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護人員救護車內吃香蕉遭網暴,當事醫生、患者家屬回應

2020-12-22 大洋網

「河南商報」微信公號11月17日消息,近日,一條河南醫生救護車內吃香蕉的短視頻在網絡引發爭議,評論區更是「炸了鍋」。

「胃口可真好,就不能等下車再吃?」

「轉運車上吃東西,會不會影響救治?」

帶著這些聲音,11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對話當事醫生,揭開爭議背後的事件始末。

【事件】

急救轉運車上吃香蕉,是不敬業,還是不得已?

引發爭議的抖音視頻,拍攝於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醫護人員一次急救轉運途中,而爭議的焦點卻是醫護人員手中的香蕉。

視頻中,幾名醫護人員圍坐在患者身旁,大口吃著香蕉,還有一位醫生打開手中的礦泉水瓶,小嘬一口便擰緊了瓶蓋,同時用手指著面前的機器,和旁邊的人談論.....

看到這裡,視頻評論區的有些網友坐不住了,「胃口可真好,這就是醫者仁心嗎?」「急救車上吃東西,還救人不救了?」

也有網友心疼道,「有時間誰願意坐在救護車上吃香蕉」「我要是家屬一定主動給他們買好飯,這樣才能有力氣救人」;

甚至有人回懟惡評「所以醫生護士都是鐵打的?不用吃飯?」

那麼,不同聲音之下,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回應】

當事醫生:往返420公裡的緊張救援,體力消耗很大

「先給大家報聲平安,病人已經完成ECMO(又稱人工心肺機)撤機,脫離生命危險了」。11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輾轉聯繫到當事醫生——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體外循環科副主任李建朝。

說起這條引發關注的視頻,李建朝介紹道,這次心臟重症急救轉運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短途急救轉運,當時舞鋼市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心臟驟停,當地醫院救治技術和設備難以滿足成功救治的條件,遂向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打來了緊急求援電話。

知悉評估患者情況後,李建朝帶領心臟重症團隊立即出動,車載「救命神器」ECMO奔赴210公裡外的現場。

「很迫切!」李建朝說起當時的情形,上午10點出發,去路上兩個多少小時,現場搶救兩個多小時,為患者植入ECMO,到返程治療的路上,近7個小時的高強度體力消耗後,大家早已飢腸轆轆。

「時間不允許,停車吃飯更是不可能,我就在途經的超市快速買了香蕉、麵包和水」,李建朝說道,香蕉麵包能快速充飢和恢復體力,又不耽誤轉運和返鄭的後續救治。

回來路上,病人當時處於鎮靜藥鎮靜狀態,情況已經穩定。李建朝介紹道,即使這樣,我們也在時刻關注著相關情況。可以從視頻中看到,即便當時在吃東西,幾名醫護人員的視線也從未離開監測儀。

【感激】

患者家屬:心中滿是感謝,他們不該遭受這樣的誤解

「醫護人員是辛苦,但是吃東西是不是不夠尊重病人,考慮家屬的感受了嗎?」評論區不乏這樣的聲音,而對於這樣的「關心」,家屬自己又是怎樣看的呢?

「回去路上吃點香蕉這很正常啊,我當天就在車上陪護。」患者兒子馬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們當天上午趕來搶救,一天滴水未進,路上還一直給我講解父親各項指標出現好轉,讓我放寬心吃點東西墊墊,回到鄭州還要繼續給我父親做手術。」馬先生當時緊張的情緒也舒緩了許多,接過遞來的香蕉,和大家一起吃了起來。

暫時能舒口氣了,有著記錄習慣的李建朝,趁此時用手機拍下了轉運途中的短短20來秒。

「現在我父親已經成功撤機了,我對後面的治療很有信心!」如今重症監護室裡的父親轉危為安,馬先生心中滿是感謝,「網友不該這樣誤解他們,他們是救我父親命的人,他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裡。等我父親康復了,讓我跪下感謝都願意!」

【背後】

「急救轉運人」的生活,關鍵詞:憋著

平日裡,李建朝所在的體外循環科主要負責全院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和體外生命支持工作。白天,團隊要常規配合心外科、血管外科手術、ICU(重症監護室)和CCU(冠心病重症監護室)的搶救,晚上還常有急診手術和重症轉運需要緊急出動。

「有時遇到病情複雜甚至跨省的轉運,回來後還要繼續做手術,連續工作二三十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李建朝說,麵包和香蕉早已成為團隊「續航」的標配。

俗話說人有「三急」,長途轉運中,遇到實在需要解決個人「方便」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憋著」。李建朝給出了最簡單卻又難以想像的答案,「不是渴到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我們幾乎是一天都不喝水的,再不然就是一路憋尿回到鄭州。」

說到生活,李建朝很是感慨,自己和愛人雖同在一家醫院工作,卻不免被「抱怨」道,「睡夢裡經常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回來的,有時夜裡醒來人不在旁邊,也不知道幾點走的,一周難得一起吃兩頓飯。」長年奔波在手術室和高速路上,這便是李建朝和同事們的工作常態。

【記者手記】

當善良變成被苛責的對象,有多少人會因此心寒

近日在陝西西安,一位醫生術後「豪飲」葡萄糖水的視頻同樣引發爭議。白巖松在央視節目中評論:醫生也是人,這水誰付錢?這種質疑不僅不包含對人關切的任何溫度,甚至是冷酷無情。

是啊,對參與一線救治的醫護人員來說,長時間的救治工作對身體已經是極大的傷害,脫水、低血糖、因體力支透而暈倒的情況已在各類報導中出現多次。

有時我們在著急自身病情時,似乎忘了:醫生也是人,是孩子,是父母。他們救死扶傷的同時,若還要面臨一瓶葡萄糖、一根香蕉的質疑,這樣的苛責會不會讓人寒心呢?

