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就活埋?流行的三種說法都是錯的,只有這個才是正解

2020-12-15 狸貓校尉

人到69歲被活埋,應該是遠古時候某些部落的風俗,在高度發達的封建帝制王朝,除非窮鄉僻壤的「桃花源」,絕無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目前流傳的幾種「棄老傳統」的說法,聽歷史知事給你一一駁斥。

第一種說法,秦朝。

這種說法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大量六國乃是商周是史書典籍被燒掉,秦始皇還擔心六國的遺老遺少以古非今,下了一道「六十還甲」的命令,要求60歲以上老人一律處死,

就在這時,有個小國給秦始皇進貢了一隻奇異的動物,很多人都認不出來,連徐福都認不出來。最後徐福回家問自己的爸爸,徐福的父親說這事西鼠,一隻貓就能讓人顯出原形。徐福這樣做了,果然不出所料。

秦始皇準備賞賜徐福,徐福告訴他只要赦免了年邁父親的死罪就行。原來徐福父親已經年近六十,馬上就要被處死。就這樣這個命令就被廢除了。

這種說法簡直漏洞百出,簡單一看就有這樣幾個:

1,徐福這樣的方士本來就是焚書坑儒打擊的首要對象,甚至可以說徐福東渡等一系列求仙問卜的不靠譜行為,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直接原因。所以,徐福絕無可能活到焚書坑儒之後。

2,秦朝統一後總共存續了14年,秦始皇自己在位才11年(前221年到前210年)姑且認為秦始皇統一第一年開始處死60歲老人,最後一年廢除這一制度,也不過持續了10年時間。十年時間能形成一個影響很久的傳統嗎?簡直天方夜譚。

第二種說法,宋朝。

宋朝的故事也是大同小異。當時包拯的父親到了60歲,包拯不願意拋棄父親,每天偷偷給他送飯。忽然有一天,包拯向父親訴苦,說有個妖怪大鬧東京,要求三天破案,否則殺包拯的頭。

包拯的父親在瓦罐墳裡面神秘妙算直接斷言妖怪是老鼠精,讓包拯到海島上取兩隻貓,一下子就能破案。後來,包拯偷偷帶著兩隻貓上朝,兩個大臣直接被咬死,顯出原形,原來朝堂上都有了老鼠精。

宋仁宗表示奧獎賞包拯,包拯乘機要求廢除殺死老人的風俗,宋仁宗同意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了棄老傳統。

這個故事也是漏洞百出。

1,歷史上的包拯的確是一個孝子,包拯28歲考上進士後,為了在家照顧父母雙親,辭官十年,38歲才開始當官。就是說,包拯當官實在父母去世之後。從這個角度看,宋朝敬老傳統下絕無可能有棄老風俗。

2,宋朝首都在開封,要是到一萬裡之外的海島上找貓,沒有一兩個月根本不可能走一趟。如果真要等著到海島上找貓,估計京城的人早就被老鼠精殺光了。

3,包拯父親在瓦罐墳裡面等死,如何就能判定是老鼠精作祟?如何就能判定萬裡之外的貓克制他?真是異想天開。相反,可能到處做官的包拯比他見多識廣一些。

第三種說法,元朝。

元朝時,開始有了一些非常奇葩的規定。比如磚打墓,比如初夜權,再比如殺長子。

磚打墓時用磚打造一個墓穴,老人就在這個墓穴裡面住著,送一次飯,就壘一塊磚,什麼時候墓穴被填滿了,老人就要在裡面餓死。

這個說法簡直不可理喻。中國古代的青磚燒制,成本相當高昂,漫長的歷史上,連皇帝的墓穴都很少使用磚,而是用封土代替。至於老百姓,買一副薄皮棺材就很不錯,沒條件的直接用蓆子卷了下葬。如果用青磚打造墓穴,僅打造墓穴的青磚和人工費,都夠老人生活十年了,何必讓老人在這個豪華的墓穴中凍餓而死?

