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奶奶看孩子理所應當,姥姥看孩子卻是對子女的偏愛

2020-09-05 大眼睛媽咪

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和諧家庭做起。忠誠的熱愛你的家庭吧,不要等到永遠失去的時候,再苦苦地尋找它!


孩子和家人的溫馨畫面

文‖大眼睛媽咪 文章是原創性文章,歡迎您的分享與轉載,喜歡點關注哦!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遇到的都是奶奶在看孩子,當然,偶爾也遇到有姥姥看孩子的情況。但是在現在人的認知中,好像是奶奶看孩子是應該的,是他們的孫子,而姥姥看孩子卻能得到子女意外的偏愛。

其實對於看孩子這個情況,大家都是有誤解的。但是因為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奶奶看孩子是應該的,看的是他們的孫子或者孫女。俺姥姥看孩子一般是父母要求的,有的時候甚至會父母被拒絕的。

老人們對孩子的愛護


案例:

文文,今年28歲了,剛生了一胎,是個兒子。這時候看孩子就成了兩口子議論的話題。文文是讓孩子他奶奶看的。據文文說,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讓孩子的姥姥看孩子。給孩子姥姥說過這個事情,但是被孩子的姥姥一口否決了。孩子的姥姥的回答的理由很簡單,這個孩子又不姓我們家的姓,應該讓他們去看。這時候文文也沒說什麼,但是相信聽到這樣的話文文的心裡是不舒服的。

後來文文就給孩子奶奶打電話,讓孩子奶奶給看的孩子。孩子奶奶也沒說什麼,直接就給看了。在日後的相處過程中,文文和孩子奶奶也有很多矛盾。但是文文考慮到如果和孩子奶奶鬧矛盾,就沒人給看孩子了,很多時候就把自己將要發脾氣的性格給壓制了下來。

老人在撫摸孩子


在文文那心裡也知道,看孩子不容易,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就會因為看孩子產生很多矛盾,很多問題。因為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看法也不一樣。所以說,婆媳矛盾也是這樣產生的。

那麼為什麼在現在很多人眼裡,奶奶看孩子是應該的,姥姥給看孩子就不應該呢?

01、傳統思想在作怪

很多老人或者是年輕人的心裡其實都有傳統的思想。那麼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感覺女兒嫁給別人了就是人家的人,女兒的孩子就是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沒有關係。很多人都是因為傳統思想在作怪,老人有、年輕人也有。

很多時候老人們有傳統的思想


在老人的錯誤認知裡,好像這個孩子不信他們家的信就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其實他們疏忽了,那個孩子是他們女兒生的,也是他們自己的孩子。

02、老人偏心眼

在老人的認知裡,好像從小就有一個自己喜歡的,或者是不喜歡的孩子區別對待。那麼就有現在我們說的老人偏心眼。好像只要我們一說到老人偏心眼,老人們就愛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會不疼你呢?那在我們年輕人的認知裡,手心和手背的肉也是不一樣的。手背的肉好像天生就是為手心的肉遮風擋雨的。

老人們總會選擇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孩子去疼愛


所以說,不管老人和年輕人在認知裡都有偏差。我們覺得老人偏心眼兒,老人還覺得我們這樣不講道理。

03、奶奶是孩子他爸的娘

也不知道是從社會角度看,還是從人情世故上看。在家庭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覺著,奶奶是孩子他爸的娘看孩子是應該的。有的時候甚至認為這個孩子就是為他生的。這樣的錯誤認知也會導致我們偏差的認為,奶奶看孩子是應該的。

不管是哪種情況,作為父母的都不容易。所以說也沒有什麼應該和不應該。孩子奶奶看孩子也是因為疼這個家庭疼這個孩子。那如果姥姥去拒絕看孩子,那會不會從另一方面反映姥姥不愛這個女兒不愛這個家呢?

