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調查中,工作履歷造假的坑,你踩過多少?

2020-12-12 HR俱樂部

工作履歷指的是一個人的工作經歷,是這個人的工作足跡和從業的線索,是其工作水平以及工作經驗的歸納,工作履歷可以作為企業人事機關錄用、任免、升遷以及降級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一般來說,一個人過去的工作簡歷會直接決定他目前的職位和工資,所以工作履歷是職場造假的重災區。 根據全景求是對於全行業職業失信數據統計,工作履歷造假在失信維度中佔比最大,在企業的僱傭風險管理中,工作履歷造假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職業失信行為。

履歷造假的方法有很多,hr難辨認

在我們的第一印象裡,履歷造假是指編造虛假工作履歷或者虛構不存在的工作經驗,但更多的履歷造假並非如此的簡單粗暴,而是存在一定的技術含量。基於全景求是十餘年的行業經驗,一起來看看履歷造假的那些「坑」。

虛構工作時間,瞞天過海

某候選人應聘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總經理,簡歷上提供在上公司的工作時間為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同對方HR訪談的過程中,對方證實了候選人的證詞,為了防止候選人與提供的證明人進行串供,自主尋找了對方公司的前臺和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事進行了核實並發現,他們均表示應聘者的工作時間在206年6月--2016月8月,僅兩個月,並且候選人提供的證明人並非公司的HR,而是市場專員。

虛構職位信息獲取高額薪水

某候選人應聘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資深高級業務經理,背景調查發現所提供的直屬上級並非是真正的上級,後通過自主尋找的方式發現,候選人的直屬上級應該是馬先生,通過與馬先生溝通,發現候選人也並非業務部門副經理,而是業務部某分部一小組主管。

被動離職說成主動離職

一位姓王的候選人應聘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研發部副總的職位。他在簡歷中說,由於職業發展空間有限,他辭去了上一份工作。通過調查發現,對方公司的員工均表示,應聘者與同部門的同事相處不好,尤其喜歡在公開場合壓迫他人,這種做法導致了更嚴重的後果,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最後,候選人因其性格原因難以團結同事,經過公司多次勸阻屢屢失敗,予以勸退,而且候選人提最初提供的證明人也是假的。

簡歷造假多樣,除了上面的幾種情況外,工作履歷造假的方式還包括:從參與者本身到其領導者角色的包裝;虛構一些不存在的大項目,或者把自己的業績建立在已經擱淺項目上;有些人甚至把別人的業績說成是自己的;總之,簡歷造假方式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如果要歸納分析這些信息造假方式的共同點,簡而言之就是往履歷中注水,使其可以更加具有美觀、更加豐滿。一般來說,採取這種造假方式的候選人的確有在某一公司有這樣的工作經歷,能夠有效應對面試官的簡單詢問,而且這些刻意造假的候選人為了發展依靠帶水分的簡歷獲得高位和高薪,都會事先做足功課,根據自己不同級別的面試官制定研究不同的面試方案,在面試時口吐蓮花。同時為了應對HR可能的自主背調工作,會提供一些虛假的證明人,這一點著實讓HR們防不勝防。

人崗不配情況暴露,企業損失巨大

缺乏職場信用的候選人一旦入職成功,最終多半會因為東窗事發而離職,但要暴露出人不配崗的情況往往也是需要進行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企業需要面臨支付人工生產成本、時間成本和再招聘人員成本等巨大問題,職位更高的話,還可能知曉和竊取公司的商業機密,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當發現候選人不能勝任該工作時,需要重新招聘,這是一個加減法的過程。 在加減乘除的過程中,企業的人事部門不僅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開始對某一職位的重新招聘,而且還需要根據工作的長短來決定是否支付補償,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筆額外的成本損失。 此外,候選人在崗期間支付的巨額培訓費用,包括組織培訓、學習和提供完整的職業規劃等等,也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損失。

