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申奧成功,北京的交通發展問題日益引人注目。交通發展如何既能滿足人們方便快捷的出行需要,又不對環境產生大的汙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不僅是北京,也是全國的唯一選擇。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和飛機增長迅猛,公路、航空業發展飛快,同時交通運輸環境汙染問題也日趨突出。據專家研究,交通運輸最突出的環境問題一是排放物汙染,在一些大城市,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已成為首要汙染物;其二是噪聲汙染;第三是航運對水域的汙染。另外,公路、鐵路建設還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滑坡、水源枯竭、植被破壞等。
據了解,目前突出的交通環境問題是汽車尾氣。總共大約有7.5億輛汽車在世界各地的路上奔馳,未來的25年內,這個數字將可能翻一番。近20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北京市平均每100個家庭擁有11輛汽車。許多城市交通幹道和主要路口汙染物濃度常年超標。由於汽車尾氣汙染物集中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層面排放,正處在人體呼吸帶附近,對人體健康危害極為嚴重。
雖然面臨以上問題,但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交通事業都是世界進步和發展的基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交通來運送貨物,傳遞信息,輸送人口。交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影響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專家們認為,交通可持續發展是指,無論現在或未來,在不犧牲人類或生態環境等的前提下,滿足當今社會對便捷的交通、自由的貿易、友誼的建立與鞏固、信息的交流與傳播等流域的巨大需求。中外專家正從領先技術、減少排放物汙染、節約能源、氣候變化、城市規劃、公共運輸、資源利用和保護、政府政策等方面,進行交通可持續發展研究,希望找到一條新路。
我國專家建議,為使我國交通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後國家應實行更為嚴格的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汽車尾氣管理,嚴禁不達標汽車上路。大力發展公共運輸,減輕城市交通壓力。同時,全國全面使用無鉛汽油。
就綜合運輸系統發展而言,專家建議,國家應積極淘汰蒸汽機車,努力發展電氣化鐵路。要切實加強機場選址,防止飛機噪聲擾民。要加強城市公路規劃,優化道路布局,採取措施減輕居民區、住宅區噪聲。鐵路客運要進一步強化管理,防止「白色汙染」。海洋、水路客運,應改變生活垃圾向海域、水域任意排放的局面。各大流域,特別是內陸湖泊,要強化機動船汙染管理,嚴禁壓艙水直接排入水域,並對船隻總量實行控制,減輕水域汙染。
當前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建設高速公路、鐵路要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在生態脆弱區,環境敏感區,要加強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論證,與建設同步採取環境保護措施。完善重大交通運輸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所有交通運輸線建設,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於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恢復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