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我省將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努力破除管理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效率,力爭到2022年在全省範圍全面推行這一改革,並將各縣(市、區)公辦普通高中教師同步納入管理改革範圍。今後,在教師編制管理上,我省將嚴禁長期空編和有編不補、編外用人,嚴格限制和規範有關部門對中小學教師的抽調借用,重點整治各種形式「吃空餉」問題。
實現三個統籌
據了解,「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主要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即「三個統籌,四個完善」)。改革啟動後,縣級將實現「教師編制管理、崗位管理、績效工資管理」三個統籌。
◎編制管理
在編制管理方面,機構編制部門根據管理權限,依據編制標準、生源變化及教學需要,核定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編制總量;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編制總量內,依據學校班級數、學生數和教學實際需求,統籌安排師資招聘、人才引進、教師交流、跨校競聘所需編制,分配所屬各學校使用編制數。嚴格編制使用,嚴禁擠佔、挪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禁長期空編和有編不補、編外用人,嚴格限制和規範有關部門對中小學教師的抽調借用,重點整治各種形式「吃空餉」問題。
◎崗位管理
在崗位管理方面,人社部門在規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內,分學段確定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各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核定各級專業技術崗位總量。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校辦學規模和教師結構,在人社部門核定的各級專業技術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所屬學校各級專業技術崗位數,並實行動態管理。
◎績效工資管理
在績效工資管理方面,人社、財政部門在核定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時,根據當地公務員工資待遇調整情況相應調整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制定內部考核分配辦法。
完善四個機制
「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啟動後,縣級將實現完善「教師按崗聘用制度、教師退出機制、交流輪崗激勵約束機制、教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四個機制。
◎完善教師按崗聘用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區域內教師聘用管理實施辦法,指導學校開展崗位聘用工作。各學校按照核定的崗位數量,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崗位說明書,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制度,依法與教師籤訂聘用合同。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建立校內競聘、片區競聘、跨片區競聘等多種形式的競爭上崗和統籌調劑相結合的教師資源配置模式,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完善教師退出機制
對校內競聘、跨片區(跨校)競聘後仍未上崗的教師,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進行統籌調劑安排工作崗位或安排待崗培訓。待崗培訓期不超過12個月,待崗培訓期內只發放基本工資和基礎性績效工資。教師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其工作崗位,或者雖同意調整到新工作崗位,但到新崗位後考核仍不合格的,學校可按有關規定解除聘用合同。
◎完善交流輪崗激勵約束機制
加強交流輪崗的統籌規劃,對符合交流輪崗條件(在同一所學校任職、任教達10學年及以上)的,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3-5年規劃和學年度計劃,有計劃地組織交流輪崗。進一步完善交流輪崗激勵約束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引導教師積極參與交流輪崗。對在交流輪崗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優先評聘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優先提拔使用,並在相關評先評優中傾斜。
◎完善教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
學校制定的教職工競聘方案、考核辦法等人事管理制度,應充分徵求學校教職工意見,並經教職工大會或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實施。對聘任和考核結果,須公示5個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