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2020-08-06 半島晨報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

我落埋怨了 …… "

一位姥姥哽咽說道。

這是怎麼回事?

在一檔關於孩子教育類的節目中,臺上坐著孩子的爸爸媽媽,爸爸講述孩子現在存在的問題。他說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和他愛人的分歧比較大,他覺得孩子的媽媽把孩子在往廢了的方向帶,包括孩子不專注、不認真、凡是不往心裡去,學習不太好。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他說孩子的情緒控制有很大的問題:"比如看電視,我在的時候,能做到看半個小時就關掉,但是一旦有媽媽在,有的時候半個小時關不掉電視,我去關電視,孩子媽說她還有一點兒就讓她看完吧,孩子就覺得有人在幫她說話,強行關閉電視後,孩子會哭鬧四十分鐘不帶停的,歇斯底裡。"

在學習上,他爸爸最苦惱的是她的數學,全班三十多人考最後幾名。

爸爸介紹,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兩口子是孩子在七歲之後才開始帶的,七歲之前一直都是姥姥帶。他覺得孩子身上的一些毛病,跟姥姥也有關係。

而現場所有的人在孩子晨晨口中,聽到了另一番回答:"我更喜歡媽媽,因為她不會像爸爸那樣衝動。"

晨晨介紹,爸爸跟她講題講煩了就會跟她急,急眼了就會動手打她。晨晨覺得爸爸的要求太嚴格,脾氣也很大,她非常怕爸爸。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晨晨的媽媽說,孩子爸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方法很極端,比如講題就老是敲桌子,脾氣也特別急,而且講題的方法也不對,比如用三四年級的知識講一二年級的題,孩子聽不懂就怪孩子不專注,就開始急眼;有時候一家三口心平氣和開家庭會議,孩子爸最後會讓孩子把他們之間所說的話全部複述一遍,他就想證明孩子到底聽進去沒有。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後來,主持人請上了孩子的姥姥,姥姥對主持人說:"今天來到這兒,我也是克服了很大的壓力,因為我也有困惑,這孩子從學習上也好,從規矩上也好,她從生下來開始就是我在帶。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後,就回去跟父母住了,現在我是幫著接孩子。孩子回去跟她的父母住後,他們也不習慣,我也不太習慣。"

主持人說:"您覺得孩子問題是上學之後出現的?"

姥姥:"對!"

主持人:"您覺得孩子出現問題,跟她回到父母身邊,父母沒教育好有關係對嗎?"

姥姥:"我覺得有點兒關係。"

主持人:"在你旁觀者看來,爸爸的問題是什麼,媽媽的問題是什麼?"

姥姥:"爸爸的問題就是脾氣比較大,暴脾氣,一說就急,有些意見聽不進去;媽媽的問題是比較軟弱。"

姥姥說著說著哽咽了 …… 她說:"第一,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我落埋怨了;第二,我覺得我心裡也有一個疙瘩,感覺委屈。我並不是委屈別的,我覺得我這麼多年付出,我不要求回報,唯一的要求就希望我這姑爺跟我女兒理解我就行了,不要把錯都擱到我身上"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主持人:"他們有把錯擱在你身上嗎?"

姥姥哭著說:"有時候閨女就埋怨我,說我脾氣不好,我不希望別的,就希望他們理解我就行。"

這時,姥姥的女兒說:"理解媽媽,理解。從出生一直到上小學之前,孩子都是媽媽一個人 24 小時帶著。"

主持人:"姥姥你覺得造成你特別難過、特別焦急、特別擔憂的孩子的現在這種狀況,主要怪誰?"

姥姥:"怪她爸也好,怪她媽也好,都有原因,我也承認我也有原因。我就是一看孩子哭,我就心疼她,我看孩子上一天學了,她的要求比如看電視我有時候會妥協。"

主持人:"大家應該看得出來,孩子的姥姥和爸爸關係很一般,甚至說挺差的,為什麼?姥姥幾度哽咽,媽媽過去安慰,爸爸就在臺上坐著。"