元朝還有初夜權和殺長子的傳統。

這種說法認為,漢人每娶一個老婆,都要先把妻子給蒙古人享用初夜權,所以,當老婆生了孩子,第一個孩子一定要在馬桶裡淹死,因為這有可能是蒙古人的孽種。

這種說法更扯淡了。元朝統治下的漢人,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逢年過節吃不上肉,挨餓更是常見,衣衫襤褸是常態。這樣人家的女兒或者新娘,蒙古貴族們能看上?有給窮人家買件衣服的錢,就能到妓院睡頭牌了,何必那樣麻煩。

再者說,初夜權、處女這些思想觀念在極其重視貞潔的宋朝才開始萌發。所以,之前的非處女當皇后當皇妃都毫無壓力。所以,這個故事其實是明清禁錮女性的大背景下對元朝統治的無端污衊。

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說完三種錯誤說法,歷史知事再給你講講關於「棄老傳統」的真實情況。

目前為止,所有關於「棄老傳統」的種種說法,比如「自死窯」、「寄死窟」、「老人洞」或者瓦罐墳等說法,都沒有明確的考古證據,主要存在於民間傳說、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上面。

對於我這樣的80後,第一次聽到這種事,是在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一休小和尚巧施妙計廢除了日本流行多年的棄老傳統。對此,我專門問了不識字的爺爺和初中畢業的爸爸,他們都表示民間有這樣的傳說,但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廢除,都說不清。

目前,在四川、陝西、安徽等省份交接的漢水流域中遊發現大批古代人工窯洞,疑似是寄死窯,但拿不出任何的證據。

目前發現的疑似「寄死窯」,都是在險要且隱蔽的懸崖邊上,一般為長方體空間,寬約1米長約2米,高約0.8米,狹窄逼仄的空間,人類在裡面根本無法自由活動,只能默默等死。

平心而論,這樣的死法,簡直比直接殺死或者活埋更加殘忍,老人在寄死窯裡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得不獨自面對黑暗、孤獨、飢餓,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給一根繩子讓上吊。

也許寄死窯等棄老風俗的確存在,但絕對不會存在於文字出現之後的文明時代。我國古代兩個長壽標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一個孔子一個孟子,都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這些人怎麼就沒有被丟進寄死窯?

中國古代,恐怕寄死窯早早廢棄,並且就有了尊老敬老的傳統,在我國的歷史傳說中,黃帝、炎帝都是活了幾百歲的老壽星,正是他們的「長壽」才讓我們的文明得以延續。到了儒家學說中,家裡有了肉,都是讓60歲以上老人吃,甚至為了給老人省一口飯,都要把自己的兒女活埋了。