乾麵包和香蕉果真那般美味?但凡有時間,誰又不想踏踏實實坐在飯桌前,好好吃頓熱飯?入冬了,涼礦泉水、涼香蕉已經夠傷胃了,多些換位思考和理解,咱不能讓人心也涼了。

(原題為《醫生也是人!河南醫護人員救護車裡吃香蕉遭網暴,當事醫生回應》)

相關焦點

  • 救護車上吃香蕉當事醫生:超8小時滴水未進,不能倒在病人面前
    在一輛行駛的救護車上,幾名身穿醫護服裝、頭戴醫用帽的醫務人員正吃著香蕉,其中一名醫務人員一邊吃麵包一邊喝瓶裝水。救護車裡平躺著一位病人。有網友對醫務人員在救護車上進食提出質疑,認為此舉不妥。11 月 17 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視頻拍攝者、當事醫生李建朝,他講述此次救護路程 460 公裡,救護和路程往返用時 7.5 小時,不得已才在車裡進食。
  • 這個省的基層醫生年均工資達10萬;時隔一周天津再現兩例本土陽性!
    專家們藉助現代針刺麻醉技術,開展無氣管插管胸腔鏡手術,將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減低到最小。據悉,無管手術是指在圍手術期避免給患者插入與手術和麻醉相關的管道。(中國新聞網)科薩布姆介紹,感染病毒後患者可能出現高燒、腹痛、嘔吐、牙齦出血、皮疹和眼睛疼痛等症狀。目前尚無特治藥物,因此患者只能接受輸液等輔助性治療。(新華社)
  • 冬日致敬,吾飲良品水果茶河南運營中心為醫護人員送奶茶
    救護車吃香蕉被噴,寬容和感恩亟待回歸近日,輿論場上「躺槍」的醫生不少。先是陝西某醫院一神經外科醫生,凌晨四點才下手術臺,精疲力盡喝了瓶葡萄糖水,被質疑「這水誰付錢」;這兩天又有河南幾位醫生往返400多公裡救援病患,奔波七個小時水米未進,在救護車內吃了根香蕉,被質疑「還救人不救了」?在疫情又開始反覆的當下,不少大眾似乎遺忘了一線醫護人員當初抗疫時的捨身忘死和艱苦付出,不僅傷害了一線醫護人員的感情,同時也對不明真相者產生誤導,對衝社會正能量的傳遞。
  • 警方確定醫生毆打患者家屬,院方與家屬...
    4月13日上午,記者獲悉,警方於12日向當事人出具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3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生王某毆打一名患者家屬,並對王某處以行政處罰三日。  13日下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發布聲明回應,醫生因被挑釁而成為衝突主角,此為首例,將進一步追究患者家屬的法律責任。
  • 新民快評|監督「醫生豪飲」請少一點戾氣和冷酷
    發視頻的是手術醫生的同事,視頻在網絡走紅後,這名醫生已經出面澄清,葡萄糖費用是由科室出錢,不會算到患者費用單上,患者的費用都在用藥清單上寫得一清二楚,讓大家放心。對監督予以回應,醫生做得很好。但問題是,對這位當時嗓子冒煙、體力不支喝葡萄糖續命的醫生來說,他堅持8個小時做兩臺手術,醫者仁心,傾力而為,卻因一瓶水遭遇質疑,難道不感到寒心嗎?
  • 「患兒家屬拒為網約車司機作證」系烏龍:當事家屬報警澄清
    「患兒家屬拒作證」系烏龍:當事家屬報警澄清,現身致謝司機12月15日,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載患兒送醫現烏龍,澎湃新聞獨家對話當事乘客。當事乘客見報導後自發到派出所報警幫澄清,稱因照顧小孩未接聽客服電話,致謝司機。
  • 網曝榆林一院導醫與患者家屬衝突 醫院解聘當事人員
    西部網榆林訊 (記者 馬廣浩 李明)今天(12月26日),一段榆林一院醫護人員與患者言語衝突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西部網記者了解,此事件確實發生在榆林第一醫院門診部,事件發生後,該院發出通報,對涉事醫護人員予以解聘。
  • 醫院危重病人轉院 醫生推薦「野救護車」(圖)
    在辦理轉院時,醫生以值班人員不足為由,向患者家屬推薦「野救護車」。迫於病情危急,患者隨後搭乘該醫生推薦的「野救護車」趕往成都,不過一路上,家屬們真是提心弔膽。  值班人員怎麼會不足?甚至影響到120救護車出車?醫生怎麼會主動向患者推薦「野救護車」?運送路上一旦出了問題,責任誰來承擔?
