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民間故事:六十歲活埋的傳說

2020-12-18 老梁趣談古今

小時候,就聽村裡的老人講過「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故事,因為聽著毛骨悚然,所以記憶猶新。

說是古時候,為了節約糧食,混蛋的皇帝下旨昭告天下說:人只能活一個甲子六十年,到六十歲沒死的,就必須活埋,抗旨不尊的統統株連九族。旨令一下,天下哀嚎。有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家庭裡,母女相抱失聲痛哭,父子對坐唉聲嘆氣。眾百姓雖說惱恨皇帝的昏庸無道,可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為了不被株連九族,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生身父母埋葬。那情景那場面那心情是無法想像的。

當時,朝中宰相的父親已六十歲有餘,按照皇帝旨意,也到了應該活埋的歲數。可他是個大孝子,不忍心那樣做,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埋葬父親的墳墓偷偷的修成了一間地下室,讓父親住在裡邊,他每天親自給老人家送水送飯,風雨無阻,孝敬備至。

幾年後的一天,有一藩屬小國使臣突然送來一怪物,讓辨認是何動物。只見那動物大如牛犢,尾長三尺,體毛柔軟,背部紅褐,腹色灰白;嘴巴尖尖,長齒外露,鼻孔粗粗呼哧呼哧的;六根鬍鬚支稜左右,隨著頭部不停的上下晃動;堅挺的小耳朵和諾大的身體極不相稱;圓圓的兩眼賊溜賊溜的,放著綠光,非常瘮人;帶著鋒利趾甲的四肢肉紅肉紅的。並揚言如果能辨認出來,就繼續稱臣納貢,否則便解除藩屬關係,兵戎相見。

皇帝急忙傳旨滿朝文武上殿辨別,誰知眾大臣看到如此「龐然大物」,紛紛搖頭,面面相覷,都不認識此物。皇帝大怒,將眾大臣訓斥一頓,最後責成丞相負責,三天內辨出此物,否則按律查辦。

大臣去給父親送飯,父親見他心神不定,愁眉不展,問其緣故。丞相就把這檔子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父親,最後把那東西的模樣特徵詳細的描述一遍。

父親聽罷,低頭想了一會兒,對兒子說:我兒不必煩惱,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這個東西十有八九是一隻大老鼠。是不是一試便知,明天上朝時,你在袖口裡偷偷藏只小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看那個動物有什麼反應,如果害怕就確定無疑了,因為貓是鼠的天敵,老鼠再大也怕貓。宰相聽他父親這麼一說,心理壓力減了大半。

第二天,宰相按照他父親的吩咐,將家裡養的一隻小狸貓放在袖裡帶上金殿。還真應了他父親說的話,那隻活蹦亂跳的怪物看到小貓,嚇得直打哆嗦,趴那一動不動。宰相看到這種情形,立馬有了底氣,對使臣喝到:「爾等小小偏邦,焉敢妄自尊大,欲欺我中原無人?拿一隻變種的大老鼠在此唬弄人,不要說我們朝中大臣,就是那些世俗黎民,甚至三歲小兒人人皆。」外國使臣見詭計被識破,頓時目瞪口呆,慌忙拜伏。皇帝令人將其趕出金殿。

皇帝心中大喜,對宰相說:「卿前兩天一直未解疑難,為何今日迎刃而解呢?」宰相見問,急忙雙膝跪倒,口稱:「萬歲,恕臣欺君之罪,我父今年六十有餘,按制度而言,早該活埋地下,但臣不忍讓老父這樣而逝,因此鬥膽包天,在地下修造小房一間,讓老父住在裡邊,以終晚年。我回去將此事告訴了父親,他老人家見多識廣,教兒用貓驗證,因此,此難方迎刃而解。」

皇帝聽罷,沉吟片刻,翻然悔悟,他對宰相說:「愛卿平身,你父子為國有功,何罪之有?速把你父親請到金殿,孤王還要親自封賞哩!」接著他又對群臣說:「今日此事,對寡人大有教益,看來,老年之人還很有用處,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之制,殘忍而不仁,有百害而無一益,是孤王一時糊塗,今度之應當廢除,眾位愛卿意下如何?」群臣聞聽,齊呼萬歲,皇帝傳旨,立即行文天下,詔示四方,今後如再有活埋老人者,定加嚴懲!

