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給的壓歲錢比奶奶多好幾張」孩子一句話,揭露家庭矛盾暗傷

2021-01-09 奶球媽咪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把「隔輩親」掛在嘴邊,但每個家庭都各有難念的經,老人們對待第三代孩子,也會有千差萬別,誰對孩子好,誰對孩子不好,別人可能看不真切,但孩子心裡卻像明鏡一樣。

01「姥姥給的壓歲錢比奶奶多好幾張」孩子一句話,揭露家庭矛盾暗傷

又快接近年關了,秦雪今天特別不願去婆婆家過年,因為去年過年,跟隨老公回婆婆家,就發生了一件令她至今還傷懷的事。

婆婆有兩個兒子,老公是家裡老大,從小處處都讓著弟弟。弟弟一家在外地,不在本地,只有過年才回來,平時照顧公公婆婆的擔子就落在了秦雪和老公身上。

秦雪和老公結婚後沒有著急要孩子,反而是弟弟弟媳先生下了兒子,秦雪兩年後才生下了女兒,婆婆看也沒看過一眼,女兒是由姥姥一手帶大的。

去年過年,全家團圓,婆婆給兩個孩子分別包了兩個大紅包,還囑咐孩子回家以後再拆。

到了下午,秦雪就聽到房間裡傳來女兒的哭聲,老公急忙跑過去問怎麼回事,原來,兩個孩子耐不住寂寞,一起拆了紅包,可女兒一看,表哥的紅包裡一沓錢,少說得有十幾張,可自己女兒的紅包裡,只有兩張。

女兒雖然只有4歲半,也立刻明白了,哭著對爸爸說:「奶奶給哥哥的錢比我的多那麼多!」稍後,女兒抽抽鼻子又說:「不過沒關係,姥姥給我的壓歲錢比奶奶的多好幾張呢!」

秦雪一聲沒吭,抱起女兒看著老公,老公臉上也顯出為難的神色,對母親說:「媽,從小您就偏向我弟弟,現在我們都有了孩子,您還用這種的方式偏向他的兒子,您自己覺得合適嗎?他兒子是您孫子,難道我女兒就不是您孫女了嗎?」

婆婆依然理直氣壯地說:「她一個女孩子,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老公聽完,臉色越來越難看,抱著女兒,拉著秦雪走了。

回想起那一幕,秦雪還是無法釋懷,但老公說,今年說什麼也不回去了,帶著女兒回秦雪娘家過年,畢竟姥姥才是對孩子真的親。

02老人的偏心,影響兩代人的成長

父母偏心,是以前多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就像《都挺好》中所描寫的家庭一樣,被父母嫌棄忽視的蘇明玉,即使後來事業有成,是三個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份缺失的母愛,永遠沒有安全感,在孤獨中掙扎。

獨生子女體會到老人的偏心,一般是從與親戚家的孩子對比出來的。老人一碗水端不平,不僅是影響下一代,而且還會影響到第三代。

老人對子女有不公平待遇,肯定會對父母有埋怨,而孩子心思異常敏感,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緒,受到其思想的影響,也會對父母的兄弟姐妹產生芥蒂,甚至是恨意。

給年幼的孩子心裡種下不公平的種子,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推到比較和競爭中,學習要比,吃穿要比,很容易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產生摩擦、隔閡甚至是矛盾,長大後關係也難以緩和。

03家有偏心老人,年輕的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年輕人無法指責老人什麼,一般這樣的老人思想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不好做太多幹涉,只能適當遠離,該盡的責任要盡,但也僅此而已了。

年輕的父母關鍵在於,如何向單純的孩子解釋這一切,小編認為,不必刻意去遮掩老人對孩子的態度,孩子是能非常敏銳地感知到父母在撒謊,不如坦白地跟孩子講明白: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有人不喜歡自己,是很正常的,但基本的善意是必須的,對老人仍然要尊重。

