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技術首次幫助癱瘓男子恢復動作和觸覺

2020-12-22 環球網

來源:【網易智能】

據外媒報導,觸覺是我們感受外部世界不可或缺的感官,但許多人卻因脊髓損傷或因患病癱瘓而失去這種能力。不過,最近非營利組織巴特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首次利用腦機接口(BCI)技術幫助一名美國癱瘓男子恢復了手部觸覺。

這名男子名叫伊恩·伯克哈特(Ian Burkhart),他在2010年參加潛水活動時發生事故,脊髓斷裂導致全身癱瘓。伯克哈特不僅無法走路,手臂的活動範圍也僅限於肩膀和二頭肌,幾乎完全失去了觸覺。

2014年,伯克哈特參加了巴特爾研究所的NeuroLife項目。該計劃是在伯克哈特的大腦中植入米粒大小的微型晶片,並用它來改善其手臂的運動範圍,並人工重建觸覺。現在,在開始這項研究六年後,伯克哈特已經能夠感覺到物體,並有足夠的手臂控制力,甚至可以玩《Guitar Hero》。

嚴重的脊椎損傷會阻礙來自大腦的信號,這些信號要求四肢移動並提供感覺反饋。研究人員發現,伯克哈特的大腦與其手臂和腿之間只有幾束脊髓纖維存活下來。領導這項研究的神經學家派屈克·甘澤(Patrick Ganzer)說:「即使只有少部分纖維,也能在大腦中產生信號。只是這些信號過於微弱,患者感覺不到任何東西,手臂也無法移動。」

對此,甘澤等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從大腦中提取這些微弱信號,解碼它們的意思,並將它們傳遞到四肢,就可以繞過脊椎,重新將大腦和身體連接起來。問題在於,觸摸和運動的信號在大腦中顯得雜亂無章,因為每個動作都對應獨特的信號,而伯克哈特腦袋裡的晶片每次可以接收大約100個不同的信號。

為了實現上述設想,甘澤等人設計了複雜的設置,將伯克哈特的大腦連接到計算機上。運動皮層中的晶片通過頭骨後部的埠發送電信號,然後再通過電纜傳輸到附近的電腦上。軟體程序會解碼大腦信號,並將它們分離為與預期運動和觸覺相對應的信號。代表預期運動的信號被發送到環繞伯克哈特前臂的電極套,觸摸信號則被發送到他上臂周圍的振動帶。

起初,甘澤專注於在沒有觸覺的情況下恢復伯克哈特手臂的運動。短短幾個月,他的手就部分恢復了活動。不過,沒有觸覺反饋,伯克哈特抓握東西非常吃力,握力幾乎不受控制。

然而,給這套系統增加觸覺更加困難。為了梳理出與觸摸相對應的獨特信號,甘澤等人開始對伯克哈特的拇指和前臂進行有針對性的刺激。通過觀察當壓力施加在手上的大腦信號變化情況,研究人員能夠在更強運動信號的情況下識別出微弱的觸摸信號。

這意味著電腦程式可以將來自伯克哈特腦機接口的信號分開,從伯克哈特的手傳遞到大腦的微弱壓力信號可以轉化為振動,讓他知道自己正在觸摸物體。在測試中,伯克哈特可以近乎完美地準確地分辨出他何時觸摸到物體。

開始的時候,觸摸帶是十分簡單的開關振動裝置。但甘澤等人對其進行了改進,使其可以根據伯克哈特抓握物體的硬或軟來改變其振動,這類似於視頻遊戲控制器和手機向用戶提供反饋的方式。

現在甘澤已經在實驗室中展示了這項技術,下一步是改進該系統以供日常使用。該團隊已經將系統中使用的電子設備縮小到VHS磁帶大小的盒子,可以安裝在伯克哈特的輪椅上。笨重的電極系統也被縮減為相對容易拿起和脫下的套筒。最近,伯克哈特首次在家中使用該系統,通過平板電腦對其進行控制。

鑑於腦機接口技術具有侵入性,必須通過手術植入,這類系統在四肢癱瘓患者中廣泛使用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不需要手術的非侵入性腦機接口技術似乎更有潛力,但該研究尚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相關焦點

