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閱讀
當眾講話為何會讓你如此緊張不安
很多人害怕當眾說話,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夠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沒有辦法消除內心的緊張感,導致自己在公眾場合不敢說話、不願說話、不會說話。
我認為大家當眾說話緊張的原因有這幾種:
一、過去失敗的陰影造成的影響;
二、環境的改變;
三、追求完美的心態;
四、沒有經驗,缺少專業的訓練。
當眾講話感到緊張的多方面原因
害怕當眾講話其實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種表面現象。實際上,這種恐懼的深層含義遠不止一開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些內容。在公共場合發言,你還可能體驗到一些強烈的生理反應,比如心跳加速、汗如雨下及身體顫抖。
另外還有一種恐懼就是,擔心自己的行為和語言造成負面的影響和不良後果,比如擔心會帶來批評、羞辱、難堪以及名譽損失。這種心理一般和公眾場合發言有關,也就是說,你會認為他人窺探到了你的侷促和膽怯,從而可能對你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大家通常都害怕給他人留下負面印象,比如木訥、邋遢、笨拙、怯懦、外表瑕疵、沒有魅力等。
多數人都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類似的生活體驗很多人都有過。公眾場合說話和發言緊張其實是一種社交緊張,但這種緊張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就患有「社交焦慮症」。如果這樣的緊張感已經給你造成負面影響,而你也認為自己可能患有「社交焦慮症」,那你就不妨去醫院請心理類或精神類專家醫生進行鑑定。
害怕當眾發言或演講是所有成年人最害怕的事情之一。所以說,說話緊張的人也不必為此憂心忡忡。
內向與羞怯的性格也會使你說話緊張
有一部分天生害羞和與生俱來的內向性格的人當眾說話時會感到緊張。內向個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遺傳性,內向的人通常不會願意在人多的環境和場合下發言和說話。還有,他們寧願當一個不起眼的旁觀者而不願意成為參與者,他們比別人更喜歡認真思考、偏安一隅、檢點自己。性格內向的人做事喜歡獨樹一幟,特立獨行。這使得他們失去了太多拋頭露面和發言交流的機會,缺少了說話方面的鍛鍊,時間一長則更容易使他們在遇到新情況時更加焦慮和不安。
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害羞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表現,另有一部分專家學者則認為害羞與性格內向是相一致的。害羞的人與不太害羞的人相比,害羞的人一般更會對發言感到恐懼不安。內向不代表害羞,害羞的人和性格內向的人一樣,在公眾場合發言、說話以及表達個人觀點的鍛鍊機會更少,所以說,這些人在公眾環境下更可能如坐針氈。
說話恐懼症並不是僅僅存在於性格內向或者害羞的人身上,在很多性格開朗、事業有成的人身上也普遍存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驚奇地發現,一些平時最愛交際的人在大眾面前站起來發言時也會顯得局促不安。
恐懼感是隨著我們對焦慮狀況的反應方式來維持和加深的。當你面臨焦慮不安的境況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儘快遠離眼前的環境。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到哪都可以,就是不能待在這裡」。我們想在最短時間內擺脫讓人尷尬的局面,並且死也不想再碰到這樣的情況了。事實上這種逃避想法是一種自然的表現,但這種感受或想法也是增強焦慮感的一種主要方式。當時你或許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感到羞怯,心慌意亂,無法鎮定,不過這沒關係,因為你對這種不自在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才是最要緊的。
因此,如果你現在還不清楚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焦慮感,那也不需要過分擔心,因為你並不是非要搞清楚它產生於哪裡之後才能克服它。我們會在後面的內容中進一步詳細介紹擺脫和逃避的方法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