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世紀暖期到來,冰山逐漸融化。大約從公元9世紀到11世紀,大量的斯堪地那維亞人離開家園,開啟了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財富以及殖民之旅。
這些海上戰士(統稱為維京人或北歐人)最先踏上的便是英倫三島,以搶劫手無寸鐵的修道院而聞名。
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他們在英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現代俄羅斯,冰島,格陵蘭和紐芬蘭等地,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印記。
01 誰才是維京人?
和人們對「維京人」的傳統認知不同,「維京」並不是由共同血統或愛國主義聯繫在一起的「種族」,也不能通過任何特定的「精神維京人」來定義。
儘管在芬蘭,愛沙尼亞和薩米族的歷史記錄中都提到過早期維京海盜的存在,但當時,最負盛名的維京人還屬來自丹麥,挪威和瑞典地區的殖民者。
他們與那時的歐洲人最大不同在於,這些殖民者屬於「異國」。
換句話說,當時絕大部分歐洲人認為,這幫北方來的野蠻人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文明」,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是基督徒。
【維京人】這個名字來自斯堪地那維亞人本身,源於古挪威語單詞「 vik」(海灣或小河),後來演變出了「 vikingr」(海盜)等詞。
此外,維京人離開家園的原因尚不明確。
有些人認為是由於人口過剩,土地資源出現分配不均的狀況,所以維京人才被迫出海。
乍一看,確實符合殖民擴張的動機。
但根據歷史記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現象,即早期維京人出海的目的,僅是為了尋求財富,而並非是土地。
也就是說,打一開始維京人就是奔著「搶劫」而南下的,他們並沒有殖民擴張的打算。
同時,在公元八世紀左右,歐洲逐漸變得富裕,推動了諸如歐洲大陸的多雷斯塔德和昆託維奇,漢維克(現為南安普敦),倫敦,伊普斯維奇和約克等貿易中心的發展。
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毛皮在這些新的交易市場上備受推崇。
斯堪地那維亞人從與歐洲人的貿易中了解了新的帆船技術,並了解了歐洲王國之間不斷增長的財富以及隨之而來的內部衝突。
隨即,維京人的前輩–在波羅的海搶劫商船的海盜們–利用這些積累的認知,開啟了自己對歐洲人的徵服之旅。
02 早期維京襲擊
公元793年,對英格蘭諾森伯蘭郡Lindisfarne修道院的襲擊標誌著維京時代的開始。
儘管殘暴的維京人並沒有完全摧毀這座修道院,但襲擊卻震撼到了歐洲宗教世界的核心。
因為與其他的搶劫團夥不同,這些陌生侵略者完全不尊重諸如修道院之類的宗教機構,而這些機構往往修建在海岸附近,無人看守且異常脆弱。
嘗到甜頭後,維京人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接連突襲了英國的斯凱島、愛奧那島(在赫布裡底群島)以及拉思林(愛爾蘭東北海岸附近)等地未設防的修道院。
隨後的幾十年,維京人一直沉迷於對不列顛群島(特別是愛爾蘭)以及歐洲其它沿海目標進行突擊掃蕩(距北海80公裡的多雷斯塔德貿易中心在830年後成為經常襲擊的目標)。
然後,他們利用歐洲的內部衝突,還把搶劫活動擴展到了更多內陸地區。
例如,法蘭克皇帝(現代法國和德國)虔誠的路易逝世後,公元840年,他的兒子洛薩(Lothar)為抗衡兄長,實際上請求了維京艦隊的支持。
不久之後,維京人便意識到法蘭克統治者願意向他們支付豐厚的貢金,以避免他們攻擊自己的臣民,這為維京人日後在歐洲大陸的持續活動埋下了伏筆。
03 不列顛群島的徵服
到九世紀中葉,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已成為維京人定居和搶劫的主要目標。
維京人實際控制了蘇格蘭北部的小島(捨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赫布裡底群島以及蘇格蘭內陸的大片土地。
他們建立了愛爾蘭的許多貿易小鎮,都柏林,沃特福德,韋克斯福德,威克洛和利默裡克,並利用他們在愛爾蘭海岸的基地,向英格蘭發動猛烈襲擊。
862年,由於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爾斯(Charles King)開始針對維京人修建了一系列的防禦工事,維京人眼瞅在法蘭克的土地上撈不到甜頭後,便轉身向脆弱的英格蘭開展了更加兇猛的攻勢。
公元851年以後,整個英格蘭大陸就只有威塞克斯一個王國還在苦苦抵抗,其他幾個小王國基本被維京人蠶食一空。(維京人的軍隊(主要是丹麥人)徵服了東英吉利和諾森伯蘭,並搗毀了麥西亞)
而在871年,威塞克斯的阿爾弗雷德大帝(King Alfred)成為唯一在英格蘭擊敗丹麥軍隊的國王。
後來,鎩羽而歸的丹麥人選擇離開威塞克斯,定居在北部,稱為「丹尼勞」。他們中有許多人成為了農民和貿易商,並將約克確立為主要的商業城市。
十世紀上半葉,由阿爾弗雷德大帝的(Alfred of Wessex)後裔率領軍隊,陸續地搶回了英格蘭陷落的地區。
直到淪陷區最後一位國王埃裡克·血斧(Erik Bloodaxe)在952年倒臺後,英格蘭才終於迎來了統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