  • 不用「意念」移動,直接手拿咖啡杯,全球首個通過腦機接口恢復觸覺...
    來源:鈦媒體APP鈦媒體4月23日消息,巴特爾紀念研究所 (Battell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科研團隊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他們使用腦計算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以下簡稱「BCI」)系統進行人體實驗,在經過反覆驗證後,最終,科研人員成功幫助嚴重脊髓損傷患者的恢復了手部觸覺功能
  • 《細胞》重磅:腦機接口幫癱瘓者重拾觸覺,準確率達到90%
    好消息是,如今「腦-機接口」領域的最新進展有可能為這些人帶來新的希望,他們有機會重獲與周圍世界的互動。今年,《細胞(CELL)》刊載了來自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的重磅研究。研究人員通過將電腦晶片植入脊髓損傷患者的大腦,並將神經信號傳遞給電腦,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放大患者細微的觸覺的方法。這種電腦晶片不僅有機會使癱瘓患者恢復正常運動,還可以恢復觸覺。
  • 靠「意念」就能行動,腦機接口是怎麼做到的?
    美國《細胞》雜誌近日也刊登了重磅論文,宣告腦機接口領域的重大突破——使癱瘓者成功恢復運動能力,觸覺準確率高達90%。腦機接口正在成為全世界腦科學的熱點,國際科學界和產業界近年來都對這一領域加大了投入。未來,它有望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驚喜。本文,我們將為你呈現人類在腦機接口領域的不懈探索,以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究竟是什麼?
    如果人機思想互動所使用的腦接口技術能夠在未來成熟並得到推廣,人類就可以通過大腦間的直接交流交換思想,用思想控制機器更是不在話下。那麼,腦機接口就有望幫助癲癇、漸凍症等病症患者恢復感覺和運動功能,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當中也大有可為。
  • Cell 重磅發布:癱瘓患者重獲觸覺!腦-機接口技術「立功」啦
    美國巴泰爾科研中心(Battelle Institut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4月23日在Cell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已經成功利用腦-機接口(BCI)系統幫一位脊髓嚴重損傷的受試者恢復了手部觸覺。
  • 讓癱瘓在床的人恢復了觸覺,是BCI系統
    今天的主人公是伊恩·伯克哈特,在2010年發生了一次跳水事故,嚴重破壞了他的脊髓,使他癱瘓並局限於輪椅上,肘部和肩膀的活動有限。由於Battelle開發的植入式腦機接口(BCI),在過去的六年中,他在恢復小動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 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在2006年完成首個大腦運動皮層腦機接口設備植入手術;隨後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可以實現收集神經信號、處理轉化為外接設備信號,從而讓癱瘓病人操控機械臂,完成喝水、吃飯、打字等複雜和廣泛的操作。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原本只出現在科幻小說或影視作品裡的技術,也在現實生活中誕生,例如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我還是我嗎?2020年8月28日,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舉行發布會,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設備 LINK V0.9 和手術機器人,並利用小豬演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三部分:腦機接口
    此外,鑑於目前我們只可能在身患殘疾的人身上進行人體實驗,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腦機接口修復身體的損傷(而且這也是目前市場的需求所在),所以到目前為止,相關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幫助殘疾人恢復受損機能之上。駕駛一架 F-35 戰鬥機控制輪椅四處走動既然這種方法可以讀取手臂的動作,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可以讀取嗎?巴西的腦機接口先驅米格爾·尼古萊利斯()和他的團隊打造出了一副完整的,讓一位癱瘓少年為巴西世界盃開出。
  • 馬斯克遇上三隻小豬,人類腦機接口要成真了
    事實上,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技術通過在大腦中鑽小孔和插入避開血管的線狀電極來實現運作,這正如特斯拉推進 5 級完全自主駕駛一樣,超前的技術如何落地,將取決於監管部門的批准。可想而知,腦機接口技術相關設備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將會「相當困難」。
  • 強腦科技創始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僅是腦手術和工程學的突破
