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信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摘 要:目前,在我國電視螢屏上,書信文化類電視節目並不多見。僅有的《見字如面》和《信·中國》這兩檔書信類節目,既有語言表達功底深厚的明星進行朗讀,也有主持人及嘉賓進行書信背景及文化精神的解讀,兼具文化和藝術審美功能,廣受歡迎。
-
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書信曾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載體。作為面向大眾的綜藝節目,名人書信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司馬遷激憤的《報任安書》,韓愈義正詞嚴的《祭鱷魚文》,林則徐的私信,曾國藩的家書,徐志摩熱烈的情話,劉慈欣對女兒200年後的寄語……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事不可入信,或壯懷激烈,或柔情繾綣,書信記錄了愛與痛,穿透了歷史煙雲。
-
【悅讀分享】許婷婷老師讀《做一名有專業情懷的教師》(一)
歷史悅讀教研分享會論文分享資料歷史論文悅讀分享閱讀與分享第1篇——讀胡軍哲老師《做一名有專業情懷的教師》筆記與心得許婷婷P 6-8頁 自序——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 一、內容提要: 本文從三個方面回答了「歷史教師怎樣才能幹出名堂來
-
書信文化:紙短情長,那將是你未來寶貴的回憶
即便書信在現如今已經漸漸變得不常見了,但是仍有那麼一部分人還在使用著書信與朋友、愛人進行著情感的交流。因為他們覺得,即便有許多話可以當面說,可以發信息很快地告訴對方,但是卻比不上書信來得貼切、情誼深重。書信雖短,但情卻長。
-
《悅讀時代》:見證東莞悅讀新世相
在這一點上,東莞的《悅讀時代》所做的努力,不妨看作是新一代讀書民刊的標杆。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即在於它堅持的方向跟《開卷》《書人》相比是一脈相承的,卻又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內容靈活多樣。我從創刊號閱讀至今,感受到最大的特色是雜誌中既有固定的欄目(如「閱讀聯話」「書僮薦書」),又有內容的變化,雜誌更多地將關注點轉移到當下的閱讀,這讓《悅讀時代》更貼近這個時代。其次是作者隊伍的龐大。
-
略談書信文化
閒來翻書,翻出一本《書信禮貌文雅用語大全》書中大量收集了書信常用謙敬詞語和書信有關事物雅稱,並將書信的開首語,結束語,祝頌語及落款語等分門別類詳細解釋,並舉例說明用法。那一串串絕妙好詞展示出書信文化的深奧。
-
一紙書信,萬千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紙書信,體現出對高校畢業生的萬千情懷,這不僅是一封簡單的回信,更是對全國各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以及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高校畢業生要共同努力奮鬥,不畏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又是一年畢業季,又面臨一次新的抉擇。作為國家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高校畢業生,要將這批財富用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和潛能,是關係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頭等大事。
-
寫給所有人的一封信 | 傳承書信文化中的纏綿情思
現在雖也有人寫信,但更多的是對文藝情結的難以忘懷,真要讓大家周周月月地等待回音,怕也早已遺忘了當初寫信時的情懷。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早已不用煎熬於這種等待之中。朝發夕歸、坐覽天下,信息更迭的速度甚至以秒計算,稍不留意便被遺落在歷史洪荒中。如今家中父母再也不必為奔波在外的異鄉客牽腸掛肚,一個微信便能了解彼此的近況,一個視頻便能見到日思夜想的容顏,一張車票便能把長久的分離變成日日相伴。
-
書信之美 永遠停留
一檔名為《朗讀者》的書信朗讀節目於上周播出。前段時間因主持《中國詩詞大會》頗受關注的董卿,成為《朗讀者》的製片人兼主持人。《朗讀者》加上已經成為熱門話題的《見字如面》,給人一種書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的感覺。鑑於綜藝界互相學習的風氣甚重,說不定2017年的綜藝界會成為書信朗讀年,只是,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書信朗讀節目的好,是顯而易見的。
-
福建大型親子閱讀節目《悅讀·家》暨「悅讀·家@萬家」活動啟動
人民網福州5月20日電(鄭窈 詹託榮)19日,由福建省婦聯、福建省婦兒工委辦公室、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的福建省大型親子閱讀節目《悅讀·家》暨「悅讀·家@萬家」活動在福州啟動。
-
北京5000信筒堅守書信情懷 郵政:信筒不會「退出」
原標題:全市5000信筒 堅守書信情懷 目前郵寄信件中家書不到十分之一 郵政:信筒作為公共設施不會「退出」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貼郵票,他們經常會遇到郵票正面貼一張,背面貼一張的信件,這種信件,通常都會當作「欠資」處理,退回寄件人。 在東城區「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中,東四郵局就在周圍的史家小學、北新橋小學、交道口小學開展了「書信進校園」的活動,帶著孩子體驗寄信。
-
世界讀書日|「悅讀家」2020陝西省親子閱讀雲競賽活動來咯!