布告到處,家家高興,萬民頌揚。從此,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的壞制度被取消了。

故事講完了,那麼這個事件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嗎?如果有,又是發生在什麼時期呢?關於這個傳說史書上還真沒有記載。帶著疑問上百度搜索,發現網上主要有秦朝、宋朝和元朝三個朝代說。

秦朝說:說是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藉此政策「毀掉歷史」,和「焚書坑儒」如出一轍。

宋朝說: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為了減輕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實行了該政策。

元朝說: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後,對中原地區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對中原人分為幾等,漢族屬於三等人,就是奴隸,超過六十歲的漢族老人已經喪失勞動力了,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分析以上三說,此事如果真實存在的話,筆者認為發生在元朝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元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對大民族的統治,試試一些極端的政策還是有可能的。但此事件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確實發生在元朝,目前還缺乏真正的佐證。史書上有記載的不一定全部真,史書上沒記載的也不一定就沒有。我願意相信它只是一個傳說故事而已。

相關焦點

  • 人過六十就活埋?流行的三種說法都是錯的,只有這個才是正解
    人到69歲被活埋,應該是遠古時候某些部落的風俗,在高度發達的封建帝制王朝,除非窮鄉僻壤的「桃花源」,絕無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目前流傳的幾種「棄老傳統」的說法,聽歷史知事給你一一駁斥。第一種說法,秦朝。這個故事也是漏洞百出。1,歷史上的包拯的確是一個孝子,包拯28歲考上進士後,為了在家照顧父母雙親,辭官十年,38歲才開始當官。就是說,包拯當官實在父母去世之後。從這個角度看,宋朝敬老傳統下絕無可能有棄老風俗。
  • 「六十年還倉」與「人過十二不當家」國慶節到鄉下聽老人講古話
    閱讀量達到50.6萬,不少人跟帖講述了與「活人墓」相關的傳說。聽說趙縣泥溝村的王小娥老人講過這個故事,我就想去聽聽,遺憾的是,老人已於三年前去世了,幸好她的兒子張軍民有老人講故事的音像資料。以下是我根據音像整理出來的傳說《六十年還倉》。傳說在古時候,有個不孝的人坐了朝廷,他認為人到六十就沒有用了,就是個多餘的人。
  • 民間傳說他做了哪5件缺德事,只活到35歲!
    民間傳說他做了哪5件缺德事,35歲死於非命「漢初三傑」韓信,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位傑出軍事家,也是輔佐劉邦奪得天下的開國功臣之一。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裡,曾記載了這樣一則名言對話:酒宴中,百官問:大王何以能得天下?
  • 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但是,故事也有點像植物,特別依賴於原有的文化環境,一旦脫離原本的水土和環境,就長得有點彆扭了。不信,你重新琢磨一下童年聽過的一些傳說,很多故事都不是內味兒了……吃屎、活埋、性騷擾…中國民間故事到底有多野?
  • 陝西靖邊「活埋母」案塵埃落定,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
    傳說西漢名將韓信幼年放羊,躺在草地上佯睡。聽到兩個過路仙人討論自己躺睡之地屬風水寶地。凡葬於此地者,兒孫會出將入相貴不可言,為了早日發跡,韓信將親生母親活埋於此,換來日後的飛黃騰達。民間流傳著九裡山下活埋母的故事,傳說無從考證。而現實版的活埋母在陝西靖邊發生。
  • 民間故事《民間四大傳說》
    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四大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和民間傳說故事《白蛇傳》四大民間愛情傳說。這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四大民間傳說之孟姜女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
  • 用方言講民間傳說和人物故事 上虞60後成「網紅」
    史濟榮,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作為上虞古縣城文史研究會會長,發表過《上虞縣衙今何在》《西溪湖畔趙氏五進士》等文章,編纂過《豐惠老臺門探秘》,出版過《丰情惠韻》第一部「花為誰開」、第二部「情向誰依」。上虞是文化之邦,流傳著有很多傳奇故事。以前文化生活單調,夏天乘涼之際,冬日圍爐夜話,田間勞作之暇,喝茶休閒之時,講故事是最常見的文藝活動。那些久傳不衰的老故事,讓老百姓津津樂道,一直口耳相傳。史濟榮從小愛聽大人講故事,尤愛纏著二舅舅講鬼怪傳說和人物傳,聽完便複述給小夥伴們,或許如今的良好口才源於那時的講故事。
  • 英國民間傳說中最恐怖的10個故事
    從某一時期的文字記錄中可以看到民間信仰的片段,但直到17世紀才開始努力記錄口述故事。查爾斯·佩羅特(1628-1703)是這一領域的先驅,也是第一個記錄灰姑娘和小紅帽等永恆故事的人。格林兄弟在19世紀也做過類似的工作。今天,這些開拓性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已經確保了古老的民間主題和故事繼續迷惑和徵服我們。
