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之前發起過一項投票,在有效的3565份投票中,有將近一半的家庭都是姥姥在帶娃。
而這些由姥姥帶娃的原因大多數是這三個:
1 爺爺奶奶無法照看,沒辦法,只能讓姥姥看。
2 姥姥心疼閨女,自己主動帶。
3 媽媽想讓姥姥帶。
而其中姥姥心疼閨女,自己選擇主動幫忙帶孩子是最多的。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我家也是姥姥在帶孩子。
從懷孕時,我就開始腰酸背疼,生了孩子後,我媽便很少讓我抱孩子。
「我來抱,你休息下」
這句話,我媽幾乎每天都和我說很多遍。
平時孩子睡了,我媽總是讓我去補覺,而她就趁空去洗衣服,打掃衛生。
圖片來自網絡
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睡覺,突然聽到「咚」的一聲。
我急忙起床查看,發現我媽摔倒了。
我趕緊上前把我媽扶起來,然後帶她去了醫院。
這一摔,讓我媽骨折了。
那段時間,由於媽媽的身體不方便,我就只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
自己帶娃後,我才知道照顧孩子,真的是特別累,每天都累的筋疲力盡,有時候忙的甚至連飯都吃不上。
那段時間我過得天昏地暗,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圖片來自網絡
之前,母親在的時候一日三餐都是她做好了叫我們,吃飯的時候也總是讓我們先吃,她在一邊抱著孩子,晚上孩子醒了,她總是急忙起床爭著給孩子衝奶粉。
這個時候我才明白,我所認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母親在替我負重前行罷了!
我媽康復後,立馬趕來給我帶孩子。我說讓她多休養一段時間,她都不同意,她說怕我一個人太累。
但是這次我會和她一起承擔,因為我知道她年紀大了,比我更累。
曾經看到過一個短片,短片裡的母親因為女兒的一個電話,要去離家很遠的城市幫女兒照顧孩子。
離開自己的故居,來到新的環境裡,母親很不習慣,電子產品不會用,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但是想到可以幫女兒減輕負擔,母親也都忍下來了。
有一次外孫發燒了,母親便用被子給孩子捂汗,沒想到卻被女兒責怪。
女兒說:「我工作那麼忙,壓力那麼大,你到底是是來幫我還是……」
雖然女兒後邊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母親心裡也聽懂了,年邁的母親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像個做錯了事的孩子。
女兒焦急地抱著孩子去醫院,母親想跟著一起去,可是女人卻說:「你別去了,去了還得照顧你」。
女兒走後,母親一個人無助又孤獨,她不知道自己是哪裡做得不夠好,最終,她失聲痛哭。
母親或許想不明白,來幫女兒帶孩子,自己怎麼反倒成了累贅?
母親心疼女兒,一心想要幫女兒減輕負擔,可結果卻被嫌棄,這其中的酸楚和無助或許只有她一個人知道吧。
她覺得可能自己真的老了,幫不上女兒什麼忙,反而拖累了女兒,於是她收拾了行李,給女兒打了一個電話:「我可能是老了,我還是想回家」。
最終,母親還是沒有走成,因為在最後一刻,她還是不放心,她怕她走了,女兒會更累。
曾經看到一個好友發的朋友圈說:
「有媽在就是好,每天一日三餐都有熱乎乎的飯菜等著。我媽在的這一個多月,我和老公長胖了20多斤呢」。
看了她的朋友圈,其實我很想哭。
每個父母都一樣,他們為兒女付出了一切,到了本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卻還要給兒女照顧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他們年齡大了,身體多有不便,照顧孩子或許會很吃力。
他們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很多電子產品智能家居,或許他們都不會用。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育兒方法,或許會和我們的育兒理念產生分歧。
但這些都不能否決他們的付出,我們要對父母多些包容和關心,而不是指責和嫌棄。
對於老人,我們應該給他們體諒和關愛,多一些陪伴和理解。
每個人都會老,年輕人尚且會喊累,更何況是年邁的他們。
圖片來自網絡
父母給子女帶孩子,從來都不是義務。他們不計辛苦的付出,是因為他們想替兒女分擔一些責任。
所以我們要感恩,感恩他們的付出和不求回報。
別忘了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你辛苦了」!
我是苓希,每天用一段文字溫暖你。
往期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