全面的工作履歷核實,規避招聘風險

由於了解員工真實性的工作經歷,不能僅僅通過由人力資源部門的面試或HR的自主調查來判斷,所以專業的第三方背景調查顯得特別的重要。第三方背景調查是基於對候選人的工作經歷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核實、驗證,向僱主的一個完整的候選人的履歷畫像,以評估候選人是否能人崗匹配。

第三方數據背景調查應該合法合規的進行,開展背景調查前需要獲得候選人的授權,對於工作履歷的信息核實可以採取線下訪談的形式,全方位了解候選人工作履歷的真實性。為了能夠防止候選人與證明人之間串供,除了核實候選人所提供的證明人之外,也可以自主尋找證明人,尋找的範圍主要包括HR、同事、上級等,全景求是基於十餘年的行業知識經驗,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就是幫助企業完成自主選擇尋找或者對證明人的核實。為了保證背景調查的客觀性,在工作履歷調查時,應該選取候選人過往的幾段工作履歷而不限於一段重要工作履歷,通過多家公司的多位訪談對象的證詞,來佐證候選人工作履歷的真假。

此外,對於應聘者的背景調查的維度也應該是全面的,需要核實候選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稱、證明人姓名、證明人職位、與候選人的關係、信息的來源(是候選人提供還是背調方自主尋找)、聯繫方式。除此之外,候選人入離職時間、候選人職位、候選人的匯報對象(直接上級)、匯報對象姓名、離職的理由,是否存在勞動爭議、是否有違紀違規行為等。

職場信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候選人工作履歷的真假不僅直接關係到一個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還關係到企業能否長遠的發展,第三方背景調查可以對候選人工作履歷客觀,真實,全面的核實,從而能夠有效規避僱主因候選人履歷造假而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

全景求是FACT是亞太區知名、中國區權威的招聘風險管理機構,創始團隊是中國本土最早的背景調查行業開拓奠基者,結合全球領先的方法和理念,服務範圍覆蓋中國領土全部省/市/地區及197個海外國家,FACT業務領域專注招聘質量和人才風險管理相關服務,除了提供專業背景調查報告外,還幫助諸多大型企業搭建招聘質量精細化管理模型和體系。同時,通過創新技術和SaaS工具的模式,為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全流程自動化背調系統和工具。