孩子和家人在交流互動


事情要從多方面考慮,有的時候,老人的身體狀況可能不允許老人再繼續給您看孩子。還有的時候可能孩子姥姥有其他的孩子要看,所以女兒家的孩子只能退後了。

不管到最後是誰給看的孩子,其實我們都應該做到感恩。因為在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的,看孩子辛苦,相信每個過來的寶爸寶媽都是知道的。對於我們自己的父母,要懷著感恩的心。

那麼在看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怎麼做會相處的比較融洽呢?

01、多體諒和理解長輩的不易

看孩子也是一個苦活累活。那既然看孩子都這麼苦,這麼累,我們又何必老是找長輩的麻煩?或者是說有看不順眼的儘量壓制下來。多體諒一下和理解一下長輩,這樣在看孩子的過程中也能融洽的相處。

孩子們調皮不好看護,也要理解老人的辛苦


02、表達對父母的感謝

對於父母也是一點一點把我們自己看大的,那麼現在父母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表示感謝和感恩。時常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感謝,可以給父母買一些小禮物。讓父母知道我們知道他們不容易。

生活中,也要表達對老人的感激


【溫暖寄語】:

關於是奶奶還是姥姥看孩子的事情上,其實老人也是不容易的。作為小輩的我們也多一點體諒和理解。讓咱們在看孩子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看孩子的樂趣,豈不是也是很好看的一張畫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家是奶奶看孩子還是姥姥看孩子呢?你們覺得是應該的嗎?歡迎討論。

