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發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2020-12-12 盆栽交流集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沒有母雞會把小雞託付給別的母雞照料,也沒有母豬會把任何一頭小豬託付給別的母豬。動物都明白的道理,有很多人卻不理解。」

尹建莉說過,過早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一生都難以彌補的創傷,就等同於成年人的喪親之痛。尹建莉認為讓大學之前都不應該讓孩子住校,越小越反對。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讓孩子早早地照顧自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擁有集體意識,且不說這種推論本身就很淺薄,用離開孩子的方式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用把孩子送到「孩群」的方法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按這種邏輯,孤兒院的孩子豈不是會很優秀。

事實上,孤兒院的孩子從小就過著集體生活,自理能力也比普通孩子要強,但是這些孩子到了成年往往並不會很出眾,甚至可以說比較差。

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都有較重的心理問題,他們也沒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不懂得評估自己的價值。

合作意識的水平也會比較低,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命運的不公剝奪了他們享受家庭生活和父母寵愛的權利,從小就不能和家人進行情感交流,不能受到家庭氛圍滋養的他們從一開始就輸了。

從一開始就畸形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了他們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和其他能力上的缺陷。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席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白巖松大家都知道,央視著名主持人,播報風格輕鬆詼諧,思想觀點入木三分。這樣的他在育兒方面也是頗有見地。

在一次參加節目時,聊到自己的孩子,白巖松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和妻子再苦,也不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

白巖松對是否應該把孩子送去住校的看法,和育兒專家尹建莉如出一轍。後者也曾多次表示,寄宿制學校於孩子而言,完全就是弊大於利。

「如果說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就能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那孩子還讀什麼書,直接將孩子送到孤兒院不更有效果?」

不論是白巖松還是尹建莉,對寄宿制學校產生的反對態度都是源於過早把孩子送去寄宿可能對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其一、身體傷害

面對校園霸凌的頻發,父母也應該嚴肅對待了:把孩子送去住校可能是把孩子推入危險之中,正值青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點事就大打出手,更因為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參考電影《少年的你》。

其二:心理傷害

有人將寄宿制學校稱為「半個孤兒院」,也能夠理解,無論是寄宿制還是孤兒院,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陪伴。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已經告訴我們,父母的關懷陪伴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的。把這些受到愛和陪伴的權利從孩子手裡剝奪走,只會讓孩子從失望受驚走向冷漠牴觸,從渴望愛變成牴觸愛,逐漸走向歪路,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最後甚至回不了頭,走向犯罪。

傷害三:親子關係受損

送孩子住校對於一些父母來說是出於無奈的考量。工作原因、家庭原因讓他們難以把孩子留在身邊,但這些無非都是藉口,越是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陪伴。

住校的孩子每天看到自己的同學朋友一個個被父母接走,開開心心的回家,聊天時驕傲的談論這自己的父母自己根本無從說起。這樣的環境真的能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嗎?

為什麼同學們都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過節過生日還能一起去玩,而自己卻只能一個人,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從羨慕轉為抱怨。認為自己不需要這種愛與陪伴,自主選擇和父母拉開距離。

如果實在情非得已,對於要去住校的孩子,父母要然他知道這三件事。

●「爸爸媽媽把你送去住校,不是不愛你。」

無論何時,都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愛他的,把孩子送去住校,父母要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自己很愛他。並把自己不能陪在他身邊的理由告訴孩子。

孩子有知曉這些的權利,把孩子當做家裡的一員尊重,這樣孩子就不會產生疏離感,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住宿生活並不可怕,媽媽小時候住宿的時候……」

大點的孩子住校可能會好一點,但長期有父母相伴的他第一次要離開父母去學校生活了,這對於他來說可是個未知數。他可能會對即將到來的生活有點期待,也有些許擔心。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會產生害怕情緒的。

這時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分享分享自己的住宿經歷,讓孩子對住宿有一個心理準備,打消自己心中的不安。

●「如果遇到有人欺負你,不要害怕,告訴媽媽和老師,你的身邊一定會有父母。」

校園霸凌造成嚴重後果大多都是由於很多孩子把這些事情憋在心裡不說,自己獨自承受,這樣父母不能有所了解,孩子也很可能會在壓力之下做出出格的事情。教育孩子勇敢的把事情說出來,用大人的方式成熟利落的解決事情,讓孩子心中可以更依賴父母。而不是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話,這無疑是拉開自己與孩子的距離。父母對孩子的支持可以成為孩子面對霸凌時選擇正確方式解決的勇氣。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bulletin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