所以,棄老傳統,也許存在於遠古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就已經被拋棄了。

相關焦點

  • 滑縣民間故事:六十歲活埋的傳說
    小時候,就聽村裡的老人講過「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故事,因為聽著毛骨悚然,所以記憶猶新。說是古時候,為了節約糧食,混蛋的皇帝下旨昭告天下說:人只能活一個甲子六十年,到六十歲沒死的,就必須活埋,抗旨不尊的統統株連九族。旨令一下,天下哀嚎。有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家庭裡,母女相抱失聲痛哭,父子對坐唉聲嘆氣。
  • 活埋母親的人
    馬母緣何來到大兒子家,鄰居們的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因為馬母摔跤後行動不便,不得已到馬樂寬家的,有的則說是馬樂寬主動接走的。但不管具體為何,此時的馬母身體已每況愈下。尤其生活不能自理以後,也曾流露過厭世的想法。
  • 這個流行一百多年的說法,是錯的!
    感興趣者可訂閱,這是我的深度文章寫作計劃,看這裡:我的深度文章寫作計劃中國在古代到底有沒有過科學?第一點需要說明,中國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有很好的科學傳統,到明清後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是誤傳。誤傳含有善意的原因。鴉片戰爭後,中國內憂外患,國人希望中國強大,提出我們「古代行,現代不行」以鼓勵自己。
  • 男嬰荒坡被活埋,下手竟是孩子親人,他的說法是否可信正待確認
    然而,就在他們正在荒坡尋找蘑菇的時候,卻聽到地下傳來微弱的哭聲,循著聲音,他們發現了一處有被開挖過的痕跡,為了一探究竟,兩個人將被人挖過的土再次扒了出來,結果,隨著近半米厚的泥土被挖出,下面的孩子哭聲越來越明顯。「有人活埋了孩子!」
  • 「六十年還倉」與「人過十二不當家」國慶節到鄉下聽老人講古話
    聽說趙縣泥溝村的王小娥老人講過這個故事,我就想去聽聽,遺憾的是,老人已於三年前去世了,幸好她的兒子張軍民有老人講故事的音像資料。以下是我根據音像整理出來的傳說《六十年還倉》。傳說在古時候,有個不孝的人坐了朝廷,他認為人到六十就沒有用了,就是個多餘的人。於是傳旨,把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活埋掉,這正好迎合了那些不孝兒的心意。
  • 人到六十歲,學會享這四種清福,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人到六十歲,到了徹底退休的年齡,要學會把一切都放下,把手中的權利和責任都放心的交給年輕人,不要不放心,不要把自己看得多重要,年齡不饒人,無事一身輕,人到六十歲了,學會看淡一切,享受生命的餘暉,才會有晚年的幸福。
  • 好女「四不嫁」:工程、IT、投行、醫生,為何會流行這個說法?
    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今天咱們繼續這個話題,說說為什麼會有「好女四不嫁」這個說法,而且現在說的「四不嫁」中的四種職業,可都是光環圍繞的,光鮮的職業——工程、IT、投行和醫生,這些職業,可是不少丈母娘點名熱衷的好職業,也是少女時代夢寐以求的理想丈夫從事的行業。體面、穩定、收入不菲,可是為啥,如今卻上了「黑榜」,成為女人要避開的行業了呢?咱們今天接著扒。
  • 男子活埋癱瘓母親,請不要再提「養兒防老」
    並且這不是簡單的殺人,而是活埋啊!活埋這個詞,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為之感到恐懼。狹小的空間、隔絕的環境、被禁錮的身體、痛苦的窒息,以及最終必定會降臨的死亡。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被活埋的感受,那麼我想這個詞語只有一個,那就是絕望。如果你看過一部名叫《活埋》的電影,就能切身體會到這種心情。
  • "活埋母親"宣判,老人曾替兒隱瞞,活埋背後是兩人30年情仇
    今年的5月,各大新聞媒體都跟蹤報導,山西陝西榆林馬某活埋了自己79歲生母。這件事的最終在昨天2020年11月2日,最終有了結果。靖邊法院宣判:馬某犯故意殺人罪,獲刑12年,對此馬某表示默認。但是這件事經過知情人後續,卻得到不一樣的說法。
  • 久病床前無孝子,男子活埋癱瘓母親?
    從法理上講,人和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的生命,特別是生養自己的母親。該男子的行為,明顯是違法了。或許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但這都不是他傷害母親生命的理由。如此活埋自己的母親,冷酷無情,性質惡劣,是殺人狂魔般的存在。所幸,老人的兒媳、男子的妻子,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發現婆婆不在後,預感情況不妙,然後報警求助。
  • 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這個名稱的由來