  • 別以「醫者仁心」對醫生進行道德綁架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一條「醫生在救護車內吃香蕉」的短視頻引發爭議。視頻中顯示,幾名醫生在救護車內圍繞著患者大口吃著香蕉,喝著礦泉水。兩則新聞相比,人們似乎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醫生的舉動本身,而忽視了這種舉動背後的原因——救護車內吃香蕉是因為醫生已經經過了近七個小時的高強度體力消耗,而喝葡萄糖水的醫生則已經做了8個小時的手術,期間不吃不喝,嗓子早已乾渴冒煙。在這種情況之下,吃一根香蕉補充體力,喝一瓶葡萄糖水緩解乾渴,不過分吧?更何況,即便是在吃香蕉的時候,醫生的注意力也並沒有因此分散。
  • 醫生被患者家屬反鎖診室暴打 口鼻出血眼睛青紫
    被打的醫生。  法制網南京4月22日電 記者馬超 今天晚上19:30分許,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發布了《關於無錫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季醫生被毆事件的情況說明》,通報了該院一名急診醫生被患者家屬反鎖診室暴打一事。  通報稱,經調查,4月22日中午12點30分左右,一老年女患者在其兒子陪伴下到無錫市人民醫院急診外科診室,該患者在未掛號的情況下要求進行換藥。
  • 楊文醫生一路走好!讓我們記住那些遇害的醫護人員
    所以楊文醫生是替其他醫生同行擋了刀,這種貨色無論到什麼醫院,都會無理取鬧、無端刁難。既然老太太扛不過自然規律,那麼他們一定會對某一位醫生下手。所以,反對把這件事扯到醫患糾紛和醫患關係上,我們患者或患者家屬,拒絕與這種暴徒為伍,這是赤裸裸的暴力犯罪。
  • 被患者家屬打骨折後,醫生把公安局告了
    當暴力傷醫、辱醫事件發生時,當事醫生應該怎麼面對,值得行業思考。根據含山縣公安局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在衝突事件中,患者家屬與王翔在病房內發生爭執,並相互推搡在一起,「王翔先用拳頭打在俞某眼睛下方一、二下子,俞某用腳踢在王翔的左膝蓋處。」事後,王翔被確診為左膝蓋骨折。
  • 沒床位,沒救護車,患者家屬只能網上求助。美國醫療系統瀕臨崩潰
    這標題聽上去有些聳動,但記者們採訪了一線醫護人員,分析疫情數據後,發現情況確實如此糟糕。 糟糕的原因,就像美國衛生專家在過去半年一直警告的那樣,是「重症患者激增,醫療系統難以承受,趨近癱瘓」。 「如果疫情變得極其嚴重,這種狀況就會發生。」
  • 「醫患故事」克服手術恐懼,切除巨大包塊,患者家屬寫信致謝醫護人員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就收到了這樣一封手寫信件,字裡行間裡透著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之情。感 謝 信長沙市一醫院:我是市一醫院婦科九床患者的家屬。自本月11月12日我妻子入院以來,我都在身旁守護,目賭了婦科病房的醫師、護士每天的工作狀況。
  • 轉院之死:4500元救護車上的肛腸科醫生,到底錯在哪?
    他跟我講那個救護車是4500元,我當時說怎麼這麼貴,我印象中應該是2000元左右,他說是從武漢那邊安排的車過來,要等到差不多12點多鐘的時候才能過來。」救護車出發前,救護車醫生和縣醫院醫生交接時,小張看到了一個細節:縣醫院的醫生把手機拿出來,翻出了電話,告訴救護車上的醫生哪個是中南醫院那邊主任醫師的電話,過去以後與他聯繫。
  • 醫生搶救時剪壞患者衣物 救完人後被家屬索賠千元
    男子突發肺栓塞致心臟呼吸驟停,經中南醫院急救醫生全力搶救,終於轉危為安。不過,患者的父親事後找到院方,稱醫生搶救兒子時剪掉了衣褲,導致其褲兜裡的500元現金、身份證等物品遺失,索要1000元賠償金。
  • 男子持刀劫持救護車,並恐嚇:若救不好,就殺死在場所有救護人員
    家人生病,打120電話求助,此時,應該相信醫生的醫德和能力,他們會盡全力搶救病人。但是醫生不是萬能的,不管醫生還是家屬,都不願遇到意外情況。劫持救護車是違法行為,雖然本意是為了親人,但行為卻喪失了理智。這也給不理智的人提了醒,如果行為失當,不管什麼心理,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 醫護人員上演生命搶奪戰
    12月18日,天寒地凍、細雨濛濛,曲靖市婦幼保健院產四科的醫務人員緊張有序地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中午12點40分,突然接到轄區內某縣鄉鎮衛生院醫生打來的緊急電話:「我院接診到一名孕33周的孕婦突發子癇並抽搐,情況十分危急,需要你們支援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