大家好,我是大眼睛媽咪。如果您在育兒的問題上有不解,或者疑惑可隨時聯繫我。給您最專業,最耐心的回答。願在育兒的路上伴您左右,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奶奶,姥姥理應給你看孩子嗎?
    好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會懂得,才會珍惜,最近因為自己到孕晚期了,自己看孩子必然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結果。雖然說,初出茅廬不怕虎,但是我怕狼啊。第一次當媽媽,到底該由誰來照顧寶寶呢?是請個月嫂?寶寶姥姥?寶寶奶奶?
  • 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
    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自從有了孩子,兩家的矛盾越來越多,誰都不願意給多看孩子。因為這個事情,經常和老公吵架,他不想讓他媽多看,我也不想讓我媽多看,於是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那麼,孩子該讓奶奶看?還是讓姥姥看?
  • 為什麼很多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
    為什麼很多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長輩幫忙帶孩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畢竟年輕人要奮鬥自己的未來,很難顧及到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孩子的專業戶,在這其中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明明很多孩子是姥姥姥爺帶大地,為什麼最後卻和爺爺奶奶親呢?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首先,對於姥姥們而言,女兒是一輩子的牽掛,是從小寵到大的小公主。都說嫁出去姑娘潑出去的水,正是因為這水潑出去了,才更加牽掛和不放心。再加上多少年來重男輕女的思想,生怕自己的閨女去別人家會受苦,所以姥姥們心甘情願地去給女兒帶孩子。其次,對於女兒來說,姥姥帶孩子會比奶奶帶孩子讓這個家更和諧。
  • 姥姥帶大的兩個外孫,為什麼更喜歡奶奶?孩子說出原因,媽媽自責
    葉子和老公結婚3年生育了兩個可愛的寶寶,因為養孩子壓力比較大,所以葉子在出月子沒多久後就開始上班了。家裡孩子本來讓奶奶照顧,奶奶卻以自己身體不好為由推脫了,葉子只好叫來了孩子姥姥來帶娃。有天葉子和孩子姥姥外娃在樓下遛圈,樓下鄰居故意逗孩子問:「你們覺得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啊?」,誰知孩子都回答著奶奶好,這下姥姥面露尷尬,葉子心裡也不是滋味。回家後葉子問孩子為什麼覺得奶奶好,孩子回答說因為奶奶經常給自己買好吃的好玩的,姥姥卻很少給自己買。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更喜歡姥姥?孩子:能和姥姥說一天,奶奶沒話說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更喜歡姥姥?婆婆和媽媽一起來伺候,可是,每天晚上孩子哭鬧的時候第一時間起來的一定是媽媽,婆婆總是聽不到,第二天帶孩子的時候,婆婆也都是趁著睡覺的時候哄孩子,自己的媽媽給做飯,後來,等到孩子一點點長大之後,張羅著去姥姥家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每次放假的時候都要去姥姥家,讓他去奶奶家也不願意,在奶奶家呆了幾天就要走,甚至,還會主動要求回家寫作業,用孩子的話說,就是在姥姥家帶著舒服,就算不說話也很舒服
  • 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變成現代家庭孩子的必答題,看看孩子的原則
    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這已經成為現代家庭中很多孩子都經常被人問及的一個問題,好像孩子回答出來跟誰更親後會讓老人產生莫名的優越感,家庭地位都提高了。機靈的孩子在姥姥面前會說姥姥好,在奶奶面前會說奶奶好,哄兩位老人都開心,但也有實誠的孩子,用自己的「原則」來評價到底是誰好,孩子的原則都有哪些呢?看看你家裡老人中槍了嗎?
  • 姥姥帶娃出大力,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傷了心的「姥姥」並不是一個
    雖然說童言無忌,但是孩子的話無疑讓張婆婆傷了心,轉身就回了自己的房間,偷偷地抹眼淚去了。為什麼姥姥帶大的孩子反而跟奶奶親?雖然說孩子都是跟自己的父母最親近,但是奶奶和姥姥似乎是一個很難「和解」的對立面,總想要在孩子面前爭個高低,看孩子到底跟誰更親。
  • 姥姥幫女兒帶孩子到三歲,之後卻被奶奶截胡,原因很現實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都是比較大的,他們生了孩子之後當孩子一斷奶或者是自己坐完月子都開始出去上班了,那麼照顧孩子的重擔就只能夠在家中老人的身上。有時候關於爺爺奶奶來帶孩子,還是姥姥姥爺來帶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分歧,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姥姥姥爺把孩子帶到三歲,然後被爺爺奶奶給抱走了。
  • 明明姥姥更疼孩子,為什麼還是和奶奶更親近?孩子的話讓媽媽心酸
