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這是寓褒於貶嗎?

2020-12-17 悅華海音

賈寶玉初出場,有兩首《西江月》來評價他: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悽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你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寶玉?

很多人認為其藝術手法是寓褒於貶或者說明貶暗褒,但悅華認為這是不準確的。原因很簡單,書上說得明白——這是「後人」對寶玉的批語:「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

寶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各有各的評價標準。

如果從別人的角度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褒就是褒,貶就是貶。

比如,在外人眼裡他的確是「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初見林黛玉,一會和風細雨,一會大發癲狂,詞句不是很恰切嗎?

比如,「不通世務」、「不知樂業」、「怕讀文章」、「難耐悽涼」這簡單是對寶玉在世俗世界中的客觀描述,何來「明貶暗褒」?

富貴地溫柔鄉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認同這是一種「寓褒於貶」呢?

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看法,那就是,作出這個評價的實際上就是作者曹雪芹。無疑,《紅樓夢》中有曹雪芹自己的生活在,在寶玉這個人物身上作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與感情,並且大家公認賈寶玉這個人物並不像評語中說的那樣「無能」、「不肖」。因此,我們認為這是作者的一種「正話反說」、「寓褒於貶」。

其實,這種理解是混淆了作者敘述者這兩個概念。

《紅樓夢》的敘事方式很奇怪。所謂的「作者」,在小說中是「缺席」的。第一回說這部《紅樓夢》是記錄在一塊大石頭上的(所以叫《石頭記》),後來先被空空道人抄錄下來,又被一個叫曹雪芹的人「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有此書。

在這裡,我們看到書中的曹雪芹只是一個編輯者。當然,這是一個敘述的圈套。脂硯齋當時就指出:如果他只是個編輯者,那這個開頭又是誰寫的?——足見作者狡猾之甚。

曹雪芹通過這種方式,意在製造一種作者不在場的錯覺,從而故意拉開小說與真實之間的距離。這是很現代的手法。

青梗峰的那塊石頭

那作者「不在場」了,由誰來講這個故事呢?

開頭第一回,是一個類似於說書人的人物講的,他講了補天石轉世到人間的故事。接下來寧榮二府的「人間故事」,都是由那塊石頭講的,即石頭才是《紅樓夢》主體故事的敘述者,而非曹雪芹。

所以「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這句話是石頭說的,石頭對《西江月》中對寶玉的評價表示贊同,哪有什麼寓褒於貶的意味,全是負面評價!

那麼,曹雪芹「假裝」放棄敘述者的身份,改由石頭說話,有什麼好處呢?

滿紙菸雲紅樓夢

悅華以為,一是考慮現實,二是增加「小說味」。

先說現實考慮。

從內容而言,小說塑造的主要角色在當時是叛經離道的:主動追求愛情、討厭仕途經濟。這是不為主流社會所容的。

從取材而言,曹雪芹以曹家的劇變為故事原型,很怕被統治者以訕謗治罪。

所以他隱藏起來,讓頑石說「人話」,並且代表一種「主流價值觀」,這樣可以減少輿論的壓力與朝廷的壓迫。

再說增加「小說味」。

小說既然在整體上確定了「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的敘述思路,那麼就要創建一種「滿紙菸雲」、撲朔迷離的風格。