    再造人or造超人腦機接口之備受外界關注是因為大家從這項技術中看到了改造人的希望。而這樣的改造也分兩種:一是幫助殘障人士,幫助他們重新擁有正常人的運動和思考能力;另一種是幫助正常人類成為「超人」。第一種作用,在現在技術下已經有實現案例。
  • 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
    美國科學家誘導幹細胞形成感覺中間神經元,在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專家薩曼莎·巴特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誘導多能幹細胞中加入一種英文簡稱為BMP4的的骨形成蛋白和名為視黃酸的信號分子,得到混合在一起的兩種感覺中間神經元。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以對成熟體細胞「重編程」方式培育的幹細胞,分化潛力與胚胎幹細胞相似。感覺中間神經元存在於人體脊髓,負責把身體各處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觸覺。
  • 不差錢和知名度,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仍有「撲街」風險
    儘管馬斯克取得了諸多成功,但押注於這位特立獨行的企業家可能仍有很大風險,其中包括腦機接口(BCI)公司Neuralink,即將人類大腦與電腦連接,幫助治療腦部疾病,甚至將來幫助人類與人工智慧(AI)競爭。儘管馬斯克正在為這個新領域帶來資金和關注,但業內人士表示,他的目標過於樂觀,取決於科學和工程領域某些雄心勃勃的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 科學家開發「腦機語音文本界面」:大腦寫皮膚聽
    視頻中的病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身體完全不能動——既不能行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她能夠用自己的意念打字:一系列豌豆大小的電極植入用於控制運動的運動皮層,當她想像自己在移動滑鼠時,電極會記錄她的神經元動作,然後電腦會學著代她移動滑鼠。   實際上,上述成功的實驗所使用的技術叫做「腦機接口」。目前,腦機接口的方式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兩大類。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但上述初期結果表明,這是一項頗有成效的腦機接口技術。儘管電極支架只接收了一部分大腦信號:「點擊」還是「不點擊」光標。但對於某些應用而言,這也許已經足夠了。「大家總是討論數據和通道,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你的技術能改變患者的生活嗎?」Oxley 說,「只需要採集患者少量的輸出數據(信號),我們就可以幫助患者用意念來控制 Windows 10。」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原本是當地的一件稀罕的談資,結果後來引起了當地媒體的報導,後來又居然經過中國的權威科技期刊《自然雜誌》的「確證」和香港《明報》(金庸老爺子辦的報紙)的「轉發」,竟然就成了中國一場「氣功熱」的開端。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有何危險?你的大腦在黑客眼裡就像沒防護的手機
    原創 蝦丸君 果殼8月29日,埃隆·馬斯克一場腦機接口技術發布會,讓公眾們驚呼「未來已來」,不過肯定有兩個群體,對這項技術的降臨所抱態度,是一種強烈的暗自興奮又憂心忡忡:一類是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相關研究者,而另一類,就是賽博朋克文化愛好者和硬核遊戲玩家。
  • 葫蘆謅報51【腦機接口】
    大腦對語言和文字的處理不僅效率低,還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要是有個機器能直接從我的腦袋裡提取信息就好了。然而科技發展到2020年,科學家們也沒能解決小N的需求。如今的腦機仍停留在試圖獲取人類的運動意圖上,比如拿杯飲料等簡單動作。我們所說的腦機其實是腦機接口(BCI,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實現腦神經信號的提取、解析。
  • 特斯拉創始人馬克斯發明「腦機接口」引爭議
    近日,特斯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兼宇宙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通過直播展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現場,馬斯克向大家展示了四隻已經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通過腦電路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豬腦的活動軌跡。腦機接口技術,是利用腦電波作為輸入信號,然後通過腦機接口進行信號處理,將人類的思維活動轉換為命令信號,再藉助外部電腦實現對設備的控制。
  • 腦機接口技術使癱瘓病人重獲運動能力,4D列印技術已經到來!
    今天小探也按時為你帶來技術前沿洞察,最近高校、大公司的最近技術真是眼花繚亂,阿司匹林減輕能夠減輕空氣汙染傷害,4D列印系統已經到來,腦機接口技術幫助癱瘓病人站起來了!還有更多振奮人心的新技術,趕緊跟矽谷洞察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