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的好吃與否在於鍋底。而大眾所常見的都是紅湯鍋底。但對於部分地區的火鍋店來說,清湯底料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鍋底。
當麻辣底料的味道千變萬化不斷更新時,清湯底料也在不斷發展。目前,市場上的清湯鍋底主要有:三鮮、菌湯、番茄、海鮮等味型,其中,以菌湯火鍋湯底為上乘。特別是用幹菌熬製為佳,價格也是最為昂貴。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多數火鍋店經營者都開始選擇到火鍋底料廠家採購成品底料來代替自己炒料。當然,任何火鍋底料生產廠家生產的成品菌湯不可能都是一個標準,肯定良莠不齊,所以如何選擇這些菌湯?今天,就跟著良廚餐飲一起來看一看市面上菌湯火鍋底料有哪些品牌,而在批發採購時,又應該怎麼選擇?
就市場來說,菌湯火鍋底料主要分為:「濃縮菌湯料」、「幹菌粉」、「複合菌膏」三種形式。
開店使用最多的是「複合菌膏」,這種菌湯膏是辦半固體膏狀,個別比較稀呈濃湯狀的像清油火鍋底料,這種菌湯底料比較便宜。但是這種菌湯裡的菌類含量比較少,並且品種單一,相應的增香劑、飄香劑比較高,食鹽含量也比較高,使得兌出來的湯底給人一種蘑菇菌湯的感覺。所以對底料要求較高,定位中高端的火鍋店一般不建議選擇。
「幹菌粉」,這種菌湯底料使用起來比較複雜,粉狀底料每次都需要自己用大鍋加水熬製,雖然省去了前期工序,但2—3個小時的熬製時間還是挺麻煩的。同時,這類「幹菌粉」由於屬於初加工產品,在批發市場大量存在,品質差異比較大,優質的菌乾粉雜誌較少,品類多,不含增香劑和食鹽。鑑別這類菌湯的品質,最好的方式還是熬出來嘗嘗。優質的菌乾粉熬出燙呈琥珀色,香氣自然,經久耐煮。而品質差的「菌乾粉」會將普通的菌類打成吸粉,然後參入各種添加劑和食鹽等代替物,造成視覺上無法分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所以選擇的時候,就一定要擦亮眼睛。
相對來說,目前工藝最好的菌湯鍋底還是「濃縮菌湯底」,但是這類菌湯底料生產廠家比較少,在批發市場也不多見。
而「濃縮菌湯料」是工廠將大量野生幹菌用傳統方式進行熬煮濃縮,熬煮的湯汁經過高溫濃縮成10:1的高濃縮液。快速熬製的方法既保持了野生菌的完整形態;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升風味,還會加入雞油、香料等進行提香。這種菌湯鍋底生產起來也不複雜,火鍋店使用時,可以按照1:10的比例加入水,就可以復原原生菌湯鍋底。
品質好的「濃縮菌湯底」口感純正,沒有生水味,經得起熬煮;料包中菌類品種多,能看得到「松茸」等不少高級貨,給顧客良好的視覺感受。品質差的產品使用雜菌比較多。乾料總體偏少,以點綴為主,用菌香膏勾兌香味,很容易辨認。
建議可「濃縮菌湯料」作為菌湯火鍋底料,因為「濃縮菌湯料」是結合了「菌乾粉」的風味和「符合菌膏」的便捷性,更適合火鍋店、餐飲店使用。所以,想要找到品質好,且價格合理的優質菌湯火鍋底料,建議不要到批發市場去找,而應該多尋找一下廠家資源,不管是加工過程、工藝、原料都有保障,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火鍋底料批發採購更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