孩子的爸爸這時候說:"是因為我也有心結。為什麼會有心結呢?就是本來應該我們出現的角色,姥姥代替了。而且我沒有辦法反駁。遇到問題了,我又沒有辦法跟老人去發生那種直接的衝突,我跟孩子媽媽去說了之後,我面對的不是解決辦法而是指責。就是姥姥還有孩子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從沒有說過反對意見,當著孩子的面從來沒有,但是當我管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全部都是指責。為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心結呢?就是在孩子教育上面,三歲到五歲,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我和孩子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姥姥會不高興,為了維護姥姥的情緒,我們就只能聽姥姥的。現在給孩子制定規則意識或者契約精神的時候,就很困難。"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姥姥:"他說的一些問題我也意識到了,但是我覺得他說的有的對有的不對。在這管孩子上,他管的時候我不讓管,我不同意這麼說,因為你管的有態度問題,你如果心平氣和的去管她,我不可能不讓你管,在管孩子的時候你不要橫眉立目的,老拿領導的做派,我就聽著特別不舒服。"

到現在,三方的問題都說出來了。這樣的家庭到底該如何改變?現場的幾位人士給出了建議:

對於姥姥來說,姥姥生活的所有重點都在女兒的家庭,帶孩子、幫做家務、為家庭瑣事操心等等,專家建議,姥姥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女兒的家庭,任何一個家庭最健康的模式,是以夫妻兩個為中心,是夫妻關係而不是母子關係。姥姥可以找到自己其它的生活樂趣,多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逛逛街、旅旅遊 ……

對媽媽來說,在教育方面要有原則,有底線。比如看電視,規定多久就是多久,如果每次心軟孩子就嘗到了甜頭,會拿哭鬧來威脅你。教育孩子,有三個原則:不打罵、不指責、不離開。

對於爸爸來說,有問題的時候要去表達,但是表達方式應該更委婉,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你說的話背後的情緒。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指責姥姥,因為晨晨是非常愛姥姥的,女孩子對情感的敏感度非常高。要懂得換位思考,在家裡越有原則,且越懂得低頭的男人,才是最有威嚴的男人。不是聲音大、脾氣大就是一家之主。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看到這,相信你一定感悟了很多。其實像這樣的情況,是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問題。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爸爸、 媽媽還是姥姥,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孩子。

黃磊說,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我們沒有紅臉白臉,我永遠跟媽媽是一致的。我跟多多說,咱們倆都得聽媽媽的。在讓女兒學彈鋼琴時,她回家練琴就嘟小嘴,媽媽說你別跟我來這套,再來一遍。這時我趕緊打開電視機,當不知道就好了。黃磊和妻子孫莉在教育女兒上是採用統一戰線的方式,女兒有問題他們就會一塊兒說,她表現好他們就一起表揚。


「我從小把孩子帶到現在,卻落埋怨了」,姥姥哽咽淚目


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到兩點:一是互相尊重,達成統一。人與人之間溝通需要的是平等和信任,首先是父母與孩子的尊重,你在決定為孩子辦事之前有無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其次是有無徵求過孩子父親的意見,夫妻倆還有和老人能否達成意見的統一就是要靠尊重,而不是誰說了算。

二是孩子在場時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儘管對方教育孩子失誤,也不要輕易指責對方,特別是孩子在場時,簡單的指責只會引發彼此間的"戰爭"。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衝突,就會少一分對抗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以建議的方式表達你的意見。避免正面衝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積極地尋找適當的時機和方法。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和老人之間,彼此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機會永遠是有的。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應該在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心平氣和的探討方式。