  • 【魏州民間故事】王北沙的傳說(一)
    【魏州民間故事】王北沙的傳說(一) 2019-04-02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滑縣木版年畫,你知道那些畫中的神像都代表什麼嗎?
    扇畫,顧名思義就是扇面畫,滑縣木版年畫中的扇面畫多以戲曲故事為表現內容,這與當地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廣大農村,年時唱戲和聽戲是主要精神文化娛樂,是非常隆重的文化節目,同時也是家庭交流的途徑。扇面畫上的戲曲故事有著傳播當地戲劇文化,同時兼顧農村裡長輩教育晚輩的功能。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春節的傳說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傳說一: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
  • 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100字簡單介紹 除夕年獸的民間神話傳說
    其實這和除夕的傳說故事有關。民間流傳著好幾個除夕的傳說,小編整理了除夕傳說故事的簡單介紹,帶大家了解除夕年獸的神話故事。除夕的傳說故事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簡單介紹  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每到現在農曆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
  • 民間故事——雲南彝族農村的民間傳說
    小時候你一定很喜歡聽媽媽講故事吧。睡覺前你肯定拉著媽媽纏著他講故事給你聽吧。在你的記憶力有很多記憶尤深的地方性傳說故事吧,接下來我就要講講我們我記憶尤深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們當地的傳說,很多老人都在傳。
  • 老北京民間故事大全:盧溝橋怎麼來的?通州塔有什麼傳說?
    最近發現一本老北京民間故事大全,從北京城建城傳說,到地名掌故來源,從皇家奇聞異事,到普通百姓傳奇經歷和勸善懲惡故事,原汁原味,應有盡有。話不多說,先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盧溝橋的傳說盧溝橋因其數不清的石獅子和抗日戰爭爆發地而聞名中外,盧溝橋下流的是永定河,民間傳說這裡早先沒有橋,是個擺渡口,來往客商,做買賣的來到這兒,全要搭擺渡過去。後來怎麼有了橋呢?有這麼個故事。盧溝橋。
  • 【民間故事】劉抱珍組織鄉勇抗擊滑匪
    嘉慶十八年(1813年),劉抱珍54歲,劉抱金整整40歲,正是年富力強。此時,滑縣發動了「天理教」農民起義,教首李文成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稱「大明天順李真主」。李文成是滑縣東北五裡謝家莊人,約生於乾隆中期,世代以泥水匠、木工為業。嘉慶十六年(1811)至十八年(1813),直、魯、豫三省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
  • 滑縣一村民參加對印自衛反擊戰,三等功、五好戰士!
    一村一故事丨萬古鎮李寨村 【村名來歷】 據村中《李氏家譜》記載:明朝時期,李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取名李家寨。1958年簡稱李寨。1981年經縣115號文批准,復名「李家寨」。第二次地名普查徵求群眾意見,更名為李寨村。
  • 【滑縣文史】天理教起義領袖之李文成的崛起之路
    李文成,滑縣老城東五裡謝莊人,天理教起義重要領袖,是起義的謀劃者和決策者。李文成由於自焚於輝縣司寨,與其相關的妻子、女兒於滑縣城破時皆以死明道,其師傅劉國明也戰死在司寨碉樓下。所以有關李文成生平的最直接資料在官方和民間甚少,其生平經歷也不盡為人所知,再加上有很多附會的傳說,讓李文成的生平平添幾分神秘,就造成了李文成有很多的謎團籠罩,更造成李文成這一個人物形象的貧乏和不豐滿。
  • 民間故事:姑嗚鳥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善繡的村姑,能繡出所有見過的花朵,而且繡出的花栩栩如生,美侖無比。有一天,村姑對其兄嫂說:「見過的花,我都會繡出來,就是楊梅花沒見過不會繡,真可惜。」於是在百花盛開的一天,姑嫂倆專程來到一個山上尋找這罕見的花朵。姑嫂倆找到一棵楊梅樹,翻遍了整棵樹冠,連一粒花蕾兒也沒見到。
  • 民間故事:六十六,扔塊肉的禁忌故事你聽過嗎?
    民間故事:是巧合?還是犯了禁忌在農村老家,老人六十六歲是個大日子,倒不是因為這個年紀數字上比較順,而是六十六歲就像七十三,八十四一樣是個坎。對於如何度過這個坎,在老家還有個風俗。兒子的性格比較懦弱,在加上兒媳婦很強勢,時間久了,這爺倆在家裡也是沒什麼地位,在加上可能是年輕的時候受累太大,越上年紀就越發的身體不濟,六十多歲已經是幹不了任何的重活了,看著他白吃白喝的,兒媳婦心裡越發的不痛快,時不時的就會指桑罵槐的說上一陣子,老張頭心裡不是滋味,但又不想讓兒子為難,就一直隱忍著。
  • 富平民間故事丨三義村的傳說
    富平民間故事丨三義村的傳說石川河流經莊裡鎮後,向西拐了個大彎,在灣道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三義村。村子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村子最早並不叫三義村,是天意村,而且村名的來歷與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關。傳說古時候村裡有個名叫張仲坤的書生,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時,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把女兒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