而敘述者的多變與含混正是配合著這一風格的。

「石兄」這一敘述者的加入,同隱含的作者敘述、第一回中的「說書人」的敘述,再加上故事中角色的敘述,就形成了一種「眾聲喧譁」的敘述方式。

這樣,對同一事件也會產生不同的評價,就像「羅生門」,反倒有利於讀者的判斷與思考。

眾聲喧譁

從這個角度看,《西江月》對賈寶玉的評價,更是一種實話實說,而這同作者潛藏的傾向性產生了一種張力。

這種張力不是修辭層面的反語(寓貶於褒),而是產生了結構層面的反諷。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裡把賈寶玉罵得一無是處的兩首詞,我們差點被曹雪芹愚弄了
    紅樓夢裡,賈寶玉是曹雪芹筆下的富貴公子,是榮國府的金鳳凰,被賈母、王夫人捧在手心裡,從小到大錦衣玉食,且在女兒堆裡長大,所以他養成了許多在世人看來的壞習慣。比如他喜歡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比如他不喜歡讀仕途經濟之書,卻反而喜歡那些古今小說、傳奇角本之類的雜書。
  • 岑參的這首詩,辭藻華麗,寓貶於褒,綿裡藏針,有尋思不盡之妙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敘述作者與杜甫同朝為官,經常同行人朝,又分署辦公,分列殿廡兩側。B. 頷聯敘寫自己早出晚歸,「曉」「暮」二字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C. 頸聯承前兩聯,一個「悲」字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態度。
  • 假如賈寶玉娶了林黛玉,賈府又剛好落敗,他倆會怎麼活下去?
    假如賈寶玉娶了林黛玉,賈府又落敗了,他倆會怎麼活下去?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賈寶玉和林黛玉早期過著富家子弟的幸福日子,根據《紅樓夢》的推演,賈府後期落敗,如果林黛玉真的嫁給了賈寶玉,他們的生活會是怎麼樣的?
  • 怎麼看賈寶玉的「天下第一無能」,反映了你理解《紅樓夢》的程度
    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是無能之輩還是才華橫溢?到底如何評價?有一個前提,其實賈寶玉就是作者曹雪芹的代言人,《紅樓夢》就是曹雪芹帶有一種自傳性質的小說,而這個自傳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賈寶玉的價值追求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矛盾上。
  • 孔子評說管仲為何貶褒不一?
    有一處明顯是貶的,而且貶得很有儒家的特色。這一段話就在《八佾篇第三》之中,大概說他器量狹小,不知節儉,更不知禮,幾乎什麼都要與諸侯國的君主一樣——「邦君樹塞門(築在大門外的矮牆),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類似茶几的土墩),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在孔子那邊,一個「禮」字的分量是很重的,所謂「克己復禮為仁」,管仲既不知禮,又何言仁?
  • 由賈寶玉給黛玉取名一事,引申出賈寶玉論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話題
    《紅樓夢》這本奇書奇就奇在,書中無處不暗含譏諷、暗含機鋒,一般人稍不留神就把精彩之處給錯過了。比如賈寶玉初次見到黛玉後,就給黛玉起名,通過探春質問寶玉給黛玉起的這個名字有何講究的話題,就引出了賈寶玉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精彩發言。那麼寶玉與探春的這段對話具體是有何機鋒呢?看我下面的解讀,你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 九頭鳥到底是褒還是貶?
    最早將九頭鳥稱為兇獸的是周人的傳說:南方出現一種兇獸,有9個腦袋,九頭鳥肆虐天下。於是天帝派出天狗去誅殺九頭鳥,天狗咬掉九頭鳥一顆頭顱,九頭鳥從此蟄伏人間,一旦出現便是大兇之年。傳說九頭鳥在民間被稱之為「鬼車」,被咬掉的頭顱一直流血不斷,喜歡飛入百姓家捕食幼兒,又喜歡夜晚飛去人家吃掉人剪下的手指甲,以窺探別人的隱私。
  • 曹雪芹在判詞就罵他不肖
    秦可卿是是紅樓夢裡最漂亮的女人,在賈寶玉的眼裡,她鮮豔嫵媚像薛寶釵;風流嫋娜,又像林黛玉。在賈母的眼裡,她長得嫋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溫柔平衡,是重孫媳婦中第一得意之人。在婆婆尤氏眼裡,性格模樣是打著燈籠再也難找的好兒媳婦。
  • 賈寶玉唯一正確的路—仕途經濟
    一 賈寶玉要評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要的當數男主人公賈寶玉了,作為貫穿全書始終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著力最多,寄託也最深 ,他其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塑造得最為成功的藝術典型之一,甚至人人還說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 燈姑娘考試賈府的男人,賈寶玉合格嗎
    這話不就是賈璉當時的靈魂嗎?在她燈姑娘這裡,人的靈魂都赤裸裸地顯露了出來。實際上賈璉這個人在賈府裡還算不錯的。這個時候,賈璉顧不了女兒和妻子,顧不了家庭,他只有自己眼前的快樂。由此及彼,人人都是這樣,人人都到她這裡來考試,你說燈姑娘還不是像心有明燈一樣,哪個男人她看得不清楚。
  • 《紅樓夢》第一淫亂女子竟是賈寶玉的性啟蒙老師
    原標題:《紅樓夢》第一淫亂女子竟是賈寶玉的性啟蒙老師 秦可卿可以說是「金陵十二釵」中最美麗的一釵了,也是整部《紅樓夢》中最複雜的人物之一,也正是這般「複雜」,體現了《紅樓夢》獨特的文學魅力,秦可卿與公公賈珍亂倫通姦,這是基本可以確定的,在《紅樓夢》第五回,曹公給秦可卿的判詞為:「情天情海幻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