來源:湖北經視綜合北京衛視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大的娃,為啥長大後卻越來越不願去姥姥家?答案讓媽媽淚目
    「媽,我不想去姥姥家,我可以回去嗎?」但現在,不少父母反映,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去姥姥家了,讓去一次,就跟接財神似的,真心誠意換來的結果卻是一場空。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案例12歲的亮亮從小是在姥姥家長大的
  • 姥姥把娃帶到3歲,奶奶卻想接手帶,寶爸的一番話還是很公道
    但是一般家庭都是奶奶帶孩子,如果奶奶不願意才讓姥姥帶,但是當姥姥帶到三歲以後,奶奶又來帶了,這該怎麼辦?但是奶奶以身體不適拒絕了,真真和老公無奈,只能轉而求助孩子的姥姥,真真是獨生子女,父母退休以後就在家裡,平時空閒時間也比較多,姥姥當然很願意帶孩子,也想幫女兒減輕一點壓力,就這樣,孩子就在姥姥家住下了,一住就是三年,轉眼就可以上幼兒園了。
  • 姥姥將孩子帶到3歲,奶奶突然想要「截胡」,寶爸的做法很公道
    生完孩子之後,現在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選擇出去工作,這樣媽媽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而姥姥作為媽媽的媽媽,她們一般都會心疼自己的女兒,願意幫助女孩帶孩子。姥姥將孩子帶到了3歲,奶奶卻突然想要帶娃芳芳在結婚一年之後就有了自己的寶寶,然而芳芳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於是當孩子出生不久之後,芳芳就回歸了職場,而芳芳的丈夫平時也非常忙碌,所以兩人就打算將孩子託給老人照顧。
  • 把孩子從1個月帶到4歲,反手就跟奶奶親,姥姥心裡有苦說不出
    現在很多的孩子不是跟著奶奶長大,就是被姥姥帶大的,而有些孩子即使姥姥盡心盡力陪伴了多年,卻依然跟奶奶親,這讓當姥姥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並且,老人一直從孩子出生將孩子帶到了四周歲。如今孩子上幼兒園了,需要老人照顧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小張和老公對待老人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了。就連老人一手帶大的小外孫都跟自己不親了,小外孫總是嫌棄姥姥,說奶奶好,奶奶親。小張和老公,還有小外孫的做法,讓老人滿心的苦楚,卻不知該跟誰說。如今,很多的父母都忙著上班,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老人幫帶娃在現在的社會是很常見的情況,奶奶幫孩子帶娃似乎成為了常理,年輕人在外面上班,孩子交給老人帶,可是家裡有四個老人,奶奶雖然是心甘情願的幫帶娃,但在很多的寶媽的眼裡,最佳人選卻不是奶奶而是姥姥。在孩子出生之後,寶媽通常為了減少婆媳矛盾,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到三歲的時候,奶奶突然會出來說,我來帶吧
  • 「姥姥給的壓歲錢比奶奶多好幾張」孩子一句話,揭露家庭矛盾暗傷
    01「姥姥給的壓歲錢比奶奶多好幾張」孩子一句話,揭露家庭矛盾暗傷又快接近年關了,秦雪今天特別不願去婆婆家過年,因為去年過年,跟隨老公回婆婆家,就發生了一件令她至今還傷懷的事。婆婆有兩個兒子,老公是家裡老大,從小處處都讓著弟弟。
  • 有位姥姥說:如果有可能真不想給閨女帶孩子,費心費力費錢不落好
    家在農村的,一般以爺爺奶奶帶孩子為主;在大城市裡,一般以姥姥姥爺帶孩子為主。先是阿晨媽媽咆哮「那也是我親孫女,憑什麼只跟你親,這也是我兒子家,憑什麼所有事都得聽你的,喝水管、吃飯管、什麼都管,你怎麼不上天?」
  • 濟寧姥姥給外孫女縫百家被火了,網友:想起我姥姥來了……
    近日,山東濟寧的一位姥姥親手為外孫女縫製了一床百家被。孩子媽媽李女士說,孩子比預產期早產了一個月,老家有個說法:吃百家飯、穿百家衣、蓋百家被,這樣成長的孩子就比較健康。於是姥姥就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親手為外孫女縫製了這床百家被。
  • 小學生奇葩作業,老師要求孩子數一億粒米帶到學校,家長:逗我
    家長和老師因為孩子走到了一起,不是對立面。而是一起協作,老師在學校教導孩子,家長在家裡幫助孩子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家長和老師是共同協作完成孩子的教育。而現在社會,因為一些討厭的家長或者老鼠屎一樣的老師,造成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惡劣。