4·23「世界讀書日」,由陝西省婦聯、省委文明辦、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新聞出版局共同主辦,陝西關愛教育、「姍姍姐姐講故事」平臺承辦,陝西廣電飛鳥傳媒、哇喔科學教育、世界圖書出版社協辦的「悅讀家」2020年陝西省親子閱讀雲競賽活動正式開始啦。
-
書信之美,永遠停留在紙張之上
鑑於綜藝界互相學習的風氣甚重,說不定2017年的綜藝界會成為「書信朗讀年」,只是,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朗讀者》舞臺上,演員濮存昕朗讀老舍《宗月大師》選段。 書信朗讀節目的好,是顯而易見的。以前總有人批評綜藝節目沒文化,而書信朗讀節目多選擇的是文化名人的往來書信,屬於平地起高樓,怎麼做都會顯得有文化。但也有一點讓人擔心,一旦書信朗讀類節目扎堆,新加入者為博眼球,使上種種花哨的手段,會導致書信朗讀節目失去了其本質裡的寧靜、雋永,吵吵嚷嚷鬧成一團,最後把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觀眾群給噁心到。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厚植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強化青年的使命擔當,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新時代青年親眼目睹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時代進步有深切體會,對國家發展有強烈認同。引導廣大青年熱愛偉大祖國,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
讀《家學雜憶》探書信文化
這裡講的是郵驛,而對於書信究竟起源於何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古時書信稱作「尺牘」,這是因為當時書信所用竹簡或絹帛長約一尺。而「尺牘」最早見於西漢典籍,司馬遷的《史記·倉公列傳》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書信是寫在竹簡上的。
-
陝師大附中人的情懷:讓家國通過書信的讀寫走進少年的心裡
□組織者 陝師大附中副校長張帆:學生的愛國情懷不可缺失 記者 張華 朗讀大會結束後,記者採訪了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張帆,請他談談對本次「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的看法。問及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張校長告訴記者,在日常教學中,學校通過主題班會課、國旗下的講話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學校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愛家人,愛班集體,愛學校到愛家鄉,愛國家,所以愛國主義教育不是虛無縹緲的。
-
習近平的書信風格及特點
總書記還經常給大學生村官、志願者、先進模範人物、農民工子女等回信,正如他在書信中真情表白的那樣:「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書信所洋溢出來的大愛深情。三是給點讚,道出款款寄語。禮讚偉大的人民,是人民領袖「人民情懷」的真情流露。
-
承德平郵書信逐年減少 網絡時代書信文化漸行漸遠
資訊時代,作為情感依託、記錄歷史變更的書信,正從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淡出,並且漸行漸遠。鴻雁傳書,是否成為正在消失的歷史? 現象 紙筆逐漸失寵 「打電話多方便呀,為什麼要寫信?」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特別是在年輕人眼中,傳統書信更為陌生,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書信的正確格式。
-
人民日報金臺論道:爆款勝在內容好
在諸多熱播的電視節目中,文化類綜藝節目成為一股清流。《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百心百匠》等不但製作精雕細琢,而且頗具人文情懷,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特別是前不久開播的《國家寶藏》,口碑與收視率雙豐收,掀起了一股弘揚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熱潮。
-
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精神力量
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強國之志是再基本不過的抱負,報國之行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展覽館內,觸摸歷史脈絡、學習傳統文化,感知深沉的民族底蘊;開學典禮,升國旗、奏國歌,向偉大祖國莊嚴致敬;走進軍營,踏正步、站軍姿,感受保家衛國的激情……近日,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開學季一個響亮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