    這弟弟還反應挺快,假裝著彈著哥哥心愛的古琴,無恥地說:「我正想你想得心神不寧啊。」舜作為大哥倒也大度,只回了一句:「是啊,你這話還差不多算個人話。」不過,《五帝本紀》中寫舜的部分,有些記錄是否真實,很讓人懷疑。比如說堯為了考察舜是否合適做帝王接班人,極富犧牲精神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舜。
  • 山西挖出長平之戰遺址,揭開白起活埋40萬趙軍真相,原來另有隱情
    難道這些趙國的士兵都是紙糊的,會乖乖待在那裡看著你挖坑,然而把自個兒給埋咯?而在1995年之後,這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終於揭開了真相。山西高平市的一對農村父子在家裡的田裡進行翻耕的時候,突然之間挖掘出了很多青銅箭頭和人的骨頭。先開始他們還沒那麼在意,然而越往下挖,發現的骨頭就越多,嚇的父子倆趕緊連鋤頭都扔掉了,而且還向有關部門上報了此事。
  • 風水故事:「倒栽蔥」活埋
    我請了幾位先生,都說是陰宅風水不好所影響的,若不及時遷墳,人出大禍,重至家業日衰絕敗,人丁絕嗣!」「天眼廖」聽後,哈哈大笑:「沒那麼嚴重吧?剛才我用千裡眼看了你家的祖墳;穴前朝山美,明堂正,水勢旺,乃風水寶地也!但按理氣和墓相推算,近兩年你應該大富大貴,可眼前的實情,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去墓地看後再說了。」第二天,倆人坐著馬車,行程一天,來到了玄武山上的彭家墓地。
  • 人到六十歲以後,要有多少存款才夠養老?
    人到六十歲,基本就到了退休年齡,有的人身體硬朗,還能再幹幾年,但多數人就要考慮退休養老問題了。在中國,老年人有多少存款夠養老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有人認為退休後擁有100萬才夠養老,但是多數人這輩子也沒真正賺到過100萬。
  • 內蒙王衛東:人生六十年
    人生六十年王衛東(穀子)/文光陰荏苒,一眨眼,一揮手,我就到六十歲了。驀然回首,已是夕陽紅,多少往事,歷歷在目,感嘆人生短暫,不堪一望。六十年風風雨雨,六十年坎坎坷坷,既有歡樂也有悲傷;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甜蜜也有苦澀。
  • 活埋親生母親,陝西這位男子太不是東西
     文/孫新合人老了,就沒有太多的價值,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如果有足夠的積蓄,健康的身體,尚好,若是沒有積蓄,或者臥病在床,鐵定會遇到麻煩。畢竟,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這不,在陝西靖邊就發生了令人震驚的活埋親生母親的案例。適逢母親節來臨,瞬間持續發酵,引發舉國關注。據警方介紹,始作俑者是馬某。
  • 徵地中「牽頭牛、補只雞」的說法,錯在哪裡?
    徵地中「牽頭牛、補只雞」的說法,錯在哪裡?近兩年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政府在徵地拆遷中「徵農民一頭牛,補農民一隻雞」,質疑政府做法的合法性。當前部分一線城市「地王」頻現,不斷攀升的高房價,以及媒體上不時曝光的徵地拆遷暴力衝突,攢足觀眾不滿政府的情緒。社會普通大眾不了解徵地制度細節,認為政府一手從農民那裡「低價」徵走土地,轉手天價賣給開發商,空手套白狼賺一大筆。實際上,這個說法具有很大的誤導性。
  • 有人說「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有錯」!你支持與贊同這個說法嗎?
    「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有錯」,這個說法具有普遍代表性,作為家長中的一員,筆者有切身體會!確實,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家長常常會自我檢討,也必定能夠找到自己的錯誤,心裡也真的會感到沉重和煩惱;但是更多的是,想方設法彌補過錯,解決問題。
  • 用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你買房的姿勢是錯的
    用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你買房的姿勢是錯的不是你勤奮的要命去看房200套,不是你手捧什么九陽真經每天自嗨,更加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微信群裡所謂的乾貨(其實是噪音)而是先坐下來想清楚,我的現有約束條件下,應該解決兩個問題
  • 愛而不得,棄而不舍,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愛而不得,棄而不舍,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如果不心痛,那來的牽掛,感情這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張望,此生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