相關焦點

  • 簡歷工作年限造假,公司做背景調查,怎麼辦?
    幾乎在所有經歷過野蠻生長過程的行業中,都會存在很大比例簡歷「造假」的現象。如果簡歷工作年限造假,公司做背景調查,怎麼辦?根據全行業專業失信數據顯示,虛假工作履歷在失信維度中所佔比例最大,在企業的僱傭風險管理中,虛假工作履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職業失信行為。簡歷造假是一種常見現象,除了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求職者更希望藉此爭取到就心儀工作的心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們普遍沒有把簡歷造假當回事。從經濟規律來看,有需求就有產出,對於低成本、高獲利自然有人趨之若鶩。
  • 都說背景調查是「零」容忍,那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簡歷造假?
    此外,因為創業公司增加,且創業成功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70%-80%,降低到了現在的大概1%-2%,所以由於企業倒閉而換工作的被動跳槽明顯大幅增加。你說真實的簡歷中,怎麼可能跳槽不頻繁呢?你想穩定,也穩定不了啊,客觀環境不允許,你想好好工作,老闆跑路了,你還打個屁工。具體大家看這裡《人一生大概跳槽多少次?》。
  • 背景調查,發現簡歷造假會怎麼處理?
    現在社會有太多假的東西充斥在我們的眼前,調查發現HR在招聘過程中虛假簡歷達到六以上。在簡歷上做文章,使簡歷看上去更好看,使自己看上去更有競爭力,但是對於有經驗的HR或者業務部門的面試官來說是很有可能會發現的。即使,初試過了,到了面試還是會露餡,況且實在不行還可以做背景調查。
  • 招聘工作中,背景調查的要點
    面試自薦中,忽悠知多少。」網上頗為流傳的這首打油詩或多或少折射了企業人力資源人員對虛假應聘材料泛濫的無奈。一個能說會道且善於表現自己的應聘者,往往會留給面試官良好的印象分。在專業面試通過後,其以過往經歷、資質的真實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 為了高薪,我簡歷造假……背景調查能查出來嗎?
    但大公司可能會直接委託第三方調查機構進行員工背景調查。如果確定要做背景調查,會事先通知候選人,只有我們得到候選人的籤字同意後,才能開展背景調查工作。前兩個因為時間和手段的問題,最終只會要求你出具工資證明,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第三方背景調查,則需要候選人籤字背景調查授權書,做的會更仔細。會核實你的基本信息,工作履歷、工作表現、入離職時間、是否存在訴訟、商業利益衝突等等。
  • 公司入職前做背景調查,調查哪些內容和時間?
    商業利益衝突,查詢是否在有利益衝突的企業任職過。職業資質,核實職業資質證書等。(2)打電話做背景調查,是為了檢查工作履歷的真實性常規的招聘流程本身就會進行背景調查。畢竟現在很多人為了能夠找到優質的工作,會投機取巧。不要說是簡歷工作經歷造假,現在是學歷造假、履歷造假的事件屢見不鮮。調查內容包含:任職公司是哪個、任職時間是什麼時候、擔任何職位、有無籤署競業限制協議、離職原因是什麼、離職前的薪資情況、證明人真實性。
  • 為什麼普通員工也要做背景調查?
    相對應的,在歐美職場中,新員工入職哪怕是作業員進入到新工廠,也會做背景調查。只不過背景調查的高中低級別差異,所調查的維度也不盡相同而已。身份造假、學歷造假、工作履歷造假、職場黑名單等這些問題也因此會出現在求職者身上,我們的HR在面試過程中通過簡單的詢問是無法察覺到的。如果企業沒能及時發現,一不小心將故意編造虛假信息的求職者招聘進來,委以重任的話,輕則無法完成工作任務,重則讓企業蒙受重大經濟和信譽損失。
  • 背景調查遇上「角色扮演」,HR該如何識別戲精?
    八方錦程徵信顧問根據該疑點,進一步查證,發現候選人存在職位造假嫌疑,第一段履歷職位造假為某網絡安全平臺的公共事務部副總裁,第二段履歷職位造假為某網絡視頻平臺的政府事務高級經理。 不僅如此,候選人提供了4個證明人,而這4個證明人實際上卻是候選人一人扮演的四個角色,通過同時操控四個號碼,與顧問進行溝通。
  • 哪些情況,簡歷過不了背景調查那一關?
    ①基礎版工作履歷(最近兩家)工作表現(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最近兩家:例如第一家百度、第二家騰訊、目前已從騰訊離職,成為阿里的候選人,那麼背調最近的兩家是騰訊、百度。基礎版費用500元左右。其實還有一個價格更低的套餐,只各調查一家,即只背調第一家的工作履歷,第二家的工作表現。
  • 資深HR如何做好背景調查?什麼時候做?
    2、工作時間造假這種造假可能並不被重視,有的候選人為了讓HR看到自己的工作經歷比較穩定,會延長一段工作經歷的時間。但是,對於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在背調中被發現,而且不會被當做小失誤而被原諒,一般會被認為誠信有問題。
  • 幹部履歷造假汙染「政治生態」
