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家庭中,老人對於孫子、孫女是非常寵愛的,但這種"隔代寵"往往無法把握好分寸,進而演變成了對孩子的溺愛。而父母如果沒有及時的去拒絕"隔代寵",孩子的成長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一檔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就有一位開啟了無限的"寵孫模式"的姥姥。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這位姥姥在奶瓶中偷裝可樂拿給孩子喝,而且還說到:"媽媽不在家,咱就偷著喝飲料。"
這天,孩子在早飯前又哭著鬧著要喝可樂,但媽媽堅決不允許孩子喝。但姥姥看到孫女哭泣,就開始心疼了,於是她拿起來一瓶飲料就遞給孩子喝,媽媽表示孩子還沒有吃早飯,喝冷的飲料會傷到胃。結果姥姥卻表示:"我去給熱熱去好嗎?"
而當姥姥帶著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時候,只要孩子想要的買的零食,姥姥全部都同意,最後裝了滿滿一輛購物車。回到家姥姥就開始了無限餵零食模式,即便媽媽出言制止,但姥姥依然偷偷的給孩子吃。
而且整個過程中,孩子完全不顧媽媽的制止。而姥姥這種沒有規則、沒有限制的寵孩子,也令媽媽頭疼不已。
寵愛孩子是需要把握一個度的,但很多老人卻把握不好分寸,而實際上,"隔代寵"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與老人的心智變化有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生理、心理兩方面都會出現衰減的情況,而老話常說的"老人就是個老小孩"其實也是指老人的心智和孩子更為接近,很多老人老了之後心智都會出現"返童"的傾向。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老人往往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這很多時候也讓他們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除此以外,"隔代寵"還源於老人內心渴望被需要的需求。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兒女慢慢長大,老人內心的孤獨感也會逐漸增加,因為兒女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互動也就減少。
因為"隔代親"的天性使然,所以孫子、孫女對於老人會比較的依賴,而他們的出現,往往就會讓老人覺得自己有被需要,所以老人對孩子就容易過度寵愛。
1、說明溺愛的危害
實際上老師對孩子的溺愛也是出於為孩子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心理,所以當老人掌握不好寵愛的分寸時,父母就應該要及時的和老人說明溺愛孩子的危害性。當老人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有不良影響的時候,他們才會有所改變。
2、掌握教育主動權
如果父母總是將孩子交由老人管帶,久而久之的,孩子就會習慣於老人的溺愛而不服從於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無論工作多忙,都必須要掌握孩子教育的主動權,要注重建立起孩子正確的三觀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孩子面對過度的寵愛,才懂得去拒絕。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來自家人的寵愛,寵愛能夠讓孩子的身心更加的健康。但孩子的成長卻不能夠被溺愛包圍,溺愛很容易將孩子的人生帶離"正軌",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益。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