跟孩子說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待人之道,用正直回報傷害,用恩惠報答恩惠,就能無愧於心。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孩子眼裡,姥姥和奶奶最大的區別,是這幾個時候產生的
    很多老年人都存在"隔代親"的心理,對自己兒女的小孩特別好,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比較依賴奶奶或者姥姥。在孩子的眼裡,姥姥和奶奶都是比較疼愛自己的,但是他們心中也會對奶奶和姥姥有一個區分。一般來說,孩子只要誰對他好,他就更喜歡和依賴誰,所以孩子對奶奶和姥姥的區分,都是從他們的感覺出發的。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何現在都是姥姥帶孩子呢?
    下樓抱著娃轉轉,大部分抱著孩子的都是姥姥而不是奶奶,甚至都流行起了這樣的一句話說「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那麼奶奶到底哪兒去了呢,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何現在都是姥姥帶孩子呢?1、為了有效避免婆媳間的矛盾。
  • 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的原因太真實
    以前都是爺爺奶奶帶娃,可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姥姥帶娃呢?小丹聽完心裡很不高興,當初自己身體那麼虛弱,婆婆都沒想過請幾天假幫忙照顧孩子,現在孩子都這麼大了卻說要幫忙帶孩子。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其實爺爺奶奶和姥姥一樣都是屬於時間比較多的人,都可以幫忙帶孩子,主要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讓姥姥帶娃。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聽到女兒的回答,媽媽搖頭讓孩子改掉
    因為孩子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其中的一方,最重要的是,孩子得罪了人,媽媽也會跟著受影響。比如:孩子如果說更喜歡姥姥,奶奶心裡就會不舒服,也更容易出現婆媳矛盾。對於中國家庭大多數的兒童,就目前情況,有幾個建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多陪伴孩子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陪伴,當孩子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和他溝通,指引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不讓奶奶帶娃?原因很現實
    為了避免這種矛盾,讓姥姥帶娃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3點區別很重要姥姥帶娃,避免婆媳矛盾婆媳關係便一直是許多家庭的難題,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之後,之前"親媽""親女兒"的和諧畫面消失了,婆婆變成了"出力不討好"的角色,兒媳婦變成了刁蠻任性不講理的"變臉大王"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有的可能是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是姥姥姥爺。不過,關於老人帶娃,還是引起了不少的爭議!那就是到底孩子該讓爺爺奶奶帶,還是讓姥姥姥爺帶?尤其是對於一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這更是一個難題。從孩子出生起,孩子就一直由姥姥帶著,但是孩子兩歲多之後就由奶奶接手了,剛開始的時候怕孩子不適應,王阿姨就找藉口回了一趟老家,待了一個多月,就是為了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和奶奶相處。結果一個多月後回來,王阿姨發現自己的小外孫跟自己生疏了不少。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網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還有人笑出了眼淚,但也有人是真的心酸不已。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天津有一大怪現象,那就是「姥姥帶孩子」。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姥姥,那句打油詩可以說是非常貼切。
  • 產假結束,孩子到底是給奶奶帶還是姥姥帶?寶媽都選擇給姥姥帶?
    奶奶和媽媽本就是兩代人,她們經歷不同,眼界也不同,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有代溝。而在帶娃方面,兩人各有各的想法,這樣一起帶娃就容易產生衝突,如果丈夫能在中間調和還好,就怕那種袖手旁觀的丈夫,任由兩個女人爭,導致婆媳矛盾越演越烈,最終升級到家庭矛盾,嚴重的話分分鐘鍾要離婚收場。
  • 為啥提倡姥姥帶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有這2優勢,奶奶不能比
    在以前,孩子生下來一般都是由奶奶帶大的,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女兒結婚生了孩子後,自然也就成了婆家的人,因此奶奶照看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存在,兒媳和婆婆的生活習慣不同,價值觀念也不一樣,因此二者很難達成共識,導致矛盾不斷。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姥姥開始帶娃,而且很多人都提倡姥姥帶娃,這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奶奶看孩子理所應當,姥姥看孩子卻是對子女的偏愛
