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五龍民間文藝」,「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今天的五龍鎮、臨淇鎮一帶,提起石陣村十五世裔劉抱珍、劉抱金弟兄倆團練鄉勇,抗擊滑匪李文成一事,無不嘖嘖稱讚。
嘉慶十八年(1813年),劉抱珍54歲,劉抱金整整40歲,正是年富力強。此時,滑縣發動了「天理教」農民起義,教首李文成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稱「大明天順李真主」。李文成是滑縣東北五裡謝家莊人,約生於乾隆中期,世代以泥水匠、木工為業。嘉慶十六年(1811)至十八年(1813),直、魯、豫三省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以木工為業的李文成和河北大興縣人林清、河南滑縣人馮克善,在三省農民中組織天理教,以進行反清的武裝鬥爭。嘉慶十八年(1813)十一月初四,李文成領導的農民在河北、山東被清軍圍剿後,帶領4000人馬,由封丘、延津,向輝縣西北太行山山口的候兆川轉移,這裡山峰林立,儼若城郭,而中間卻有一塊數十裡平坦的地方。東北通林縣,西北通山西陵川縣,李文成很快攻佔了這裡的險要據點——司寨,進一步向臨淇方向進攻。
石陣劉氏莊園
據劉氏家譜記載,附近村民聽說匪賊入侵,大家感到非常害怕,一夜數次驚醒,想帶著孩子老婆逃跑。這時,居住在石陣村的鄉紳劉抱珍和弟弟劉抱金就召集各村的管事開會,商討如何組織人馬抗擊外來勢力入侵。劉抱珍在大家面前宣誓說:我們絕對不可逃跑,逃跑是死,戰鬥也是死,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戰鬥呢?知死而戰鬥,戰鬥也可以不死。這夥敵人,離開他們的老家來到我們這裡,上反對清朝,下擾亂百姓,掠奪民財,濫殺無辜,況且他們從平原來到山區,不熟悉我們這裡的情況,只要我們組織起來,就一定能夠阻止他們來搶我們鄉民的糧食和布匹,保證我們的子女不受侵犯。我聽說官兵即將來圍剿他們,他們看起來很囂張,其實內心裡很害怕。十裡八村的青壯年有願意保衛家鄉,英勇殺敵者,來我這裡報名,我將發給你們武器,發給你們糧食,贍養你們的家屬,我將厚酬能殺敵者,如果在戰場上受傷或者死亡者,我將扶養老人一直到死,供養小孩到年滿十八歲。
石陣劉氏莊園
劉抱珍的講話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大家欣然報名,一天時間,青壯人員就達到一千餘人。正是年富力強的劉抱金作為前軍總指揮,將鄉勇布置在沿淇河東岸及南山東山一帶,關卡路口,嚴防死守,使敵軍距村十裡而不能向前。在淇河的戰鬥中,劉抱金利用熟悉的有利的地形,與前方的敵人迂迴周旋,阻擊前來進攻的敵軍官兵,使敵人三天之內沒有攻破淇河防線。路邊的百姓拱手相告說:敵人對林縣這塊富鐃而美麗的土地已經垂涎很久了,如果不是你劉抱珍兄弟領導我們和敵人戰鬥,我們村必被敵人佔領,那時我們就家破人亡了,縣城就可慮了,賊勢必蔓延。
11月16日,李文成在一次次沿淇河向東進攻無果後,這時清軍已從縣城方向趕過來,他們受到清軍的圍追堵截,進退無路,只好沿林縣臨淇鎮向輝縣北部的侯兆川逃跑,最後回到自己的老巢司寨村。
司寨村背山臨川,溝深牆固,內有民房300餘間,磚石作牆,縱橫高聳,又有碉樓十餘座,巍然屹立,堅不可破。李文成剛紮下營寨,清將楊芳率兵和臨淇鄉勇就佔據了司寨北面的咽喉之地白虎崗。11月18日,李文成派2000農民軍進攻白虎崗。清軍和臨淇鄉勇一窩蜂撲向前,將滑匪逼退。
石陣劉氏莊園
11月20日天明,清軍和臨淇鄉勇向司寨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寨內的幾百名士兵負隅頑抗,不斷用板門磚木堵塞被擊毀的寨牆。當清兵和臨淇鄉勇攻入寨內後,發現李文成藏在一座碉樓裡,清軍對著碉堡高聲呼叫:「李文成,快投降!李文成,快投降!」只聽碉樓上的李文成說:「李文成在此,欲殺即殺,斷不肯降!」最後臨淇兵團協助清軍在碉堡下劈木壘柴,舉火將李文成等人燒死。
在這次戰鬥中,湧現出好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據林縣誌載:李淮源,漁村人,國學生,貌魁梧,仁俠好義,言語嚯唶。嘉慶十八年(1813)11月12日,滑匪餘黨竄侯兆川,將逼臨淇。李淮源與弟武生淇源倡議練鄉勇,申約四鄉。16日賊至,淮源兄弟率鄉人御之於槐樹嶺,奮勇爭先,揮刀殺賊,賊敗退,奪其大炮、兵器而歸。次日,賊大至,鄉人恇懼迸散,不可禁止,兄弟皆為賊所獲。至司寨,賊首奇其貌,脅使降。淮源罵曰:「逆賊!恨不能啖汝肉,何謂降耶!」賊欲收為已用,復以好言慰之,淮源罵愈厲,賊怒殺之。復降淇源,淇源始自愛不欲輕生,輒婉言以應。及見兄被殺,憤怒不可遏,亦大罵,賊又刎之,而未斷其喉,謂已死,裸而棄之營外。及昏而醒,見燈火熒熒,然迫近賊壘,復佯臥。至夜靜,擈伏強起就群屍中(撕)裂行滕(敵陣營中死者的護具)少許,志兄足,時天寒甚於斷碣(就像石頭一樣冷),得婦人兩檔,被之行20餘裡,至姊家渴甚求飲,姊以巨杯進,飲竭而渴不止。就視之,創口若口然,補以雞血皮,逾月始愈。然自是與人言,其聲嘶。每食下咽則小噎,後十年競以傷發而卒。
石陣劉氏莊園
作者簡介:劉富民,原安陽日報社記者,副高級職稱,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鮮花盛開的地方》、《走進太行大峽谷》畫冊。
精彩往期
----
牛家崗劉氏宅院:清廉舉人---劉福昌
【五龍民間文藝】河西村由來
民間五月十三,老關爺磨刀日,還是,,,,
五龍古蹟:白廟碣和薛仁貴
香磨村的由來
河頭村的由來
尋史---南下幹部張立明
【五龍民間文藝】淇東區的「鬥地主」
【五龍民間文藝】林州又一網紅打卡地 劉家大院
薛家崗的變化
「小氈帽」劉際昌的親筆
【五龍民間文藝】臨淇古今橋梁錄
【五龍民間文藝】石官村九人溝慘案
薛家崗村和唐家崗村的由來
[五龍民間文藝]荒年碑記---人吃人的記載
[五龍民間文藝]康熙四年淇河發生的。。。。。。
高照峪村的由來
刁公巖村由來
千人泉村的來歷
【五龍民間文藝】花營村名的來歷/劉富民
五龍民間文藝:千年古剎---龍泉寺
民間傳說 石陣劉家致富秘籍
山水五龍,人文奇秀琅沃村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