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去拜訪一個好久未見的老師,她說了一件事。有個學生說自己雙非學校背景在找工作時簡直吃盡苦頭。然後老師問我,有什麼技能是每個大學生都能鍛鍊,而且對其未來發展極有幫助的?哇,這也太貪心了吧……不過,還真有。我們覺得,這個技能會讓你情商智商顏值三飆升。那麼,怎麼做到人前說話不緊張呢?
1.在人前發言是很多人的軟肋。
有時候甚至無關乎人數多寡,只要有人定定地看著你,聽你講,你就會感覺如芒在背,心跳加速。
發言恐懼症者一抓一大把。比如,老師上課提問,你會感覺百爪撓心,「答還是不答,這是一個問題。」
當你無數次說服自己「這個同學答完我就舉手」後,也就差不多下課了。
類似的病症還有發言前如臨大敵,發言後如釋重負。即便發言時間只有短短十來分鐘,你會覺得經歷了一個世紀,走下來腿是軟的,再拿起筆估計只能畫曲線了。
還有好多學霸,年年績點爆表,做PPT比誰都積極,到了上臺展示就立刻慫包。
別躲了,我相信你們中大多數都有發言恐懼症。
這就是個被剝光的過程,你得忍受四面八方的審視,你的說話內容會遭到嘲笑和質疑。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煎熬?
我們雖深諳此理,但遇到糟糕的演講依舊毫無同情心,心裡還暗罵著丫的怎麼還沒結束?
別嘚瑟,你上臺也一個尿性。你以為別人在聽,其實他們在笑。
無聊的、散亂的、失敗的演講,又怎可怪別人沒耐心?你不也這樣對待過無數個乏善可陳的講座嗎?
2.相反,會演講的人簡直氣場全開、魅力爆棚。
某次課上,傘子姐姐的老師要求各班派出代表上臺分享見解。
阿希第一個舉手上臺,著實把我嚇了一跳。
這是個平常存在感挺低的女孩。
結果,阿希一開口,全班靜得詭異。
聽多了那些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發言,阿希的發言節奏恰當,頻有笑點,簡直是一股清流啊!
比起阿希的上臺,另外一個男生大寶更是跌破大家的眼鏡。
大寶是出了名的學渣,大家都好奇大寶能說出什麼道道。
但他一本正經地在黑板上畫了個世界版圖,然後結合大量熱點新聞來談對這個問題的體會。
大寶屌絲逆襲,成為了班裡許多女孩的新晉男神。
後來聽別人說阿希報了一個上千的演講班,別人都笑她腦袋抽風,我卻在心裡默默鼓掌。懂得如何演講才是賺翻了好嗎?!
你會問,演講真有這麼重要嗎?做一個透明人不行嗎?
事實是,你可以透明一時,但不能隱身一世。只要你還需與人打交道,會演講就能幫助你更好地生活下去。
面試的時候怎樣在應聘者中奪得HR的唯一票選?如何在聊天時最快地勾搭上男神女神?如何為報告贏得滿堂喝彩?
可以說,無論事業還是愛情,會演講都是神助攻。
3、我們相信,演講也無非都是些套路。
好的演講至少要在兩方面下功夫:裡和外。
別急著籲,裡面門路多了去了,先來說說「裡」吧。
首先,搭起一個個場景,而不是用大而無當的概念填充,這其實跟寫新聞一樣。
如果你聽到這樣一段文字:王富貴於2017年1月4日凌晨三點四十八分被環衛工發現自縊於公園樹上。
我敢說,半個小時候我再問你,你已經把大多數信息忘得一乾二淨了。
但如果我換一種方式來轉述呢?
死者面色安詳,恰似睡去,身上是比較典型的底層打工者穿著。死者所在的綠化帶灌木茂盛,間雜的闊葉樹已是一片春綠。
你會覺得畫面重現,而且直戳內心。事實上,這篇800字的短報導獲得了當年的新聞獎。
場景怎麼搭?很簡單,多點細節,少點逼逼。
細節不是給聽眾強餵信息,而是要讓他們感同身受,情境體驗能加深印象。
其次,多用邏輯詞,切忌口頭禪。
鬍子妹妹大二時選了一門演講課,老師放話:誰要是在期末的即興演講裡不說「然後」,分數直接90起步。
當時把大家樂壞了,這也太簡單了吧?
結果是,350人的大班只有9個同學沒有說過「然後」……
為了讓自己的嘴巴跟上思維,「然後」會自動跳出來解圍,我們好趁機整理接下來要說的話。
但是聽的人真!的!很!難!受!
這並不是說演講不需要過渡詞,而是要「不著痕跡」地去過渡。
很多表達都可以替代「然後」,因果轉折遞進總結……
你會發現,沒有然後的演講再也不會死氣沉沉,而是靈活跳動的。有意識鍛鍊自己用邏輯詞發言,你的思維也會跟著更具條理性。
當然還要幽默,笑料的點綴會讓人眼前一亮。
之前聽過一個考試乾貨分享,本來呢這麼嚴肅的內容說不好就又是催眠曲了。
但發言的女孩上來就說:
今天我是來分享考試技巧的,讓你不穿本命年的紅內褲也能上考場。如果你們聽完分享要感謝我就不必了,還是請我吃飯吧。
臺下哈哈大笑,一下就把氣氛說活了,聽者的興趣也被勾了起來。
大家很難對初次見面的演講者立刻心生好感,但沒有人會拒絕一個能帶來笑聲的人。
4、裡子說完了再來談談「外」。
「演講的時候一定要和觀眾眼神交流」,但這絕不只是為了表現你的親和力。
我記得有一次聽講座,某個師兄在臺上唾沫橫飛,底下卻早就趴倒一片。
見此情景,師兄忍不住大喝一句,讓大家至少學會尊重別人。
但抱歉,有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啊……
在觀察到聽眾的反應後要學會隨時調整,比如插句笑話或來點抑揚頓挫,本來睏乏的人也會精神一振。
這一點我屢試不爽,而且每次看到別人態度轉變,會使我接下來的演講更加自信和精彩。
其次,很多人會在上臺時擔心自己「醜態畢現」。
無論是發抖的雙手,還是微顫的聲音,他們會把這些細節無限放大,結果越說臉就越燙,甚至說不下去。
事實上,大家只關注你的內容,而非你的狀態。
所以,緊張其實不奇怪,但自我安慰必須是有效的。
「把你的聽眾當成蘿蔔青菜」就是無效安慰,畢竟現實中我無論如何也幻想不出底下是一片農田……
最後,好的演講者也是個好的演員。
你甚至可以在講到嗨處時飆段歌。
人是視覺動物。一直盯著靜止的事物,自然會覺得厭乏。
但,假如你看到的對象是活潑的,有情感表達張力的,那麼視覺和聽覺的疊加一定會使演講更加豐富。
沒這麼多演講比賽鍛鍊只是藉口,如果你想,遍地是機會。
課堂上的舉手發言;課後的小組討論;聯誼時的自我介紹;甚至是跟親戚們嘮嘮嗑,請有意地把它們當成小演講,謹慎地組織語言,用心地察言觀色。
你會說,這樣還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但為了有一天能好好發言,你得付出努力。相信我,那時候人生真的會全面開掛。
豆瓜訓練的資深講師在此提醒我們:適度的緊張其實是好事,當我們人緊張的時候就會產生壓力,這時候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思想上認真地對待它,在行動上充分地準備它,最後就可以在結果上出色地表現自己。如果你還沒有解決目前的緊張狀態,那就來豆瓜訓練吧。
【學習演講口才,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