相關焦點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孩子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同樣牽動著許多父母的心。這其實也怪不得父母,看著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孩子,一下子需要獨立生活,父母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充滿擔心:孩子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同學鬧矛盾?孩子受委屈怎麼辦?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
    正值開學季,知乎上一篇名為「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的文章火了,文中是一位母親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後,從周一到周五打了5次電話哭了5次,回家後也沒了以往的快樂笑聲。「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如今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雖然每年的學費非常高,但是家長普遍認為這種封閉式的教育方式能夠更有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24小時有老師看著,孩子想偷懶也偷不了。 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很容易忽略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那就是孩子是否能夠真的願意接受住校的生活和學習。
  • 白巖松痛批學校寄宿:「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背後原因很現實」
    但是也會有一部分家長會給孩子選擇寄宿學校,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家長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另一方面是出於孩子的原因,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小城市或者農村的孩子,被送到寄宿學校的孩子肯定是那些不怎麼愛好學習,可能還會打架逃學的孩子。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危害,這3類孩子不適合寄宿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給娃的傷害,讓人非常心疼這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白巖松和妻子針對孩子寄宿的問題,明確表態說:「我和妻子再苦,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危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若是一定要住校,往往會造成不好的校園體驗。
  •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住校的經歷。很多農村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在學校住宿。但是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可能一直到高中甚至是大學才會在學校住宿。如今很多小學也都推出了寄宿模式,可以讓小學生也過上寄宿生活。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在學校住宿是好事,可以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平時也樂得輕鬆。
  • 「再苦也別讓娃住校」,白巖松自述三大理由,寶媽卻吐槽現實可悲
    在參加訪談節目的時候,白巖松也曾提及過對兒子的教育,直言夫妻倆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去住校,自述原因有三:寄宿影響孩子心理髮育,孩子的心理還未成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早戀、拉幫結派、打架鬥毆,尤其是對男孩子存在一定危險。
  • 「再累也不能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傷害了孩子,家長:很對
    文/璇璇說育兒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因為很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或者為了減少孩子帶給他們的壓力,就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去管理,其實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帶來的都是好處。「再苦也不能讓孩子住校」,
  • 白巖松:「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年幼的孩子住校真是弊大於利
    文|啞鈴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總是用心良苦,希望他們能成為思想正面積極,能力出眾的人才。由於擔心孩子過於嬌生慣養,以及因工作無暇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不少父母動了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的想法。可有沒有想過,過早的讓孩子住校,真的合適嗎?前些天,朋友小霞在聊天時透露,想將上小學4年紀的兒子,轉到寄宿學校讀書。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制傷害,背後原因很現實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家長關於寄宿制學校的申訴,引起了家長們對於「送孩子上寄宿學校」的討論。甚至不知道孩子們每一天在學校裡,會經歷怎樣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們對於家裡的牽掛、同學的相處,都是他們的一大難題。所以,許多家長考慮到這一點,就對於送孩子住寄宿學校,產生了異議。白巖松甚至提出了一個觀點:打死也不會讓孩子住校。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制傷害,背後原因很殘酷
    你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寄宿學校嗎?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家長會猶豫,在選擇和不選擇之間來回徘徊,但有的家長會果斷的給出答案,明確表示選擇或者不選擇。隨著我們身邊民辦私立類學校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去就讀,因為平心而論,有些私立學校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差。
  • 「再累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成長的傷害,蠻現實
    前兩個星期,我們這邊學校紛紛都開學了,表姐也把兒子送去了寄宿學校,7歲的男孩一年級就開始寄宿,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打了五次電話哭了5次,孩子回到家後也沒有了平時的歡聲笑語,離別時的樣子讓人看著心裡難受。現在很多孩子早早就開始住校,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花了錢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寄宿,看似能夠鍛鍊孩子心性和自主能力,但危害也是相伴相行。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對寄宿制的看法,值得家長深思
    「我和妻子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對寄宿制的看法 主持人白巖松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過,他除了主持人的身份以外也同樣是一名家長,面臨著孩子上學的選擇問題,而他在這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 白巖松:「日子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住校帶來的傷害,我很清楚
    這位母親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孩子每天都打電話說想家,每次打電話都哭,就連周末回家也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記得我小的時候是從6年紀也就是初一就開始在學校裡生活,每周六中午放學回家,周日下午就要再回學校。在家裡還沒待熱乎就要返校了,當時也挺不喜歡這樣的。剛開始的一個月確實有點不適應,老想著回家,班級裡有的女生直接在課堂上哭了,就是因為想家。
  • 寄宿學校好還是不好?白巖松:「再苦也別讓孩子住宿」
    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住校3276.51萬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比例為21.85%;其中,小學住校生數1080.78萬人,所佔比例為10.89%;初中住校生數
  • 白巖松:「生活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住校帶來的傷害,我很清楚
    文章裡說的是一位母親的親身經歷,「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後,周一到周五,打了五次電話整整哭了5回」。學校寄宿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真的不容小覷我是標準的關於寄宿學校這件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公開表示過抵制,在一次節目中,當談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白巖松就曾明確的表示
  • 白巖松:再苦都不讓孩子住校,背後原因很現實,真相引人深思
    現在開學了,很多學生返回學校過上了集體生活,初中寄宿生很普遍,有的私立學校,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寄宿。讓孩子寄宿的家長,一是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二是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獨立、融入集體生活。白巖松認為:培養和教育孩子本來就是家長們的責任,這麼早送孩子住校
  • 「打死也不讓孩子寄宿學校」白巖松談寄宿學校的危害,引人深思
    因為,需要完成學業的時間跨度長,小學、初中、高中這些學校,很難恰巧離家很近,所以上寄宿學校就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孩子吃、住、學習都要校內,大大節省了往返學校的時間,有更多時間學習。白巖松,喜歡看新聞的都知道他,主持界的「常青樹」。他在做客一檔訪談節目的時候,談到關於寄宿制的話題,他表示打死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住宿學校。
  • 「打死我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對孩子的傷害,令人心疼
    九月初是個大學校神獸回籠的日子,很多家長都鬆了一口氣,但是也有一些需要從原先的學校畢業,並前往新環境的孩子的家長可就皺起了眉頭,腦子裡布滿了很多的煩惱。這不,鄰居家的孩子今年上高一,因為新學校離家很遠,所以隔壁的家長很擔憂孩子的健康、飲食等問題,只能祈禱孩子一個人在學校可以注意身體,一切順利。
  • 「我決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坦言寄宿給孩子的傷害,講得很真實
    白巖松曾在一次節目回答過,面對對方的提問,白巖松思考了一會兒便直言:&34;緊接著他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向眾人坦言寄宿生活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雖然言語很是直白,但內容卻十分真實。白巖松不願孩子住校的原因:1、 擔心孩子遭遇冷暴力都說暴力是對孩子肉體上的傷害,那麼冷暴力則是對孩子造成心靈上以及精神上的傷害,不知道諸位家長有沒有體驗過被排擠的滋味?