藝片名的黑色電影!
    《南方車站的聚會》從上映以後豆瓣評分7.7分貓眼評分8.5分。你要知道這種國產類型的犯罪電影能在豆瓣上拿到這樣的一個分數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南方車站的聚會》海報就拿同樣是刁亦男導演的《白日焰火》來說吧。
  • 字幕工作者:電影產業鏈上看不見的人
    「他們可能花了2年或3年製作出一部電影,但他們想要字幕工作者為這部電影製作字幕的時間在2天或3天……」在一部由英國製作的反映電影字幕工作者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字幕工作者》裡有這樣一句話,值得電影從業者以及電影非專業人士關注字幕工作者的生存狀況。正如有人在這句話下評論:這對字幕工作者來說公平嗎?
  • 看電影學英語真的有用嗎?為什麼看了這麼多電影還是學不好?
    其實如果你懂得方法,選對英文電影,利用課餘和業餘時間看電影學英語,你也可以看懂美劇、英語新聞不帶字幕,和外國友人暢聊天地不帶卡殼。下面中加雅思就來跟你聊聊看電影學英語的正確方法——1.一開始不要看只有中文沒有英語,或者只有英文沒有中文的電影。因為在初學階段如果沒有中英字幕對照我們根本不知道電影在說什麼,更別提看下去了;如果只有中文,那麼對應的英語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這樣也達不到看電影學英語的目的。
  • 《南方車站的聚會》臺灣遇冷,是胡歌沒號召力還是觀眾不愛看?
    臨近年底,臺灣院線硝煙味濃,新片打堆上映,以至於12月13日周五這個周末,上映的新片高達18部之多!不過在學生時代,姚以緹曾是《MIT臺灣志》的一員,跟著麥導演上山下海,那個時候她還用的自己阿美人的名字,叫「巴奈」年末也是那些十部抽籤抽到在臺灣上映的大陸電影的最後時限,所以上周末有兩部都是在最後的時限來臨前趕快把資格用掉一部是只比大陸晚一周上映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實際上這部電影是2019十部抽籤電影排在第一位的,只是一直在等大陸上映檔期
  • 中文字幕頻現網絡熱詞 翻譯外國電影可不可以杜撰
    由於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古詩詞等「中國特色」的詞彙,眼下正在各地熱映的進口電影《黑衣人3》、《馬達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迅速成為聚光焦點,甚至超越了電影情節和明星等噱頭。有人說如此翻譯「好歡樂」;也有人說:「若不是眼睜睜地看著銀幕上的黑衣人和那些河馬、長頸鹿都是貨真價實的美國製造,我還以為在看哪部國產片呢。」
  • 《南方車站的聚會》:我看到了國產電影中難得一見的「暴力美學」
    《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了,它的風格延續了黑色犯罪片《白日焰火》的殘酷和冷靜。然而,它試圖再次跨越類型的界限,更加注重電影的濃重氛圍。罕見的是,它結合了類型元素和強烈的個人表達。整部電影暴力美學充斥其中,然後,它找到了進一步深化和擴大環境與人之間關係的另一種方法。《南方車站的聚會》的英文名字是Wild Goose Lake,野鵝湖。周澤農和劉愛愛在車站和湖邊徘徊,也溺亡在這。然而湖很快就會恢復平靜。
  • 引進片得了「翻譯病」 字幕君到底腫麼了?
    小H介紹,一般一部大片的字幕分成若干段,由七八個人一起完成,」一般下午接任務,晚上就交了,各自翻譯自己的部分。」  翻譯電影前段的比較輕鬆,翻譯後面片段的則需要先看前面的片段,再翻譯自己的,最後由校對進行錯誤勘察。論壇字幕組的翻譯一般語言較活潑,還不時跟網友賣萌,但由於一部片子由多人完成,語言風格不夠統一也是常見問題。
  • 新片放眼瞧 │《南方車站的聚會》:始於黑色終於絢爛與浪漫
    《南方車站的聚會》相當多的時間裡,都給人現實題材的感覺,偷車團夥、城中村兇案、江湖爭地盤,但隨著故事的推進,影片的荒誕感、夢幻感愈加強烈,隨時出現的頹廢氣息也讓影片以荒誕外殼包裹現實主義的定位鮮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