    這時候看孩子就成了兩口子議論的話題。文文是讓孩子他奶奶看的。據文文說,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讓孩子的姥姥看孩子。給孩子姥姥說過這個事情,但是被孩子的姥姥一口否決了。孩子的姥姥的回答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孩子又不姓我們家的姓,應該讓他們去看。這時候文文也沒說什麼,但是相信聽到這樣的話文文的心裡是不舒服的。後來文文就給孩子奶奶打電話,讓孩子奶奶給看的孩子。孩子奶奶也沒說什麼,直接就給看了。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在孩子出生之後,寶媽通常為了減少婆媳矛盾,會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到三歲的時候,奶奶突然會出來說,我來帶吧其實奶奶有自己的道理,這個時候姥姥就有點啞巴吃黃連了。姥姥把外孫帶到3歲,含淚交給奶奶帶周姥姥家在農村,女兒一家生活在城裡,前幾年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女兒和婆婆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小姑子也剛生孩子沒多久,婆婆去給小姑子帶孩子,周姥姥不想讓女兒辭工作帶孩子,畢竟女兒也是好不容易進了這個名企。
  • 爺爺奶奶哪一天給孫子壓歲錢,大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區別還很大
    導讀:爺爺奶奶在什麼時候給孫子壓歲錢合適?馬上過年了,關於給孩子紅包的討論真不少。爺爺奶奶什麼時候給孫子壓歲錢合適呢?很多新做爺爺奶奶的比較關心這個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磕頭,爺爺奶奶這紅包就給的不是很情願,不過不情願歸不情願,最後紅包還是給了,孩子們高興地跑了,爺爺奶奶一會兒也忘了這事了。小孩子1歲多就開始練習磕頭,好在過年時能順利給爺爺奶奶拜年。年齡小的孩子覺得特別有趣,練習得很用力。到了大一些懂事了,就不幹了。
  • 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被嫌棄,姥姥帶娃卻成主力軍?原因令人深思
    「我才不會讓婆婆幫我帶孩子,到時候我帶著孩子回娘家,讓我媽照顧。」準媽媽小李已經懷孕6個多月,最近我們倆說到以後帶娃的事情。我很羨慕的說,你家公婆剛剛退休,正好有大把的時間幫助帶孩子,你以後可享福了。小李直接反駁道,就算婆婆閒著,我也不會讓帶孩子,我發現了,我們倆各方面都不合,以後一起帶娃,還不知道會鬧成啥樣了,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杜絕這個隱患。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兒了?原因引人深思
    沒錯,我身邊的很多當爺爺奶奶的都是這樣說。其實,爺爺奶奶們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年齡大了,也沒什麼事情可幹,看著同齡人有孫子抱,自己兩手空空,也挺失落的。但是,帶娃的人選主要由孩子媽媽決定,他們也沒辦法。就像我的一位老鄰居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奶奶帶娃,再好都是壞的;姥姥帶娃再壞也都是香的」。
  • 為什麼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而不找奶奶?原因寶媽們心知肚明
    當然,奶奶有時候也表達過身體好了,想幫忙帶孫子。但是,我朋友直接拒絕了,理由是「孩子習慣姥姥了」,可實際上是她內心排斥讓奶奶帶娃。除了這位朋友,我身邊很多人也是讓孩子姥姥幫忙帶娃。為什麼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而不找奶奶呢?原因寶媽們心知肚明。
  • 「你喜歡奶奶還是姥姥?」4歲孩子回答太耿直,讓奶奶臉上掛不住
    4歲孩子回答太耿直,讓奶奶臉上掛不住佳倩是一位年輕寶媽,剛生下女兒的時候,孩子奶奶還沒有退休,姥姥主動開口願意幫忙,所以女兒蕊蕊大部分時間都是姥姥幫忙帶。蕊蕊四歲的時候,有段時間佳倩帶女兒回奶奶家玩。,難免會出現爭寵的情況,一邊是奶奶一邊是姥姥,都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
  • 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怒了,兩位老人尷尬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問到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喜歡姥姥還是喜歡奶奶呢?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呢?有的老人當然覺得孩子跟奶奶親。接下來就採訪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的回答確實很扎心。,在玲玲兩歲之後,姥姥就退出了他的生活,姥姥完成了任務,回家娶了玲玲,就要跟奶奶一起生活了,把奶奶從老家接過來。奶奶見了玲玲又抱又親。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玲玲跟奶奶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後來玲玲的姥姥來看孩子玲玲竟然不愛跟姥姥說話。於是姥姥就感覺到特別的尷尬。玲玲說:我只喜歡奶奶,孩子的這話一出,姥姥的臉都綠了。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
  • 奶奶帶孩子和姥姥帶孩子,這些區別非常明顯,諷刺但也現實
    家裡有新生兒降生,對於父母和家裡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但是在產假過後,寶媽們不得不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照顧孩子的問題。通常這個時候孩子都還比較小的,正是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可是爸媽是要去上班的,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是會給家庭帶來不少的經濟負擔的。所以班得上,那誰來帶娃呢?
  • 越來越多的姥姥開始帶娃,奶奶怎麼不帶了,現實讓人無奈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現代社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姥姥開始帶孩子,而奶奶帶孩子的家庭則漸漸減少,這也讓人非常納悶,按理說奶奶也會非常疼愛孩子,怎麼會拒絕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呢。如果是姥姥帶孩子,作為女兒怎麼都好和自己的母親交流,說多說少說深說淺她也不會往心裡去,可是換了奶奶那就不是一回事了,如果是脾氣好的老人還可以,那種脾氣急躁的奶奶,說不準哪句話就會踩中她的雷區,讓她大發雷霆,說不定等她兒子回家之後,還會在兒子面前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