    就在去年,中紀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兩輪巡視整改情況中,巡視涉及的20個省份中就有15個省份的整改通報提及整治幹部履歷造假的問題,其中河北還處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幹部。如此看來,這樣的數據確實讓我們感到不安,幹部履歷造假的背後,到底有多大的利益驅使?
  • 背景調查,發現學歷造假怎麼辦?
    現在學歷造假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是這個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崗位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職位的晉升和考證對學歷有嚴格要求。因此,學歷造假的現象很普遍。網友們說80% 以上的公司只要你通過了面試,基本上就不檢查你學歷的真假,你覺得呢?
  • 八方錦程:加藤嘉一學歷門看僱前背景調查
    繼唐駿"學歷門"後,"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偽造履歷一事再次引起軒然大波。名人學歷造假頻頻出現,為企業的僱前背景調查敲起警鐘。當今社會就業競爭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應聘者為了得到一個工作機會而傾向於選擇對自己的簡歷進行包裝,據有關數據,超過45%的求職者簡歷中的教育、培訓、工作經歷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 網際網路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分享了關於背景調查的相關知識,時下找工作不容易,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儘快順利上岸。基礎版工作履歷(最近兩家)工作表現(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最近兩家:例如第一家百度、第二家騰訊、目前已從騰訊離職,成為阿里的候選人,那麼背調最近的兩家是騰訊、百度。基礎版費用500元左右。其實還有一個價格更低的套餐,只各調查一家,即只背調第一家的工作履歷,第二家的工作表現。
  • 人力資源行業,背景調查是良藥!
    前幾日,與幾位老友聚會,席間談到背景調查對於企業來講是否應該存在。一友問:你們做入職前員工背景調查,真的有用嗎?我答:有用。「我接到過類似的電話,問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問題。」「不僅僅只詢問你一人,還有其他的數據支持。」「我也聽說過背景調查,覺得沒什麼用。」另一友附和道。
  • 職場上的學歷和履歷問題,你別害了自己!
    相信很多朋友會拍著胸脯在評論區留言,我身正不怕影子歪,從來就沒在學歷和履歷上造過假。但是,你們殊不知職場「造假」頗為常見。如果你身邊有關係好的獵頭和HR朋友,和他們聊聊,肯定可以跟你講上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職場上常見的造假場景,希望朋友們能提起警醒。
  • 第三方背景調查明細曝光,面對背調,我們職場人如何應對?
    昨日,筆者偶然獲得了一份某企業第三方背景調查項目的明細表,鑑於內容實在有太多乾貨,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背景調查。近年來,背景調查逐漸成為杜絕虛假人才的一種主流辦法。畢竟現實中很多求職者為了爭取更高的薪資,時常有意無意的將自己的經歷美化一下。有些美化無傷大雅,但有些則涉及到嚴重的欺騙行為,比如學歷造假、證書造假等等,則格外需要HR進行背調篩查……什麼是背調?百度上是這麼解釋的。背調就是背景調查,候選人通過面試後,企業針對該候選人所提供的履歷進行一次驗證過程。
  • 對於HR來說,怎樣才是背景調查的正確方式?
    大家都知道,求職者的簡歷中多少都會存在一些水分,所以,在HR招聘過程中除了面試的評估外,還會對求職者進行背調這項工作,當然這項工作在企業管理制度比較完善的情況下,作為控制成本、降低風險是有必要的。對於HR來說,怎樣才是背景調查的正確方式?一、哪些人需要背景調查?
  • 履歷不好看,求職時究竟該怎樣做簡歷?
    《中國職場寶典3.0》裡面的第十三大類,有八九篇相關文章,本號之前都發表過,你有空看下。多寫了半年經驗,已收到的騰訊offer會被斃掉嗎?背景調查全攻略(不能聽HR的,否則很慘)我就一小職員,為何入職也要做背景調查?究竟調查哪些內容?簡歷上學歷造假了,怎麼辦?能混過去不?背景調查一般在什麼時候開始做?誰做?查哪些內容?簡歷上的工作經歷,能不能合併?這幾個比背景調查更噁心!
  • 背景調查,你做得足夠好嗎?
    所以,在職場誠信遭遇危機的今天,背景調查也越來越被企業認可,成為HR招聘工作過程中必經的一道程序。但是在中國,背景調查仍被認為是流程繁瑣、價格高昂的服務,無需大量普及。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建議企業HR可以選擇全景閃查工具對候選人完成一些身份、學歷等信息的認證,低價、急速、高效、秒出結果。那麼,如何有效的幫助企業降低用人風險?哪些內容應該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