    因為這個問題,有些大人總是有意無意地逗孩子,問出「喜歡奶奶還是喜歡姥姥」的問題,孩子往往童言無忌,但在大人聽來,卻是五味雜陳。小姨又問:「那奶奶和姥姥你更喜歡誰?」樂樂思考了一下說:「喜歡奶奶。」小姨看了一眼姥姥,不知道如何接話,媽媽溫柔地問樂樂:「那樂樂為什麼喜歡奶奶呢?」樂樂認真地說:「每次去奶奶那就像回自己家一樣不用特意準備,來姥姥這裡還要買一大堆東西,在這裡也不自在。」
  • 為什麼都說姥姥養大的孩子還是給奶奶親?難道不和姥姥親嗎?
    ,因為孩子跟誰親這種問題,要看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視情況而定。因為奶奶不喜歡兒媳,也就會帶著情緒不喜歡孩子,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會沒有那麼親密,反倒是把孩子一手帶大的姥姥更深得孩子的心,所以這種情況的家庭關係,孩子會跟姥姥更親一點。相反,如果是家庭裡的成員關係和諧的這種,奶奶或許因為一些事情沒有時間帶孩子,但對於孩子的愛並沒有少,這種被姥姥養大的孩子一般對於姥姥跟奶奶是同樣的感情。
  • 「是奶奶好還是姥姥好?」孩子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很現實
    在這些幼兒園小朋友的眼裡,奶奶為什麼比姥姥更好呢?在孩子心裡,奶奶比姥姥更親,該怎麼引導孩子?爸媽應該在小孩子形成「刻板印象」,形成「奶奶比姥姥更親」特定的觀念之前,告訴孩子姥姥跟奶奶一樣是長輩,姥姥是媽媽的媽媽,跟孩子有間接「關係」,孩子該孝順姥姥,不該厚此薄彼。
  • 「奶奶好,還是姥姥好?」聽到女兒的回答,媽媽搖頭讓孩子改掉
    因為孩子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其中的一方,最重要的是,孩子得罪了人,媽媽也會跟著受影響。比如:孩子如果說更喜歡姥姥,奶奶心裡就會不舒服,也更容易出現婆媳矛盾。這位媽媽說的也不無道理,為什麼要教孩子說更喜歡奶奶呢?
  • 「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孩子脫口而出的回答,既現實又扎心
    有一次王阿姨開玩笑問:「是姥姥好,還是奶奶好?」誰知孩子脫口而出:「奶奶好」這讓王阿姨有些許尷尬,同時也感覺很扎心。那為什麼很多孩子是被姥姥帶大的,卻跟奶奶更親近呢並且女婿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可以幫忙照顧的。而孩子太小的時候,記憶也沒有這麼明確,即使姥姥帶孩子帶到兩歲,過一段時間再回去看孩子,也有可能會遇到像王阿姨那樣的情況。這也並不只是一家的生活常態,而是普遍的一種家庭生活模式。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按理說,女人嫁到男方家,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孩子應該奶奶帶的多才對。那麼,奶奶為什麼不帶娃呢?閨蜜一番回懟,孩子奶奶啞口無言。後來,閨蜜才聽老公說,他媽是擔心孩子一直由姥姥帶大,以後親姥家人,不親爺爺奶奶,害怕「子孫旁落」。所以趁孩子大了,也好帶了,奶奶想趕緊培養感情。
  • 為什麼孩子給姥姥帶到三歲,奶奶就來截胡呢?原因真的好現實
    老人幫帶娃在現在的社會是很常見的情況,奶奶幫孩子帶娃似乎成為了常理,年輕人在外面上班,孩子交給老人帶,可是家裡有四個老人,奶奶雖然是心甘情願的幫帶娃,但在很多的寶媽的眼裡,最佳人選卻不是奶奶而是姥姥。,這是為什麼呢?
  • 你會把孩子給奶奶帶還是給姥姥帶?為什麼?
    你會把孩子給奶奶帶還是給姥姥帶?看看網友們的分享:網友1:我是姥姥帶大的,印象中小時候的記憶都在姥姥家。一到夏天,就覺得回到了小時候,有印象的事情都是在姥姥家,反而在自己家裡很少,幾乎沒有,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這才是姥姥帶大的特徵吧。
  • 姥姥帶大的孩子,為什麼更喜歡奶奶?孩子的心裡話,家長最好重視
    王奶奶有一個6歲的外孫,從女兒懷孕後,母女倆就一直在一起,直到孩子出生再到如今的6歲,王奶奶照顧孩子和女兒一家從沒缺席一天,可外孫突然的一句話,讓王奶奶非常寒心。那天是孩子奶奶來看自己的大孫子,因為很久沒見面,爺爺奶奶喜歡孫子給買了很多玩具和小零食,而這些全部都是姥姥平時禁止的。
  • 為什麼姥姥帶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跟奶奶親?原因戳心但無力反駁
    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大多交給老人帶。而老人帶娃中,姥姥帶娃又居多。所以很多都說「孩子誰帶跟誰親」,以後的孩子估計都要跟姥姥親了。閨蜜家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帶,等到3歲多該上學了,閨蜜兩口子才把他接回家,讓爺爺奶奶接送上學。現在爺爺奶奶才帶了幾個月,孩子就把姥姥忘了。閨蜜有一次問他:「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啊?」這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奶奶。」
  • 姥姥帶大的和奶奶帶大的孩子,都跟奶奶親嗎?聽聽這3個人的回答
    這是很多姥姥幫忙帶外孫發出的感慨!他們覺得孩子小時候,誰帶就跟誰親,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跟奶奶親。在一些人看來,姥姥帶孩子,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帶外孫,有的還出錢出力,​孩子如果磕著碰著,孩子奶奶那邊還會責怪。其實付出不怕,最讓姥姥姥爺難過的是:孩子長大以後,跟姥姥家不親,跟爺爺奶奶家的親戚走得近。有的奶奶就聰明了,她們覺得孩子給外婆帶,自己就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