  • 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但是,當我問她:「你家孩子奶奶帶娃三四年了,你咋不去表示一下感謝?」她的回答是:「她帶自己孫子,天經地義,高興還來不及,哪還用我感謝啊。」如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那麼,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呢?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讓從小帶自己小外孫的王阿姨著實也寒心了一把。雖說這樣的話讓作為姥姥的王阿姨有點寒心,但卻也是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從小是由姥姥帶的,隨著長大卻被奶奶「撿漏」了。也許兩邊的老人也不會有意無意地跟我們抱怨什麼,但要是真的聽到自己的孩子這樣說,真的就不擔心,其中一邊的老人會寒心嗎?
  • 奶奶帶孩子:狗咬呂洞賓,姥姥帶孩子:周瑜打黃蓋
    現如今都是姥姥帶孩子,奶奶不帶了?知道原因後心疼孩兒他爸,為什麼現在"姥姥"成了帶孩子主力軍,奶奶卻無人問津,直到《我想網》一個網友一語道破:奶奶帶孩子:狗咬呂洞賓,姥姥帶孩子:周瑜打黃蓋!
  • 姥姥把寶寶帶到3歲,奶奶卻想「收網」,聽到寶爸的話後偃旗息鼓
    姥姥把寶寶帶到3歲,奶奶卻想&34;,聽到寶爸的話後偃旗息鼓小胡和丈夫婚後一年生了個兒子,本來夫妻倆並沒有打算這麼快要孩子,因為正在處於工作的晉升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但是婆婆說生了孩子她來幫忙照顧,讓兩人不用擔心。可孩子出生以後,婆婆帶了兩天便沒了耐心,表示自己不願意帶娃。
  • 為何孩子長大後不願去姥姥家?孩子給出的原因現實又扎心,好心疼
    一般情況下,老人與孩子都是隔代親,老人尤其疼愛孩子,而孩子也因為老人的疼愛而親近老人。但凡事總有例外,部分老人出於種種原因,區別對待孩子,過後還埋怨孩子不親近自己。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願去姥姥家?孩子給出的原因既現實又扎心,讓人心疼,也讓人懂。
  • 為斷奶,媽媽把6月大孩子送鄉下姥姥家,3個月後相見寶媽淚目
    導讀:為斷奶,媽媽把6月大孩子送鄉下姥姥家,3個月後相見寶媽淚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斷奶,媽媽把6月大孩子送鄉下姥姥家,3個月後相見寶媽淚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帶娃傷了多少姥姥的心?讓老人幫忙父母需做到這3點,子女多反思
    文/冰糖媽育兒日記現在的物價水平越來越高,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年輕人們忙著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奶奶和姥姥的身上。近年來老人隨遷的數量更是越來越多。但是老人的付出有時候不僅不能得到回報,甚至還會受到子女的埋怨。姥姥幫忙照顧孩子,反遭女兒埋怨馮老太最近重新回到了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家鄉,附近的老鄰居都問她怎麼突然回來了。馮老太的女兒大學畢業之後就在大城市落了腳,沒有再回來。
  • ​姥姥滿心歡喜幫忙帶孩子,因小事被女婿埋怨,女兒做法讓人稱讚
    ,卻被女婿埋怨我們小區王阿姨的女兒高中畢業後去了雲南讀大學,大學畢業留在了當地工作,1年後,她和大學男友結婚了,並順利生下一名男嬰。王阿姨趕緊從廚房走出來說:「今天和小朋友瘋跑,摔了一跤,我給他弄好了,沒大事。」
  • 「如果不是我媽,我哪裡敢生孩子」,有一種愛叫姥姥帶娃
    聽完這番話,不經讓人淚目,在媽媽眼裡,無論長多大,都是孩子,有女兒的媽媽永遠都是會心甘情願地幫自己的女兒帶孩子,而且永遠不會說自己是最辛苦的,只會心疼自己的女兒。CCTV之前拍過一部紀錄片《姥姥》,真實記錄了河南鄭州一個普通小區裡的一群「隨遷姥姥」們的真實日常。
  • 東北姥姥秒變百寶箱,衣服裡裹零食給孫子!網友評論卻讓人淚目
    周宇表示姥姥就像一個老小孩總是給他在懷裡藏著很多零食帶到理髮店給他吃@橙子記:我小時候也是姥姥看著我,每次她和姥爺一塊接我放學的時候也是這樣,總從隨身帶的手提袋裡給我拿點東西,有時候是熱乎的燒餅肉夾饃粽子麻花,還可以是溫度剛剛好的水,很多很多,我想我姥姥了姥姥我現在高三啦沒什麼假期,等到過年我就去找你~
  • 為了斷奶,媽媽把孩子送到姥姥家,3個月後見到寶寶,媽媽淚目
    為了斷奶,媽媽把孩子送到姥姥家,3個月後見到寶寶,媽媽淚目對於很多寶媽來說給嬰兒斷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不僅孩子會大哭大鬧的,父母也會跟著心疼。所以有的時候為了更快更好的斷奶,有些寶媽就不得不將孩子送到老人家住一段日子,等到孩子斷奶成功以後在將其接回來。最近就有一位寶媽為了讓孩子斷奶就採用了這樣的辦法,但是在三個月以後,去接孩子的時候這位寶媽卻痛哭流涕,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